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大元王朝(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正十八年四月陈友谅占领南昌后,寿辉意欲迁都进驻其地,友谅恐对己有所牵制,不从,寿辉不得已而止。十九年十二月,徐寿辉发兵自汉阳前往友谅治所江州。陈友谅则“伏兵郭外,迎寿辉人,即闭城门,悉杀其所部。即以江州为都,奉寿辉以居。而自称汉王。置王府官属。……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寿辉既死,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皆仍旧官”8。从此,天完政权被大汉所取代,它反抗元朝统治的宗旨也为陈友谅建立割据一方的封建政权的政治目标所取代。此后,汉政权一方面继续从事反元斗争,一方面与朱元璋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天完起义军也发生了分裂,进入四川的明玉珍脱离天完,自称皇帝于四川,占据袁州的欧普祥投降了朱元璋。
天完政权的这种变化早在陈友谅攻陷南昌时就已开始。当时,陈友谅曾召辟元肃政廉访使吴当、江南行台侍御史韩准,礼遇地主阶级士大夫,也博得了部分地主阶级的赞赏。这对他夺取天完统治权产生了一定影响,解开就曾建议他杀徐寿辉降元9。
大汉建立后,陈友谅继续遣将出兵福建,他本人则主要从事对朱元璋的战争。
汉大义元年(至正二十年,1360)二月,被派往福建的邓克明下延平。闰五月,康泰攻陷邵武。六月,邓、康合兵围建宁,城中坚守,相持六十五日不下,遂撤围走。城中兵出追击。邓、康大败人马自相蹂践,死伤过半。汉大义二年(至正二十一年,1361)三月,邓克明、胡天瑞、康泰陷邵武。五月,再攻延平、建宁。福建行省平章完者帖木儿、左丞帖木烈思和普化帖木儿等共谋退敌,分别部署守城、督战和请援,邓克明等师久无功,于八月大败而回。
同年闰五月,陈友谅约张士诚合兵进攻应天。当时,陈友谅势强,舟师十倍于朱元璋。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趁陈、张尚未合兵之际,先克陈友谅,拆散陈张联盟。他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的关系,令康茂才遣人诈降,陈友谅果然中计,兵败龙湾。部将张志雄等降朱元璋。
七月,朱元璋乘胜反击,在安庆遭到抵抗后,决定绕过安庆,直取江州。至江州五里,友谅始知,仓惶逃走,江州又为朱元璋所得。于是部将胡廷瑞、祝宗等相率降,江西又为朱元璋所有。
古代山水画鉴赏汉德寿元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不甘于丢失江西,乃作大舰围攻南昌(朱元璋改称洪都),“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自为必胜之计,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10。朱元璋侄都督朱文正一面坚守,一面向朱元璋求救。七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援南昌,并遣将扼其归路。陈友谅围南昌八十五日,知朱元璋来援,遂解南昌围前往迎击朱元璋。朱元璋兵入鄱阳湖,双方激战于鄱阳湖,朱元璋军乘风以火攻陈友谅战船,“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友谅弟友仁、友贵及平章陈普略等皆焚死,杀其殆尽。友谅左、右二金吾将军率部降,兵力益衰。朱元璋得胜后,退出鄱阳湖,邀汉军归路,控湖口十五日。友谅不得归。日久粮绝,谋出湖奔武昌,又为朱元璋军所遏,友谅中箭,“贯睛及颅而死”。太尉张定边等以小舟载其尸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十月,朱元璋率军围武昌,分兵下湖北诸郡。
汉德寿二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朱元璋亲往武昌督军攻城。武昌援绝,陈理与太尉张定边等出降,大汉亡。
注释1《明史·陈友谅传》。
2《朱一斋先生文集·余廷心后传》,参见《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中编第一分册。
3《万历南昌府志》卷二四《纪事》。
4《元史·道童传》。
5《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
6《明史·陈友谅传》。
7《明太祖实录》卷七。
8《明史·陈友谅传》。
9解缙《解学士文集》卷八《鉴湖阡》载:早在占领南昌前,解开就曾致书陈友谅弟,劝其杀徐寿辉降元。友谅不听其归元之议,却谋杀徐寿辉称帝,解开则逃往南昌。南昌下,又拒陈友谅于吉水。
10《明太祖实录》卷一二。
大夏兴亡大夏的建立者明玉珍,随州人,世业农。蕲黄红巾军起义时,与乡里父老谋避兵,召集乡人千余,屯青山,被推为屯长。
天完军势力发展至荆湖州县,遣人来召,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1玉珍引众降,为统兵征虏大元帅,仍领本部,驻守沔阳。与元将哈麻秃战于洞庭湖,流矢中右目,遂眇。
至正十四年(1354),沔阳水灾,民采菜、鱼为食。十五年春,玉珍领兵万余,至夔州府筹粮。十六年。自巫峡还。
时值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与左丞哈麻秃募兵于重庆,阴谋杀害义兵元帅杨汉而夺其部众。杨汉将士顺流而下诉于明玉珍,要求他回军击完者都和哈麻秃,占据重庆。于是玉珍遣粮船之半还沔阳,另一半返回袭取重庆。
时蜀中承平久,遽见兵船,远近骚动。完者都率所部夜遁,哈麻秃被俘。明玉珍禁部众侵掠,所部军秋毫无犯,四处投降者络绎而至。乃遣使向徐寿辉报捷,并将哈麻秃送往汉阳。
十七年(1357),徐寿辉杀哈麻秃,授明玉珍陇蜀行省右丞。
十八年(1358),完者都与元四川行省平章郎革歹、参知政事赵资率兵屯嘉定(今四川乐山市),谋取重庆。明玉珍遣义弟明三领兵溯流围攻嘉定。相持半年,不能下。
玉珍驻泸州,用宣使刘泽民荐,以进士刘桢为理问。
十九年(1359),明玉珍自率大军围嘉定,令明三率锐卒直趋成都。时刘福通所遣的北伐红巾军西路将领李喜喜、白不信等已入蜀,擒平章买奴、参知政事韩叔亨,成都只有都事薛元署理省事;守军皆为新募者。明三兵至。守军惊溃,遂俘虏平章郎革歹、参政赵资妻子,顺流而归。郎革歹妻投江死。赵资妻入见,玉珍待之以礼,使临嘉定阵召其夫赵资,而为资箭射身亡。玉珍挥军勇进,左右劫袭,元兵大溃,遂生擒完者都、郎革歹、赵资,下嘉定。回至重庆,杀完者都等于大十字街。
二十年(1360),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明玉珍不服,遂于重庆城南为徐寿辉立庙,春秋奉祀;遣将守夔州,不受陈友谅节制,不与大汉政权往来,并准备相机讨伐;自称陇蜀王,下令称:“元朝运去,中国豪杰并起而逐之。予本乡民,因乱为众所推,殆为自保,岂敢图人。迩者义兵一起,群丑底平,湖湘向化。顾兹蜀地久被青巾之乱2,莫有为之剪除者。予奉天诛罪,岂能自安!已经殄灭凶徒,幸而坐收全蜀,是乃天意,夫岂人谋!方今图为画一之规,与民共享太平之治。诚恐百姓不知,以予为争地杀人之师,非吊民罚罪之举。予取尔蜀于青巾之手,非取诸元。尔辈亦当复见中华文明之化,不可安于元人之陋习也。更宜洗心从治,慎勿取恶召尤。”3可知,大宋西路北伐军入川后,也曾给元朝在四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明玉珍入蜀后,并没有与刘福通所遣的北伐军合作。
二十一年(1361),明玉珍以刘桢为王国参谋,朝夕侍讲书史,刘桢、戴寿、张文炳等相继鼓动他建国自立。
至正二十二年(1362),玉珍弟明二在云南与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车力帖木儿等战,兵败被俘。
玉珍分兵袭龙州、青州及兴元、巩昌等路。
三月,明玉珍即皇帝位,建都重庆。诏称:“天生斯民,必立司牧,夏、商、周之迭运,汉、唐、宋之继统,其来远矣。……惟我国家肇迹湖湘,志欲除暴救民,……上承天命,下顺民心。谨以壬寅年三月初一日祭告天地祖宗及历代帝王,即皇帝位,国号曰大夏,其以今年为天统元年。呜呼!恭行天罚,革彼左衽之卑污;昭显茂功,成我文明之大治,尚赖远近豪杰勿吝嘉谋,庶几大小臣工协登伟绩”4。于是分蜀地为八道。行周制,设六卿。拜戴寿为冢宰;明三复原姓名万胜,为司马;张文炳为司空;尚大亨、莫仁寿为司寇;吴友仁、周光为司徒;刘桢为宗伯。置翰林院,拜牟图南为丞相,史天章为学士。立子明升为太子。内设国子监,教授公卿子弟;外设提举司、教授所,教养郡县生徒。府置刺史,州置太守,县置令。屏去释、老二教和弥勒堂。以十一之率征赋税,大家无力役之征。立进士科,分五等取士。置雅乐。又置奉天征虏大将军府于汉中,以进取陕右;奉天征蛮大将军府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以进取陈友谅。
秋,廷试进士。古代风景画鉴赏冬,命万胜领兵出汉中,攻刺踏砍,败元平章侯普颜达,获其人马以归。
二十三年(夏天统二年,1363)春,命万胜领兵十一万,攻云南,由界首入;司寇邹兴由建昌人(今四川西昌市);指挥芝麻李由宁番人。二月,万胜至云南,屯金马山。梁王孛罗、云南廉访司官逃遁。万胜进一占中庆城(今云南昆明市)。遣使四方,告谕招安,来降者众。四月,梁王傅大都领兵攻城,万胜以孤军深入,约兵不至,战士多中伤,遂留逯水元帅府千户聂堇等与大都拒于同马,领余兵还。
二十四年(夏天统三年,1364),万胜领兵攻兴元,不克而还;巴州叛,司寇邹兴克之,留兵镇守。
二十五年(夏天统四年,1365),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戴寿为左丞相,万胜为右丞相,向大亨、张文炳为知枢密院事。邹兴、吴友仁、莫仁寿、邓元帅皆为平章政事,分别镇守成都、保宁(今四川阆中)、夔关、通江(今四川巴中西北)。以江宝英为参知政事,镇守播州(今贵州遵义)。荆玉、商希孟为宣慰。镇守永宁(今四川叙永西南)、黔南。汉参政姜珏来投,令其守夷陵,兴屯种,以备军需。
九月,遣姜珏致意于朱元璋。朱元璋则遣都司孙养浩来使并致书,约以“协力同心,并复中原,事定之日,各守疆宇”。再遣参议江严答聘。
二十六年(夏天统五年,1366),明玉珍死。四月初一子明升即位,年十岁,尊其母彭氏为皇太后,垂帘同听政。
明玉珍死前谕群臣“同心协力,但可自守,慎勿妄窥中原,亦不可与各邻国构隙”。明玉珍“躬行俭约,兴文教,辟异端,禁侵掠,薄税敛,一方赖以小康焉”。庙号太祖文武至亡。圣皇帝。
明升遣使吴及备政权。
玉珍死后,“明升暗弱,群下擅权”,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爆发,丞相万胜因与知院张文炳不和,密遣人杀之。内府舍人明昭等又矫太后诏杀万胜。拜刘桢为右丞相。
丞相戴寿领兵攻乌撒,不克而还。
右丞相万胜,年当壮岁,智勇过人。数岁总兵征讨,士卒乐从,所向克捷,开国之功良多。明昭杀万胜,引起了夏诸大臣的不满。
二十七年(夏开熙元年,1367)。保宁镇守、平章吴友仁叛,与陕西李思齐、张良弼通。移文郡县,称:“昔与夏主自沔阳而至重庆,共树奇勋,开邦启土,今日者,矫旨杀戮功臣,我辈宁能自保乎!”幼主明升调兵征讨,皆败还。
二十八年(夏开熙二年,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丞相戴寿总兵力八万征吴友仁。友仁入城自守,对寿称:“不须用兵,可遣参政文彦彬来,即投降。”当日即遣彦彬入城。友仁与彦彬约:“丞相可设策将义子明昭等诛之,不然必为所害。”戴寿回朝后设计擒杀明昭。友仁与彦彬回重庆,请罪谢恩。
朱元璋北伐得胜,元顺帝北逃,明遣使来告。来书以明升比诸窦融、钱傲,暗谕其群臣谏明升以四川降附于明。
明洪武二年(夏开熙三年,1369),明遣使求木植,丞相戴寿不与。
秋,丞相刘桢死。
十月,明遣使谕明升入觐,不从。
明洪武三年(夏开熙四年,1370),以明朝建立,群臣讨论夏之对策。吴友仁主张“外假交好以缓敌,内修武事以备御”。遣使向明献楠木。
明遣使借路攻云南,丞相戴寿不许。
吴友仁攻兴元,明守军数少,守将金兴旺面中流矢,敛兵入城。遣使走宝鸡求援。吴友仁围城。明援军将至,友仁撤围走。夏明和好遂绝。
冬,明以汤和为征西将军,平章廖永忠为副,攻夔关。丞相戴寿、知院向大亨设天桥备御。明船至,大木下,船辄被撞碎,明军不能上。屡战不胜,退兵峡外。而都城重庆常虚惊,禁不能止。
洪武四年(夏开熙五年,1371),明大举伐夏。汤和为征西将军,自瞿塘趋重庆;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自秦陇趋成都;邓愈驻襄阳,供应粮饷,训练士马。
平章丁世珍拒友德,兵败,夏将双刀王等十八人被擒。友德以木牌数千书克阶、文、绵、汉诸州捷报投诸汉江(西汉水,即嘉陵江),夏重庆守者见之,军心混乱,夔关守军回救成都。明将廖永忠得木牌于巫峡,遂乘虚自夔关入,直抵重庆。六月二十一日,夏... -->>
至正十八年四月陈友谅占领南昌后,寿辉意欲迁都进驻其地,友谅恐对己有所牵制,不从,寿辉不得已而止。十九年十二月,徐寿辉发兵自汉阳前往友谅治所江州。陈友谅则“伏兵郭外,迎寿辉人,即闭城门,悉杀其所部。即以江州为都,奉寿辉以居。而自称汉王。置王府官属。……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寿辉既死,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皆仍旧官”8。从此,天完政权被大汉所取代,它反抗元朝统治的宗旨也为陈友谅建立割据一方的封建政权的政治目标所取代。此后,汉政权一方面继续从事反元斗争,一方面与朱元璋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天完起义军也发生了分裂,进入四川的明玉珍脱离天完,自称皇帝于四川,占据袁州的欧普祥投降了朱元璋。
天完政权的这种变化早在陈友谅攻陷南昌时就已开始。当时,陈友谅曾召辟元肃政廉访使吴当、江南行台侍御史韩准,礼遇地主阶级士大夫,也博得了部分地主阶级的赞赏。这对他夺取天完统治权产生了一定影响,解开就曾建议他杀徐寿辉降元9。
大汉建立后,陈友谅继续遣将出兵福建,他本人则主要从事对朱元璋的战争。
汉大义元年(至正二十年,1360)二月,被派往福建的邓克明下延平。闰五月,康泰攻陷邵武。六月,邓、康合兵围建宁,城中坚守,相持六十五日不下,遂撤围走。城中兵出追击。邓、康大败人马自相蹂践,死伤过半。汉大义二年(至正二十一年,1361)三月,邓克明、胡天瑞、康泰陷邵武。五月,再攻延平、建宁。福建行省平章完者帖木儿、左丞帖木烈思和普化帖木儿等共谋退敌,分别部署守城、督战和请援,邓克明等师久无功,于八月大败而回。
同年闰五月,陈友谅约张士诚合兵进攻应天。当时,陈友谅势强,舟师十倍于朱元璋。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趁陈、张尚未合兵之际,先克陈友谅,拆散陈张联盟。他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的关系,令康茂才遣人诈降,陈友谅果然中计,兵败龙湾。部将张志雄等降朱元璋。
七月,朱元璋乘胜反击,在安庆遭到抵抗后,决定绕过安庆,直取江州。至江州五里,友谅始知,仓惶逃走,江州又为朱元璋所得。于是部将胡廷瑞、祝宗等相率降,江西又为朱元璋所有。
古代山水画鉴赏汉德寿元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不甘于丢失江西,乃作大舰围攻南昌(朱元璋改称洪都),“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自为必胜之计,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10。朱元璋侄都督朱文正一面坚守,一面向朱元璋求救。七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援南昌,并遣将扼其归路。陈友谅围南昌八十五日,知朱元璋来援,遂解南昌围前往迎击朱元璋。朱元璋兵入鄱阳湖,双方激战于鄱阳湖,朱元璋军乘风以火攻陈友谅战船,“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友谅弟友仁、友贵及平章陈普略等皆焚死,杀其殆尽。友谅左、右二金吾将军率部降,兵力益衰。朱元璋得胜后,退出鄱阳湖,邀汉军归路,控湖口十五日。友谅不得归。日久粮绝,谋出湖奔武昌,又为朱元璋军所遏,友谅中箭,“贯睛及颅而死”。太尉张定边等以小舟载其尸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十月,朱元璋率军围武昌,分兵下湖北诸郡。
汉德寿二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朱元璋亲往武昌督军攻城。武昌援绝,陈理与太尉张定边等出降,大汉亡。
注释1《明史·陈友谅传》。
2《朱一斋先生文集·余廷心后传》,参见《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中编第一分册。
3《万历南昌府志》卷二四《纪事》。
4《元史·道童传》。
5《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
6《明史·陈友谅传》。
7《明太祖实录》卷七。
8《明史·陈友谅传》。
9解缙《解学士文集》卷八《鉴湖阡》载:早在占领南昌前,解开就曾致书陈友谅弟,劝其杀徐寿辉降元。友谅不听其归元之议,却谋杀徐寿辉称帝,解开则逃往南昌。南昌下,又拒陈友谅于吉水。
10《明太祖实录》卷一二。
大夏兴亡大夏的建立者明玉珍,随州人,世业农。蕲黄红巾军起义时,与乡里父老谋避兵,召集乡人千余,屯青山,被推为屯长。
天完军势力发展至荆湖州县,遣人来召,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1玉珍引众降,为统兵征虏大元帅,仍领本部,驻守沔阳。与元将哈麻秃战于洞庭湖,流矢中右目,遂眇。
至正十四年(1354),沔阳水灾,民采菜、鱼为食。十五年春,玉珍领兵万余,至夔州府筹粮。十六年。自巫峡还。
时值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与左丞哈麻秃募兵于重庆,阴谋杀害义兵元帅杨汉而夺其部众。杨汉将士顺流而下诉于明玉珍,要求他回军击完者都和哈麻秃,占据重庆。于是玉珍遣粮船之半还沔阳,另一半返回袭取重庆。
时蜀中承平久,遽见兵船,远近骚动。完者都率所部夜遁,哈麻秃被俘。明玉珍禁部众侵掠,所部军秋毫无犯,四处投降者络绎而至。乃遣使向徐寿辉报捷,并将哈麻秃送往汉阳。
十七年(1357),徐寿辉杀哈麻秃,授明玉珍陇蜀行省右丞。
十八年(1358),完者都与元四川行省平章郎革歹、参知政事赵资率兵屯嘉定(今四川乐山市),谋取重庆。明玉珍遣义弟明三领兵溯流围攻嘉定。相持半年,不能下。
玉珍驻泸州,用宣使刘泽民荐,以进士刘桢为理问。
十九年(1359),明玉珍自率大军围嘉定,令明三率锐卒直趋成都。时刘福通所遣的北伐红巾军西路将领李喜喜、白不信等已入蜀,擒平章买奴、参知政事韩叔亨,成都只有都事薛元署理省事;守军皆为新募者。明三兵至。守军惊溃,遂俘虏平章郎革歹、参政赵资妻子,顺流而归。郎革歹妻投江死。赵资妻入见,玉珍待之以礼,使临嘉定阵召其夫赵资,而为资箭射身亡。玉珍挥军勇进,左右劫袭,元兵大溃,遂生擒完者都、郎革歹、赵资,下嘉定。回至重庆,杀完者都等于大十字街。
二十年(1360),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明玉珍不服,遂于重庆城南为徐寿辉立庙,春秋奉祀;遣将守夔州,不受陈友谅节制,不与大汉政权往来,并准备相机讨伐;自称陇蜀王,下令称:“元朝运去,中国豪杰并起而逐之。予本乡民,因乱为众所推,殆为自保,岂敢图人。迩者义兵一起,群丑底平,湖湘向化。顾兹蜀地久被青巾之乱2,莫有为之剪除者。予奉天诛罪,岂能自安!已经殄灭凶徒,幸而坐收全蜀,是乃天意,夫岂人谋!方今图为画一之规,与民共享太平之治。诚恐百姓不知,以予为争地杀人之师,非吊民罚罪之举。予取尔蜀于青巾之手,非取诸元。尔辈亦当复见中华文明之化,不可安于元人之陋习也。更宜洗心从治,慎勿取恶召尤。”3可知,大宋西路北伐军入川后,也曾给元朝在四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明玉珍入蜀后,并没有与刘福通所遣的北伐军合作。
二十一年(1361),明玉珍以刘桢为王国参谋,朝夕侍讲书史,刘桢、戴寿、张文炳等相继鼓动他建国自立。
至正二十二年(1362),玉珍弟明二在云南与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车力帖木儿等战,兵败被俘。
玉珍分兵袭龙州、青州及兴元、巩昌等路。
三月,明玉珍即皇帝位,建都重庆。诏称:“天生斯民,必立司牧,夏、商、周之迭运,汉、唐、宋之继统,其来远矣。……惟我国家肇迹湖湘,志欲除暴救民,……上承天命,下顺民心。谨以壬寅年三月初一日祭告天地祖宗及历代帝王,即皇帝位,国号曰大夏,其以今年为天统元年。呜呼!恭行天罚,革彼左衽之卑污;昭显茂功,成我文明之大治,尚赖远近豪杰勿吝嘉谋,庶几大小臣工协登伟绩”4。于是分蜀地为八道。行周制,设六卿。拜戴寿为冢宰;明三复原姓名万胜,为司马;张文炳为司空;尚大亨、莫仁寿为司寇;吴友仁、周光为司徒;刘桢为宗伯。置翰林院,拜牟图南为丞相,史天章为学士。立子明升为太子。内设国子监,教授公卿子弟;外设提举司、教授所,教养郡县生徒。府置刺史,州置太守,县置令。屏去释、老二教和弥勒堂。以十一之率征赋税,大家无力役之征。立进士科,分五等取士。置雅乐。又置奉天征虏大将军府于汉中,以进取陕右;奉天征蛮大将军府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以进取陈友谅。
秋,廷试进士。古代风景画鉴赏冬,命万胜领兵出汉中,攻刺踏砍,败元平章侯普颜达,获其人马以归。
二十三年(夏天统二年,1363)春,命万胜领兵十一万,攻云南,由界首入;司寇邹兴由建昌人(今四川西昌市);指挥芝麻李由宁番人。二月,万胜至云南,屯金马山。梁王孛罗、云南廉访司官逃遁。万胜进一占中庆城(今云南昆明市)。遣使四方,告谕招安,来降者众。四月,梁王傅大都领兵攻城,万胜以孤军深入,约兵不至,战士多中伤,遂留逯水元帅府千户聂堇等与大都拒于同马,领余兵还。
二十四年(夏天统三年,1364),万胜领兵攻兴元,不克而还;巴州叛,司寇邹兴克之,留兵镇守。
二十五年(夏天统四年,1365),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戴寿为左丞相,万胜为右丞相,向大亨、张文炳为知枢密院事。邹兴、吴友仁、莫仁寿、邓元帅皆为平章政事,分别镇守成都、保宁(今四川阆中)、夔关、通江(今四川巴中西北)。以江宝英为参知政事,镇守播州(今贵州遵义)。荆玉、商希孟为宣慰。镇守永宁(今四川叙永西南)、黔南。汉参政姜珏来投,令其守夷陵,兴屯种,以备军需。
九月,遣姜珏致意于朱元璋。朱元璋则遣都司孙养浩来使并致书,约以“协力同心,并复中原,事定之日,各守疆宇”。再遣参议江严答聘。
二十六年(夏天统五年,1366),明玉珍死。四月初一子明升即位,年十岁,尊其母彭氏为皇太后,垂帘同听政。
明玉珍死前谕群臣“同心协力,但可自守,慎勿妄窥中原,亦不可与各邻国构隙”。明玉珍“躬行俭约,兴文教,辟异端,禁侵掠,薄税敛,一方赖以小康焉”。庙号太祖文武至亡。圣皇帝。
明升遣使吴及备政权。
玉珍死后,“明升暗弱,群下擅权”,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爆发,丞相万胜因与知院张文炳不和,密遣人杀之。内府舍人明昭等又矫太后诏杀万胜。拜刘桢为右丞相。
丞相戴寿领兵攻乌撒,不克而还。
右丞相万胜,年当壮岁,智勇过人。数岁总兵征讨,士卒乐从,所向克捷,开国之功良多。明昭杀万胜,引起了夏诸大臣的不满。
二十七年(夏开熙元年,1367)。保宁镇守、平章吴友仁叛,与陕西李思齐、张良弼通。移文郡县,称:“昔与夏主自沔阳而至重庆,共树奇勋,开邦启土,今日者,矫旨杀戮功臣,我辈宁能自保乎!”幼主明升调兵征讨,皆败还。
二十八年(夏开熙二年,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丞相戴寿总兵力八万征吴友仁。友仁入城自守,对寿称:“不须用兵,可遣参政文彦彬来,即投降。”当日即遣彦彬入城。友仁与彦彬约:“丞相可设策将义子明昭等诛之,不然必为所害。”戴寿回朝后设计擒杀明昭。友仁与彦彬回重庆,请罪谢恩。
朱元璋北伐得胜,元顺帝北逃,明遣使来告。来书以明升比诸窦融、钱傲,暗谕其群臣谏明升以四川降附于明。
明洪武二年(夏开熙三年,1369),明遣使求木植,丞相戴寿不与。
秋,丞相刘桢死。
十月,明遣使谕明升入觐,不从。
明洪武三年(夏开熙四年,1370),以明朝建立,群臣讨论夏之对策。吴友仁主张“外假交好以缓敌,内修武事以备御”。遣使向明献楠木。
明遣使借路攻云南,丞相戴寿不许。
吴友仁攻兴元,明守军数少,守将金兴旺面中流矢,敛兵入城。遣使走宝鸡求援。吴友仁围城。明援军将至,友仁撤围走。夏明和好遂绝。
冬,明以汤和为征西将军,平章廖永忠为副,攻夔关。丞相戴寿、知院向大亨设天桥备御。明船至,大木下,船辄被撞碎,明军不能上。屡战不胜,退兵峡外。而都城重庆常虚惊,禁不能止。
洪武四年(夏开熙五年,1371),明大举伐夏。汤和为征西将军,自瞿塘趋重庆;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自秦陇趋成都;邓愈驻襄阳,供应粮饷,训练士马。
平章丁世珍拒友德,兵败,夏将双刀王等十八人被擒。友德以木牌数千书克阶、文、绵、汉诸州捷报投诸汉江(西汉水,即嘉陵江),夏重庆守者见之,军心混乱,夔关守军回救成都。明将廖永忠得木牌于巫峡,遂乘虚自夔关入,直抵重庆。六月二十一日,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