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我成了大明勋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言一出,参与经筵的众官员面面相觑。

    一方面是意外于朱祁镇,会向沈忆宸这个六品小官询问。另外一方面,就是这道题如若回答不好,简直等同于送命题!

    用现代言语翻译,就是朱祁镇问沈忆宸,自己跟唐太宗李世民相比较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在华夏历史上的地位跟威名,简直不用过多言语,文治武功各方面,差不多达到了帝王的巅峰。

    某种意义上来说,称之为千古一帝都不过分。

    正是因为这种成就跟功绩,后世许多皇帝都以唐太宗为榜样,就连经筵内容也增添了《贞观政要》这本政论性史书。

    帝王称孤道寡,内心都是高傲的,自然期望能成为一代圣君,犹如当年唐太宗那般被万世敬仰。

    放在明朝品评唐太宗的功绩,也是皇帝经常干的事情,诸如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明宣宗朱瞻基,都有过跟大臣谈论的经历。

    但问题是,他们不会拿自己与唐太宗比啊,更不会比了之后还去问大臣如何。

    毕竟能不能比得上,你心里面没点逼数吗?

    沈忆宸是万万没想到,朱祁镇会如此的没有逼数,而且还把这道送命题留给了自己。

    至于为何说是送命题,原因就在于皇帝问了出来,臣子谁敢说你丫的远不如唐太宗?答案自然就只剩下拍马屁一条路。

    人人都喜欢听马屁,却人人都厌恶拍马屁者。

    并且能问出这种问题,皇帝未必就真没有自知之明,一旦选择睁眼说瞎话,就有阿谀媚上之嫌。

    太假了,同样会被皇帝所反感。

    真话不敢说,假话不能说,还有朝中众大臣看着,这不是送命题是什么?

    礼部尚书胡濙见到这一幕后,就与阁臣马愉对视了一眼,双方瞬间心知肚明。

    看来是呈上去的那份沈忆宸揭帖起作用了,小皇帝正处于叛逆期,此子在西北战事上“否定”了三征蒙古的战绩,又在西南战事上“质疑”了二征麓川的效果。

    一次大放厥词也就罢了,第二次还敢在揭帖上阐述政策,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如今就算是成国公朱勇在此,也无法挽回沈忆宸在皇帝心中的印象了,这道送命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场鸦雀无声,钱习礼跟王英脸上都流露出担忧神情。但碍于经筵场合跟帝王尊严,他们不可能帮沈忆宸回答问题,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只能说伴君如伴虎,沈忆宸还是太年轻,没有领悟到什么叫做天子威严!

    此时沈忆宸脑海中思维疯狂运转,想着该如何给出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朱祁镇一人提出过,早在几百年前宋太宗赵光义,也很没有逼数的向大臣问过。

    当时一名叫做李昉的大臣,用了一句诗回答:“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这句诗引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当年唐太宗在春节前夕,把关押在京师的死囚召来,与他们约定如若能在来年秋天自觉归狱服刑,那么现在就能放他们回家,与亲人一起共度春节。

    结果到了次年秋天,数百名囚犯都主动投狱,无一人潜逃。为了表彰这批死囚的诚信,唐太宗下诏赦免了他们的罪责。

    典故的本身是为了宣扬唐太宗的德政,就连死囚都能心悦臣服被感化,后世还有哪位帝王能做到如此“内圣”?

    听到这句诗词,赵光义也明白过来,自己是远不如唐太宗。

    李昉可以用诗句来暗示,沈忆宸却明白自己不能这样做。因为他已经知道之前感受到的朱祁镇冷漠眼神,并不仅仅对经筵的厌恶,还有对自己不满。

    这种状态下,还敢直言不讳指出他不如唐太宗,绝对是找死!

    “沈卿家,这道问题对你而言,是这般不好回答的吗?”

    朱祁镇语气中甚至带着一丝“哀怨”,自己钦点了沈忆宸三元及第,并且把他视为未来的股肱之臣,期望能君臣相得开创一段太平盛世!

    却万万没想到沈忆宸让自己失望了,此子从未真正认同过自己的文治武功,接连谏言了蒙古、麓川的威胁。

    如果区区鞑虏跟蛮夷还能威胁到大明,那把自己数次征伐战果给置于何地?

    今日这道问题,就是朱祁镇想知道,沈忆宸内心里面真实想法如何。

    是认为自己如同唐太宗一般英明神武,还是治国无方?

    “回禀陛下,太宗虽才兼文武,却于孝悌有亏。并且太宗为善矫揉,不如陛下宽厚怀人,体恤臣工。”

    不得不说,前段时间寺丞许江的建议,间接解决了沈忆宸目前的危机。

    站在看待帝王的角度上对比李世民跟朱祁镇,那完全没得比。哪怕现在都朱祁镇还没有性情大变摆烂,在位十年的文治武功上,依然差了唐太宗太远。

    既然无法用帝王角度比较,那么只能在个人身份上找寻闪光点了。

    李世民杀兄逼父这点,可谓世人皆知。用后世眼光看待,自然没多大感觉,皇帝之位有能者居之。但是放在古代以忠孝治天下的环境中,就是绕不过去的污点,朱祁镇比他强没多大问题。

    “为善矫揉”这个词,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跟臣下讨论唐太宗的时候,大臣给予出的评价,而朱元璋也并未反驳。

    明太祖朱元璋一言一行,在明朝就是金科玉律,属于绝对的政治正确无可辩驳,沈忆宸用了毫无问题。

    而宽厚怀人,体恤臣工这两点,确实也是沈忆宸在《实录》跟《宝训》中,对朱祁镇人情味的总结。

    他在继位之后,释放了都坊司乐工三千八百余人,减除了帝陵徭役一万七千余人,解散了光禄寺膳夫四千七百余人等等……

    对于天灾人祸,朱祁镇也没有懈怠懒政,减税赈灾体恤民众。并且还不断裁汰冗官冗员,尽量消减朝廷开支,本身也不奢华浪费。

    对待臣下,朱祁镇也称得上是礼遇有加。就好比哪怕无比厌恶经筵,他也没拿臣下出气。

    特别是朱祁镇对待太监的情感,沈忆宸感觉都远远超乎了臣下的标准,称得上是亲情观念了,就好比王振。

    至于什么废除殉葬、释放建庶人这些德政,那都是天顺朝的事情了,不提也罢。

    只能说很多时候,人都不是简单的脸谱化就能形容,得分为不同时间点不同阶段看待。

    至少现在的朱祁镇,实在称不上是个残暴昏君,沈忆宸给出的这两句称赞,也不算过分阿谀拍马屁。

    没有浮华的称赞,也没有虚假的谄媚,简简单单的一句回答,有些出乎朱祁镇的意料。

    同时他还发现了,沈忆宸按照君前礼仪一直低着的头,现在抬头起来,与自己对视了一眼。

    眼神中没有恐慌,也没有畏惧,更没有所谓的讨好。

    只剩下一种淡然、平静、真诚。

    这一眼,让朱祁镇内心中五味杂陈。可能沈忆宸这样不妥协媚上,敢于逆龙鳞直言者,才能成为真正的股肱之臣吧。

    忠言确实逆耳,但利于行。

    “沈爱卿,朕明白你的心意了。”

    朱祁镇点了点头,他从沈忆宸的眼中看到了真情实感,这远超一万句虚情假意的顺从吹捧。

    皇帝所需要的,就是忠诚!

    此言一出,胡濙跟马愉的脸色瞬间就变了。他们所期盼的,是造成沈忆宸跟皇帝之间的君臣隔阂,最好是沈忆宸失去圣眷,从此不会成为扶植自己人的阻碍。

    但从皇帝最后这一句话看,颇有一种君臣交心的感觉。

    要知道交心带来的重视跟恩荣,要远超寻常的圣眷跟赏赐,王振就是最好的例子。

    小皇帝当年甚至可以为了他,去跪地哭喊求情太皇太后,去忤逆当今皇太后!

    今天这道题在胡濙看来,无人可以答的完美。按照沈忆宸以往的风格,也绝对是往微言大义上面发展,甚至是辞藻浮华的去夸赞皇帝。

    结果万万没想到,沈忆宸大道至简反倒打动了皇帝的心。

    胡濙历经五朝,他很明白能做到这点绝对不是偶然,沈忆宸此子深谱帝心,真不简单啊!

    同时一直站在朱祁镇另外一边没说话的王振,看着沈忆宸的眼神也意味深长起来。

    以往他只是觉得沈忆宸很聪明,也很有能力,可以成为自己的好帮手去建功立业,并且对抗文官集团。

    但是今日沈忆宸,却让王振看到了过于聪明的一面,可能自己想要掌控他,没那么简单。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王振更了解朱祁镇,沈忆宸宽厚怀人,体恤臣工的回答,堪称是对皇帝性格最好的诠释,特别是用在宫中亲近之人身上。

    此子才智,有些傲然于世的感觉。

    “诸位爱卿们经筵辛苦了,朕令光禄寺在东顺门置办酒宴,爱卿们就退下吧。”

    御赐酒宴也是经筵的流程之一,并且这段饭珍馐良酝极尽丰盛,吃不完还可以带走。

    “臣,谢主隆恩。”

    知经筵事英国公张辅,率领诸位大臣磕头谢恩,然后准备退下。

    另外一边沈忆宸,也打算跟随着人群退出文华殿。

    不过就在此时,御座之上又传来了朱祁镇的声音:“沈爱卿留下,朕还有些话要与你诉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