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三国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家学者如谯周常向他求教术数的道理,杜琼回答说:“想要明白这种方术很难,须得自己亲身观察,仅看事物的外表,不能令人相信。早晚日夜地劳苦,然后才能知其底细,但又担心泄漏天机,所以不如不知。故此我不再观察天象了。”谯周借机问他:“过去周徵君认为‘当涂高’是指魏,他说的理由何在?”杜琼回答说:“魏,宫殿大门的意思,临道高高而矗,这是圣人取其象征之意而言。”他又反问谯周说:“难道有什么怪异之处吗?”谯周说:“不知道。”杜琼又说:“古代的官职都不命名为‘曹’;自汉代起始,官职名称都叫‘曹’,吏的名称为‘属曹’,卒的名称为‘侍曹’,这岂非天意啊。”杜琼活到八十多岁,延熙十三年(250)去世。

    他平生著有韩诗章句十多万字,但不将其学问传教儿子们,故其家学无传业之人。谯周根据杜琼的话,于是触类旁通而光大自己的说法:“春秋传记载晋穆侯给太子取名叫‘仇’,仇的弟弟叫‘成师’。师服说:‘国君给儿子起名也真奇怪,好的配偶叫‘妃’,不好的配偶叫‘仇’,如今晋侯叫太子名‘仇’,仇的弟弟叫‘成师’,这兆示着要发生国乱,做哥哥的不是要被废了吗?’后来果然如师服所言。后来汉灵帝的两个儿子叫‘史侯’、‘董侯’,二子先后即位后,都被降免为诸侯,与师服所言极为类似。先主讳‘备’,其字训释为‘具’,后主讳‘禅’,其字训释为‘授’,如同说刘氏已具备了,应当授与他人。这要比晋穆侯、汉灵帝给儿子取的名字还要不祥。”后来宦官黄皓弄权宫中,景耀五年(262),宫中大树无故自己折断,谯周由此深为忧虑,苦于无人可与交谈,于是在柱子上写道:“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其意是说曹的意思是“众”魏的意思是“大”众而且大,天下之人就当聚会一处,具备而转授,怎么还会有立国为皇呢?蜀国灭亡后,都以为谯周的话得到应验。谯周说:“这虽说是我自己推论寻思的,然而这种推断有所本因,是从杜琼的说法出发衍化光大而来的,并无神秘的灵感和超异常人的地方。”

    许慈传,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他从师于刘熙,精通郑玄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建安年间,他与许靖等一道由交州到达蜀地。当时还有魏郡人胡潜,字公兴,不知道他怎样来到益州。胡潜虽说学问并不渊博,然而他卓然出众强记过人,举凡祖宗制度礼仪、丧纪五服规程,他都了如指掌,举手即得。刘备平定蜀地,其地方历经丧乱破坏,学问之事久废不举,于是聚集法典图籍,淘汰各家学说,许慈、胡潜同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当时正是百业草创之际,动辄就引发不少疑议,许慈、胡潜互相争胜攻击,忿争毁谤,声色俱厉,两人之间书籍从不互通有无,有时还寻衅厮打,以此震慑对方。他们夸耀自己贬抑他人,以至达到如此程度。刘备怜惜他们如此情形,于是会集百官,让演员假扮他们二人模样,仿效他们相互控告对方的情形,饮酒奏乐,以此演出来开心,起初各自据理争辩诘难,最后则刀杖相攻,想借此演出情景来感悟他们。胡潜去世在先,许慈在后主刘禅时期逐渐升至大长秋后才去世。

    他的儿子许勋承传他的事业,也作了博士。

    孟光传,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代太尉孟郁同族后人,汉灵帝末年官为讲部吏。汉献帝迁都长安,孟光于是逃避蜀地,刘焉父子以宾客之礼接纳了他。孟光博物知古,无书不读,尤其专心致志于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这三部历史,熟悉汉代典章制度名物掌故。孟光喜欢钻研公羊春秋而讥刺左丘明,常常与来敏就此二传内容争论不休,孟光常大声强争。刘备平定益州,任命孟光为议郎,与许慈一同掌典礼法制度。后主刘禅继位后,孟光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升为大司农。

    延熙九年(246)秋,颁行大赦令,孟光当众责问大将军费祎说:“所谓大赦,是偏枯之物,并不是贤明之世所应该施行的。敝衰穷极之世,万不得已之时,然后才可暂且施行一下而已。如今主上仁慈贤明,百官各适其位,有什么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多次施行这种非常的恩典,以此来惠顾那些奸邪作恶之人呢?况且如今盗贼猖獗,而原宥那些有罪之人,这样作上犯天时,下违人心。老夫已是朽腐之人,不明达治国的根本,但私下认为此法难以维持长久,岂是人们瞻仰其高美、企望其明德之人所为?”费祎只是恭敬地道歉而已。孟光对时弊的指责,大多都是这样,故此执政的重臣们,心里都不喜欢他,而他的爵位也得不到升迁,每当直言时他无所顾忌,被当时的人所怨恨。太常广汉人镡承、光禄勋河东人裴亻隽等,年龄、资历都在孟光之后,但却登居孟光之上的高官之位,其原因即在此处。后辈文士秘书郎谷阝正多次咨访孟光。孟光问谷阝正太子学习攻读的什么书以及他的性情好尚如何,谷阝正回答说:“虔诚恭敬地侍奉双亲,早晚从不马虎,有古代世子的风范;接待文武百官,一举一动都依据仁恕之道。”孟光说:“像您所说的东西,是普通的人家都具有的,我现在所问的,是想知道他的权变谋略智虑气度怎样。”谷阝正说:“作为世子的处世原则,在于继承君父的志向,使双亲欢娱,既不能有所妄自行动,又必须将智慧与气度深藏不露,权变谋略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出来,此类东西的有无,怎能预先准备呢?”孟光明白谷阝正慎重得宜,不是随便乱讲,于是说:“我好讲直话,无所顾忌,每每弹劾揭露利弊,为人们所怨恨厌恶,我心里明白您也不太喜欢听我的话,但我的话有道理。如今天下未定,智谋是最重要的东西,智谋虽然来自天性,但也可以通过努力而获得。这就是为什么世子读书,不能仿效我们那样去尽力增添知识以备咨询、像博士那样深入研究策问讲习去求取爵位的原因。而应当获求最重要的东西。”谷阝正极为同意孟光的观点。后来孟光因它事被免官,年九十余岁去世。

    来敏传,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的后人。他的父亲来艳,是汉朝的司空。汉末大乱,来敏跟随姐姐投奔到荆州,他的姐夫黄琬是刘璋祖母的侄儿,所以刘璋派人接来黄琬的妻子,来敏于是随从姐姐进入蜀地,常常作刘璋的宾客。来敏涉猎书籍,精通左氏春秋,尤其精通仓颉篇、尔雅的训诂学,喜好校正古籍文字。刘备平定益州,让来敏代理典学校尉,及至册立太子,又任他为家令。后主刘禅继位,来敏为虎贲中郎将。丞相诸葛亮驻守汉中,请来敏前往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因过失而被罢免。诸葛亮去世后,来敏返还成都任大长秋,再次被罢免。后又逐渐升迁为光禄大夫,又因过错而被免职。他前后多次被贬削,都怪他说话毫无节制,举止违反常理。当时孟光也因为不慎重保守机密,不合时议论朝政,然而比来敏还要厉害。只因二人都是宿儒学士而被人见重。来敏出身于荆楚名族,又是东宫的老臣,受到特别优待,所以被罢免后还能再次起用。后来又让来敏作执慎将军,是想要用责任重大的官职让他自己警诫约束自己。景耀年间,来敏九十七岁去世。他的儿子来忠,同样博览经学,颇有来敏的风范,与尚书向充等都能协助大将军姜维。姜维很赏识他,用他作参军。

    尹默传,尹默,字思潜,梓潼郡涪县人。益州地区的学者都崇尚今文经学而不喜欢章句之学的古文经学,尹默知道他们的学问不渊博,于是远游到荆州地区,师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学习古文经学。他对诸经史都很精通,又专心探研左氏春秋,自刘歆条例而下经郑玄、贾逵父子、陈元、服虔的注解,他都诵述讲解,不须参看书本。刘备平定益州,兼作益州牧,任命尹默为劝学从事。及至册立太子,以尹默为仆,让他用春秋左氏传教授后主。后主刘禅继位后,任命尹默为谏议大夫。丞相诸葛亮驻守汉中,请他前往为军祭酒。诸葛亮去世后,尹默回到成都,被任为太中大夫,去世后,其子尹宗继承他的学业,为博士。红潮网

    李譔传,李譔,字钦仲,梓潼郡涪县人。李譔的父亲李仁,字德贤,与同县人尹默一起远游到荆州,师从司马徽、宋忠等学习。李譔完全继承了其父学业,又从尹默学习经义名理,五经、诸子之学,他无不广泛浏览,加之他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器具,他都认真探研。李讠巽起始为州书佐、尚书令史。

    延熙元年(238),后主刘禅册立太子,以李讠巽为庶子,升任为仆,后调任为中散大夫、右中郎将,仍伺候太子。太子因为他知识广博,故十分喜欢他。然而李譔为人轻佻,喜欢嘲弄戏耍人,故此人们不敬重他。李讠巽平生著有古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春秋传、太玄诸书的指归,都以贾逵、马融之说为准则,而异于郑玄之说。他与王肃相隔较远,故王肃起初没有看到他的著述,然而他们的见解颇多相同之处。李讠巽于景耀年间去世。

    当时还有汉中人陈术,字申伯,也博学多闻,著有释问七篇、益部耆旧传和益部耆旧志,曾历任三个郡的太守。

    谯周传,谯周,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人。他的父亲谯山并,字荣始,研究尚书,兼通诸经书和河图谶纬。州郡征召他,他都不理睬,州里到他家里任请他为师友从事。谯周幼年丧父,与母亲、哥哥一起生活。成人后,酷爱古籍,笃志好学,家里虽然贫困但他从不留心治理产业,诵读典籍,欣然自乐会心而笑,废寝忘食。他精研六经,尤其擅长草写书札。他十分熟悉天文,但对此不怎么留意;不太喜爱诸子文章,故不遍视阅览。他身高八尺,衣着外表简朴,本性诚实无矫饰,虽然没有随机而发的应变辩论的口才,但却很渊博聪明内心反应敏捷。建兴年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任用谯周为劝学从事。诸葛亮死于魏国境内的军营中,谯周在家听到消息后,马上前往奔丧。不久便有诏书禁止人们奔丧,只因谯周动身迅速行走很快才得以到达。大将军蒋琬兼任刺史,升谯周为典学从事,主管州中学者。后主刘禅立太子,以谯周任仆,后调任为家令。当时后主常常外出游玩,增加供奉音乐的人数。谯周上疏进谏:“过去王莽败亡,群雄四起,占州据郡,均想篡国,于是贤才智士选择归附自己所仰望之人,未必看其人的势力和地盘的大小,只看他的德行的厚薄;所以当时的更始帝刘玄、公孙述及其他拥有大批军队的人,多已占有广大的土地。然后他们都放纵情欲,而不修德施仁,游猎吃喝,而不怜惜民物。

    世祖光武帝刘秀刚进入河北,冯异等便劝他说:‘应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于是认真审理冤狱,节俭饮食费用,行事遵守法度,故此北州百姓赞颂他,声誉传播四方。由是邓禹自南阳来归附光武帝,吴汉、寇恂没有见过他,闻听到他的德行,便用计策获得渔阳、上谷,以骑兵前往广阿迎接光武帝。其余闻风仰慕世祖风采德行前往归附的还有邳肜、耿纯、刘植等人,甚至抱病带着棺木者、身背婴孩者,都不可胜数,故此光武能由弱小而强大,杀王郎、吞并铜马军、挫败赤眉军,而建成帝王大业。进入洛阳后,曾要微服外出,车马已驾好,铫期进谏说:‘天下尚未安定,我的确不愿您常常便服出行。’光武当即命令把车赶回去。

    征伐隗嚣时,颍川的强人起来造**,世祖回到洛阳,只派寇恂前往平乱,寇恂说:‘颍川人知道你远征,故此那些奸猾者起来反叛,他们不知道您已回到洛阳,恐怕不会马上归降。陛下亲自率军前往,颍川贼人们必定会马上投降。’光武于是前往颍川,其结果正如寇恂所言。所以他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想要微服外出也不敢,至于紧要的事情,想要安静下来也不行,所以帝王想要修养道德都是这样做!因此易传有言:‘百姓不是白白地来依附。’古人的确将德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如今汉室遭受厄运,天下三分鼎立,正是英雄智士渴盼明主的时候。陛下天性至孝,居丧超过三年,每每谈及还要流泪,就是曾参、闵子虔也不及您。礼敬贤士任用贤才,使其各尽所能,治理国家超过成、康之世。所以国内团结统一,官民协力齐心,其功德不是我所能说尽的。但为臣对您还有更大的愿望,希望您干出他人干不到的事。拉拽重大的东西,担心的是力量太少;克服巨大的困难,担心的是好办法不多。承祀宗庙之人,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福。。,而是要教化百姓顺从天意。至于四季的祭祀,有时没有亲自前往;而池苑游览,却常微行出入,为臣虽然愚劣,内心极感不安。心有忧虑身负重责的人,没有闲暇去寻求欢乐,先帝的遗愿祖上的功业没有完成,确实不到享乐的时候,惟愿陛下减少乐官,减去后宫的增添设置,只应维护先帝在世时的规模,以行动来教育子孙节俭。”于是谯周被调任中散大夫,仍侍奉太子。当时军队频频出战,百姓劳苦不堪,谯周与尚书令陈祗讨论此事的利弊,退朝后写成文章,名为仇国论。文中说:“因余之国是个小国,而肇建之国是个大国,他们一起争夺天下成为仇敌。因余之国有名高贤卿的人,向伏愚子请教:‘现在国事未定,举国为之操心,古代有例,弱能胜强,不知采用什么措施?’伏愚子说:‘我听说,强大且无什么困难的国家常常不作努力,弱小且有困难的国家却常常想把事情办好;经常松懈不奋发努力就会发生动乱,努力把事情办好则国家太平;这是治国的常规。所以周文王爱护百姓,以少胜多;越王勾践抚恤人民,以弱胜强。这就是古人以弱胜强的办法。’高贤卿说:‘过去项羽强大而刘邦弱小,经常争战,没有宁息,但项羽与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双方收兵让人民休养生息。张良以为民心稳定之后,就难以使他们发生动摇了,于是派兵追击项羽,终于将他击毙,难道一定要按文王的办法办吗?肇建之国正陷入麻烦之中,我乘此机会,攻陷它的边境,使它更加困顿而最后消灭它。’伏愚子说:‘在商、周之际,王侯世代沿袭传递,君臣位置历久不变,人民习惯于这种统治秩序。根深的东西很难拔出来,坚固的东西很难移动开。处于这种历史时期,就是汉高祖持剑策马也不能取得天下。当秦国废除诸侯世袭实行分封郡县后,百姓不堪劳役,天下分崩离析。有的一年换一个国君,有的一月换一个公侯,鸟惊兽骇,不知所从,于是豪强并起纷争天下,虎裂狼分,行动狠的得到的就多,竞争缓的就被吞并。现在我们和肇建之国都传袭王位,并非秦末混乱之世,而是六国争霸之时,所以可以像周文王那样,却不能如汉高祖所为。百姓疲惫劳苦则是动乱的预兆,在上者傲慢在下者暴横则是土崩瓦解的雏形。谚语说:‘与其数射而不中,不如看准再拉弓。’所以聪明人不为很小的好处而抬眼,不为似是非是的东西而移脚;时机合适再行动,合于天数才成功;故此成汤、周武王的军队,不必开战第二次就取得全胜,其成功原因就在于不使人民过于劳苦和审时度势。如果穷兵黩武,必然造成土崩之势,倘若遇上危难,即使有智深谋远之人也没有办法。至于变幻无穷,出入无阻,横渡飞驰,越山跨谷,不用舟楫就可渡过孟津,我乃愚拙之人,实在难于做到。’”后来谯周升为光禄大夫,爵位仅次于九卿。谯周虽然不亲躬政事,而以儒者的品行受到礼遇,后主刘禅常就国家大事向他咨询,他则一一引经据典给以答复,而一些求知好奇的后生也向他请教一些疑难问题。

    景耀六年(263)冬,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不会马上攻来,未作守城的准备,等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百姓慌乱骚动,纷纷逃避山林,严禁不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无人能想出妙计。有人认为蜀国与吴国,本为友盟,可以投靠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高山险阻,容易守御,可以南奔。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现在如果投奔吴国,一定要臣服吴国。而国家的政治和自然界一样,大的能吞并小的,这是自然规律。由此可见,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明白的事。与其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与其遭受两次屈辱,不如忍受一次屈辱。再说如果投奔南中,应该早作准备,才能有所凭依。现在大敌当前,灭亡在即,底下的人心,不能保证没有坏变,恐怕出发之日,就会发生不测之变,还能等到您到南中吗?”大臣中有人反诘谯周说:“现在邓艾不远了,假如他不接受你的投降怎么办?”谯周说:“如今东吴还没有归附魏国,形势迫使邓艾不得不受降,受降之后不得不礼遇。如果陛下降魏,魏国不封陛下的爵位土地,谯周自当请命亲到魏国首都,用古人的道义为您力争。”众人没有谁能驳倒谯周的主张。后主仍在犹豫想奔往南中,谯周上奏说:“有人说陛下因北兵深入我境,有想往南中的打算,为臣为此不安。为什么呢?因为南方是僻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平时我们没有得到他们什么物力人力的供给,他们还想反叛。自从丞相诸葛亮南征,大兵压境相逼,没有办法他们才俯首归顺,自此而后才交纳官税。我们用来供养军队,与他们之间结有怨仇,故此他们是让国家发生灾祸的因素。现在因为无路可走,而想前往依靠他们,恐怕他们再次反叛,这是其一。北方魏军所来,不仅是夺取蜀地而已,如果我们南奔,他们必然乘我们退败之势,随后穷追,这是其二。如果奔投南方,对外得抵拒魏军,对内则供给衣服车马,费用增加,又无其他地方可以征收钱财,于是必然更加征耗各少数民族的财物,加速他们的反叛,这是其三。过去王郎假冒太子在邯郸称帝,当时世祖光武帝正在信都,受王郎的威逼,打算放弃信都、和成二郡而返归关中。邳肜劝谏他说:‘明公若西还关中,则邯郸地区的人民不肯捐弃自己的父母,背弃城主,而千里之遥为您服务,他们背叛您是必然的。’世祖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攻破了邯郸。现在北军逼进,陛下南行,恐怕邳肜当年所言要在今天应验了吧,这是其四。愿陛下早日打定主意,归降魏国可获封地、爵位,如果南奔,待山穷水尽再向人家投诚,那么灾祸就更大了。易经有言:‘亢字的涵义,是指只知道进取而不知道退失,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死亡;知道得失存亡而不失其正者,难道只有圣人如此吗?’所说的就是圣人知天命而不苟且,此为必然。所以尧、舜因为自己的儿子无德才,知道天命要将天下授与他人,于是就寻找能接受天下的人。儿子虽然不贤,灾祸尚无萌芽,而把天下授给上天中意之人,灾祸还能产生吗?!所以微子以纣王庶兄的身份,将自己反绑,嘴中含着玉璧投降周武王,难道他乐意这么做?不得已而已!”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刘氏没有受到杀害,蜀国也没有受到屠戮,都得力于谯周的谋划。此时晋文王司马昭为魏国的相国,因为谯周有全蜀归附的功劳,故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诏书征召谯周,谯周动身到汉中,因病不能前往。

    咸熙二年(265)夏,巴郡人文立从洛阳返还蜀地,路过汉中拜见谯周。谯周在谈话之间,给文立在木版上写道:“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说的是司马,月酉者指八月,至八月司马昭果然死去。西晋立国后,多次下诏到当地官府,要他们送遣谯周。谯周于是抱病上车前往洛阳,泰始三年(267)才到。因为他的病未愈,被拜任为骑都尉,谯周自己上书陈述自己无功而受封,请求朝廷收还爵位和封地,皇帝并不答允。

    泰始五年(269),我曾作本郡中正,政务完事,请求离官还家,前往与谯周告辞。谯周对我(陈寿)说:“过去孔子寿七十二岁,刘向、扬雄七十一岁去世;今年我已七十岁,或许活不到孔子的寿龄,但活到扬雄、刘向的年龄是完全可能的,恐怕过不了后年,我必定长辞人世了,再也不能相见。”我怀疑谯周是凭术数知道这种事,而借此话表示出来。

    泰始六年(270)秋,谯周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因病重而没有到职。当年冬天谯周去世。他的著述,计有法训、五经论、古史考等书共一百多篇。谯周有三个儿子,谯熙、谯贤和谯同。小儿子谯同喜爱他父亲的事业,也具有忠厚质朴的德行,曾被举为孝廉,任为锡县县令、东宫洗马,但对朝廷征召一概不应。

    郤正传,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祖父郤俭,汉灵帝末年任益州刺史,被盗贼杀害。时逢天下大乱,故此谷阝正父亲谷阝揖便留居蜀地。谷阝揖为将军孟达的营都督,随孟达投降魏国,作中书令史。郤正原名郤纂。他年少时即父死母嫁,茕茕孑立,但安贫好学,博览坟、典古籍。

    郤正二十岁就写出很好的文章,入宫作秘书吏,转调为令史,升为秘书郎,直到秘书令。郤正秉性淡薄名利,而尤其酷爱文章,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班固、傅毅、张衡、蔡邕之辈的文、赋,到当代的优秀书、论,举凡益州藏有的,他都百般搜求,大都过目诵读。他在宫中任职,与宦官黄皓相邻而处,长达三十年之久。黄皓从卑微到显贵,操弄威权,谷阝正既不被黄皓喜欢,也未引起他的憎恨,所以谷阝正的官位虽未超过六百石,但也没有遭遇过什么祸患。郤正学习先辈儒者,借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胸臆,其文名为释讥,是继崔马因达旨后的又一篇此类文章。其辞道:“有人规劝我说:‘从前代的记载得知,事业与时机相联系,名位与功绩不可分,然而名位与事业,是前哲首要的事情。所以创制国家的制度规则,不乘一定的时机是办不成的;要想声名流传后世,没有功劳是做不到的。名位须有功劳才显赫,事业要待时机才成功,身死而名随之而亡,这是君子引以为耻的事。所以通达知命者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钻研它深奥而微妙的道理,观察自然的变化,分析社会的兴衰。辩才之人游说四方,智慧之人寻机应变,智谋者谋策划略,武士则奋武扬威,风云际会,千变万化,度势审时,求为世用,小事忍让而大事显能,公而忘私,虽有小曲而求大直,最终成就辉煌的事业。如今天下三国鼎立,阳刚正气未伸,四海之人,遭受祸难,感叹道义之沦落,怜悯百姓之颠沛,这正是圣贤拯救百姓、志士建树功业的时候。

    你以高超的才干,美好的品行,广见博闻,留意道术,无远而不达,无幽而不显,挺身取命,掌管机密,出入宫廷,为国家之喉舌,朝中为官历经九考而职位不移,有进无退,探究古今真伪,考察时政得失。虽说你也能不时献一策、偶尔进一言,尽自己的职责,安慰自己所得的俸禄,但未能竭尽忠心,披肝沥胆,进献忠直,拯救百姓,使我辈草鄙之人也能仰知您的大名。何不放慢车速,掉头转轨,使您的车马轻松晏然,任意而行。纵马往前,须审定水之深浅而决定渡河的办法;寻上光明大道前进,播下秋兰以芳香人间,掖助我辈以展拓宏图,这也是一种盛事啊!’“我听后叹息说:‘呜呼,竟有如此说法!人心不同,就和人的面貌一样,你虽然容颜光彩,漂亮艳丽,但管窥蠡测,保守成见,不可与你讨论辽阔大地的界线,说明万事万物的要义。’“有人仰面扬眉贸然地说:‘此话怎讲,此话怎讲?’“我回答说:‘虞舜警惕当面赞同自己的人,孔子厌恶用心取悦自己的人,他们所言,很合我心意,我现就你提出的问题试以阐释。在远古鸿荒时代,民智未开,人类社会刚刚起始,三皇接受上天所赐,五帝验应祥瑞之兆,及至夏、商时期,遵循前人的典章制度。姬周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嬴政惨虐,兼并天下,于是风起云腾,奸诈满世,邪恶横行,巧诈萌发。有人伪装掩盖对敌人的仇恨,有人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名利,有人玩弄阴谋以要挟主上,有人以奇技淫巧来抬高自己,背弃正义而崇尚邪恶,抛离正直而亲近谗佞,为人无永恒忠心,处世不坚持节义,所以商鞅所立法规无用而邪恶并作;李斯所定法治失效而奸诈四起;吕不韦势力显赫招来灭族;韩非子理论受用而自身受刑。这都是什么缘故呢?利益使人心动,荣宠使人企羡,耀眼夺目的龙形图纹,雍容华丽的车马服饰,侥幸苟得,就高兴得辗转反侧,淫邪荒迷,恣意妄为,然而车未动铃未响而身死辕下,院未进房未住即梁柱倾覆。

    上天收其灵魂,大地夺其福寿,人来吊丧,鬼砍其首。刚刚上到高冈,终而葬身深谷,早晨尚容光焕发,傍晚即枯死成鬼。所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惧债孽,超脱尘世,隐居安贫,有如泥路上拖着尾巴的乌龟,也不要浊世的好名声。如此之人难道是轻视君主忽视百姓,而不理时务吗?易经载有对人们行动的预测警诫,诗经记着对处世平和恭谨的赞扬咏叹,这都是上天的指令而客观规律使之然也。“‘自从我大汉王朝应天时顺民意,政治昌隆,有如阳春的光明,俯察地理,仰视天文,传播皇家恩泽以哺育百姓,推行德治教化使风俗正淳,君臣有秩,各守其职。皇上有从谏如流的宽阔胸怀,臣下有救匡扶正的尽职之心,官吏无虚华不实的荣宠,百姓有自己某一种好的品行,勤勉道德修养,崇尚处世忠义。然而世事发展有高潮也有低潮,万物生长有兴盛也有衰败,有声响亦有静寂,有光明即有黑暗。繁盛的春天为萧杀的秋天所接替,阴寒的冬季又被春天所抑却,太阳消逝而月亮升起,月光暗失而阳光启明。冲帝、质帝短寿夭折,桓帝、灵帝朝纲坠败,于是英雄云集,豪杰四起。户户有不同议论,人人怀不同谋计,所以合纵连横的说客陡然披露胸襟,奸猾狡诈的人物暂时鼓唇弄舌。“‘如今天纲已废,德政在西土建立,光大祖先宏伟的威仪,赐予官吏爵位,推行五教以移风易俗,修养九德来拯救百姓,四时有序恭敬地祭祀宗庙,尽心辅佐使政治实现王道。虽说割据的天下尚未统一,冒牌的君主没有分辨出来,但圣人早有训诫,均平合理则天下无贫,故此朝廷上君臣协调洽好,则会得到社会上黎民百姓的欢欣拥戴,动则依据法度,静则循规蹈矩。英俊壮美,这是伟人之气度;有过必改,这是颜回的德行;政事有条不紊,冉有、子路曾这样治理国家;鹰扬鸷腾,伊尹、吕尚曾如此创建事业。总集群贤智谋,听取薛公三计,运用张良、陈平的秘计,努力地为国事操劳,援引贤能人才都来不及,哪得闲暇去修整杂乱污秽地方的枯竹!“‘我没有什么才干,在朝中二十多年,献身皇朝,全靠自己的忠心。

    喜好大海的宽深,赞叹嵩山的高峻,听说孔子赞扬子夏,感受到乡校给自己带来的益处,象平仲善于调和鼎镬,增加美味而去掉不好气味,所以我冒昧昏庸的话语,时时也有被采纳的成分,就像人们在市闾中可以考察政治的得失,田野游戏的儿童的吟唱,或许也能增加国家的福祥,尽力规谏。如果有所采纳,是自己的昏。。符合圣上高明,进而应得灵验,如果自己的意见未被接受,这是自己的义务,退而守着自己的愚见而已。进退听任天数,不矫饰不欺上,顺性而为乐天知命,有什么悔恨之处呢?这就是我为什么入朝几十年而没有黜出的原因,有权位却如没有权位。狷狭的屈原认为唯我独醒,以醉态混世的渔父却在世上随波逐流,柳下惠自甘屈辱的打算是多么腐臭,伯夷、叔齐高傲的怨恨是多么狭隘。谏言被接受不以为有所得,建议未合意不以为有所失,有所得不立即停歇,有所失毫不悲伤,不以自己的喜好厌恶而轩轾前后高低,不沽名钓誉以获取利禄,不推脱过失而担心受黜。有何责备需要解释?有何赏赐值得可惜?又有何方之排何直之入?二十七年居朝未移,诚然有我自己坚守的道理。“‘如今朝中人才堆积如山,英杰成群,如同小鱼潜游于大海,小鸟飞落在邓林,飞鸟离去不显得少,游鱼来了也显不出多。况且太阳在唐虞时代有所幽暗,月亮在殷商时期有过应验,禹在阳盱求助于上天而洪水平息,成汤在桑林向上天祈祷而甘霖滋润。行、止有一定的规律,开、闭有一定的时间。我的先师留下训诫,要不怨不尤,听任天命,我还有什么可说?话说完了路走到了,我得返归初衷,整理前人的三坟五典,寻绎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精微的语言来传衍大道,以先人为楷模而守定规则。赞赏叔矻的优游自得,羡慕疏广的功遂身隐,收住仕途的脚步返归田园,泛舟江湖以安度白发晚年,身处蜗室有自乐,远离尘世可避祸。只是我心尚未安稳,担心晚年道途泥泞,故仍要激励自己发愤,坦露心胸请受爵命。古代九方堙善识马的内在精华,秦牙善察马的外表体形;薛烛善鉴宝剑而扬名,瓠梁善于高歌而斐声。

    齐国食客学鸡鸣救护田文,楚国食客凭偷技保卫楚境;雍门周鼓琴以阐释真理,韩哀善驾御而天下驰名;卢敖翱翔于玄阙,若士飞身而入云。我确实不具备这些人的特技,故此仅以默然静守而求得无祸安宁。’”

    景耀六年(263),后主刘禅采纳谯周的计策,派使者向邓艾请降,降书即为谷阝正所写。次年正月,钟会在成都反叛,后主东迁洛阳,当时十分混乱仓猝,原蜀国大臣没人跟随保护后主,只有谷阝正和殿中督汝南人张通,舍下自己的妻儿老小只身随后主前往。后主靠谷阝正的开导指教而事事合宜得体,没有引起什么缺失,于是感慨长叹,悔恨对谷阝正的了解太晚了。当时人们对此十分嘉赞。郤正被赐爵关内侯。泰始年间,谷阝正被任命为安阳县县令,升为巴西太守。泰始八年(272),皇帝下诏说:“谷阝正过去在成都,困苦颠簸之中能坚守节义,不背忠心,升官重用后,又能尽心政事,颇有政绩,故任命他为巴西太守。”咸宁四年(278),谷阝正辞世,留有著述计诗歌、论赞、辞赋等,共一百余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