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龙战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吉在海外无意中发现了“天渊”,他顺着倒漏斗状的垂直孔穴向下攀爬,大概近千丈之后——也就是深入海平面下大约一公里,隐约的地似乎可以看到深处那个出口外不仅仅是湛蓝的天宇,还在云雾缭绕当中,露出了仙庭紫阙的轮廓。这使他心中惊喜交集,更加快了攀爬的速度。
张禄请于吉仔细回忆当时的所见,根据目测,他大概攀爬了三分之一的距离,也就是说,整个孔穴可能深入地下三公里左右。张禄不记得地球的直径究竟是多少了,但他记得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八千多米,而若把喜玛拉雅山连根铲起,填进马里亚纳海沟,则珠峰仍会沉没在海平面以下——也就是说,光马里亚纳就不止三公里,于吉根本穿不透地幔,更别说整个地球了。
那肯定不是地球的另一侧,而是一个在物理层面上难以解释的所谓“时空通道”。
从于吉所在的位置眺望孔穴的另一端,就真的象是一只井蛙仰头望向井口,但实际这井口的大小,估计直径不下数百丈。然而突然之间,出现了一张面孔,几乎填满了三分之二个****——对于如此硕大的头颅,于吉内心深处的第一反应是:“得非盘古仙耶?”
其实对于盘古的最早文字记载,出自三国时代徐整的《三五历记》,上写:“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曰: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五,甚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当然徐整并不是现开脑洞生编神话故事,盘古传说在民间流传已久,修行道中更是早就把他跟伏羲、女娲并列为初代古仙。据说这个世界就是盘古所开创的,然后女娲造人,伏羲创制八卦,共同留下了修仙的传承。而至于这三位古仙究竟是本方宇宙所自然孕育的,还是从天外而来,即便如今的仙人也都莫名所以。
但既然能够开辟天地,想来盘古应该是一位巨人……巨仙吧,就算不象民间传说那般身高一万八千丈,个头儿应该也不会小。中国古代本有各种巨人传说,但最多也不过身高数十丈乃至百丈而已,不可能有几乎充满直径数百丈****的大脑袋——除非这巨人没有身体,只有一个脑袋……所以于吉看到那大脑袋,才会第一反应:“得非盘古仙耶?”
随即他就看到那巨头张开巨口,说了一句话。
从巨口中喷出来的气流在孔穴中掀起了可怕暴风,就连地仙于吉也根本无法抵御,直接给吹飞了……于吉一直飞出了孔穴,甚至又被气流卷起数十丈高,然后才翻滚着落下,狠狠地砸在了洞口附近。若是凡人,不说被摔成肉泥,大概还在空中的时候就四分五裂,甚至化为齑粉了,但于吉终究是地仙,距离天仙也仅一步之遥,虽然不能飞行,却能循着气流翻腾上下——那就是《庄子》中曾经提到过的“列子御风而行”之术——而他的肉体也坚固、顽强到凡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地步……
即便如此,于老仙儿还是摔了个七荤八素,差点儿就爬不起来。惊魂过后,于吉开始回想,那巨人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呢?他是对自己说的吗?
在于吉认为,那巨人即便不是盘古,也必然是一位天仙,而仙人用一口气就将自己卷出地穴,或许是种警告,警告凡间的蝼蚁不可轻易踏足天上,以免玷污仙界——想来?且等你真的修成了仙再说吧!所以他就此屁滚尿流地离开,再也不敢窥探进而攀爬“天渊”了。
但他同时牢牢记住了仙人所说的那句话。仙人明显是把那句话喊叫出来的——那从口型就可以分辨得出来,绝非温声细语——而且这句话似乎并非通过声波传入于吉的耳道,而是挟裹着旋风直接镂刻进了他的脑海之中。
那句话合辙押韵,似乎是一句谶语:“长人执弓,射卯金刀,毙之太峣。”
于吉在凡间辗转了近千年,看过周的衰败、诸侯兼并,看过秦的旋兴旋灭、汉的****,也看过王莽篡位、光武中兴,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他比任何一个人——除了张禄——都要认识深刻。所以对于东汉王朝即将走向自己的末日,天下必然大乱,新的朝代将取而代之,也早有了心理准备。
所以他研究那则谶语,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是张姓将会替代刘姓之意吧?于吉认为仙人向自己吼出这句话并非无意义,或许就是想借自己的口把谶言传播到凡间去,进而加速社会演化的进程。他旋即卜了一课,结果混沌不明,但很明显,传播此谶对于他来说,应该并不是一件会遭受天谴的坏事情。
返回中原之后,于吉就四处寻访可能应谶之人,最后被他找到了张角。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他认为张角有超过五成的可能性当应此谶,于是就将自己过去写成过的一部《太平清领书》添加上部分反抗****的内容,传授给了张角。
其实《太平清领书》的原本早已出世,于吉曾经传给自己的弟子、琅邪人宫崇,可是谁料想宫崇修炼不得法,迟迟不能有所突破,恼怒之下,竟然贪恋俗世富贵,携书诣阙,献给了汉顺帝。但是宫崇不敢透露相关师父于吉的信息,只说乃其师“干吉”(去了个勾儿)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而已。
汉顺帝重赏了宫崇,但并没有太把这部书当一回事儿,仅仅藏入内库罢了。后来此书部分章节流传于外,为丰人张陵所得,并以之传子张衡,张衡再传子张鲁,就此诞生了五斗米道一脉。
所以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原本就是同一来源,但两者所得《太平清领书》内容又有所差别。五斗米道重役鬼之法(其实是于吉擅长的幻术),太平道则更偏向于群体催眠(其实还是幻术)和社会改革。
据于吉所说,关于那则谶谣,他只对两个人提起过,一是张角,以坚其反汉、代汉之心,二是好友张巨君。至于如今谶言广为传布,很多张姓妖人都起了合谶之心,就不是他的本意了——估计是张角告诉了兄弟张宝、张梁,再从那二张嘴里传布了开去。
听完于吉的讲述,张禄不禁挠着下巴,良久沉吟不语。于吉笑一笑,对他说:“吾今尽告卿,无所隐也。然此为仙人意,就中曲折,恐非你我所能臆测矣。”他从得着谶言到如今也已经... -->>
于吉在海外无意中发现了“天渊”,他顺着倒漏斗状的垂直孔穴向下攀爬,大概近千丈之后——也就是深入海平面下大约一公里,隐约的地似乎可以看到深处那个出口外不仅仅是湛蓝的天宇,还在云雾缭绕当中,露出了仙庭紫阙的轮廓。这使他心中惊喜交集,更加快了攀爬的速度。
张禄请于吉仔细回忆当时的所见,根据目测,他大概攀爬了三分之一的距离,也就是说,整个孔穴可能深入地下三公里左右。张禄不记得地球的直径究竟是多少了,但他记得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八千多米,而若把喜玛拉雅山连根铲起,填进马里亚纳海沟,则珠峰仍会沉没在海平面以下——也就是说,光马里亚纳就不止三公里,于吉根本穿不透地幔,更别说整个地球了。
那肯定不是地球的另一侧,而是一个在物理层面上难以解释的所谓“时空通道”。
从于吉所在的位置眺望孔穴的另一端,就真的象是一只井蛙仰头望向井口,但实际这井口的大小,估计直径不下数百丈。然而突然之间,出现了一张面孔,几乎填满了三分之二个****——对于如此硕大的头颅,于吉内心深处的第一反应是:“得非盘古仙耶?”
其实对于盘古的最早文字记载,出自三国时代徐整的《三五历记》,上写:“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曰: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五,甚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当然徐整并不是现开脑洞生编神话故事,盘古传说在民间流传已久,修行道中更是早就把他跟伏羲、女娲并列为初代古仙。据说这个世界就是盘古所开创的,然后女娲造人,伏羲创制八卦,共同留下了修仙的传承。而至于这三位古仙究竟是本方宇宙所自然孕育的,还是从天外而来,即便如今的仙人也都莫名所以。
但既然能够开辟天地,想来盘古应该是一位巨人……巨仙吧,就算不象民间传说那般身高一万八千丈,个头儿应该也不会小。中国古代本有各种巨人传说,但最多也不过身高数十丈乃至百丈而已,不可能有几乎充满直径数百丈****的大脑袋——除非这巨人没有身体,只有一个脑袋……所以于吉看到那大脑袋,才会第一反应:“得非盘古仙耶?”
随即他就看到那巨头张开巨口,说了一句话。
从巨口中喷出来的气流在孔穴中掀起了可怕暴风,就连地仙于吉也根本无法抵御,直接给吹飞了……于吉一直飞出了孔穴,甚至又被气流卷起数十丈高,然后才翻滚着落下,狠狠地砸在了洞口附近。若是凡人,不说被摔成肉泥,大概还在空中的时候就四分五裂,甚至化为齑粉了,但于吉终究是地仙,距离天仙也仅一步之遥,虽然不能飞行,却能循着气流翻腾上下——那就是《庄子》中曾经提到过的“列子御风而行”之术——而他的肉体也坚固、顽强到凡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地步……
即便如此,于老仙儿还是摔了个七荤八素,差点儿就爬不起来。惊魂过后,于吉开始回想,那巨人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呢?他是对自己说的吗?
在于吉认为,那巨人即便不是盘古,也必然是一位天仙,而仙人用一口气就将自己卷出地穴,或许是种警告,警告凡间的蝼蚁不可轻易踏足天上,以免玷污仙界——想来?且等你真的修成了仙再说吧!所以他就此屁滚尿流地离开,再也不敢窥探进而攀爬“天渊”了。
但他同时牢牢记住了仙人所说的那句话。仙人明显是把那句话喊叫出来的——那从口型就可以分辨得出来,绝非温声细语——而且这句话似乎并非通过声波传入于吉的耳道,而是挟裹着旋风直接镂刻进了他的脑海之中。
那句话合辙押韵,似乎是一句谶语:“长人执弓,射卯金刀,毙之太峣。”
于吉在凡间辗转了近千年,看过周的衰败、诸侯兼并,看过秦的旋兴旋灭、汉的****,也看过王莽篡位、光武中兴,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他比任何一个人——除了张禄——都要认识深刻。所以对于东汉王朝即将走向自己的末日,天下必然大乱,新的朝代将取而代之,也早有了心理准备。
所以他研究那则谶语,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是张姓将会替代刘姓之意吧?于吉认为仙人向自己吼出这句话并非无意义,或许就是想借自己的口把谶言传播到凡间去,进而加速社会演化的进程。他旋即卜了一课,结果混沌不明,但很明显,传播此谶对于他来说,应该并不是一件会遭受天谴的坏事情。
返回中原之后,于吉就四处寻访可能应谶之人,最后被他找到了张角。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他认为张角有超过五成的可能性当应此谶,于是就将自己过去写成过的一部《太平清领书》添加上部分反抗****的内容,传授给了张角。
其实《太平清领书》的原本早已出世,于吉曾经传给自己的弟子、琅邪人宫崇,可是谁料想宫崇修炼不得法,迟迟不能有所突破,恼怒之下,竟然贪恋俗世富贵,携书诣阙,献给了汉顺帝。但是宫崇不敢透露相关师父于吉的信息,只说乃其师“干吉”(去了个勾儿)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而已。
汉顺帝重赏了宫崇,但并没有太把这部书当一回事儿,仅仅藏入内库罢了。后来此书部分章节流传于外,为丰人张陵所得,并以之传子张衡,张衡再传子张鲁,就此诞生了五斗米道一脉。
所以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原本就是同一来源,但两者所得《太平清领书》内容又有所差别。五斗米道重役鬼之法(其实是于吉擅长的幻术),太平道则更偏向于群体催眠(其实还是幻术)和社会改革。
据于吉所说,关于那则谶谣,他只对两个人提起过,一是张角,以坚其反汉、代汉之心,二是好友张巨君。至于如今谶言广为传布,很多张姓妖人都起了合谶之心,就不是他的本意了——估计是张角告诉了兄弟张宝、张梁,再从那二张嘴里传布了开去。
听完于吉的讲述,张禄不禁挠着下巴,良久沉吟不语。于吉笑一笑,对他说:“吾今尽告卿,无所隐也。然此为仙人意,就中曲折,恐非你我所能臆测矣。”他从得着谶言到如今也已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