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现在的两军交战,根本不需要跟敌人接阵,就能直接用火器将对方击败。特别是这次在济州岛,羽林卫除了几个倒霉蛋自己熏伤了眼睛,扭到了脚踝,竟然无一伤亡,更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从北平专程赶回来的柳升如今就驻守在了工部的作坊里,每天出来五百根左右的枪管,都被他一一截下,想要全部给他的神机营换装。
除了他们四人,其他受封子爵和男爵的将士也有不少。在朱瞻基的劝说下,朱棣不仅没有取消子爵和男爵的授爵,还准备像朱瞻基说的那样,搞一个终身爵士的级别出来,为这个蒸蒸日上的帝国补充更多的新鲜血液。
但是,这次率军出征的副主帅郑和的封赏,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虽然朱瞻基想要把他剔除内臣的行列,直接要到海军来,朱棣也答应了下来,却坚决不肯为他封爵,甚至不允许他挂海军都督的职衔。
从明朝立国开始,内臣与外臣有严格的界限。
武将负责战争,文臣负责管理国家,内臣负责铸币,经济,海关等一系列管理。
内臣虽然是臣,也有相应的级别,但是因为是皇室的家臣,所以地位虽然高,自身却不能发展任何势力。
朱棣不是不相信郑和的能力,他只是担心,开了这个先例,会导致一系列矛盾出现。
哪怕郑和这次的立功最少也可以封伯,甚至朱瞻基提出了可以用爵位换职位,朱棣都没有同意。
如果内臣可以脱离皇室的约束,这对整个皇室的根基就会有根本性的影响。
郑和可以脱离内臣身份了,对目前大明各地近十万的内臣们,人心都不维尔稳了。
朱棣虽然愿意让有能力的郑和到海军帮忙,却不愿意让郑和变换身份。
朱瞻基也觉得现在就进行这样的改革,有些冒险了。
他毕竟是利益既得者,如果这件事影响到了自己的根基,就必须要慎重。
他想了想后来的清朝是怎么做的,到了清朝的时候,皇室就不再用太监们来管理经济和商业了。
他们成立了一个内务府,专门管理这些事,为皇室服务。比如鼎鼎大名的织造府,其实就是内务府的一个下属机构。
但是在如今的明朝,这些事,全部都是太监在管。
这种涉及到体制的改革,还是应该缓缓推动才可以啊。
本来答应了郑和,朱瞻基以为自己能做到,现在却是这样一个结果,朱瞻基也有些愧疚。
所以他还是说服了朱棣,为了表彰郑和的功绩,允许他择一子侄继嗣,以郑为姓,传宗接代。
虽然他不能直接挂海军都督之职,但是朱瞻基也以海军司令和大都督的名义,调郑和为海军总监,只在自己之下,与海军都督刘江不分上下。
经过一番衡量,朱瞻基不得不承认,这是如今最好的结果了。
真要把郑和一下子就变换身份,不仅武将们难以接受,整个內监也不稳了。
不过,这是他欠郑和的,等到时机成熟,他还是要完成整个內监的改革。
以后的大明,绝不需要这么多的太监。
十二月十九,朱瞻基接到了庄敬从东瀛长崎发回来的情报。他们抵达东瀛的第一时间,就遭到当地驻军的炮击。
庄敬本来就是为了立威来的,他们人数虽然少,舰炮却比东瀛人更强大。
所以第一时间,庄敬和率军的游击钟豪就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在长崎港,他们击沉了东瀛商船数十艘。
随后在晚间,他们利用夜色,用小舟载数百人,每人携带一坛火油,全部倾泻在长崎港,然后点燃了火油。
这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长崎港的数百艘货船,大火更是烧毁了港口的码头,甚至将港口的民宅也烧了一大片。
点燃了大火之后,他们并没有原地停留,而是驱船直奔室町幕府所在地的京都。
虽然他们的船队人数太少,不足以攻击京都,但是他们还有一船火油,准备以同样的手段袭击大阪府。
大阪府是东瀛目前最大的港口之一,目前的经济远超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江户,也就是后世的东京。
这里也是京都的门户,只有这里受到袭击,损失惨重,才能真正让整个东瀛恐慌。
对于庄敬和钟豪的“疯狂”,朱瞻基当然是乐见其成,只要他们的舰队不受到大的损失,他们给东瀛的破坏越大越好。
不过,在给庄敬的命令中,朱瞻基当然不能说的这么直白。他要求庄敬便宜行事,保存自身力量。
如果势头不对,就立刻撤回对马岛,当地还有郑和率领三万大军驻守,凭东瀛的海上力量,很难形成真正的威胁。
不过,他们要是撤回到了对马岛,当然也就要受郑和的节制,那个时候,就不能为所欲为了。
郑和算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是不会赞同如此的大规模屠杀行为的。
过了这半年,等出海的时候,还是让郑和继续去西洋宣扬大明国威,这才是真正符和他能力的工作。
朱瞻基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自己究竟去不去西洋。
现在他的上面还有皇帝和太子,所以他还相对自由。这也可能是他唯一出海的机会了。
真的等他登上皇位,以如今的交通条件,他也就最多只能在国内到处浪浪,再也没有机会出海。
出海的风浪暂且不说,这种长途航行,大部分时间都是沿着海岸线行驶,危险并不大。
但是这个时代的传染病,实在太吓人了。
不管是瘟疫,天花,还是痢疾,这个时代都是要人命的疾病。
欧洲黑死病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整个欧洲死去了两千五百万人,差不多是整个欧洲的二分之一人口,想想都有些让人恐惧。
但是在这个时代,如果不去一次欧洲,朱瞻基总是心有不甘。
就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朱瞻基迎来了永乐十四年的新年。
br />
现在的两军交战,根本不需要跟敌人接阵,就能直接用火器将对方击败。特别是这次在济州岛,羽林卫除了几个倒霉蛋自己熏伤了眼睛,扭到了脚踝,竟然无一伤亡,更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从北平专程赶回来的柳升如今就驻守在了工部的作坊里,每天出来五百根左右的枪管,都被他一一截下,想要全部给他的神机营换装。
除了他们四人,其他受封子爵和男爵的将士也有不少。在朱瞻基的劝说下,朱棣不仅没有取消子爵和男爵的授爵,还准备像朱瞻基说的那样,搞一个终身爵士的级别出来,为这个蒸蒸日上的帝国补充更多的新鲜血液。
但是,这次率军出征的副主帅郑和的封赏,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虽然朱瞻基想要把他剔除内臣的行列,直接要到海军来,朱棣也答应了下来,却坚决不肯为他封爵,甚至不允许他挂海军都督的职衔。
从明朝立国开始,内臣与外臣有严格的界限。
武将负责战争,文臣负责管理国家,内臣负责铸币,经济,海关等一系列管理。
内臣虽然是臣,也有相应的级别,但是因为是皇室的家臣,所以地位虽然高,自身却不能发展任何势力。
朱棣不是不相信郑和的能力,他只是担心,开了这个先例,会导致一系列矛盾出现。
哪怕郑和这次的立功最少也可以封伯,甚至朱瞻基提出了可以用爵位换职位,朱棣都没有同意。
如果内臣可以脱离皇室的约束,这对整个皇室的根基就会有根本性的影响。
郑和可以脱离内臣身份了,对目前大明各地近十万的内臣们,人心都不维尔稳了。
朱棣虽然愿意让有能力的郑和到海军帮忙,却不愿意让郑和变换身份。
朱瞻基也觉得现在就进行这样的改革,有些冒险了。
他毕竟是利益既得者,如果这件事影响到了自己的根基,就必须要慎重。
他想了想后来的清朝是怎么做的,到了清朝的时候,皇室就不再用太监们来管理经济和商业了。
他们成立了一个内务府,专门管理这些事,为皇室服务。比如鼎鼎大名的织造府,其实就是内务府的一个下属机构。
但是在如今的明朝,这些事,全部都是太监在管。
这种涉及到体制的改革,还是应该缓缓推动才可以啊。
本来答应了郑和,朱瞻基以为自己能做到,现在却是这样一个结果,朱瞻基也有些愧疚。
所以他还是说服了朱棣,为了表彰郑和的功绩,允许他择一子侄继嗣,以郑为姓,传宗接代。
虽然他不能直接挂海军都督之职,但是朱瞻基也以海军司令和大都督的名义,调郑和为海军总监,只在自己之下,与海军都督刘江不分上下。
经过一番衡量,朱瞻基不得不承认,这是如今最好的结果了。
真要把郑和一下子就变换身份,不仅武将们难以接受,整个內监也不稳了。
不过,这是他欠郑和的,等到时机成熟,他还是要完成整个內监的改革。
以后的大明,绝不需要这么多的太监。
十二月十九,朱瞻基接到了庄敬从东瀛长崎发回来的情报。他们抵达东瀛的第一时间,就遭到当地驻军的炮击。
庄敬本来就是为了立威来的,他们人数虽然少,舰炮却比东瀛人更强大。
所以第一时间,庄敬和率军的游击钟豪就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在长崎港,他们击沉了东瀛商船数十艘。
随后在晚间,他们利用夜色,用小舟载数百人,每人携带一坛火油,全部倾泻在长崎港,然后点燃了火油。
这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长崎港的数百艘货船,大火更是烧毁了港口的码头,甚至将港口的民宅也烧了一大片。
点燃了大火之后,他们并没有原地停留,而是驱船直奔室町幕府所在地的京都。
虽然他们的船队人数太少,不足以攻击京都,但是他们还有一船火油,准备以同样的手段袭击大阪府。
大阪府是东瀛目前最大的港口之一,目前的经济远超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江户,也就是后世的东京。
这里也是京都的门户,只有这里受到袭击,损失惨重,才能真正让整个东瀛恐慌。
对于庄敬和钟豪的“疯狂”,朱瞻基当然是乐见其成,只要他们的舰队不受到大的损失,他们给东瀛的破坏越大越好。
不过,在给庄敬的命令中,朱瞻基当然不能说的这么直白。他要求庄敬便宜行事,保存自身力量。
如果势头不对,就立刻撤回对马岛,当地还有郑和率领三万大军驻守,凭东瀛的海上力量,很难形成真正的威胁。
不过,他们要是撤回到了对马岛,当然也就要受郑和的节制,那个时候,就不能为所欲为了。
郑和算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是不会赞同如此的大规模屠杀行为的。
过了这半年,等出海的时候,还是让郑和继续去西洋宣扬大明国威,这才是真正符和他能力的工作。
朱瞻基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自己究竟去不去西洋。
现在他的上面还有皇帝和太子,所以他还相对自由。这也可能是他唯一出海的机会了。
真的等他登上皇位,以如今的交通条件,他也就最多只能在国内到处浪浪,再也没有机会出海。
出海的风浪暂且不说,这种长途航行,大部分时间都是沿着海岸线行驶,危险并不大。
但是这个时代的传染病,实在太吓人了。
不管是瘟疫,天花,还是痢疾,这个时代都是要人命的疾病。
欧洲黑死病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整个欧洲死去了两千五百万人,差不多是整个欧洲的二分之一人口,想想都有些让人恐惧。
但是在这个时代,如果不去一次欧洲,朱瞻基总是心有不甘。
就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朱瞻基迎来了永乐十四年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