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大明仙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打正德皇帝意外落水的那一天起,京城的流言就一直没断过。皇帝父子双双重病,怎能不让“见多识广”京城百姓自行脑补出一副福阴险诡异地宫廷阴谋。
私下里口沫横飞,什么掷杯为号,什么群臣逼宫,什么后宫风云,什么杨廷和带着满朝威武历数皇帝的两千三百二十一条大罪状,要求皇帝禅位什么的,跟亲眼所见一样。
但老百姓信口胡说归胡说,至少事情的诡异谁都看得出来。
和文官士绅们纷纷暗地里叫好不一样,老百姓们总相信皇帝是好的,坏的就是一帮子大臣和太监。
再说正德皇帝虽然荒唐了点,但也没犯什么大错啊!
弑君犯上,可是大大的忤逆不道。而作为百官之首的杨廷和当然脱不了干系。
于是杨廷和很快就成了老百姓口中的活曹操,老百姓一致认为朱家的天下要变成杨家的了。杨廷和这是想要杀掉了皇帝父子,自己谋朝篡位。
其实杨廷和是真的冤枉了!作为一朝首辅,作为读着圣人书长大,一直把自己看成“国之忠臣”的杨廷和可是从来没有想过去当曹操。
但杨廷和现在感觉到有点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了。特别是听到了民间的传言之后,一张老脸瞬间黑到了锅底。
杨廷和希望能劝说正德皇帝朱厚照回心转意,不要再折腾了。当年王安石变法闹出个熙宁之乱,弄得大宋朝新党,旧党朝争不断,以至埋下了北宋覆灭,靖康之耻的种子。
天下读书人,特别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从来都是皇帝治理天下的根本。失去了他们的支持,朝廷如何运转,如何支撑?
王阳明的异端学说,胡言乱语,根本就是迷惑君王,扰乱天下的源头。
皇帝从来都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却听信了谗言,要违背祖训,一改优待士大夫的政策,向士绅们征收重税,减少老百姓的税收,简直天荒夜谈。
杨廷和并不打算拿正德皇帝怎么样。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下面的官员有了换皇帝的想法。
杨廷和大概知道下面的文武百官们怎么想的。
无非就是害怕皇帝秋后算账。无论正德皇帝如何迫于他们的压力,选择屈服。都会对参与了这次阴谋的百官埋下一根刺。不难想象皇帝以后会如何对待他们。
破了的镜子无法重圆,百官和皇帝的裂痕已经无法避免了。为了自己或者家族后代不会被人抄家灭族,就只能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去让皇帝“病死”。然后换一位皇帝。
至少有拥立之功在,更可以选一个对百官有利的皇帝。如此一来的话,百官才不会再有后顾之忧。
杨廷和自然不肯。
正德皇帝朱厚照对杨廷和是有恩的。两人还是师徒关系,私底下的关系也很好。无论是出于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对正德皇帝的感情,抑或者为了自己不背上弑君忤逆的罪名,自己都不能对不起朱厚照。
就在杨廷和一个人呆在书房里思虑重重地时候,儿子杨慎走了进来,行礼禀告道:“父亲,内阁几位阁老,还有成国公,永宁侯,阳武侯以及几位尚书大人,御史大人,都来了,正在花厅等您呢!”
“嗯!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杨廷和点了点头道。却在儿子离开之后,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半响才摒弃了无关的愁思,整了整心情,这才慢慢地踱着步子赶往了花厅。
花厅内,一大帮子文武大臣团团就坐,所有的仆从丫鬟一律不许靠近花厅百米之内。百米之外是重重叠叠的各家护卫相互监视,提防着外人闯入。
杨慎亲自给各位长辈斟好了茶之后,才慢慢退了下去。
君不密则失其国,臣不密则失其身。更何况他们如今密谋的还是如此大事。一朝不慎,便是九族皆灭,死后还要落个乱臣贼子骂名的事情。
“杨相,现在事情如何?皇上他同意我们的条件了吗?”众人坐定之后,连寒暄都没有,便开始直奔主题。首先问出来的便是成国公。
作为世袭罔替地公爵武臣,成国公已经是到了一个武臣的顶点了。本不应该参与到这等谋逆之事来的。奈何当年的开国元勋们的后代,是一代不如一代。文不成武不就。骑马人坠地,射箭箭虚发都是轻的,这位在京营里干了几十年,五军都督府里也混了好长一段时间,光知道捞钱了,把京营弄得一团糟,一点好事没干过。
其实这也没什么,京营原本就烂,大家世世代代,一百多年也就这么过了。奈何皇帝突然要整军经武,自然也就不能让成国公这种尸餐碌位的家伙继续把持下去。
于是成国公就倒霉了。失去了兵权的武臣还有什么价值?
这可不仅仅只是没了捞钱的地方,更是成国公失去圣眷,失去往日风光的表现!
上百年了,成国公府一直都是京营的掌控者,说京营是朝廷的,是皇帝的,不如说京营就是成国公自己家的。至少成国公自己是这么以为的。
皇帝剥夺了成国公府的京营,剥夺了成国公府的利益所在。怎么能不让这一代成国公怀恨在心?
这次事情出来之后,京城的军队一动不动,便有一部分成国公府的功劳。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成国公的能量,让他坐在了这个花厅里。他也是坚决举张换皇帝的人之一。
想想其中的前因后果,想想都让人心寒,更让在坐的文臣们更坚定了,武人无信,天生就需要打压的信念。
杨廷和很看不上这帮吃着祖上的余荫,却贪婪成性的勋贵们。但至少面子上保持得很好。不把这群废物拱在台上,难道要让一群有能力的武将们来和文官夺权,祸乱朝纲吗?
杨廷和摇了摇头叹气道:‘没有。“
成国公听了,心中又喜又忧。正待开口,旁边的杨一清说话了:”杨相,西北的十多万大军还在那里呢,英国公愿意交出兵权,奉诏回京了吗?“
其实不光一个英国公没有表态,南京还有一个魏国公呢!只是南京的兵不行,还有倭寇牵制者,所以并不怎么让大家担心而已!
和历史不一样的是,正德皇帝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至少西北的十多万大军就是悬在京城这批参与谋乱地臣子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只要有皇帝的命令,十万大军肯定前来勤王,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会没有了下场。
杨廷和此言一出,花厅里顿时一片吸气之声。
“杨相,要早做决定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再犹豫不决,可是会出大事的啊!”在座的官员纷纷发言。
只要没有皇帝了命令,英国公张检绝不敢带兵来京城的!
。。。。
更换皇帝的事情,似乎在杨廷和决定之前,下面的人就达成了共识。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害怕了。
若是杨廷和作为首领,在久拖不决的话,说不定杨廷和自己都会成为下一个正德皇帝... -->>
自打正德皇帝意外落水的那一天起,京城的流言就一直没断过。皇帝父子双双重病,怎能不让“见多识广”京城百姓自行脑补出一副福阴险诡异地宫廷阴谋。
私下里口沫横飞,什么掷杯为号,什么群臣逼宫,什么后宫风云,什么杨廷和带着满朝威武历数皇帝的两千三百二十一条大罪状,要求皇帝禅位什么的,跟亲眼所见一样。
但老百姓信口胡说归胡说,至少事情的诡异谁都看得出来。
和文官士绅们纷纷暗地里叫好不一样,老百姓们总相信皇帝是好的,坏的就是一帮子大臣和太监。
再说正德皇帝虽然荒唐了点,但也没犯什么大错啊!
弑君犯上,可是大大的忤逆不道。而作为百官之首的杨廷和当然脱不了干系。
于是杨廷和很快就成了老百姓口中的活曹操,老百姓一致认为朱家的天下要变成杨家的了。杨廷和这是想要杀掉了皇帝父子,自己谋朝篡位。
其实杨廷和是真的冤枉了!作为一朝首辅,作为读着圣人书长大,一直把自己看成“国之忠臣”的杨廷和可是从来没有想过去当曹操。
但杨廷和现在感觉到有点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了。特别是听到了民间的传言之后,一张老脸瞬间黑到了锅底。
杨廷和希望能劝说正德皇帝朱厚照回心转意,不要再折腾了。当年王安石变法闹出个熙宁之乱,弄得大宋朝新党,旧党朝争不断,以至埋下了北宋覆灭,靖康之耻的种子。
天下读书人,特别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从来都是皇帝治理天下的根本。失去了他们的支持,朝廷如何运转,如何支撑?
王阳明的异端学说,胡言乱语,根本就是迷惑君王,扰乱天下的源头。
皇帝从来都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却听信了谗言,要违背祖训,一改优待士大夫的政策,向士绅们征收重税,减少老百姓的税收,简直天荒夜谈。
杨廷和并不打算拿正德皇帝怎么样。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下面的官员有了换皇帝的想法。
杨廷和大概知道下面的文武百官们怎么想的。
无非就是害怕皇帝秋后算账。无论正德皇帝如何迫于他们的压力,选择屈服。都会对参与了这次阴谋的百官埋下一根刺。不难想象皇帝以后会如何对待他们。
破了的镜子无法重圆,百官和皇帝的裂痕已经无法避免了。为了自己或者家族后代不会被人抄家灭族,就只能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去让皇帝“病死”。然后换一位皇帝。
至少有拥立之功在,更可以选一个对百官有利的皇帝。如此一来的话,百官才不会再有后顾之忧。
杨廷和自然不肯。
正德皇帝朱厚照对杨廷和是有恩的。两人还是师徒关系,私底下的关系也很好。无论是出于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对正德皇帝的感情,抑或者为了自己不背上弑君忤逆的罪名,自己都不能对不起朱厚照。
就在杨廷和一个人呆在书房里思虑重重地时候,儿子杨慎走了进来,行礼禀告道:“父亲,内阁几位阁老,还有成国公,永宁侯,阳武侯以及几位尚书大人,御史大人,都来了,正在花厅等您呢!”
“嗯!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杨廷和点了点头道。却在儿子离开之后,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半响才摒弃了无关的愁思,整了整心情,这才慢慢地踱着步子赶往了花厅。
花厅内,一大帮子文武大臣团团就坐,所有的仆从丫鬟一律不许靠近花厅百米之内。百米之外是重重叠叠的各家护卫相互监视,提防着外人闯入。
杨慎亲自给各位长辈斟好了茶之后,才慢慢退了下去。
君不密则失其国,臣不密则失其身。更何况他们如今密谋的还是如此大事。一朝不慎,便是九族皆灭,死后还要落个乱臣贼子骂名的事情。
“杨相,现在事情如何?皇上他同意我们的条件了吗?”众人坐定之后,连寒暄都没有,便开始直奔主题。首先问出来的便是成国公。
作为世袭罔替地公爵武臣,成国公已经是到了一个武臣的顶点了。本不应该参与到这等谋逆之事来的。奈何当年的开国元勋们的后代,是一代不如一代。文不成武不就。骑马人坠地,射箭箭虚发都是轻的,这位在京营里干了几十年,五军都督府里也混了好长一段时间,光知道捞钱了,把京营弄得一团糟,一点好事没干过。
其实这也没什么,京营原本就烂,大家世世代代,一百多年也就这么过了。奈何皇帝突然要整军经武,自然也就不能让成国公这种尸餐碌位的家伙继续把持下去。
于是成国公就倒霉了。失去了兵权的武臣还有什么价值?
这可不仅仅只是没了捞钱的地方,更是成国公失去圣眷,失去往日风光的表现!
上百年了,成国公府一直都是京营的掌控者,说京营是朝廷的,是皇帝的,不如说京营就是成国公自己家的。至少成国公自己是这么以为的。
皇帝剥夺了成国公府的京营,剥夺了成国公府的利益所在。怎么能不让这一代成国公怀恨在心?
这次事情出来之后,京城的军队一动不动,便有一部分成国公府的功劳。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成国公的能量,让他坐在了这个花厅里。他也是坚决举张换皇帝的人之一。
想想其中的前因后果,想想都让人心寒,更让在坐的文臣们更坚定了,武人无信,天生就需要打压的信念。
杨廷和很看不上这帮吃着祖上的余荫,却贪婪成性的勋贵们。但至少面子上保持得很好。不把这群废物拱在台上,难道要让一群有能力的武将们来和文官夺权,祸乱朝纲吗?
杨廷和摇了摇头叹气道:‘没有。“
成国公听了,心中又喜又忧。正待开口,旁边的杨一清说话了:”杨相,西北的十多万大军还在那里呢,英国公愿意交出兵权,奉诏回京了吗?“
其实不光一个英国公没有表态,南京还有一个魏国公呢!只是南京的兵不行,还有倭寇牵制者,所以并不怎么让大家担心而已!
和历史不一样的是,正德皇帝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至少西北的十多万大军就是悬在京城这批参与谋乱地臣子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只要有皇帝的命令,十万大军肯定前来勤王,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会没有了下场。
杨廷和此言一出,花厅里顿时一片吸气之声。
“杨相,要早做决定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再犹豫不决,可是会出大事的啊!”在座的官员纷纷发言。
只要没有皇帝了命令,英国公张检绝不敢带兵来京城的!
。。。。
更换皇帝的事情,似乎在杨廷和决定之前,下面的人就达成了共识。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害怕了。
若是杨廷和作为首领,在久拖不决的话,说不定杨廷和自己都会成为下一个正德皇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