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侯门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面对房中摆满的东西,袁训心中感动。这是他没有交待给宝珠,而宝珠自行准备的,说明小宝儿是个有心的人,而且这有心不是想姐姐舅父的衣裳首饰,不是担心家里来了姐姐,母亲的东西会给她,宝珠有心的厚待了表凶的家人。
感动中,袁训得寸进尺。抱过宝珠在怀里,把下巴放在她肩头咬她耳朵,轻声地问:“这是我在家里,你才这样的好是吗。如果我不在家的时候,姐姐回来了呢?”宝珠闻言,就鄙夷他:“我还用你交待吗?你不在家里,我也是一样的好。”
“那我不在家呢,你还会对母亲好吗?”袁训亲了亲宝珠又问。
他温热的气息蹭得宝珠脖子作痒,宝珠就缩身躲避着他笑:“对母亲自然也是不变的。”袁训咦了一声:“这话里有话啊,那对谁是要变的呢?”
宝珠笑眯眯:“你不在家里么,对你就要变了。”袁训嘿嘿两声,在宝珠脖子上咬上一口,拉着她再去看东西,帮着她挑捡出舅父和姐姐喜欢的东西,一样一样的安置到一旁。
……
月色斜上高楼,天色不早不晚的,安老太太也还没有睡。
她已换下去宝珠家做客的衣裳,穿着佛头青色素面细布衣裳,侧边黄花梨镶云石扶手椅上,坐着张氏,地上站着一个婆子,听那婆子正在说话。
这婆子就是白天去文章侯府请邵氏的人。老太太匆忙接了邵氏,她虽上了年纪也爱热闹,紧赶着要去见外省的郡王妃,等着听好听的外省古记儿,再来还有风土人情等,都是老太太热衷的,以后跟别人说起来外省,也可以多出来谈资。她催促邵氏换衣裳,什么也没有问,就带着两个媳妇去袁家。
玉珠是自己从常府过去,倒不用她们去接。
袁夫人大方和气,郡王妃风采过人,安老太太又健谈,算是尽欢了一天,把她乐得跟什么似的,又想到有几天没见到好孙婿,不知道他这监查大人当得怎么样,老太太带着张氏直到用过晚饭,见袁训还不回来,这一对婆媳才转回家中。
玉珠当人家媳妇,却不能尽意的呆到晚上。常大人夫妻虽然不介意儿媳偶然走动亲戚,可常家还有妯娌们同在,老太太问过常家另外几位奶奶也回家过,但都不曾呆到晚饭后才回,就告诉玉珠不能破这个先例。
老太太道:“你这个才女是状元榜眼探花帮着,才出来的名声。要自己心中有数,自己尊重,别人才敬重你。玩的事情,别开婆家的先例,以后再接你出来也就方便。”张氏也这样地说,就把玉珠先打发回去。
家里再也没有姑娘在闺中,老太太和张氏算是相伴而回。张氏也得了一个满意女婿,又见家中只有她和老太太两个人,对老太太比以前更好,换过衣裳后又来陪她闲话,安老太太想了起来,就叫去请邵氏的婆子来问。
大家听了一个明白。
那婆子最后叹气:“二奶奶回来换衣裳的空儿,我抓住紫花问了几句。紫花说二奶奶一直就是这样,说二奶奶白干了好多好事儿,韩府里二太太和四太太不好,还是二奶奶去说合的,这如今好了,就把二奶奶看成眼中钉。”
安老太太早就冷笑:“为的是那两笔钱。”
张氏嘘唏:“二婶儿的性子,一天不如一天。”她无心说出这句话,恰好说中。安老太太听着有些刺心,虽然她也和张氏看的一样。
自从安家二老爷去世后,邵氏没了丈夫,精神头儿就下来。而安老太太自知是强硬的,媳妇在她手底下越来越软,也是有的。
安老太太心想有件事儿,倒不如今天就说个清楚倒是好。就使个眼色给梅英,梅英齐氏等人带着丫头婆子们下去。张氏倒乐了乐,她想老太太如今拿自己当个知己人,不知道又有什么体已话要对自己说,就竖起耳朵来听。
见婆婆笑一笑,道:“你收拾收拾,也到玉珠那里去吧。”
张氏大吃一惊,出其不意的,她起初是辩解:“不必,”再一想,她是有这个心,也和玉珠、女婿商议过的,再辩解倒像是虚假,就道:“我再陪您两天吧,”
安老太太撇撇嘴:“我倒要你陪?”张氏哑了嗓子。
也是的。
没往京里来的时候,张氏因为见事情比邵氏明白,还劝过邵氏不要听老太太骂就生气:“横竖她没有孙子,以后总要依靠女孩儿的,有那一天她会和气下来,依着我们过日子,”岁月不饶人,到时候的事就由不得人才是。
后来到了京里,张氏一天比一天的看得明白。这老太太傲气一辈子,果然是有十足的本钱。她就是没有宝珠,也自有南安侯这个好兄长照顾她。
南安侯在老太太进京后,是只要走得开,每天必来和妹妹用顿饭,或者午饭,或者晚饭,不拘哪一顿儿,但是来得热闹。
南安侯在夫妻上不作回头之想,就更把亲情看得重。
在南安侯夫人去世后,这兄妹就更是常在一处说旧事。也说他们的父母,有时候也提到南安侯夫人。
现在人死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再为旧事生气,可以说个痛快。说起来兄妹笑上一阵,又相对一个叹气,一个落泪一时,怎么看老太太也不是那孤单的人儿。
再说老太太她还有宝珠,而袁家夫人那么和气的,听说也早答应老太太过府去住。老太太倒想让她带着儿子媳妇搬来,两下里今天都说到这件事,张氏是亲耳听到的,她们正在商议之中,两边儿都准备收拾房子打家什,开始合住的事情。
张氏想了想,她走以后,自家婆婆更无牵挂,更快活了才是。
她无言以对,也无话可说。
从张氏的角度来说,和玉珠住在一起,是她在玉珠小时候就有的想法。这想法在心中盘旋十几年,不会轻易放弃。张氏一半欣喜,她正不知道怎么对婆婆说,想着自己走了她就一个人冷清真是不该,没有想到婆婆倒先说出来。
另一半呢,却是茫然。愿望成真时,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吧?到说底她盼了十几年。
灯烛下,张氏微张着嘴,眼神儿没有着落点的对着老太太看,那心思飘乎的,看得出来没处落脚。
安老太太见到,就喜滋滋,她误会张氏的茫然,以为张氏舍不得走。不过就是她没误会,下面的话也得说完。
安老太太徐徐地道:“你也看到了,老二家的在掌珠府上明显是住不得的。不瞒你说,她走的那天,我就知道她要回来。索性的,你也走吧,去你女婿家里住上两天,你也尝尝滋味去。”
这话怎么听怎么让人感觉不对,像是诅咒张氏你女婿家也不可靠。可张氏笑了。这一笑,无端带出一包子眼泪,张氏含着眼泪,笑道:“这才像您的心思,不过,我也对您说个实话。”
“哦?你还有实话,”安老太太悠然的取笑她。
张氏擦去泪水,道:“我女婿起初是不答应我去,”常五公子是这样的原话:“岳母没有儿子,自然是我承当。但上有祖母在,祖母也没有儿子,虽然有袁妹夫养老,岳母抛下祖母前来不应当。”
老太太听完满意,给了常五公子一个在她口中算最高的奖赏:“我这个孙婿也不错,虽然比我的好孙婿差了许多,可也算我孙婿中得意的人。”
韩世拓就此还是最差的那个。
张氏喜欢地道:“老太太这么的夸他的,他哪里当得起。”就和老太太正式商议她要走的日子等杂事。
有邵氏这个例子在前,张氏想我这一去和女婿住,得先留个后路才行。当初想的事情,现在完全变了样,谁也没想到这个一生强势、脾气奇坏的老太太还有和蔼的一面。但她改得及时,南安侯夫人还一辈子没改过,就让张氏的想法产生很大动摇。
去女婿家不方便,张氏也知道。
以前她拼命存月钱,当然现在她知道这一点儿也要感激婆婆安老太太。安老太太在失去丈夫、没有儿子的最憎恨家人那几年,也是大手面的养活全家,从没有打过儿媳嫁妆的主意。
她的兄长南安侯一生都觉得对不起妹妹,妹夫安老太爷是离京回原籍后,没几年当地瘟疫流行,一家四个男人尽数死光,从此满门是寡妇。
而造成安氏夫妻离京的人,是那死去的南安侯夫人。
南安侯就此认为妹妹守寡与他脱不开,他本就疼爱妹妹,有这件事在,他一生都在弥补,只恐自己做的不到。每年送银子,那是最寻常的事情。
安老太太手中有钱,她又是侯府出来的,自有她的大度。身为上位者,自然也有别人不同的优点。大家里出来的姑娘,自是看不上媳妇那点的小钱。
张氏的钱就是这样的存下。
她存下钱,为的就是以后和玉珠单独过活。当时以为有钱就行,以为不花女婿家钱就行,现在看来有点儿可笑。不是你不花他家钱,就可以安然住在别人家的。
张氏委婉的告诉婆婆,她虽去女婿家,也还会经常回来看她,她如果需要,也会回来陪伴于她。安老太太则眉开眼笑:“你去,你尽管走你的。”婆媳在融洽当中,把张氏离家的事放开了说上一回。
老太太不愁,张氏一走,她就要和袁家合住,她的兄长也催她早早过去,一则袁家鼎盛气向已出,气运好,对住的人精气神儿好。二来也热闹不是。
张氏回房后,心神还是不安宁。但话已说明,这几天里就走的才好。张氏既睡不着,就吩咐丫头把收拾好的东西再检视一遍。
她东西都早收拾好,离去的心早就有了。丫头们一样一样的归整,张氏一样一样的观看。看到一匣子山参从眼前过时,张氏长叹一声,心头如盏明灯,让这匣子山参点得明亮起来。
这山参说来可笑,是张氏在决定和女儿同住时,那时候玉珠才只几岁,张氏就一枝一枝的备下来。
她自己不舍得用,再别说给老太太用了。这东西安放着,是为讨好她以后的亲家。
此时见到这匣子山参,把张氏混沌心思全打破。张氏想也不想,捧过匣子急步出去,对着老太太正房而去。
现放着家里这一位不奉承,为什么要去讨好别人?这里总是把自己三媒六聘抬进来的家。
把家里的这一位讨好,以后回来也脸面上自然。讨好亲家?犯不着拿这贵重的东西。就是把海底明珠全捞尽送给亲家,人家也只当你是个没有丈夫,去投靠女婿的妇道人家。
张氏这就明白到透彻,不假思索的走到老太太房里。安老太太已睡下,梅英虽嫁孔青,不放心老太太也时常守夜,正展开她的被褥,见三奶奶风风火火的进来,主仆都吓了一跳,老太太上了年纪,有点儿事就惊心,忙翻身问:“怎么了?”
“这个给您,”张氏满面笑容,把匣子就手里打开,送到老太太枕边。安老太太一想就能明白过来,就笑:“我从不打送礼的,我收下来,你几时儿走?”
“我还回来呢,”张氏放下匣子,就像大梦惊醒一样,再没有别的话要说,她就边回话边往外面走。
老太太跟在后面笑:“快走,早走吧。”
“我还回来呢,”张氏回眸一笑,中年妇人烛光下竟然生出少年人的羞涩,含笑再次宣告:“我还回来。”
一笑去了。
老太太有滋有味的看起老山参来,捡一枝瞅瞅,侯府的姑娘打小儿学的眼力:“这个年头儿好。”梅英却道:“三奶奶这又装的是哪一出?”梅英对姑娘们一出嫁,奶奶们就一个接一个的离开老太太,是很有看法的。
一直以来,花银子的是老太太,帮着找女婿的也是老太太,这倒好,姑娘们一成了家,奶奶们也跟着走,把老太太孤零零的抛下来。
梅英就打抱不平。
安老太太却大度地笑笑:“你管她装得还是真的?能装出来就不错。”南安侯夫人去世,安老太太早有悔悟的心就更上了一层。
想当年的她们,若有一个能装得出来和气,哪怕你让人骂成虚伪呢?也就没有后面几十年的那些事情。
可惜她们没有一个人肯装。
别人能对你装出来和气,也是和气。背后捅刀子那种,倒还是不齿的。
老太太继续笑眉笑眼看那盒子山参,想着有几枝上好的送袁亲家,还有辅国公在京里,以兄长名义转送他几枝,倒是比外面现买的还要好。
张氏这可是十几年的积攒,非一般的屯积。
月色明亮,荷风送香。西厢房里张氏不再惶然不安,安心地吩咐丫头们继续收拾。而老太太则还是喜笑颜开,细看她才收到的一盒子好山参。
各有所得不是?
……
京中的长街永远繁华,一大早上,就有一堆人围着看新张贴的告示。认字的人不多,但也有几个,有人念出来:“凡武举中有名者,限三天之内离京……”
后面新来的人听不见,就问:“写的是什么?”
“厉害厉害!”有人这样的说。
几匹快马奔跑着过去,有开道声传来:“让开,都让出路来!”十几个彪形大汉后面,几个人神采弈弈而来。
围观的人就都不看告示,转而看这过来的人。他们避到两边,见为首的是两个人。这两个人在马上一般儿的高大,一个风度翩翩,一个相貌堂堂。他们都是一般儿的衣裳,头戴一式一样的帽子,腰带上都有佩剑,而眸子一转,犀利的骇到人腿软。
有识货的人低低地道:“这两个人杀气好重。”
旁边就有人问:“这是谁?”
“你看衣裳,这是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来天子脚下征兵的。”
这就无人回话,都只想着敢来天子脚下征兵,实在是一对牛人。
等他们走后,才有人摸着脑袋吐舌头:“这征兵的事情竟然是真的?”又有人道:“当兵我是不去的,不过去看看热闹也好。听说还允许大人们也去当兵,前几天早去了十几个当官的,还都有了名次,”
闲着没事的人就一哄走了,跟在两位郡王马后往校场上进。
作为主考官,陈留郡王和项城君王每天都到,今天也不例外,登上为他们单设的看台,鼓声擂响,两位郡王摆了摆手,台口走出一个大汉,看品级至少也是一个将军。扬声大喝:“今年武举,与旧年不同!不论出身,不论相貌,不论才德,不论官员与黎民,都可入场!凡下场者,不考文章,不考品行,以骑射刀马为准!射百步者,中!刀如风者,中!……。凡中者,三天内离京,前往边城!是男子汉还是脓包蛋,上来试一试便知!”
陪着来主考的官员们,虽然他们自郡王们当主考官以后,把这些话都听了好几天。但还是又有一半皱起眉头,今年这是武举科呢?还是征兵科?怎么听怎么像征兵的。
他们眼光飘飘对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看去,见他们面无表情,官员们也不好说什么。
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心里乐开了花,他们为在外的郡王们,还有梁山王,都出了一口恶气。
本来武举是会当科产生武状元的,但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在皇上答应他们提议的第二天,又各自单独请见,陈留郡王是跪地泣不成声,项城郡王叩头叩得额头上现在还有一个包。两位郡王都说的是一件事:“京里比出武状元,不敢下战场又算什么!不如战场上比出个武状元,才真正是报效皇恩。”
皇上答应他们一件事,第二件就有些反悔不来,同时也为西山大营的事情还在生气,就继续答应。
这就有了今年先暂时不出武状元,凡中的人,其实是上去比试几下,郡王们自己相看,相得中的人,三天之内必须离京,经由驿站指路,一路直奔边城。
郡王们本可以多加等待,等待武举... -->>
面对房中摆满的东西,袁训心中感动。这是他没有交待给宝珠,而宝珠自行准备的,说明小宝儿是个有心的人,而且这有心不是想姐姐舅父的衣裳首饰,不是担心家里来了姐姐,母亲的东西会给她,宝珠有心的厚待了表凶的家人。
感动中,袁训得寸进尺。抱过宝珠在怀里,把下巴放在她肩头咬她耳朵,轻声地问:“这是我在家里,你才这样的好是吗。如果我不在家的时候,姐姐回来了呢?”宝珠闻言,就鄙夷他:“我还用你交待吗?你不在家里,我也是一样的好。”
“那我不在家呢,你还会对母亲好吗?”袁训亲了亲宝珠又问。
他温热的气息蹭得宝珠脖子作痒,宝珠就缩身躲避着他笑:“对母亲自然也是不变的。”袁训咦了一声:“这话里有话啊,那对谁是要变的呢?”
宝珠笑眯眯:“你不在家里么,对你就要变了。”袁训嘿嘿两声,在宝珠脖子上咬上一口,拉着她再去看东西,帮着她挑捡出舅父和姐姐喜欢的东西,一样一样的安置到一旁。
……
月色斜上高楼,天色不早不晚的,安老太太也还没有睡。
她已换下去宝珠家做客的衣裳,穿着佛头青色素面细布衣裳,侧边黄花梨镶云石扶手椅上,坐着张氏,地上站着一个婆子,听那婆子正在说话。
这婆子就是白天去文章侯府请邵氏的人。老太太匆忙接了邵氏,她虽上了年纪也爱热闹,紧赶着要去见外省的郡王妃,等着听好听的外省古记儿,再来还有风土人情等,都是老太太热衷的,以后跟别人说起来外省,也可以多出来谈资。她催促邵氏换衣裳,什么也没有问,就带着两个媳妇去袁家。
玉珠是自己从常府过去,倒不用她们去接。
袁夫人大方和气,郡王妃风采过人,安老太太又健谈,算是尽欢了一天,把她乐得跟什么似的,又想到有几天没见到好孙婿,不知道他这监查大人当得怎么样,老太太带着张氏直到用过晚饭,见袁训还不回来,这一对婆媳才转回家中。
玉珠当人家媳妇,却不能尽意的呆到晚上。常大人夫妻虽然不介意儿媳偶然走动亲戚,可常家还有妯娌们同在,老太太问过常家另外几位奶奶也回家过,但都不曾呆到晚饭后才回,就告诉玉珠不能破这个先例。
老太太道:“你这个才女是状元榜眼探花帮着,才出来的名声。要自己心中有数,自己尊重,别人才敬重你。玩的事情,别开婆家的先例,以后再接你出来也就方便。”张氏也这样地说,就把玉珠先打发回去。
家里再也没有姑娘在闺中,老太太和张氏算是相伴而回。张氏也得了一个满意女婿,又见家中只有她和老太太两个人,对老太太比以前更好,换过衣裳后又来陪她闲话,安老太太想了起来,就叫去请邵氏的婆子来问。
大家听了一个明白。
那婆子最后叹气:“二奶奶回来换衣裳的空儿,我抓住紫花问了几句。紫花说二奶奶一直就是这样,说二奶奶白干了好多好事儿,韩府里二太太和四太太不好,还是二奶奶去说合的,这如今好了,就把二奶奶看成眼中钉。”
安老太太早就冷笑:“为的是那两笔钱。”
张氏嘘唏:“二婶儿的性子,一天不如一天。”她无心说出这句话,恰好说中。安老太太听着有些刺心,虽然她也和张氏看的一样。
自从安家二老爷去世后,邵氏没了丈夫,精神头儿就下来。而安老太太自知是强硬的,媳妇在她手底下越来越软,也是有的。
安老太太心想有件事儿,倒不如今天就说个清楚倒是好。就使个眼色给梅英,梅英齐氏等人带着丫头婆子们下去。张氏倒乐了乐,她想老太太如今拿自己当个知己人,不知道又有什么体已话要对自己说,就竖起耳朵来听。
见婆婆笑一笑,道:“你收拾收拾,也到玉珠那里去吧。”
张氏大吃一惊,出其不意的,她起初是辩解:“不必,”再一想,她是有这个心,也和玉珠、女婿商议过的,再辩解倒像是虚假,就道:“我再陪您两天吧,”
安老太太撇撇嘴:“我倒要你陪?”张氏哑了嗓子。
也是的。
没往京里来的时候,张氏因为见事情比邵氏明白,还劝过邵氏不要听老太太骂就生气:“横竖她没有孙子,以后总要依靠女孩儿的,有那一天她会和气下来,依着我们过日子,”岁月不饶人,到时候的事就由不得人才是。
后来到了京里,张氏一天比一天的看得明白。这老太太傲气一辈子,果然是有十足的本钱。她就是没有宝珠,也自有南安侯这个好兄长照顾她。
南安侯在老太太进京后,是只要走得开,每天必来和妹妹用顿饭,或者午饭,或者晚饭,不拘哪一顿儿,但是来得热闹。
南安侯在夫妻上不作回头之想,就更把亲情看得重。
在南安侯夫人去世后,这兄妹就更是常在一处说旧事。也说他们的父母,有时候也提到南安侯夫人。
现在人死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再为旧事生气,可以说个痛快。说起来兄妹笑上一阵,又相对一个叹气,一个落泪一时,怎么看老太太也不是那孤单的人儿。
再说老太太她还有宝珠,而袁家夫人那么和气的,听说也早答应老太太过府去住。老太太倒想让她带着儿子媳妇搬来,两下里今天都说到这件事,张氏是亲耳听到的,她们正在商议之中,两边儿都准备收拾房子打家什,开始合住的事情。
张氏想了想,她走以后,自家婆婆更无牵挂,更快活了才是。
她无言以对,也无话可说。
从张氏的角度来说,和玉珠住在一起,是她在玉珠小时候就有的想法。这想法在心中盘旋十几年,不会轻易放弃。张氏一半欣喜,她正不知道怎么对婆婆说,想着自己走了她就一个人冷清真是不该,没有想到婆婆倒先说出来。
另一半呢,却是茫然。愿望成真时,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吧?到说底她盼了十几年。
灯烛下,张氏微张着嘴,眼神儿没有着落点的对着老太太看,那心思飘乎的,看得出来没处落脚。
安老太太见到,就喜滋滋,她误会张氏的茫然,以为张氏舍不得走。不过就是她没误会,下面的话也得说完。
安老太太徐徐地道:“你也看到了,老二家的在掌珠府上明显是住不得的。不瞒你说,她走的那天,我就知道她要回来。索性的,你也走吧,去你女婿家里住上两天,你也尝尝滋味去。”
这话怎么听怎么让人感觉不对,像是诅咒张氏你女婿家也不可靠。可张氏笑了。这一笑,无端带出一包子眼泪,张氏含着眼泪,笑道:“这才像您的心思,不过,我也对您说个实话。”
“哦?你还有实话,”安老太太悠然的取笑她。
张氏擦去泪水,道:“我女婿起初是不答应我去,”常五公子是这样的原话:“岳母没有儿子,自然是我承当。但上有祖母在,祖母也没有儿子,虽然有袁妹夫养老,岳母抛下祖母前来不应当。”
老太太听完满意,给了常五公子一个在她口中算最高的奖赏:“我这个孙婿也不错,虽然比我的好孙婿差了许多,可也算我孙婿中得意的人。”
韩世拓就此还是最差的那个。
张氏喜欢地道:“老太太这么的夸他的,他哪里当得起。”就和老太太正式商议她要走的日子等杂事。
有邵氏这个例子在前,张氏想我这一去和女婿住,得先留个后路才行。当初想的事情,现在完全变了样,谁也没想到这个一生强势、脾气奇坏的老太太还有和蔼的一面。但她改得及时,南安侯夫人还一辈子没改过,就让张氏的想法产生很大动摇。
去女婿家不方便,张氏也知道。
以前她拼命存月钱,当然现在她知道这一点儿也要感激婆婆安老太太。安老太太在失去丈夫、没有儿子的最憎恨家人那几年,也是大手面的养活全家,从没有打过儿媳嫁妆的主意。
她的兄长南安侯一生都觉得对不起妹妹,妹夫安老太爷是离京回原籍后,没几年当地瘟疫流行,一家四个男人尽数死光,从此满门是寡妇。
而造成安氏夫妻离京的人,是那死去的南安侯夫人。
南安侯就此认为妹妹守寡与他脱不开,他本就疼爱妹妹,有这件事在,他一生都在弥补,只恐自己做的不到。每年送银子,那是最寻常的事情。
安老太太手中有钱,她又是侯府出来的,自有她的大度。身为上位者,自然也有别人不同的优点。大家里出来的姑娘,自是看不上媳妇那点的小钱。
张氏的钱就是这样的存下。
她存下钱,为的就是以后和玉珠单独过活。当时以为有钱就行,以为不花女婿家钱就行,现在看来有点儿可笑。不是你不花他家钱,就可以安然住在别人家的。
张氏委婉的告诉婆婆,她虽去女婿家,也还会经常回来看她,她如果需要,也会回来陪伴于她。安老太太则眉开眼笑:“你去,你尽管走你的。”婆媳在融洽当中,把张氏离家的事放开了说上一回。
老太太不愁,张氏一走,她就要和袁家合住,她的兄长也催她早早过去,一则袁家鼎盛气向已出,气运好,对住的人精气神儿好。二来也热闹不是。
张氏回房后,心神还是不安宁。但话已说明,这几天里就走的才好。张氏既睡不着,就吩咐丫头把收拾好的东西再检视一遍。
她东西都早收拾好,离去的心早就有了。丫头们一样一样的归整,张氏一样一样的观看。看到一匣子山参从眼前过时,张氏长叹一声,心头如盏明灯,让这匣子山参点得明亮起来。
这山参说来可笑,是张氏在决定和女儿同住时,那时候玉珠才只几岁,张氏就一枝一枝的备下来。
她自己不舍得用,再别说给老太太用了。这东西安放着,是为讨好她以后的亲家。
此时见到这匣子山参,把张氏混沌心思全打破。张氏想也不想,捧过匣子急步出去,对着老太太正房而去。
现放着家里这一位不奉承,为什么要去讨好别人?这里总是把自己三媒六聘抬进来的家。
把家里的这一位讨好,以后回来也脸面上自然。讨好亲家?犯不着拿这贵重的东西。就是把海底明珠全捞尽送给亲家,人家也只当你是个没有丈夫,去投靠女婿的妇道人家。
张氏这就明白到透彻,不假思索的走到老太太房里。安老太太已睡下,梅英虽嫁孔青,不放心老太太也时常守夜,正展开她的被褥,见三奶奶风风火火的进来,主仆都吓了一跳,老太太上了年纪,有点儿事就惊心,忙翻身问:“怎么了?”
“这个给您,”张氏满面笑容,把匣子就手里打开,送到老太太枕边。安老太太一想就能明白过来,就笑:“我从不打送礼的,我收下来,你几时儿走?”
“我还回来呢,”张氏放下匣子,就像大梦惊醒一样,再没有别的话要说,她就边回话边往外面走。
老太太跟在后面笑:“快走,早走吧。”
“我还回来呢,”张氏回眸一笑,中年妇人烛光下竟然生出少年人的羞涩,含笑再次宣告:“我还回来。”
一笑去了。
老太太有滋有味的看起老山参来,捡一枝瞅瞅,侯府的姑娘打小儿学的眼力:“这个年头儿好。”梅英却道:“三奶奶这又装的是哪一出?”梅英对姑娘们一出嫁,奶奶们就一个接一个的离开老太太,是很有看法的。
一直以来,花银子的是老太太,帮着找女婿的也是老太太,这倒好,姑娘们一成了家,奶奶们也跟着走,把老太太孤零零的抛下来。
梅英就打抱不平。
安老太太却大度地笑笑:“你管她装得还是真的?能装出来就不错。”南安侯夫人去世,安老太太早有悔悟的心就更上了一层。
想当年的她们,若有一个能装得出来和气,哪怕你让人骂成虚伪呢?也就没有后面几十年的那些事情。
可惜她们没有一个人肯装。
别人能对你装出来和气,也是和气。背后捅刀子那种,倒还是不齿的。
老太太继续笑眉笑眼看那盒子山参,想着有几枝上好的送袁亲家,还有辅国公在京里,以兄长名义转送他几枝,倒是比外面现买的还要好。
张氏这可是十几年的积攒,非一般的屯积。
月色明亮,荷风送香。西厢房里张氏不再惶然不安,安心地吩咐丫头们继续收拾。而老太太则还是喜笑颜开,细看她才收到的一盒子好山参。
各有所得不是?
……
京中的长街永远繁华,一大早上,就有一堆人围着看新张贴的告示。认字的人不多,但也有几个,有人念出来:“凡武举中有名者,限三天之内离京……”
后面新来的人听不见,就问:“写的是什么?”
“厉害厉害!”有人这样的说。
几匹快马奔跑着过去,有开道声传来:“让开,都让出路来!”十几个彪形大汉后面,几个人神采弈弈而来。
围观的人就都不看告示,转而看这过来的人。他们避到两边,见为首的是两个人。这两个人在马上一般儿的高大,一个风度翩翩,一个相貌堂堂。他们都是一般儿的衣裳,头戴一式一样的帽子,腰带上都有佩剑,而眸子一转,犀利的骇到人腿软。
有识货的人低低地道:“这两个人杀气好重。”
旁边就有人问:“这是谁?”
“你看衣裳,这是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来天子脚下征兵的。”
这就无人回话,都只想着敢来天子脚下征兵,实在是一对牛人。
等他们走后,才有人摸着脑袋吐舌头:“这征兵的事情竟然是真的?”又有人道:“当兵我是不去的,不过去看看热闹也好。听说还允许大人们也去当兵,前几天早去了十几个当官的,还都有了名次,”
闲着没事的人就一哄走了,跟在两位郡王马后往校场上进。
作为主考官,陈留郡王和项城君王每天都到,今天也不例外,登上为他们单设的看台,鼓声擂响,两位郡王摆了摆手,台口走出一个大汉,看品级至少也是一个将军。扬声大喝:“今年武举,与旧年不同!不论出身,不论相貌,不论才德,不论官员与黎民,都可入场!凡下场者,不考文章,不考品行,以骑射刀马为准!射百步者,中!刀如风者,中!……。凡中者,三天内离京,前往边城!是男子汉还是脓包蛋,上来试一试便知!”
陪着来主考的官员们,虽然他们自郡王们当主考官以后,把这些话都听了好几天。但还是又有一半皱起眉头,今年这是武举科呢?还是征兵科?怎么听怎么像征兵的。
他们眼光飘飘对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看去,见他们面无表情,官员们也不好说什么。
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心里乐开了花,他们为在外的郡王们,还有梁山王,都出了一口恶气。
本来武举是会当科产生武状元的,但陈留郡王和项城郡王在皇上答应他们提议的第二天,又各自单独请见,陈留郡王是跪地泣不成声,项城郡王叩头叩得额头上现在还有一个包。两位郡王都说的是一件事:“京里比出武状元,不敢下战场又算什么!不如战场上比出个武状元,才真正是报效皇恩。”
皇上答应他们一件事,第二件就有些反悔不来,同时也为西山大营的事情还在生气,就继续答应。
这就有了今年先暂时不出武状元,凡中的人,其实是上去比试几下,郡王们自己相看,相得中的人,三天之内必须离京,经由驿站指路,一路直奔边城。
郡王们本可以多加等待,等待武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