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教育的“教”左边就是一个“孝”字,从这个字的结构来理解,教育就是把孝作为一种文化、文风普及开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教育的核心就是激发人们孝的感受。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千百年前,孔子便认为,孝道是行天下大道的根本原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第一法门。正是这种情怀,使孝道成为中国一切传统教育的核心。那么,遵循孝道为何能激发人类内心最淳朴的情怀?
一个人,必须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来培养自己博爱的情怀。
在还没有儿女之前,只有父母是至亲之人,所以,人首先要学会爱父母。不过,爱父母与爱子女是完全不同的。《孝经》中说,侍奉母亲,偏重于亲爱;侍奉君主,偏重于恭敬;那么侍奉父亲,就是两者兼而有之。
有一次,蔡澜先生到我这里做客。他说,他的好朋友——《卫斯理传奇》的作者倪匡先生,有这么一段小故事:有一位香港的年轻女记者要采访倪匡,她追着倪匡,并直呼其名说:倪匡啊,我想问你两个问题。倪先生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哎呀,你这孩子好可怜啊!父母死得早。”记者感到非常惊讶,说:“我爸妈没死啊!”倪先生说:“你爸妈没死,为什么没有教过你基本的教养?对于长者能这么直呼其名吗?”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对别人直呼其名,认为这样显得很平等。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个人的名字是有讲究的。比如我,梁冬,字太安,号正安先生,别号是自己起的。
名者,命也;字者,志也。名,是你的命,是父母给的;字,是自己的志向,是自己给的。所以,名只能由父母称呼,或者自己称呼,而同辈或者晚辈之间,必须称字或号,比如著名的卧龙先生、孔明先生、诸葛孔明,后面都是用字或号来称呼的。直呼其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大不敬。这个故事中的年轻人直接喊:倪匡啊,我想问你两个问题。而倪匡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他才用开玩笑的方式,略作点拨,就提点了年轻人。在长者面前,我们还是要注意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年轻人都不懂这一点,我们的国家就难分长幼尊卑了。
举个通俗的例子,如果你不懂得尊卑有序,而你的同事又是谦恭的人,在工作能力相等的情况下,领导会更喜欢哪一个?假如你是一个即将要退休的领导,你会让谁来做你的接班人,以此传承你的思想,保证你的方略能够在今后体现出来?所以,学会尊敬是很重要的事情。有很多父母,千方百计地花钱,让自己的孩子去学英语、奥数、足球、跆拳道,但事实上,那些课程培训只能培养出一个强大的人,而不会培养出一个有贵人相助的人。
我再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故事。有一个实习生,到我们公司面试。结果,她在门口遇见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他坐在一把椅子上,跟其他同事聊天。这个实习生只知道我是老板,并不清楚面前的这个其貌不扬的人是人力资源总监,就问道:“请问,梁老师在哪儿啊?”她尊称我一声老师,显得还挺恭敬。人力资源总监就看着她问:“您是谁啊?”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女生居然回答:“你管我是谁,请问梁老师在哪儿?”人力资源总监没说别的,就告诉她梁老师在里面。这个实习生走了之后,我跟人力资源总监沟通时,他告诉我,这个实习生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后来我问这个实习生,当时为什么那样说。她轻描淡写地说:“噢,我以为他是普通工作人员。”对待普通工作人员,就应该用这种态度说话吗?
这个小姑娘的问题,就出在她父母在她小时候没有教育好她,没有教会她如何尊重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在对待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时,会表现出暂时的谦卑,但那都是伪装的。而伪装总是要暴露的,像这个小姑娘,她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关键人物面前放弃了伪装,暴露了自己的本质。只有真正懂得尊重他人,对所有人都有所恭敬,才能够“有杀错,无放过”,才不会在关键时刻犯错误。
尊重他人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心法,重要到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到贵人的相助。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要想取得成功,贵人相助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很多的成功人士,如果仔细揣摩他的成功过程,多数都有贵人相助。年轻人出来到社会上混,父母能够照顾的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要仰仗各种贵人的相助。很多年轻人总觉得自己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身好本领,英语二十级、互联网八十级,什么能力都有,就是没人欣赏,最苦最累的活儿都是自己干,舒服的事却与自己无关。这种人总是很生气,满腹抱怨,抱怨社会不公平、选择机制有问题、公司制度不合理等,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跳槽,但跳到另外一个单位后,又陷入同样的轮回。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
其实,职场如战场,在学历与能力的竞争背后,也隐藏着自己独特的潜规则。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也可以引申到职场。当然,这里所说的“孝”,是广义的孝,是指对人的尊重。学会谦卑与恭敬,是每一位踏入职场的新人必修的功课之一。
我们对孝道的解读和遵循远远不止于此。一个社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将孝道进行到底。
据说,到2030年,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老的时候,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比美国全国的人口还要多。还有个数据,真实性虽然不得而知,但也是一个很权威的人告诉我的。他问我:你知道现在全世界有多少年轻人吗?全世界5岁以下的孩子不到1亿,只有大概六七千万而已。我当时惊得下巴都差点儿掉到地上。太可怕了,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他们作为全世界的栋梁,上面将支撑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运气好的还可能有太爷爷、太奶奶等几辈人。未来,医学技术高度发达,再加上我们现在流行的养生科学十分成熟,到时候,大家都能活到120岁,都在街上闲逛,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年轻人压力有多大。
同时,如果这个国家流行的是一种“不孝顺老年人,只尊重年轻人”的文化,那么只会有两个结果:第一就是那些身体差的老年人会被有意无意地以各种方式赶尽杀绝;第二就是一部分老年人会千方百计地装嫩,已经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还戴假发、梳分头、隆胸、抽脂等,看起来像妖怪一样。而他们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融入所谓的主流年轻群体。
其实,一个国家老年人生活的优雅程度,充分显示出两个最重要的指标:第一,这个国家是否尊重智慧;第二,这个国家是否拥有一种道德和谐的可能性。
一个国家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能反映这个社会的整体情况。老年人是有智慧的,他在信息的及时性层面未必比年轻人强,但是他的人生智慧是丰富而宝贵的。如果社会上的老年人生活得比较自信的话,就说明这个社会的文化是比较推崇智慧而不是体力的。
孔子说,孝是每个人都要去落实的德行。所以,圣明的元首会效法天之明、地之德,利用人天生就有的孝道这种德行去施以教化,不需要使用严厉的刑罚,就能让人人都回归本性本善,不去造恶犯法。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我认为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的年轻人其实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他们为什么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这和我们这个社会的剧烈变化有很大关系。
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或多或少地比我们多知道一些东西。但是,最近10年、20年,我们的社会变化得非常快,父母在资讯和信息层面几乎跟不上儿女学习的速度,以至于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我们懂得多,从而导致年轻人对父母在知识层面上的轻视。这种现象,在以往的时代当中是很少见的。
还有一个原因。近些年,孩子的压力很大,而我们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只专注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照顾孩子成长,而忽略了教育孩子如何谦恭地尊敬父母。结果,能够很好地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在当今社会已凤毛麟角。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群书治要》提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说利用四季的节气,耕耘收获,适应天道;依据土地的习性来种植庄稼,适应地利;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名誉,让自己的身体不要受到损伤,名誉也不要有所败坏,勤俭节约,不要把有用的钱作无谓的消耗,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孝敬父母了!
这其实很有趣,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要你给他什么,其实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管理得很好,让自己健康、安全,这已经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之一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就是父母健在时不要走太远;如果非要去的话,必须要告诉父母,自己在哪里,免得父母担忧。
同样,天底下的父母对子女最大的爱,不是给他买一套房子,也不是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我... -->>
教育的“教”左边就是一个“孝”字,从这个字的结构来理解,教育就是把孝作为一种文化、文风普及开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教育的核心就是激发人们孝的感受。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千百年前,孔子便认为,孝道是行天下大道的根本原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第一法门。正是这种情怀,使孝道成为中国一切传统教育的核心。那么,遵循孝道为何能激发人类内心最淳朴的情怀?
一个人,必须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来培养自己博爱的情怀。
在还没有儿女之前,只有父母是至亲之人,所以,人首先要学会爱父母。不过,爱父母与爱子女是完全不同的。《孝经》中说,侍奉母亲,偏重于亲爱;侍奉君主,偏重于恭敬;那么侍奉父亲,就是两者兼而有之。
有一次,蔡澜先生到我这里做客。他说,他的好朋友——《卫斯理传奇》的作者倪匡先生,有这么一段小故事:有一位香港的年轻女记者要采访倪匡,她追着倪匡,并直呼其名说:倪匡啊,我想问你两个问题。倪先生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哎呀,你这孩子好可怜啊!父母死得早。”记者感到非常惊讶,说:“我爸妈没死啊!”倪先生说:“你爸妈没死,为什么没有教过你基本的教养?对于长者能这么直呼其名吗?”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对别人直呼其名,认为这样显得很平等。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个人的名字是有讲究的。比如我,梁冬,字太安,号正安先生,别号是自己起的。
名者,命也;字者,志也。名,是你的命,是父母给的;字,是自己的志向,是自己给的。所以,名只能由父母称呼,或者自己称呼,而同辈或者晚辈之间,必须称字或号,比如著名的卧龙先生、孔明先生、诸葛孔明,后面都是用字或号来称呼的。直呼其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大不敬。这个故事中的年轻人直接喊:倪匡啊,我想问你两个问题。而倪匡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他才用开玩笑的方式,略作点拨,就提点了年轻人。在长者面前,我们还是要注意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年轻人都不懂这一点,我们的国家就难分长幼尊卑了。
举个通俗的例子,如果你不懂得尊卑有序,而你的同事又是谦恭的人,在工作能力相等的情况下,领导会更喜欢哪一个?假如你是一个即将要退休的领导,你会让谁来做你的接班人,以此传承你的思想,保证你的方略能够在今后体现出来?所以,学会尊敬是很重要的事情。有很多父母,千方百计地花钱,让自己的孩子去学英语、奥数、足球、跆拳道,但事实上,那些课程培训只能培养出一个强大的人,而不会培养出一个有贵人相助的人。
我再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故事。有一个实习生,到我们公司面试。结果,她在门口遇见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他坐在一把椅子上,跟其他同事聊天。这个实习生只知道我是老板,并不清楚面前的这个其貌不扬的人是人力资源总监,就问道:“请问,梁老师在哪儿啊?”她尊称我一声老师,显得还挺恭敬。人力资源总监就看着她问:“您是谁啊?”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女生居然回答:“你管我是谁,请问梁老师在哪儿?”人力资源总监没说别的,就告诉她梁老师在里面。这个实习生走了之后,我跟人力资源总监沟通时,他告诉我,这个实习生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后来我问这个实习生,当时为什么那样说。她轻描淡写地说:“噢,我以为他是普通工作人员。”对待普通工作人员,就应该用这种态度说话吗?
这个小姑娘的问题,就出在她父母在她小时候没有教育好她,没有教会她如何尊重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在对待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时,会表现出暂时的谦卑,但那都是伪装的。而伪装总是要暴露的,像这个小姑娘,她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关键人物面前放弃了伪装,暴露了自己的本质。只有真正懂得尊重他人,对所有人都有所恭敬,才能够“有杀错,无放过”,才不会在关键时刻犯错误。
尊重他人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心法,重要到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到贵人的相助。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要想取得成功,贵人相助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很多的成功人士,如果仔细揣摩他的成功过程,多数都有贵人相助。年轻人出来到社会上混,父母能够照顾的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要仰仗各种贵人的相助。很多年轻人总觉得自己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身好本领,英语二十级、互联网八十级,什么能力都有,就是没人欣赏,最苦最累的活儿都是自己干,舒服的事却与自己无关。这种人总是很生气,满腹抱怨,抱怨社会不公平、选择机制有问题、公司制度不合理等,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跳槽,但跳到另外一个单位后,又陷入同样的轮回。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
其实,职场如战场,在学历与能力的竞争背后,也隐藏着自己独特的潜规则。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也可以引申到职场。当然,这里所说的“孝”,是广义的孝,是指对人的尊重。学会谦卑与恭敬,是每一位踏入职场的新人必修的功课之一。
我们对孝道的解读和遵循远远不止于此。一个社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将孝道进行到底。
据说,到2030年,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老的时候,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比美国全国的人口还要多。还有个数据,真实性虽然不得而知,但也是一个很权威的人告诉我的。他问我:你知道现在全世界有多少年轻人吗?全世界5岁以下的孩子不到1亿,只有大概六七千万而已。我当时惊得下巴都差点儿掉到地上。太可怕了,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他们作为全世界的栋梁,上面将支撑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运气好的还可能有太爷爷、太奶奶等几辈人。未来,医学技术高度发达,再加上我们现在流行的养生科学十分成熟,到时候,大家都能活到120岁,都在街上闲逛,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年轻人压力有多大。
同时,如果这个国家流行的是一种“不孝顺老年人,只尊重年轻人”的文化,那么只会有两个结果:第一就是那些身体差的老年人会被有意无意地以各种方式赶尽杀绝;第二就是一部分老年人会千方百计地装嫩,已经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还戴假发、梳分头、隆胸、抽脂等,看起来像妖怪一样。而他们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融入所谓的主流年轻群体。
其实,一个国家老年人生活的优雅程度,充分显示出两个最重要的指标:第一,这个国家是否尊重智慧;第二,这个国家是否拥有一种道德和谐的可能性。
一个国家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能反映这个社会的整体情况。老年人是有智慧的,他在信息的及时性层面未必比年轻人强,但是他的人生智慧是丰富而宝贵的。如果社会上的老年人生活得比较自信的话,就说明这个社会的文化是比较推崇智慧而不是体力的。
孔子说,孝是每个人都要去落实的德行。所以,圣明的元首会效法天之明、地之德,利用人天生就有的孝道这种德行去施以教化,不需要使用严厉的刑罚,就能让人人都回归本性本善,不去造恶犯法。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我认为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的年轻人其实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他们为什么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这和我们这个社会的剧烈变化有很大关系。
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或多或少地比我们多知道一些东西。但是,最近10年、20年,我们的社会变化得非常快,父母在资讯和信息层面几乎跟不上儿女学习的速度,以至于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我们懂得多,从而导致年轻人对父母在知识层面上的轻视。这种现象,在以往的时代当中是很少见的。
还有一个原因。近些年,孩子的压力很大,而我们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只专注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照顾孩子成长,而忽略了教育孩子如何谦恭地尊敬父母。结果,能够很好地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在当今社会已凤毛麟角。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群书治要》提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说利用四季的节气,耕耘收获,适应天道;依据土地的习性来种植庄稼,适应地利;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名誉,让自己的身体不要受到损伤,名誉也不要有所败坏,勤俭节约,不要把有用的钱作无谓的消耗,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孝敬父母了!
这其实很有趣,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要你给他什么,其实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管理得很好,让自己健康、安全,这已经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之一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就是父母健在时不要走太远;如果非要去的话,必须要告诉父母,自己在哪里,免得父母担忧。
同样,天底下的父母对子女最大的爱,不是给他买一套房子,也不是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