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重生六零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行,你在这等着,我去找我家那口子凑钱。”女人想了想自己的余钱,跟江一留定下了三十斤的面粉还有二十斤的大米,然后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去。
等她再出现的时候,身后还跟了一个中年男子,一进隐蔽的小弄堂,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江一留点好钱数,就转身离开。
以此复制,江一留又在不同工厂、居民楼外蹲守,两三个小时内,就卖出了足足一千两百多斤的面粉,九百多斤的大米,其中有一次运气好,跟他买粮的那个人告诉了自己的同事,又替他招揽了不少生意。
幸好现在海城的电车还挺通达,省了他不少时间,而且电车票也就八分钱一张,他是个孩子,只要四分钱就行。
江一留算了算时间,已经快十点了,抓紧时间跑到一个隐蔽的角落,将身上的伪装全换回来,等他再次出现在大马路上的时候,身上穿着的已经是一身干净气派的小号的绿军装。
“同志,我要买邮票,每一个种类我都要一套。”江一留走进最近的一家邮局,站在柜台外对着里头的人说道。
哪家的孩子跑这来捣乱来了。
邮局的工作人员心里想着:“小弟弟,别再外头胡闹,赶快回家去吧。”
那人的态度还算不错,没有立马斥责江一留,反而耐心地规劝他。
“叔叔,我有钱。”江一留掏出十张大团结摆在桌子上。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男子这下子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感情这不是来捣乱的,而是钱多到没处花的小屁孩啊。
也不知道是海城哪家的孩子,不过随手就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估计也出不了那几家了。
男子摇摇头,把邮局里现在有的邮票全拿了出来,面值最小的邮票是一分钱的,面值最大的邮票是八分钱的,他按照江一留说的,每一个种类都帮他拿了一套。
“一共是六十八块钱。”
男子将邮票递过来,又从他放在台面上的一叠大团结中拿走了七章,找回了他两块钱。
江一留稍稍肉痛了一下,其实他也不想这么傻的将所有邮票都包圆的,可是除了后世大名鼎鼎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和猴票,他也不知道还有哪些邮票值钱啊,他上辈子也没了解过这些,现在只能刚撒网,希望这些邮票里有能升值的吧。
江一留将台面上找回来的钱和邮票收进斜挎包里,又风风火火地离开,现在时间紧迫,他得在吃午饭前赶回去,可他还有最重要的一站没有去。
“也不知道是哪家的败家子!”
看他走远了,邮局内的男子看着他的背影嘀咕了一声,自家儿子长这么大,有个五毛钱的零花钱就乐的不行了,看看别人家的儿子,买起邮票来,眼都不眨一下,七张大团结没了,这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
“朋友,券有伐?”
江一留正站在此行的最后一站,海城友谊华侨商店前,看着位于转角口的华侨商店,足足四层高的店铺,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江一留捏紧了自己的布包,也不知道自己兑换的侨汇券,够不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正要走进去,就被一个穿着灰布棉袄,腰间系着一个鼓囊囊的布包的男子拦了下来。
看他眼观八方的小心模样,让江一留想起了前一秒还在和别人兜售粮食的自己,连问的话都是如出一辙的。
此时位于江一留面前的男人,正是这个年代老海城的“黄牛”,也被称为“打桩模子”。
现在华侨商店内的商品只对华侨侨眷供应,身处海外的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政府会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侨汇券给国内收汇人,侨眷可以用侨汇券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商品。刚刚“打桩模子”问江一留“朋友,券有伐?”这个券,主要是指人民币兑换券侨汇券。
江一留听了对方的解释,挑了挑眉,他没想到原来还能有这种操作。不过这其中的差价可不小,毕竟打桩模子还是要靠这个挣钱的。
江一留思考的一下,还是把自己刚刚卖粮所得的现金,拿出大半兑换给了对方。
“打桩模子”也没想到,自己只是闲得无聊,随便拉住了一个要进商场的小男孩,居然还能有这样的收获。
“好嘞,我马上帮侬换。”打桩模子乐呵呵地打开自己腰间的挎包,江一留看到里面厚厚一叠的侨汇券,打桩模子将江一留给的钱放到其中一个夹层里,又将侨汇券拿出来,两手的食指中指夹住那一叠厚厚的侨汇券,大拇指与食指从上往下一路唰唰地数下来:“拿好,侬数一数。”
江一留还没看清楚呢,对方就已经数完了。
江一留看了看对方信心满满的表情,将那一叠侨汇券清点了一遍,一点错也没有。
“这么多年了,这点本事还是有的。”打桩模子得意地笑了笑,露出一口大黄牙,接着回到华侨商店的门口,开始招揽起了生意,向着每一个路过的人询问:“朋友,券有伐?”
江一留收好侨汇券,走进华侨商店,他要是没记错的话,现在的华侨商店,是有主要针对外宾的文化商品柜台的,那里头,可是有齐白石之类大师的作品,确保真迹不说,还是白菜价。他此行来海城,最大的目标,也是这个。
第90章海城行(八)
书画圈似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外赫赫有名的画家梵高,毕加索,国内近现代广为人知的画家齐白石,蒲华,生前都不是很富有,他们的画,有些明珠蒙尘,有些虽然被人欣赏,却卖不出价钱,几乎在这些画家在世时,他们都不是很富裕,有些甚至穷困潦倒。可就在他们去世后,他们的画渐渐被大众认可,在后世,被炒到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
这时候,郭沫若、徐悲鸿、齐白石等书画家都是华侨商店和画店的常客,将自己的字画卖给画店,赚取微薄的薪资来满足添购画具,养家糊口的需要。在五十年代,这些后世鼎鼎大名的画家的话,甚至只需要一两块钱就能买到。
江一留一进华侨商店,也没看那些琳琅满目的零食,衣物,以及各色其他地方买不着的进口香水手表收音机,径直朝位于三楼的文化商品柜台。
这个点,在商场内闲逛的人很少,位于三楼的文化商品柜台更是门可罗雀,只有几个文书打扮的男女,在那跟柜台人员询问钢笔的价格。
江一留一眼就注意到了那个摆着一幅幅书画的柜台。
一副有齐白石落款的《虾》画作,大小约为两尺左右,装裱仔细,江一留看了看它的售价,标注着三十二元侨汇券。他算了算,自己刚刚和门口的打桩模子兑换的侨汇券比例是三十块,兑换侨汇券二十二块,算下来,买下这张齐白石的画,大概要花上四十三元。
这简直,简直太便宜了。
现在画上四十三元,在二三十年后就能转变为几百万,要是留的更久些,等到2000年以后,那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
虾,可是齐白石最拿手的作品类型,也是最容易卖出高价的。
江一留捂住怦怦乱跳的心脏,赶紧把墙上所有挂着的画一幅幅看了过去,算算自己一共能买多少张画。
齐白石的作品一共有三幅,江一留还找到了一副徐悲鸿的奔马图,画布比较大,大概有六尺大小,价格自然也比较高,足足要九十七块侨汇券。
钱到用时方恨少,江一留只恨时间不够,没法再卖粮兑换些钱来,把这里所有的画都买下来。
几番取舍,江一留将最耳熟能详的齐白石和徐悲鸿的几幅画作买了下来... -->>
“行,你在这等着,我去找我家那口子凑钱。”女人想了想自己的余钱,跟江一留定下了三十斤的面粉还有二十斤的大米,然后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去。
等她再出现的时候,身后还跟了一个中年男子,一进隐蔽的小弄堂,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江一留点好钱数,就转身离开。
以此复制,江一留又在不同工厂、居民楼外蹲守,两三个小时内,就卖出了足足一千两百多斤的面粉,九百多斤的大米,其中有一次运气好,跟他买粮的那个人告诉了自己的同事,又替他招揽了不少生意。
幸好现在海城的电车还挺通达,省了他不少时间,而且电车票也就八分钱一张,他是个孩子,只要四分钱就行。
江一留算了算时间,已经快十点了,抓紧时间跑到一个隐蔽的角落,将身上的伪装全换回来,等他再次出现在大马路上的时候,身上穿着的已经是一身干净气派的小号的绿军装。
“同志,我要买邮票,每一个种类我都要一套。”江一留走进最近的一家邮局,站在柜台外对着里头的人说道。
哪家的孩子跑这来捣乱来了。
邮局的工作人员心里想着:“小弟弟,别再外头胡闹,赶快回家去吧。”
那人的态度还算不错,没有立马斥责江一留,反而耐心地规劝他。
“叔叔,我有钱。”江一留掏出十张大团结摆在桌子上。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男子这下子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感情这不是来捣乱的,而是钱多到没处花的小屁孩啊。
也不知道是海城哪家的孩子,不过随手就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估计也出不了那几家了。
男子摇摇头,把邮局里现在有的邮票全拿了出来,面值最小的邮票是一分钱的,面值最大的邮票是八分钱的,他按照江一留说的,每一个种类都帮他拿了一套。
“一共是六十八块钱。”
男子将邮票递过来,又从他放在台面上的一叠大团结中拿走了七章,找回了他两块钱。
江一留稍稍肉痛了一下,其实他也不想这么傻的将所有邮票都包圆的,可是除了后世大名鼎鼎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和猴票,他也不知道还有哪些邮票值钱啊,他上辈子也没了解过这些,现在只能刚撒网,希望这些邮票里有能升值的吧。
江一留将台面上找回来的钱和邮票收进斜挎包里,又风风火火地离开,现在时间紧迫,他得在吃午饭前赶回去,可他还有最重要的一站没有去。
“也不知道是哪家的败家子!”
看他走远了,邮局内的男子看着他的背影嘀咕了一声,自家儿子长这么大,有个五毛钱的零花钱就乐的不行了,看看别人家的儿子,买起邮票来,眼都不眨一下,七张大团结没了,这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
“朋友,券有伐?”
江一留正站在此行的最后一站,海城友谊华侨商店前,看着位于转角口的华侨商店,足足四层高的店铺,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江一留捏紧了自己的布包,也不知道自己兑换的侨汇券,够不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正要走进去,就被一个穿着灰布棉袄,腰间系着一个鼓囊囊的布包的男子拦了下来。
看他眼观八方的小心模样,让江一留想起了前一秒还在和别人兜售粮食的自己,连问的话都是如出一辙的。
此时位于江一留面前的男人,正是这个年代老海城的“黄牛”,也被称为“打桩模子”。
现在华侨商店内的商品只对华侨侨眷供应,身处海外的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政府会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侨汇券给国内收汇人,侨眷可以用侨汇券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商品。刚刚“打桩模子”问江一留“朋友,券有伐?”这个券,主要是指人民币兑换券侨汇券。
江一留听了对方的解释,挑了挑眉,他没想到原来还能有这种操作。不过这其中的差价可不小,毕竟打桩模子还是要靠这个挣钱的。
江一留思考的一下,还是把自己刚刚卖粮所得的现金,拿出大半兑换给了对方。
“打桩模子”也没想到,自己只是闲得无聊,随便拉住了一个要进商场的小男孩,居然还能有这样的收获。
“好嘞,我马上帮侬换。”打桩模子乐呵呵地打开自己腰间的挎包,江一留看到里面厚厚一叠的侨汇券,打桩模子将江一留给的钱放到其中一个夹层里,又将侨汇券拿出来,两手的食指中指夹住那一叠厚厚的侨汇券,大拇指与食指从上往下一路唰唰地数下来:“拿好,侬数一数。”
江一留还没看清楚呢,对方就已经数完了。
江一留看了看对方信心满满的表情,将那一叠侨汇券清点了一遍,一点错也没有。
“这么多年了,这点本事还是有的。”打桩模子得意地笑了笑,露出一口大黄牙,接着回到华侨商店的门口,开始招揽起了生意,向着每一个路过的人询问:“朋友,券有伐?”
江一留收好侨汇券,走进华侨商店,他要是没记错的话,现在的华侨商店,是有主要针对外宾的文化商品柜台的,那里头,可是有齐白石之类大师的作品,确保真迹不说,还是白菜价。他此行来海城,最大的目标,也是这个。
第90章海城行(八)
书画圈似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外赫赫有名的画家梵高,毕加索,国内近现代广为人知的画家齐白石,蒲华,生前都不是很富有,他们的画,有些明珠蒙尘,有些虽然被人欣赏,却卖不出价钱,几乎在这些画家在世时,他们都不是很富裕,有些甚至穷困潦倒。可就在他们去世后,他们的画渐渐被大众认可,在后世,被炒到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
这时候,郭沫若、徐悲鸿、齐白石等书画家都是华侨商店和画店的常客,将自己的字画卖给画店,赚取微薄的薪资来满足添购画具,养家糊口的需要。在五十年代,这些后世鼎鼎大名的画家的话,甚至只需要一两块钱就能买到。
江一留一进华侨商店,也没看那些琳琅满目的零食,衣物,以及各色其他地方买不着的进口香水手表收音机,径直朝位于三楼的文化商品柜台。
这个点,在商场内闲逛的人很少,位于三楼的文化商品柜台更是门可罗雀,只有几个文书打扮的男女,在那跟柜台人员询问钢笔的价格。
江一留一眼就注意到了那个摆着一幅幅书画的柜台。
一副有齐白石落款的《虾》画作,大小约为两尺左右,装裱仔细,江一留看了看它的售价,标注着三十二元侨汇券。他算了算,自己刚刚和门口的打桩模子兑换的侨汇券比例是三十块,兑换侨汇券二十二块,算下来,买下这张齐白石的画,大概要花上四十三元。
这简直,简直太便宜了。
现在画上四十三元,在二三十年后就能转变为几百万,要是留的更久些,等到2000年以后,那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
虾,可是齐白石最拿手的作品类型,也是最容易卖出高价的。
江一留捂住怦怦乱跳的心脏,赶紧把墙上所有挂着的画一幅幅看了过去,算算自己一共能买多少张画。
齐白石的作品一共有三幅,江一留还找到了一副徐悲鸿的奔马图,画布比较大,大概有六尺大小,价格自然也比较高,足足要九十七块侨汇券。
钱到用时方恨少,江一留只恨时间不够,没法再卖粮兑换些钱来,把这里所有的画都买下来。
几番取舍,江一留将最耳熟能详的齐白石和徐悲鸿的几幅画作买了下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