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1076年3月28日,这一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好时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日子里,颍州城城东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4丈高、气势磅礴的百草园医馆终于竣工。
一大早,李诫和李譓两兄弟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庞安时、巢谷、赵令畤等人前来欣赏这一杰作。这座医馆是他们兄弟俩在颍州的代表作,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仿佛一座巍峨的宫殿矗立在颍州城东。
众人站在医馆前,抬头仰望这座高大的建筑,无不惊叹不已。高大的牌匾上刻着“百草园医馆”几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牌匾上方还挂着一幅红绸,随风轻轻飘动,增添了几分喜庆和庄重。
在李诫的邀请下,众人缓缓步入这座雄伟的建筑。一踏进医馆,一股淡淡的松节油味扑鼻而来,这是医馆特有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股宁静和安详。医馆内宽敞明亮,阳光透过窗户的油纸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众人沿着条石地面漫步前行,欣赏着医馆内的每一处细节。李诫和李譓兄弟俩亲自为众人介绍着医馆的布局和功能。医馆内设有诊室、药房、病房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设计得十分合理,既方便了病人的就诊,又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庞安时兴奋地拉着巢谷的手说:“哈哈哈!老巢!我们总算有自己的医馆了!这是属于我俩的!”他抚摸着医馆的墙壁和家具,眼中满是自豪和喜悦。
赵令畤毫不含糊的泼冷水道:“这些房产是属于钱庄的,归医馆使用而已,庞安时你可别弄错了!”话语间透着一丝不屑。
庞安时却仿佛没听见一般,他一心只想着医馆的事情。他转过头,向李譓问道:“后面的建设进度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够交付使用?”
李譓微笑着回答道:“还要一个月的时间,整套医馆全部交付。你放心吧,我们会按照计划进行的。”
庞安时听到这话,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我们现在就可以搬过来吗?这里看起来已经差不多了。”
李譓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随时都可以搬过来,不过后面还在施工,会有些吵。”
庞安时却毫不在意,他挥挥手说道:“一点木匠、石匠的敲击声而已,不碍事的。这点小噪音算不了什么。”说完,他便拉着巢谷出门而去,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搬迁工作。
赵令畤看着庞安时离去的背影,撇了撇嘴说道:“真是太失礼啊!好歹也和我这个大股东商量一下吧。”
李譓呵呵笑了几声,问道:“不知三弟对我们医馆的建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赵令畤指了指窗户说道:“我觉得这里的窗户如果换成琉璃就好了,那样光线会更明亮。还有门口也应该挂一副对联。”
李譓伸出右手,搓了搓手指说道:“琉璃窗户是个好主意,琉璃的制作工艺复杂,原材料也比较稀缺,所以成本会比较高。你真的想要的话,我们可以去采购回来换上。至于对联嘛,我可就没办法了,要不你写一副?”
赵令畤有些好奇地问道:“琉璃很贵吗?”
李譓点点头说道:“是的,琉璃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精湛的技艺和昂贵的原材料。因此,琉璃制品一直被视为奢侈品,价格不菲。”
赵令畤听了这话,心中一动,说道:“何不挖些工匠回来自己造琉璃呢?”
李譓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带着一丝无奈的笑容说道:“二哥胳膊细,挖不动啊,你还是去找那些大股东们商量吧!”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自嘲,仿佛在表明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无能为力。
李诫此时插话道:“最近有一批工匠快没活干了,想营造些啥现在说,我好提前把界画出了。”
赵令畤闻言,犹豫了片刻,然后说道:“蒙学堂往北,建设18套一进的宅院吧。”
李诫打了个哈欠,似乎对这样的安排有些不满,他继续问道:“15天就建成了,还有工匠安置不下。”
赵令畤略一沉思,随口说道:“那就在学堂宿舍的后面再建24栋二进的宅院。”
李诫听了赵令畤的决定,不禁有些困惑:“建这么多宅子干嘛?难道我们就不考虑建设其他设施了吗?”
赵令畤无奈地叹了口气,解释道:“人多了,总得有地方住啊。我也想建设集市、鸽舍,但相比之下,住宅的紧缺问题更为突出。我们得先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才能谈及其他。”
就在这时,王福急匆匆地从远处跑来,满脸焦虑地喊道:“公子!不好了!钱庄被围了?”
赵令畤闻言,心中猛地一紧,面色瞬间凝重起来。他急忙问道:“找周同调人没有?通知官府没有?”王福气喘吁吁地回答道:“都派人去通知啦!”
赵令畤稍微松了口气,但心中的忧虑并未完全消散。他继续追问:“是什么人?现场情况如何?”
王福面色凝重地说道:“是周边的农户,他们来到钱庄借贷的。冬雪派人去和他们解释了,钱庄尚未开张,暂不做外贷生意。这些农户们便愤怒地将钱庄围了起来。”
众人闻言,心中一紧,纷纷加快脚步,来到医馆门口。他们探头往外望,只见钱庄前已经聚集了百余号人,他们议论纷纷,情绪激动。而东城门方向,还有源源不断的人群往这边涌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个和尚的身影。那和尚似乎看到了赵令畤一行人,立刻转向朝他们奔来。
赵令畤深知局势可能恶化,迅速吩咐道:“二哥,你速去河堤那边调集厢兵过来,以备不时之需。”然后他又转向王福说:“你去找几十名颍州本地的百姓,混进人群中,打探消息,同时尽量稳定这些人的情绪,不要让他们做出过激的举动。”接着,他又对李诫说:“大哥,你速去馒头铺,通知他们每人免费发放两个馒头给这些百姓,让他们排队领取,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一行人深知事态紧急,立即分头行动。四名侍卫则迅速关闭医馆大门,只留下赵令畤这边一扇门作为通道。他们派出一名侍人去演武场找周同调集更多的侍卫过来支援,又派一人打开医馆内门,出去探路,确保撤退路线畅通无阻。
此时,那个和尚已经跑到近前来,他宣了个佛号,说道:“阿弥陀佛,赵施主不好了!资福禅寺那边还有几百名饥民,朝这边而来了。”这位和尚正是大通善本禅师。
赵令畤闻言,眉头紧锁,责怪道:“究竟何时发生何事?为何不早派人来告知一声?”大通善本禅师连忙鞠躬致歉道:“贫僧刚接手寺中事务,每日来借贷之人都被挡在山门外,护寺武僧未告知贫僧。哪知今日突然聚集了,四五百号人前来要求借贷,武僧才告知本寺主。等贫僧跑去山门时,又不知道谁走漏了消息,说长生库与钱庄合并,并提供低息贷款;于是这些人都往城东而来了。贫僧发现事态不妙,这才赶来通知施主。”
赵令畤冷冷地说道:“这巧合有些多啊!禅师!不是来看笑话的吧!”大通善本禅师尴尬地再次鞠躬见礼道:“僧众多少有些怨言,我代表资福禅寺向施主赔罪了。”
赵令畤叹了口气,问道:“为何有这么多人来借贷呢?”大通善本禅师回答道:“贫僧略知一二,每年三四月份是百姓借粮的高峰期,他们家中存粮不多,都会四处借贷。”
赵令畤闻言,心中一动,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词:“青黄不接之时!”他深知这个时期对于百姓来说是最为艰难的时刻,于是他又对大通善本禅师说道:“大通善本禅师,速速回资福禅寺,让僧众们在城门外熬粥赈济饥民。”
大通善本禅师犹豫了一下说道:“施主,本寺所余钱粮并不多。寺中……”赵令畤摆摆手说道:“师师,给大师送上一万两银钱作为赈济之用。”师师闻言,立刻吩咐人去准备银钱。
大通善本禅师听到这个数字,顿时吃了一惊,他连忙摆手推辞道:“不用如此多!贫僧的意思是,本寺存粮不多,如若本寺钱粮用完,施主可否接济一二。”
赵令畤点了点头,他明白禅师的顾虑,也理解他的谦逊。他微笑着说道:“大师放心,本钱庄任何时候都愿意无偿为资福禅寺供给钱粮。届时,找李师师和冬雪都行,她们会协助禅师处理好一切事务。”
大通善本禅师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双手合十,深深一礼,感激地说道:“多谢施主,贫僧感激不尽。我这就去安排赈济饥民的事宜。”
随着大通善本禅师的离开,赵令畤也关上了医馆的门。他并没有离去,而是留下一条缝隙,通过这条缝隙观察着外面的情况。他静静地等待着增援的到来,同时也时刻准备撤离。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群愈发聚集,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而压抑。还好周同行动迅速,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果断地将人群与钱庄隔开,为赵令畤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时间。这一举动让赵令畤深刻认识到,钱庄的安保措施亟需加强。这给赵令畤提了个醒,钱庄的门不能过大,以免给不法之徒可乘之机,同时还需要设计一些机关来加强防护。此外,他也更加期待鬼方部落的搬迁,并提醒他要为部落建设营地了。
与此同时,李诫带着一帮家丁护院从医馆内门迅速赶来。他们在医馆周边布防,确保赵令畤的安全。这时,东边也开始出现厢兵的影子,他们在远处游弋,时不时地朝这边投来审视的目光。虽然人数看起来并不多,但他们的出现无疑增加了现场的紧张氛围。
张三似乎得知了什么消息,他一人骑马从马场那边绕了过来,迅速进入医馆。一进门,他便急切地说:“200名厢兵已经就位,所有路口都有人把守。我已经派人通知了巡城差役和吕大人,他们很快就会赶到。”
赵令畤听后,迅速作出决策。他对张三说:“你带少量的差役先去镇镇场子,听听他们的诉求,尽量拖延下时间。”张三拱手退了出去,迅速上马,打了个响哨。随即,从马场立即走出四五骑,他们与张三一同向饥民们而去。
张三过去后,果然官威不可小觑。在他的威压之下,原本喧闹的人群立即安静了下来,并按照张三的要求蹲在地上。这时,从人群中走出几位老者,他们走到张三身边,开始与他交谈。
王福见状,也迅速跑过去,凑近听老者们说些什么。在张三和王福的共同努力下,局势逐渐缓和下来。然而,向城东聚集的饥民仍在不断增加,人数已有突破500人的迹象。
看着众人交涉了一段时间后,几名老者开始组织所有饥民排队,去馒头铺领取馒头充饥。这时,王福又领着4名老者朝赵令畤这边走来。他们一进门,侍卫们便立即关上房门,确保安全。
王福对赵令畤拱手介绍道:“公子,这几位是颍州城周边乡村的乡老,他们想见见公子。”四人望向赵令畤,齐齐跪倒磕头道:“还请公子发发慈悲,借贷与吾等乡民。最多两月,我等连本带息一并奉还。”
赵令畤心中大定,他能理解乡民们此刻的困境和无助。然而,他并未立即答应他们的请求,而是问道:“官府不是有青苗法吗?为何不找官府借贷?”
四名乡老互望一眼后,无奈地说:“借官府的钱,万一还不上,他们会暴力催收,还搞什么十户作保。我们实在是不敢冒这个险。还不如借长生库的钱,至少和尚们还有个度,实在还不上也不会暴力催收。无非收了田产,给寺院做工。而且田地给了寺院,生活反而会比以前好些,能省不少的税。”
赵令畤没想到长生库在普通民众中,还有着不错的声誉。这让他不禁感到有些讽刺。毕竟,长生库本质上还是一种高利贷机构,只是相比官府的暴力催收,它的手段相对温和一些而已... -->>
公元1076年3月28日,这一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好时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日子里,颍州城城东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4丈高、气势磅礴的百草园医馆终于竣工。
一大早,李诫和李譓两兄弟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庞安时、巢谷、赵令畤等人前来欣赏这一杰作。这座医馆是他们兄弟俩在颍州的代表作,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仿佛一座巍峨的宫殿矗立在颍州城东。
众人站在医馆前,抬头仰望这座高大的建筑,无不惊叹不已。高大的牌匾上刻着“百草园医馆”几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牌匾上方还挂着一幅红绸,随风轻轻飘动,增添了几分喜庆和庄重。
在李诫的邀请下,众人缓缓步入这座雄伟的建筑。一踏进医馆,一股淡淡的松节油味扑鼻而来,这是医馆特有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股宁静和安详。医馆内宽敞明亮,阳光透过窗户的油纸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众人沿着条石地面漫步前行,欣赏着医馆内的每一处细节。李诫和李譓兄弟俩亲自为众人介绍着医馆的布局和功能。医馆内设有诊室、药房、病房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设计得十分合理,既方便了病人的就诊,又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庞安时兴奋地拉着巢谷的手说:“哈哈哈!老巢!我们总算有自己的医馆了!这是属于我俩的!”他抚摸着医馆的墙壁和家具,眼中满是自豪和喜悦。
赵令畤毫不含糊的泼冷水道:“这些房产是属于钱庄的,归医馆使用而已,庞安时你可别弄错了!”话语间透着一丝不屑。
庞安时却仿佛没听见一般,他一心只想着医馆的事情。他转过头,向李譓问道:“后面的建设进度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够交付使用?”
李譓微笑着回答道:“还要一个月的时间,整套医馆全部交付。你放心吧,我们会按照计划进行的。”
庞安时听到这话,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我们现在就可以搬过来吗?这里看起来已经差不多了。”
李譓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随时都可以搬过来,不过后面还在施工,会有些吵。”
庞安时却毫不在意,他挥挥手说道:“一点木匠、石匠的敲击声而已,不碍事的。这点小噪音算不了什么。”说完,他便拉着巢谷出门而去,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搬迁工作。
赵令畤看着庞安时离去的背影,撇了撇嘴说道:“真是太失礼啊!好歹也和我这个大股东商量一下吧。”
李譓呵呵笑了几声,问道:“不知三弟对我们医馆的建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赵令畤指了指窗户说道:“我觉得这里的窗户如果换成琉璃就好了,那样光线会更明亮。还有门口也应该挂一副对联。”
李譓伸出右手,搓了搓手指说道:“琉璃窗户是个好主意,琉璃的制作工艺复杂,原材料也比较稀缺,所以成本会比较高。你真的想要的话,我们可以去采购回来换上。至于对联嘛,我可就没办法了,要不你写一副?”
赵令畤有些好奇地问道:“琉璃很贵吗?”
李譓点点头说道:“是的,琉璃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精湛的技艺和昂贵的原材料。因此,琉璃制品一直被视为奢侈品,价格不菲。”
赵令畤听了这话,心中一动,说道:“何不挖些工匠回来自己造琉璃呢?”
李譓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带着一丝无奈的笑容说道:“二哥胳膊细,挖不动啊,你还是去找那些大股东们商量吧!”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自嘲,仿佛在表明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无能为力。
李诫此时插话道:“最近有一批工匠快没活干了,想营造些啥现在说,我好提前把界画出了。”
赵令畤闻言,犹豫了片刻,然后说道:“蒙学堂往北,建设18套一进的宅院吧。”
李诫打了个哈欠,似乎对这样的安排有些不满,他继续问道:“15天就建成了,还有工匠安置不下。”
赵令畤略一沉思,随口说道:“那就在学堂宿舍的后面再建24栋二进的宅院。”
李诫听了赵令畤的决定,不禁有些困惑:“建这么多宅子干嘛?难道我们就不考虑建设其他设施了吗?”
赵令畤无奈地叹了口气,解释道:“人多了,总得有地方住啊。我也想建设集市、鸽舍,但相比之下,住宅的紧缺问题更为突出。我们得先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才能谈及其他。”
就在这时,王福急匆匆地从远处跑来,满脸焦虑地喊道:“公子!不好了!钱庄被围了?”
赵令畤闻言,心中猛地一紧,面色瞬间凝重起来。他急忙问道:“找周同调人没有?通知官府没有?”王福气喘吁吁地回答道:“都派人去通知啦!”
赵令畤稍微松了口气,但心中的忧虑并未完全消散。他继续追问:“是什么人?现场情况如何?”
王福面色凝重地说道:“是周边的农户,他们来到钱庄借贷的。冬雪派人去和他们解释了,钱庄尚未开张,暂不做外贷生意。这些农户们便愤怒地将钱庄围了起来。”
众人闻言,心中一紧,纷纷加快脚步,来到医馆门口。他们探头往外望,只见钱庄前已经聚集了百余号人,他们议论纷纷,情绪激动。而东城门方向,还有源源不断的人群往这边涌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个和尚的身影。那和尚似乎看到了赵令畤一行人,立刻转向朝他们奔来。
赵令畤深知局势可能恶化,迅速吩咐道:“二哥,你速去河堤那边调集厢兵过来,以备不时之需。”然后他又转向王福说:“你去找几十名颍州本地的百姓,混进人群中,打探消息,同时尽量稳定这些人的情绪,不要让他们做出过激的举动。”接着,他又对李诫说:“大哥,你速去馒头铺,通知他们每人免费发放两个馒头给这些百姓,让他们排队领取,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一行人深知事态紧急,立即分头行动。四名侍卫则迅速关闭医馆大门,只留下赵令畤这边一扇门作为通道。他们派出一名侍人去演武场找周同调集更多的侍卫过来支援,又派一人打开医馆内门,出去探路,确保撤退路线畅通无阻。
此时,那个和尚已经跑到近前来,他宣了个佛号,说道:“阿弥陀佛,赵施主不好了!资福禅寺那边还有几百名饥民,朝这边而来了。”这位和尚正是大通善本禅师。
赵令畤闻言,眉头紧锁,责怪道:“究竟何时发生何事?为何不早派人来告知一声?”大通善本禅师连忙鞠躬致歉道:“贫僧刚接手寺中事务,每日来借贷之人都被挡在山门外,护寺武僧未告知贫僧。哪知今日突然聚集了,四五百号人前来要求借贷,武僧才告知本寺主。等贫僧跑去山门时,又不知道谁走漏了消息,说长生库与钱庄合并,并提供低息贷款;于是这些人都往城东而来了。贫僧发现事态不妙,这才赶来通知施主。”
赵令畤冷冷地说道:“这巧合有些多啊!禅师!不是来看笑话的吧!”大通善本禅师尴尬地再次鞠躬见礼道:“僧众多少有些怨言,我代表资福禅寺向施主赔罪了。”
赵令畤叹了口气,问道:“为何有这么多人来借贷呢?”大通善本禅师回答道:“贫僧略知一二,每年三四月份是百姓借粮的高峰期,他们家中存粮不多,都会四处借贷。”
赵令畤闻言,心中一动,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词:“青黄不接之时!”他深知这个时期对于百姓来说是最为艰难的时刻,于是他又对大通善本禅师说道:“大通善本禅师,速速回资福禅寺,让僧众们在城门外熬粥赈济饥民。”
大通善本禅师犹豫了一下说道:“施主,本寺所余钱粮并不多。寺中……”赵令畤摆摆手说道:“师师,给大师送上一万两银钱作为赈济之用。”师师闻言,立刻吩咐人去准备银钱。
大通善本禅师听到这个数字,顿时吃了一惊,他连忙摆手推辞道:“不用如此多!贫僧的意思是,本寺存粮不多,如若本寺钱粮用完,施主可否接济一二。”
赵令畤点了点头,他明白禅师的顾虑,也理解他的谦逊。他微笑着说道:“大师放心,本钱庄任何时候都愿意无偿为资福禅寺供给钱粮。届时,找李师师和冬雪都行,她们会协助禅师处理好一切事务。”
大通善本禅师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双手合十,深深一礼,感激地说道:“多谢施主,贫僧感激不尽。我这就去安排赈济饥民的事宜。”
随着大通善本禅师的离开,赵令畤也关上了医馆的门。他并没有离去,而是留下一条缝隙,通过这条缝隙观察着外面的情况。他静静地等待着增援的到来,同时也时刻准备撤离。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群愈发聚集,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而压抑。还好周同行动迅速,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果断地将人群与钱庄隔开,为赵令畤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时间。这一举动让赵令畤深刻认识到,钱庄的安保措施亟需加强。这给赵令畤提了个醒,钱庄的门不能过大,以免给不法之徒可乘之机,同时还需要设计一些机关来加强防护。此外,他也更加期待鬼方部落的搬迁,并提醒他要为部落建设营地了。
与此同时,李诫带着一帮家丁护院从医馆内门迅速赶来。他们在医馆周边布防,确保赵令畤的安全。这时,东边也开始出现厢兵的影子,他们在远处游弋,时不时地朝这边投来审视的目光。虽然人数看起来并不多,但他们的出现无疑增加了现场的紧张氛围。
张三似乎得知了什么消息,他一人骑马从马场那边绕了过来,迅速进入医馆。一进门,他便急切地说:“200名厢兵已经就位,所有路口都有人把守。我已经派人通知了巡城差役和吕大人,他们很快就会赶到。”
赵令畤听后,迅速作出决策。他对张三说:“你带少量的差役先去镇镇场子,听听他们的诉求,尽量拖延下时间。”张三拱手退了出去,迅速上马,打了个响哨。随即,从马场立即走出四五骑,他们与张三一同向饥民们而去。
张三过去后,果然官威不可小觑。在他的威压之下,原本喧闹的人群立即安静了下来,并按照张三的要求蹲在地上。这时,从人群中走出几位老者,他们走到张三身边,开始与他交谈。
王福见状,也迅速跑过去,凑近听老者们说些什么。在张三和王福的共同努力下,局势逐渐缓和下来。然而,向城东聚集的饥民仍在不断增加,人数已有突破500人的迹象。
看着众人交涉了一段时间后,几名老者开始组织所有饥民排队,去馒头铺领取馒头充饥。这时,王福又领着4名老者朝赵令畤这边走来。他们一进门,侍卫们便立即关上房门,确保安全。
王福对赵令畤拱手介绍道:“公子,这几位是颍州城周边乡村的乡老,他们想见见公子。”四人望向赵令畤,齐齐跪倒磕头道:“还请公子发发慈悲,借贷与吾等乡民。最多两月,我等连本带息一并奉还。”
赵令畤心中大定,他能理解乡民们此刻的困境和无助。然而,他并未立即答应他们的请求,而是问道:“官府不是有青苗法吗?为何不找官府借贷?”
四名乡老互望一眼后,无奈地说:“借官府的钱,万一还不上,他们会暴力催收,还搞什么十户作保。我们实在是不敢冒这个险。还不如借长生库的钱,至少和尚们还有个度,实在还不上也不会暴力催收。无非收了田产,给寺院做工。而且田地给了寺院,生活反而会比以前好些,能省不少的税。”
赵令畤没想到长生库在普通民众中,还有着不错的声誉。这让他不禁感到有些讽刺。毕竟,长生库本质上还是一种高利贷机构,只是相比官府的暴力催收,它的手段相对温和一些而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