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新闻局中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记者行业很特殊,尤其市场化媒体的记者类似于“计件工”,计件拿工资,越忙碌、刊发的稿件越多,收入越高。
记者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不用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累了可以偷懒,可以找个咖啡馆喝咖啡,可以约朋友们跑去野河边钓鱼,一整天不上班也没关系。
如果胆子大些,“消失”个三天五天领导也未必发现你在偷懒。不过时间长了不用领导催促自个儿就着急了,不写稿子就意味着没有稿费,每个月单凭基本工资是没几个钱的。
所以,大凡当记者的,忙碌的时候就会东奔西跑疲于拼命,连续几天没事做又会如坐针毡。月底有考核,打在卡上的工资和稿费不骗人。
在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上,骆千帆是比较善于“弹钢琴”的,社会部是最忙的部门,也是最没有规律的部门,但骆千帆不会给自己安排太多的事情,对线索的选择上也不会没有标准大小通吃。
这就像钓鱼,有人钓鱼手指头那么点的小鱼都会收着,一天下来能钓满满一篓子,分量不少,却没什么大鱼,他们的人生信条是剜到篮里就是菜,苍蝇腿也是肉。
骆千帆不同,很小的小鱼即便钓上来他也会放生,只有钓到大些的鱼才会收入囊中。
选择新闻线索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些不起眼的小线索他会主动让给别人去做,只有一些大事或者有意思的事情他才会主动抓取。这么做的结果是,每月下来骆千帆的稿件并不是最多的,收入也只能算是中上等。
这段时间,新闻淡得要命,公安条口上都是些常规性的工作,没什么有意思的案件可写。
热线那边也是,社会一片祥和,连邻里矛盾、猫狗打架的事情都少,搞得社会部的记者整天为新闻选题发愁。
不过最近国内发生了不少全国热炒的大事,特稿部连出重点稿件,春风得意,报纸零售量逐步攀高,有几天与晚报零售持平。尚云峰和夏繁天最近没少表扬他们。
特稿部一共五个人,主任加四个记者,都是三十往上四十往下的老爷们。
三四年前,全国市场化报纸开始大肆扩张,内部调整构架,许多走在前列的报社增设特稿部。
虹城都市报成立第二年组建特稿部,记者都是从各个部门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找选题,选题通过以后可以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才出一篇稿子。
还用钓鱼打比方,这帮人就像出海捕鲸的。虽然又苦又累又危险,但一个月写一篇两篇稿子就能挣一笔,够普通记者写一个月小稿子,尤其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骆千帆特别羡慕特稿部的记者,上大学的时候研读最多的也是特稿。许多名记的报道他都读过,想象着那种天南海北的自由,那样的记者才是真记者,那样的职场生涯才够牛逼,做梦都想有朝一日加入特稿团队。
正巧,特稿部有个记者辞职。他调查了月余写了一篇稿件,但尚云峰担心太过敏感,没敢上版刊发。
这哥们很生气,当即辞职,带着稿件投奔一家国字号媒体,那家媒体刊发了,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尚云峰干眼馋,感慨省级媒体的无力!
特稿部缺了一个人,部门主任向总编室申请,希望能补充一个人进来,尚云峰让各新闻部主任推荐。
骆千帆听说了,第一时间去找鲁鸣自荐,言辞恳切,谁知道被鲁鸣臭骂一顿:“你才当记者几天就想去特稿部,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要去也行,先写出有分量的稿件来。”
骆千帆不服,心说我看他们写的稿子也未必就有多好。
他就去找夏繁天申请。夏繁天一直都很欣赏骆千帆,但在这件事上她不同意,但她没有把话说死,只说要先跟鲁鸣商量商量。
夏总去找鲁鸣,问鲁鸣的意思。鲁鸣说:“肯定不合适,这小子有股... -->>
记者行业很特殊,尤其市场化媒体的记者类似于“计件工”,计件拿工资,越忙碌、刊发的稿件越多,收入越高。
记者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不用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累了可以偷懒,可以找个咖啡馆喝咖啡,可以约朋友们跑去野河边钓鱼,一整天不上班也没关系。
如果胆子大些,“消失”个三天五天领导也未必发现你在偷懒。不过时间长了不用领导催促自个儿就着急了,不写稿子就意味着没有稿费,每个月单凭基本工资是没几个钱的。
所以,大凡当记者的,忙碌的时候就会东奔西跑疲于拼命,连续几天没事做又会如坐针毡。月底有考核,打在卡上的工资和稿费不骗人。
在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上,骆千帆是比较善于“弹钢琴”的,社会部是最忙的部门,也是最没有规律的部门,但骆千帆不会给自己安排太多的事情,对线索的选择上也不会没有标准大小通吃。
这就像钓鱼,有人钓鱼手指头那么点的小鱼都会收着,一天下来能钓满满一篓子,分量不少,却没什么大鱼,他们的人生信条是剜到篮里就是菜,苍蝇腿也是肉。
骆千帆不同,很小的小鱼即便钓上来他也会放生,只有钓到大些的鱼才会收入囊中。
选择新闻线索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些不起眼的小线索他会主动让给别人去做,只有一些大事或者有意思的事情他才会主动抓取。这么做的结果是,每月下来骆千帆的稿件并不是最多的,收入也只能算是中上等。
这段时间,新闻淡得要命,公安条口上都是些常规性的工作,没什么有意思的案件可写。
热线那边也是,社会一片祥和,连邻里矛盾、猫狗打架的事情都少,搞得社会部的记者整天为新闻选题发愁。
不过最近国内发生了不少全国热炒的大事,特稿部连出重点稿件,春风得意,报纸零售量逐步攀高,有几天与晚报零售持平。尚云峰和夏繁天最近没少表扬他们。
特稿部一共五个人,主任加四个记者,都是三十往上四十往下的老爷们。
三四年前,全国市场化报纸开始大肆扩张,内部调整构架,许多走在前列的报社增设特稿部。
虹城都市报成立第二年组建特稿部,记者都是从各个部门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找选题,选题通过以后可以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才出一篇稿子。
还用钓鱼打比方,这帮人就像出海捕鲸的。虽然又苦又累又危险,但一个月写一篇两篇稿子就能挣一笔,够普通记者写一个月小稿子,尤其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骆千帆特别羡慕特稿部的记者,上大学的时候研读最多的也是特稿。许多名记的报道他都读过,想象着那种天南海北的自由,那样的记者才是真记者,那样的职场生涯才够牛逼,做梦都想有朝一日加入特稿团队。
正巧,特稿部有个记者辞职。他调查了月余写了一篇稿件,但尚云峰担心太过敏感,没敢上版刊发。
这哥们很生气,当即辞职,带着稿件投奔一家国字号媒体,那家媒体刊发了,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尚云峰干眼馋,感慨省级媒体的无力!
特稿部缺了一个人,部门主任向总编室申请,希望能补充一个人进来,尚云峰让各新闻部主任推荐。
骆千帆听说了,第一时间去找鲁鸣自荐,言辞恳切,谁知道被鲁鸣臭骂一顿:“你才当记者几天就想去特稿部,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要去也行,先写出有分量的稿件来。”
骆千帆不服,心说我看他们写的稿子也未必就有多好。
他就去找夏繁天申请。夏繁天一直都很欣赏骆千帆,但在这件事上她不同意,但她没有把话说死,只说要先跟鲁鸣商量商量。
夏总去找鲁鸣,问鲁鸣的意思。鲁鸣说:“肯定不合适,这小子有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