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重走未来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70多盏明灯论
新泉港到新泉港都督府,直布罗陀海峡到傀儡科西嘉岛,诸夏在欧罗巴高歌猛进。如果没有意外发生,魏夏诸藩或许将取代现实世界欧洲列国位置,把谙厄利亚、拂郎察、布路斯等国带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与多灾多难的满清王朝相比,在地球建立诸夏秩序的魏夏诸藩,已然足够辉煌。
这样的演变结果,令魏东生依稀记起了文明的多盏明灯论。
明灯论这样说:中华是一盏大灯,欧罗巴列国是数盏小灯,当双方的文明之火都璀璨闪耀时,中华这盏大灯总能更加夺目。可惜,文明之路漫漫悠远,期间有兴盛,也有衰亡。
以最典型的李唐为例,当其强盛时,北灭高句丽,东败日本,西面呼啸中亚,盛唐之说名副其实;当其开始衰败,南诏和吐蕃都能跑来扇脸,盛唐渐渐变成剩唐。自古以来,未有常胜帝国,未有常盛王朝,未有常盛文明。
这就是一盏大灯的劣势。
强盛时,这盏灯固然是如此的耀眼;衰亡时,这盏灯一旦熄灭,九州大地顿时黑暗到窒息。
而欧罗巴列国却闪耀着多盏明灯,海洋路线上,葡萄牙熄灯了有西班牙,西班牙熄灯了有荷兰,荷兰熄灯了有不列颠;陆地路线上,法兰西、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也相继闪耀光芒。一盏灯熄灭了,又亮起其它灯,或许亮度始终无法与中华这盏大灯相提并论,却不至于百余年乃至数百年时间被恐怖暗黑笼罩。
本时空的魏夏诸藩争霸史,再度验证了多盏明灯论。
以夏太宗魏安昊分封列藩为始,诸藩兴衰不定,却总有一盏明灯及时照亮九州大地。
1358年到1415年,夏国之灯最亮;
1415年到1464年,鲁藩之灯最亮;
1464年到1474年,夏国之灯最亮;
1474年到1528年,越藩和卫藩双灯齐亮;
1528年到1547年,越藩之灯独亮;
1547年到1588年,吴藩之灯最亮,越藩、夏国、鲁藩等灯次亮;
1588年到1617年,魏藩之灯最亮,鲁藩、吴藩、夏国等灯次亮;
1617年到1621年,鲁藩之灯最亮,夏国、吴藩、赵藩、魏藩、燕藩等灯次亮;
1621年到1629年,夏国之灯最亮,鲁藩、赵藩、燕藩、吴藩、魏藩等灯次亮;
1629年到1738年,鲁藩之灯最亮,夏国、赵藩、燕藩、吴藩等灯次亮;
1738年到1751年,夏国之灯最亮,鲁藩、赵藩、燕藩等灯次亮;
1751年到现在,鲁藩之灯最亮,夏国、赵藩、燕藩等灯次亮。
皇室兴衰不定,鲁藩也曾内乱数次,但总会有其它藩国中流砥柱般保留魏夏元气。
分封有其弊,也有其利。
一言而蔽之,大约就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初的八王之乱和唐宋之间的五代更替,显然都是“好战必亡”,频繁而激烈的内战迅速耗尽元气,前者诱发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后者导致辽兵寇侵中原。分封则力弱,这是分封制的致命弱点,哪怕欧洲列国,也曾被奥斯曼帝国西侵吓的脸色煞白。如果力弱之时再频繁内战,肯定更快速度耗尽元气,进而被外敌所趁。
所以,分封有两种类型,相对稳定的分封和混乱的短暂分封。春秋战国格局,就是相对稳定的分封,齐桓晋文再强也没有取缔姬周王朝的想法;八王之乱和五代更替,则是混乱的短暂分封,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魏夏帝国非常幸运,第二任皇帝魏安昊及时安抚无数实权兵将,侥幸建立起分封帝国;第四任皇帝魏用风也有魏安昊遗风,尽管心有不甘,却能在分封秩序即将失衡之刻高效安稳诸藩国,最终成功避免了八王之乱隐忧,令分封秩序向春秋争霸模式靠拢。魏夏帝国没有二世而亡,这是魏安昊的功绩;魏夏帝国没有演变成八王之乱,这是魏用风和魏善胜父子的功绩。
凡此等等,魏夏分封帝国才能文明之灯长明,最终迎来能够全面覆盖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新一轮诸子百家大思辨。譬如更替秉政鲁藩内阁的无为派和守旧派两大政治派系,他们的执政理念都来源于对诸子百家理论的再解读。
文明多盏明灯论,究竟对不对呢?
或许对。
但是,魏东生觉得多盏明灯肯定有它的适用空间。
以现实世界历史为例,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被誉为“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有生之年不会看到重新点燃”。两次... -->>
第470多盏明灯论
新泉港到新泉港都督府,直布罗陀海峡到傀儡科西嘉岛,诸夏在欧罗巴高歌猛进。如果没有意外发生,魏夏诸藩或许将取代现实世界欧洲列国位置,把谙厄利亚、拂郎察、布路斯等国带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与多灾多难的满清王朝相比,在地球建立诸夏秩序的魏夏诸藩,已然足够辉煌。
这样的演变结果,令魏东生依稀记起了文明的多盏明灯论。
明灯论这样说:中华是一盏大灯,欧罗巴列国是数盏小灯,当双方的文明之火都璀璨闪耀时,中华这盏大灯总能更加夺目。可惜,文明之路漫漫悠远,期间有兴盛,也有衰亡。
以最典型的李唐为例,当其强盛时,北灭高句丽,东败日本,西面呼啸中亚,盛唐之说名副其实;当其开始衰败,南诏和吐蕃都能跑来扇脸,盛唐渐渐变成剩唐。自古以来,未有常胜帝国,未有常盛王朝,未有常盛文明。
这就是一盏大灯的劣势。
强盛时,这盏灯固然是如此的耀眼;衰亡时,这盏灯一旦熄灭,九州大地顿时黑暗到窒息。
而欧罗巴列国却闪耀着多盏明灯,海洋路线上,葡萄牙熄灯了有西班牙,西班牙熄灯了有荷兰,荷兰熄灯了有不列颠;陆地路线上,法兰西、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也相继闪耀光芒。一盏灯熄灭了,又亮起其它灯,或许亮度始终无法与中华这盏大灯相提并论,却不至于百余年乃至数百年时间被恐怖暗黑笼罩。
本时空的魏夏诸藩争霸史,再度验证了多盏明灯论。
以夏太宗魏安昊分封列藩为始,诸藩兴衰不定,却总有一盏明灯及时照亮九州大地。
1358年到1415年,夏国之灯最亮;
1415年到1464年,鲁藩之灯最亮;
1464年到1474年,夏国之灯最亮;
1474年到1528年,越藩和卫藩双灯齐亮;
1528年到1547年,越藩之灯独亮;
1547年到1588年,吴藩之灯最亮,越藩、夏国、鲁藩等灯次亮;
1588年到1617年,魏藩之灯最亮,鲁藩、吴藩、夏国等灯次亮;
1617年到1621年,鲁藩之灯最亮,夏国、吴藩、赵藩、魏藩、燕藩等灯次亮;
1621年到1629年,夏国之灯最亮,鲁藩、赵藩、燕藩、吴藩、魏藩等灯次亮;
1629年到1738年,鲁藩之灯最亮,夏国、赵藩、燕藩、吴藩等灯次亮;
1738年到1751年,夏国之灯最亮,鲁藩、赵藩、燕藩等灯次亮;
1751年到现在,鲁藩之灯最亮,夏国、赵藩、燕藩等灯次亮。
皇室兴衰不定,鲁藩也曾内乱数次,但总会有其它藩国中流砥柱般保留魏夏元气。
分封有其弊,也有其利。
一言而蔽之,大约就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初的八王之乱和唐宋之间的五代更替,显然都是“好战必亡”,频繁而激烈的内战迅速耗尽元气,前者诱发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后者导致辽兵寇侵中原。分封则力弱,这是分封制的致命弱点,哪怕欧洲列国,也曾被奥斯曼帝国西侵吓的脸色煞白。如果力弱之时再频繁内战,肯定更快速度耗尽元气,进而被外敌所趁。
所以,分封有两种类型,相对稳定的分封和混乱的短暂分封。春秋战国格局,就是相对稳定的分封,齐桓晋文再强也没有取缔姬周王朝的想法;八王之乱和五代更替,则是混乱的短暂分封,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魏夏帝国非常幸运,第二任皇帝魏安昊及时安抚无数实权兵将,侥幸建立起分封帝国;第四任皇帝魏用风也有魏安昊遗风,尽管心有不甘,却能在分封秩序即将失衡之刻高效安稳诸藩国,最终成功避免了八王之乱隐忧,令分封秩序向春秋争霸模式靠拢。魏夏帝国没有二世而亡,这是魏安昊的功绩;魏夏帝国没有演变成八王之乱,这是魏用风和魏善胜父子的功绩。
凡此等等,魏夏分封帝国才能文明之灯长明,最终迎来能够全面覆盖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新一轮诸子百家大思辨。譬如更替秉政鲁藩内阁的无为派和守旧派两大政治派系,他们的执政理念都来源于对诸子百家理论的再解读。
文明多盏明灯论,究竟对不对呢?
或许对。
但是,魏东生觉得多盏明灯肯定有它的适用空间。
以现实世界历史为例,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被誉为“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有生之年不会看到重新点燃”。两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