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小户人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红珠忽又想到,朱妍梅跟姜氏向来不和睦,姜氏没应承她给朱碧云提的婚事,眼下朱碧云就要嫁到邓家了,朱妍梅还那么好心来开解朱碧云么……这不会又使什么坏吧。回头一看那半掩着的门,红珠到底有些心神不宁。
回房一看没个人在,想来李氏是到朱老太太房里去了。红珠心道,姜氏那儿说是病了,办不了事,她想怕是姜氏心里怨怪,不肯帮朱碧云操持婚事罢了,真真是无可奈何的事。
歇了一会儿,才见程文涵回来,红珠问起来,程文涵只道:“我说碧云姐回来了,二舅放心了就没多问,二舅娘倒是有些好奇,我急着回来,便也没跟她说什么。”
“你做的对。”红珠点点头,到底这事事关朱碧云清誉,能少一个人知道自然更好。
程文涵想起一事,又说:“方才二舅提起来,说是那相济先生的卦象算了吉日,年前就是年二十八,年后就是年初八……二舅说都成,若赶不上,那咱们先过个松快年。”
红珠闻言挑了挑眉,暗道他们那食铺小,如今店里收拾得差不多了,真要赶年前是能开业的,且照钟氏那么个性子,再拖个十天八天怕是闲的心里都慌了,恐怕李二舅也想赶着年前才好。便只说:“回头再看看吧。”随后又问起程文涵先前说起西山书院的事,哪知程文涵这下就有些扭捏了,只道:“我胡说的呢,姐姐就当没听过吧。”
红珠故意瞪大眼睛唬他,“什么胡说,这读书的事也能拿来胡说的么?看我不收拾你!”
程文涵被她一吓,差点信了,可一想这话他娘李氏能说,却从未从姐姐口里听过,这才醒过神来噗嗤一笑,摊着小手板伸过去,委屈说:“姐姐轻些。”
红珠往他手里不轻不重地一拍,“谁还心疼你不成,该打!”
程文涵啊了一声,可很快又忍不住笑了。
两人玩笑一阵,红珠才认真问起正事。
要说这通安城,还真不是什么人文荟萃的地儿,比不了江南那一带书院遍地的。如今这边最好的书院,就是约莫在二三十年前创立的西山书院了。
这书院创立说来还有个缘故,当年有个老翰林致仕后不愿留在京中被儿孙奉养,只想着回乡颐养天年、落叶归根,没成想归途行到城外西山,竟淋了冷雨生了一场急病,眼见都闭过气去了,真真急坏了家人。
亏得那时西山上还有个山神庙,庙里正好有个老和尚住着,却是个懂医术的,老翰林的家人心急之下就将人搬到了庙里,这才救得老翰林一命。这一养病就住了三四月,待老翰林好了,与那老和尚却交上朋友。那时正是盛夏,西山上却是日日凉风习习舒爽得紧,老翰林是个怕热的,这一住又是几月。
待过了年,家人来劝,老翰林却不愿走了,只说西山是他福地,他要在这西山养老。老翰林在家中也是老太爷的辈分了,他这么一发话,儿孙们也不好硬劝,且通安离京也近,更好。因此不一年就挪了家财给他在山腰间建了处大房舍。
老翰林长日无聊,慢慢找了山下的村童来念书。后来觉出了几分乐趣,老翰林又邀了几位文友一道教学,闲时会文、写诗,更有那有学识却科举不得意的书生上山讨教学习,一年两年过去,得了通安赵家的资助,这西山书院就成了气候了。
也不知这西山是不是真是个福地,从这书院里出来的学子竟真有几分气运,秀才举子出了不少,就是红珠她爹程桂棠,少时也在那儿读过书。后来西山书院传出了名声,书院里请来的先生学问更高了,求学的学子也更多了。因着那有教无类,不拘贫富的规矩,书院的名声更盛。
如今书院的山长还是那位老翰林,他已然八、九十岁了,身子仍旧康健、精神也好,但只是兴致好了给学子们上一两回课罢了。副山长却是朱伯修拜的师傅蒋宣桐,听闻他还是老翰林的族侄,书院中事多半是他料理。
早几年开始,因着求学的学子多,书院收不过来,便定下每年春秋两季设入门试招收学生,考过的才能入学。若遇着那实是功课好家底薄的学子,还能免去学杂费用,因此通安附近几城的贫寒学子个个向往。
如今西山书院不设蒙学了,因而入门的学子还限了年龄,过了年程文涵算是十岁,正刚刚够得上,他想着早早成才,好减轻家里负担,因... -->>
红珠忽又想到,朱妍梅跟姜氏向来不和睦,姜氏没应承她给朱碧云提的婚事,眼下朱碧云就要嫁到邓家了,朱妍梅还那么好心来开解朱碧云么……这不会又使什么坏吧。回头一看那半掩着的门,红珠到底有些心神不宁。
回房一看没个人在,想来李氏是到朱老太太房里去了。红珠心道,姜氏那儿说是病了,办不了事,她想怕是姜氏心里怨怪,不肯帮朱碧云操持婚事罢了,真真是无可奈何的事。
歇了一会儿,才见程文涵回来,红珠问起来,程文涵只道:“我说碧云姐回来了,二舅放心了就没多问,二舅娘倒是有些好奇,我急着回来,便也没跟她说什么。”
“你做的对。”红珠点点头,到底这事事关朱碧云清誉,能少一个人知道自然更好。
程文涵想起一事,又说:“方才二舅提起来,说是那相济先生的卦象算了吉日,年前就是年二十八,年后就是年初八……二舅说都成,若赶不上,那咱们先过个松快年。”
红珠闻言挑了挑眉,暗道他们那食铺小,如今店里收拾得差不多了,真要赶年前是能开业的,且照钟氏那么个性子,再拖个十天八天怕是闲的心里都慌了,恐怕李二舅也想赶着年前才好。便只说:“回头再看看吧。”随后又问起程文涵先前说起西山书院的事,哪知程文涵这下就有些扭捏了,只道:“我胡说的呢,姐姐就当没听过吧。”
红珠故意瞪大眼睛唬他,“什么胡说,这读书的事也能拿来胡说的么?看我不收拾你!”
程文涵被她一吓,差点信了,可一想这话他娘李氏能说,却从未从姐姐口里听过,这才醒过神来噗嗤一笑,摊着小手板伸过去,委屈说:“姐姐轻些。”
红珠往他手里不轻不重地一拍,“谁还心疼你不成,该打!”
程文涵啊了一声,可很快又忍不住笑了。
两人玩笑一阵,红珠才认真问起正事。
要说这通安城,还真不是什么人文荟萃的地儿,比不了江南那一带书院遍地的。如今这边最好的书院,就是约莫在二三十年前创立的西山书院了。
这书院创立说来还有个缘故,当年有个老翰林致仕后不愿留在京中被儿孙奉养,只想着回乡颐养天年、落叶归根,没成想归途行到城外西山,竟淋了冷雨生了一场急病,眼见都闭过气去了,真真急坏了家人。
亏得那时西山上还有个山神庙,庙里正好有个老和尚住着,却是个懂医术的,老翰林的家人心急之下就将人搬到了庙里,这才救得老翰林一命。这一养病就住了三四月,待老翰林好了,与那老和尚却交上朋友。那时正是盛夏,西山上却是日日凉风习习舒爽得紧,老翰林是个怕热的,这一住又是几月。
待过了年,家人来劝,老翰林却不愿走了,只说西山是他福地,他要在这西山养老。老翰林在家中也是老太爷的辈分了,他这么一发话,儿孙们也不好硬劝,且通安离京也近,更好。因此不一年就挪了家财给他在山腰间建了处大房舍。
老翰林长日无聊,慢慢找了山下的村童来念书。后来觉出了几分乐趣,老翰林又邀了几位文友一道教学,闲时会文、写诗,更有那有学识却科举不得意的书生上山讨教学习,一年两年过去,得了通安赵家的资助,这西山书院就成了气候了。
也不知这西山是不是真是个福地,从这书院里出来的学子竟真有几分气运,秀才举子出了不少,就是红珠她爹程桂棠,少时也在那儿读过书。后来西山书院传出了名声,书院里请来的先生学问更高了,求学的学子也更多了。因着那有教无类,不拘贫富的规矩,书院的名声更盛。
如今书院的山长还是那位老翰林,他已然八、九十岁了,身子仍旧康健、精神也好,但只是兴致好了给学子们上一两回课罢了。副山长却是朱伯修拜的师傅蒋宣桐,听闻他还是老翰林的族侄,书院中事多半是他料理。
早几年开始,因着求学的学子多,书院收不过来,便定下每年春秋两季设入门试招收学生,考过的才能入学。若遇着那实是功课好家底薄的学子,还能免去学杂费用,因此通安附近几城的贫寒学子个个向往。
如今西山书院不设蒙学了,因而入门的学子还限了年龄,过了年程文涵算是十岁,正刚刚够得上,他想着早早成才,好减轻家里负担,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