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思想家。管仲学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历史上对于管仲如何帮助齐桓公达成丰功伟业的记载颇多。然而,大贤管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主张为何能够帮助齐桓公成为一方霸主?管仲又为何是古代管理学的奠基者?
说起管仲这个人,我常常猜想:为什么中国人把一种东西叫作“管理”呢?为什么用“管”这个字来造“管理”这个词呢?
有人认为,“管理”的“管”其实是指“管仲”的“管”,因为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管理者。他不是帝王,却担当着一个我们称之为“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属于CEO(首席执行官)级的人物。将管仲所做的“理”这个事情称之为“管理”,有道理吗?不知道。这有可能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过与此相关联的一个词很有趣。比如,“墨守成规”的“墨”,是“墨子”的“墨”。“墨守”这个词是有典故的。当年,鲁班要协助某个国家攻城时,墨子曾襄助过守城人。他体恤战士和百姓的生命,邀请鲁班进行一场虚拟的对决。两个人在沙盘上——一个虚拟的战场——展开攻防演绎,如果你这样打,我就这样守;你那样打,我就那样守。后来鲁班说,我打不过你,就撤兵了。所以,“墨守成规”的“墨”,其实是“墨子”的“墨”。中国古代有很多词语,你看着简单,其背后都是有道理的。
管仲早年曾经是一个商人,这一点很重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家之间都在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来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什么叫综合国力?以前打一次仗,跟现在不完全一样,那要消耗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如何让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之后,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成就霸业的基础。所以,管仲早年经商的这一经验,对于他成为后来的国家的综合管理者、政治管理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深受启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电商时代,互联网成为一个不可遏制的全球趋势。所以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在中国做电子商务方面的领导者,没准将来可以弃商从政呢?所以早年经商的经验对于后来从政是有好处的。
公元前685年,管仲被拜为齐卿。在齐国做大臣期间,他辅佐齐桓公“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你看见没有,他是有节奏的。历史上,人们用8个字来评价管仲这个人:“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要先有钱,才能够富国强兵。而且要先通货,才能够积财。什么叫作“通货”?就是货币的流动性,让货物和货币产生流动性才会有钱。你守在那儿,有一个亿放在银行里面,或者放在床底下,那不叫“通货积财”。管仲就帮助齐桓公“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而且“贵轻重,慎权衡”。
什么叫作“贵轻重”呢?两三年前,我在一个节目《冬吴相对论》里面,曾经有一次和吴伯凡——《21世纪商业评论》的主编讨论过一个问题,什么叫“轻公司”?什么叫“重公司”?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如果你的资产投入很高,那种公司便叫“重公司”。你有土地,有机器,有很多需要固定长期投入的资产。什么叫作“轻公司”呢?通过货币、创意、设计、运营来产生价值,比如咨询公司或者文化公司,就叫“轻公司”。
轻和重各有优劣。有一位很有意思的作家叫米兰·昆德拉,他曾经研究过轻与重的问题。他说,轻和重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如果一个东西没有重量,它无须被承载,就能飞起来;如果一个东西太重,它又飞不起来。所以“贵轻重”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利用货币政策——这种政策是轻的,它不是一个有物质、有重量的东西——来调节货物的流通,控制人们干这个不干那个,通过货币的运营来对国家的经济、政治产生影响。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在讲货币战争,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利用货币的力量来控制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这也是一种轻重转变。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管仲就精于此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很多的年轻人都没有想过,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小国很多,大大小小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些国家之间也存在人民、钱财和物资的流动,那么如何制定一些货币政策,让某些东西变得很值钱,让另外一些东西变得不值钱,从而影响能量和财富的转移?所以,货币政策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记住: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管仲在货币政策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创新,这些创新在今天看来可能都是很新、很热门的话题。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人娴熟于此,管仲就是其一。《群书治要》摘录了管仲的很多话,因为管仲这个人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总理大臣,不过关于《管子》这本书,人们确实有不同的见解。宋代朱熹认为,《管子》非管仲所著,而是后人附会的。
你知道中国古代人有一个特点,比如这个人很有名,而我是一个无名之辈,但是我又想让我的书能够流传下去,那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如果以我的名义写,很可能不会有人看,那好,我就用另外一个名人托名,用他的名字来写,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黄帝,《黄帝心经》、《黄帝阴符经》、《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以及各种关于黄帝的房中术经等应有尽有。这些书肯定不是黄帝写的,很多都是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汉代的人写的。
从山寨到经典的实例,《黄帝内经》就是其中一个。《黄帝内经》是成书于汉代的一本书,但是大家都认为是远古时期的,为什么呢?因为该书是以黄帝和他的老师岐伯之间的对话这种形式展开的。所以山寨古人、山寨经典这种事情并不是当今的中国人才干的,一直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山寨经典的习惯。而且,我们还有把山寨最终变成经典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们再回到管仲。在中国古代,很多人觉得管仲很了不起,所以,就用管仲的口气书写诸子百家的书。时间长了,各个朝代都会出这种书,传到今天,大家觉得,那也算古籍了。所以,我听说现在有些商业机构在一些名胜古迹附近建造一些建筑,用一两年时间盖一个很大的庙或风景区,一年成名胜,三年成古迹。我们现在觉得很轻浮,但再过200年,深圳的世界之窗也可能变成历史文物。所以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只要这个内容本身是好的就可以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一时之间,各种治世之术层出不穷,究竟什么才是治世良方?面对如此纷乱的思潮涌动,春秋时期的国君将如何抉择?以古鉴今,当今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机会要远远超过古人,面对各种学术说法,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群书治要》从管仲治国开讲,指明诸多管理学派理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给您解开真正的管理之道的奥秘。
《管子》这本书里面的东西非常庞杂。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很担心: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各种文化冲突,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好像什么都不是。还有一些人,读一两本英文小说,看看Follow me(《跟我学》)什么的,觉得自己还能看懂;看点儿盗版DVD,就觉得自己懂东西方文化。这种人更矛盾,东西方文化熔于一炉,冲突更加激烈。当今的中国人其实都同时受到很多门派文化的影响,这些文化造就了他们人格的分裂和冲突。那么,这种冲突是刚刚出现的吗?不是。
当今的很多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感觉自己心里有很多门派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可能是有冲突的。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古代时也有。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儒家、阴阳家、阴谋家、法家,都有各自的诉求。那么对于当时的国君以及其他管理者来说,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各家、各门、各派的知识都熔于一炉。管仲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利用王霸之术,糅合了儒、道之学。
《汉书·艺文志》把《管子》这本书列为道家书籍,而《隋书·经籍志》又把它列为法家书籍。其实这本书里面还有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儒家之言。管仲这么做就叫作“拿来主义”,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只要能够帮助老板搞定世界,称霸于雄,那么他就能用。他的精髓就是王霸之道,什么叫“王霸”?我们有些年轻人读书,尤其是一些儒生读书,知道要“讷于言而敏于行”,要“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无愧于心的好人。但是如果你读历史,你会发现这种好人常常郁闷而死,为什么呢?
曾经有人告诉我说,如果我天天让我儿子读《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孟子》,我有点儿担心,他在学校里面会被人欺负,人太善良容易被人欺负,怎么办?我说,其实这种事情很正常。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可不那么傻,真正高级的读书人会“阳日读史,阴日读经”。此话怎讲?阴日是指农历的双数日,我们称之为“阴”,阴爻是两根线时叫“阴”。阴天的时候,气是往里收的,所以这时,人要读一些经典的书,帮助我们养浩然正气,并往外生发,提升善心;但是在阳日,气在往外发散的时候,你气血澎湃,就要读史书。
摊开中国的历史,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权变谋术蕴藏其中。这时,你就会有一种后脊梁发冷的感觉。这种感觉有助于你平衡往外生发的气。所以,阳日让你多一点儿收敛,阴日让你多一点儿外发,这样才能达到中道。
所以我跟我这个朋友说,如果你让你的孩子只读经典,成为一个好人、善人,他很可能在短期之内会吃亏,成不了事,在没有成事之前已经被灭掉。那怎么办呢?我告诉他,孩子小的时候,在培养人生观的时候,还是应该建立“仁义礼智信”这种善的、正义的人生格调。但是在过了16岁以后,要让他读一些历史,知道人性是深不可测的。人是很奇怪的,扪心自问: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浩然正气,凭什么要求别人能够做到呢?
所以,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人性的阴暗面。当你能够利用人性的阴暗面时,你就可以成就霸术;当你用到人性阳刚的一面时,你就可以成就王道。在中国古代,实际上你要做成一番事业,一定要王霸兼用。王道是什么?就是让人们尊敬你、爱你,从而与你一起打拼;霸道是什么?就是让人们怕你,从而听命于你。其实两者都要用,我们称之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所以王霸之术被视为中国管理学的精髓。
&nbs... -->>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思想家。管仲学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历史上对于管仲如何帮助齐桓公达成丰功伟业的记载颇多。然而,大贤管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主张为何能够帮助齐桓公成为一方霸主?管仲又为何是古代管理学的奠基者?
说起管仲这个人,我常常猜想:为什么中国人把一种东西叫作“管理”呢?为什么用“管”这个字来造“管理”这个词呢?
有人认为,“管理”的“管”其实是指“管仲”的“管”,因为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管理者。他不是帝王,却担当着一个我们称之为“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属于CEO(首席执行官)级的人物。将管仲所做的“理”这个事情称之为“管理”,有道理吗?不知道。这有可能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过与此相关联的一个词很有趣。比如,“墨守成规”的“墨”,是“墨子”的“墨”。“墨守”这个词是有典故的。当年,鲁班要协助某个国家攻城时,墨子曾襄助过守城人。他体恤战士和百姓的生命,邀请鲁班进行一场虚拟的对决。两个人在沙盘上——一个虚拟的战场——展开攻防演绎,如果你这样打,我就这样守;你那样打,我就那样守。后来鲁班说,我打不过你,就撤兵了。所以,“墨守成规”的“墨”,其实是“墨子”的“墨”。中国古代有很多词语,你看着简单,其背后都是有道理的。
管仲早年曾经是一个商人,这一点很重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家之间都在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来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什么叫综合国力?以前打一次仗,跟现在不完全一样,那要消耗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如何让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之后,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成就霸业的基础。所以,管仲早年经商的这一经验,对于他成为后来的国家的综合管理者、政治管理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深受启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电商时代,互联网成为一个不可遏制的全球趋势。所以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在中国做电子商务方面的领导者,没准将来可以弃商从政呢?所以早年经商的经验对于后来从政是有好处的。
公元前685年,管仲被拜为齐卿。在齐国做大臣期间,他辅佐齐桓公“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你看见没有,他是有节奏的。历史上,人们用8个字来评价管仲这个人:“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要先有钱,才能够富国强兵。而且要先通货,才能够积财。什么叫作“通货”?就是货币的流动性,让货物和货币产生流动性才会有钱。你守在那儿,有一个亿放在银行里面,或者放在床底下,那不叫“通货积财”。管仲就帮助齐桓公“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而且“贵轻重,慎权衡”。
什么叫作“贵轻重”呢?两三年前,我在一个节目《冬吴相对论》里面,曾经有一次和吴伯凡——《21世纪商业评论》的主编讨论过一个问题,什么叫“轻公司”?什么叫“重公司”?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如果你的资产投入很高,那种公司便叫“重公司”。你有土地,有机器,有很多需要固定长期投入的资产。什么叫作“轻公司”呢?通过货币、创意、设计、运营来产生价值,比如咨询公司或者文化公司,就叫“轻公司”。
轻和重各有优劣。有一位很有意思的作家叫米兰·昆德拉,他曾经研究过轻与重的问题。他说,轻和重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如果一个东西没有重量,它无须被承载,就能飞起来;如果一个东西太重,它又飞不起来。所以“贵轻重”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利用货币政策——这种政策是轻的,它不是一个有物质、有重量的东西——来调节货物的流通,控制人们干这个不干那个,通过货币的运营来对国家的经济、政治产生影响。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在讲货币战争,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利用货币的力量来控制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这也是一种轻重转变。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管仲就精于此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很多的年轻人都没有想过,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小国很多,大大小小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些国家之间也存在人民、钱财和物资的流动,那么如何制定一些货币政策,让某些东西变得很值钱,让另外一些东西变得不值钱,从而影响能量和财富的转移?所以,货币政策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记住: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管仲在货币政策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创新,这些创新在今天看来可能都是很新、很热门的话题。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人娴熟于此,管仲就是其一。《群书治要》摘录了管仲的很多话,因为管仲这个人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总理大臣,不过关于《管子》这本书,人们确实有不同的见解。宋代朱熹认为,《管子》非管仲所著,而是后人附会的。
你知道中国古代人有一个特点,比如这个人很有名,而我是一个无名之辈,但是我又想让我的书能够流传下去,那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如果以我的名义写,很可能不会有人看,那好,我就用另外一个名人托名,用他的名字来写,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黄帝,《黄帝心经》、《黄帝阴符经》、《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以及各种关于黄帝的房中术经等应有尽有。这些书肯定不是黄帝写的,很多都是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汉代的人写的。
从山寨到经典的实例,《黄帝内经》就是其中一个。《黄帝内经》是成书于汉代的一本书,但是大家都认为是远古时期的,为什么呢?因为该书是以黄帝和他的老师岐伯之间的对话这种形式展开的。所以山寨古人、山寨经典这种事情并不是当今的中国人才干的,一直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山寨经典的习惯。而且,我们还有把山寨最终变成经典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们再回到管仲。在中国古代,很多人觉得管仲很了不起,所以,就用管仲的口气书写诸子百家的书。时间长了,各个朝代都会出这种书,传到今天,大家觉得,那也算古籍了。所以,我听说现在有些商业机构在一些名胜古迹附近建造一些建筑,用一两年时间盖一个很大的庙或风景区,一年成名胜,三年成古迹。我们现在觉得很轻浮,但再过200年,深圳的世界之窗也可能变成历史文物。所以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只要这个内容本身是好的就可以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一时之间,各种治世之术层出不穷,究竟什么才是治世良方?面对如此纷乱的思潮涌动,春秋时期的国君将如何抉择?以古鉴今,当今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机会要远远超过古人,面对各种学术说法,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群书治要》从管仲治国开讲,指明诸多管理学派理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给您解开真正的管理之道的奥秘。
《管子》这本书里面的东西非常庞杂。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很担心: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各种文化冲突,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好像什么都不是。还有一些人,读一两本英文小说,看看Follow me(《跟我学》)什么的,觉得自己还能看懂;看点儿盗版DVD,就觉得自己懂东西方文化。这种人更矛盾,东西方文化熔于一炉,冲突更加激烈。当今的中国人其实都同时受到很多门派文化的影响,这些文化造就了他们人格的分裂和冲突。那么,这种冲突是刚刚出现的吗?不是。
当今的很多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感觉自己心里有很多门派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可能是有冲突的。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古代时也有。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儒家、阴阳家、阴谋家、法家,都有各自的诉求。那么对于当时的国君以及其他管理者来说,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各家、各门、各派的知识都熔于一炉。管仲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利用王霸之术,糅合了儒、道之学。
《汉书·艺文志》把《管子》这本书列为道家书籍,而《隋书·经籍志》又把它列为法家书籍。其实这本书里面还有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儒家之言。管仲这么做就叫作“拿来主义”,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只要能够帮助老板搞定世界,称霸于雄,那么他就能用。他的精髓就是王霸之道,什么叫“王霸”?我们有些年轻人读书,尤其是一些儒生读书,知道要“讷于言而敏于行”,要“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无愧于心的好人。但是如果你读历史,你会发现这种好人常常郁闷而死,为什么呢?
曾经有人告诉我说,如果我天天让我儿子读《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孟子》,我有点儿担心,他在学校里面会被人欺负,人太善良容易被人欺负,怎么办?我说,其实这种事情很正常。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可不那么傻,真正高级的读书人会“阳日读史,阴日读经”。此话怎讲?阴日是指农历的双数日,我们称之为“阴”,阴爻是两根线时叫“阴”。阴天的时候,气是往里收的,所以这时,人要读一些经典的书,帮助我们养浩然正气,并往外生发,提升善心;但是在阳日,气在往外发散的时候,你气血澎湃,就要读史书。
摊开中国的历史,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权变谋术蕴藏其中。这时,你就会有一种后脊梁发冷的感觉。这种感觉有助于你平衡往外生发的气。所以,阳日让你多一点儿收敛,阴日让你多一点儿外发,这样才能达到中道。
所以我跟我这个朋友说,如果你让你的孩子只读经典,成为一个好人、善人,他很可能在短期之内会吃亏,成不了事,在没有成事之前已经被灭掉。那怎么办呢?我告诉他,孩子小的时候,在培养人生观的时候,还是应该建立“仁义礼智信”这种善的、正义的人生格调。但是在过了16岁以后,要让他读一些历史,知道人性是深不可测的。人是很奇怪的,扪心自问: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浩然正气,凭什么要求别人能够做到呢?
所以,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人性的阴暗面。当你能够利用人性的阴暗面时,你就可以成就霸术;当你用到人性阳刚的一面时,你就可以成就王道。在中国古代,实际上你要做成一番事业,一定要王霸兼用。王道是什么?就是让人们尊敬你、爱你,从而与你一起打拼;霸道是什么?就是让人们怕你,从而听命于你。其实两者都要用,我们称之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所以王霸之术被视为中国管理学的精髓。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