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70年代极品婆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刘书记是几个好友对他的调侃,据说刘老头以前在煤矿做过书记,后来因为某些原因遭人陷害才落到农场这种地方的,几个人加起来几百岁的年纪,说话开玩笑最喜欢戳人心窝子,便给刘老头取了这个绰号,刘老头听着挺欢喜的,哪怕年纪比他们小二十多岁,聊天却没有任何代沟。
他们进屋后,刘书记就没心情下象棋了,问起三兄弟的情况,“要不是局势不好,以三兄弟勤奋的程度,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可惜了啊......”
对很多人而言,他们不缺少天赋,不缺少努力,缺少的是机会,而这种机会,不知道啥时候才会有,刘书记搁下象棋,问李老爷子,“你是这里年纪最大的,你说以后会恢复高考吗?”
李老爷子懂他的意思,一旦恢复高考,下乡知青们就有光明正大的机会回城,用他们学过的知识为社会主意添钻加瓦,而不是扎根在农村,做些和自己所学没什么关系的农活,物尽其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知青下乡,是人才的浪费。
“我相信,即使不恢复高考,国家也会找到其他办法安顿人才,我们要对国家有信心,以后肯定是越来越好的。”
“是啊,毕竟,农村四十多岁的妇女都对咱们国家有信心,咱更该抱着希望才是,三兄弟答题的情况怎么样,你们去看过没,我蛮好奇薛花花同志为什么突然要扫盲,你们说,她是不是嗅到了什么风声,李雪梅信里不是说到有个罗梦莹的知青吗,她家里貌似不是简单的工农家庭......”他们在农场,外边很多信息都不及时,城里的局势怎么样更是无从所知,他们太想回去和家人团聚了。
李老爷子沉默,许久才感慨,“真要那样就好了,不过依我看,估计是当母亲的想让子女增强信心吧,待会问问就知道了。”
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候,李老爷子去堂屋提醒了句,陆明文三兄弟对时间没什么概念,每回考试都没准确的计过时间,做完检查遍就交卷,有时候薛花花提醒他们交卷的时候就交,不太明白一个小时具体是多久。
三兄弟从最初的不习惯,慢慢的习惯用钢笔写字了,只是写出来的字笔墨控制得不太好,稍微不注意墨水就浸透了纸张,陆德文为了不让纸张变得黑黑点点,只有分秒不停的写字,写完语文写数学,写完数学写历史和地理,而陆建勋则和他反着来,先写最难的数学,然后是地理语文历史。
写着写着,写出来的字突然没了颜色,陆建勋心头咯噔,举起笔尖望了两眼,“二哥,好像没墨水了,咋办哪。”他刚写到最精彩的地方呢。
张顺听到这话,忙把墨水瓶递给陆建勋,大致瞄了眼陆建勋试卷,地理最后道大题,他拧开瓶盖,“建勋同志,要不要帮忙。”陆建勋做题的速度还真是快,才多久的时间墨水都用完了。
陆建勋不跟他客气,“麻烦你了。”
挤满墨水,陆建勋重新答题,房间里充斥着沙沙的写字声,陆建勋刚动笔,陆明文的钢笔没墨水了,他不好耽误张顺时间,自己拧开钢笔挤墨水,张顺在旁边提醒他,“没装满的话你轻轻捏两下,重新挤,墨水装满用得才久些,否则你过一会儿就没墨水了过一会儿就没墨水了,耽误时间。”
陆明文照着他的话做,待钢笔的软管里装满了墨水才收起钢笔,把墨水瓶推给陆德文,“你是不是要用?”
三兄弟做题的速度是差不多的,陆明文比较陆德文,果不其然,陆德文的钢笔没墨水了,写出来的字颜色明显浅了很多......
三兄妹没有时间概念,专心致志做题,李老爷子啥时候过来提醒时间也不知道,不知多久,三兄弟做完题目后检查了遍,抬头就朝外边喊妈,陆建勋声音最为嘹亮,“妈呢,妈呢,做完了哦。”
喊得房间里得人都愣住了,随后哈哈大笑,陆建勋反应过来,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还以为在家里写作业呢,对了,作业写完了,我帮陆明哥煮饭去了啊。”做完题了,他才闻到不知谁家弄吃的,香喷喷的,闻得他直流口水,陆明文和陆德文也收起钢笔,问张顺试卷交给谁。
“李爷爷在旁边,你们给他拿去吧。”
对三兄弟答题的速度,屋里的几个老人颇有些意外,规定的是三个半小时,到现在要差20分钟才三个小时呢,李老爷子拿过三兄弟的试卷,“你们每道题都做了?”李雪梅说高三的课本没教,他们出的是高一高二的题目,几人商量过题目的难易程度,以他们的速度,不可能这么容易。
张老爷子专门去堂屋翻了翻自家孙子的试卷,得,剩下整门科目没写呢,三兄弟就写完了?
张顺问张老爷子,“德文同志他们的成绩出来了?”
“没有,好好做,别给我丢脸。”孙子是在城里接受过教育的,结果被三个扫盲的小伙子给比下去了,张老爷子心情说不出的复杂,又去看李雪梅试卷,比不上三兄弟速度快,但也只剩下几道题了。
陆德文他们交了试卷就帮陆明做饭去了,人多,陆明问人借了灶房用,陆明锅里炖了根猪蹄,特意去公社买的,陆德文想起背篓里有薛花花晒干的菜,用开水泡会儿,炖汤或者炒来吃都行,这个冬天,他们全家吃的就是夏天屯的菜,别说挺好吃的。
三兄弟在灶房,烧火的烧火,洗菜的洗菜,而旁边屋子里,对完答案的几个人难以置信的瞪大眼,三兄弟的数学都是100分,最差的科目都上了90,李老爷子不禁怀疑,“难道这次的题目太简单了?雪梅说他们从没考过满分,最高也98,97的样子,咋突然有这么高的分数?”
除了卷面有些脏,答案没有任何问题,要不是陆德文他们来就考试,李老爷子都得怀疑是不是泄题了。
张老爷子同样感到震惊,“以他们的成绩,倒回去十年,读大学不是问题啊,像他们年纪的年轻人,没有人静得下心学习吧?”不说其他人,就说他儿子孙子,儿子四十多岁了,经历打击后一蹶不振,天天闷闷不乐的,以前的书翻都不翻,孙子也如此,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心像苍老了几十岁,对生活没有任何斗志,更别论学习了。
李老爷子把三兄弟叫到房间问话,陆德文站在最前边,陆建勋抓着陆明文手臂,显得有点无措。
“坐下吧,你们的成绩出来了,依你们估计,大概能考多少?”
陆德文摇头,“不好说,有时候感觉好分数不高,有时候感觉不好分数反而高,答题的时候就想着把能做的都做了,不会做的就凭感觉做,正确与否,没想过。”
陆明文的说法大抵差不多,李老爷子看向陆建勋,后者瞄了眼老爷子手里的满分试卷,声音有点不稳,“真要说的话,这次的题目好像有点简单,没有之前的难。”不是他吹牛,考完后他的感觉就挺好的,要不是薛花花叫他谦虚点,他能把话说得更直白。
李老爷子挑了挑眉,把数学试卷递给旁边嘴角有痣的中年男人,“人家嫌弃你出的题简单,刘书记啊刘书记,你遇到对手了哦。”
刘书记指着试卷,“简单,哪儿简单?张顺几个小子还没交卷吧,真要简单的话他们会不交卷?”他对自己出的题目有信心,不是简单,而是三兄弟成绩好,他问,“你们扫盲为什么要学习初中和高中课本?”以他的了解,扫盲无非就是识字,哪儿有跟着课本学的啊......
他还是比较倾向于,罗家丫头是不是透露了什么。
陆建勋反问,“扫盲不学初中课本学什么?”就是生产队的人扫盲,不教拼音字母,教字也是从小学课本上选的,小学课本上的字学完再学初中课本,没什么奇怪的啊。
刘书记想了想,是啊,不学课本学什么。
“听说你妈也扫盲,她扫的怎么样了?”
说起薛花花,陆建勋的话就多了,“我妈当然是最厉害的了,哪怕她没时间学习高中课程,也是咱家最牛的,她做题的分数可能没有我们高,但脑子里的智慧是我们比不上的。”见对方云里雾里不太明白的样子,他举例说明,“就说家里的蔬菜吧,夏天菜多,她全摘回家,晒干留着,冬天的时候泡泡开水就软了,再添油炒炒,味道不比新鲜的时候差。”薛花花晒了很多,周周他们家都有蔬菜吃。
陆建国说了,这种办法,从没人用过,也就他妈聪明才想得出来。
“还有这种吃法?不会发霉吗?”
“当然不会,都晒干了啊。”
张老爷子看刘书记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掩嘴咳嗽了两声,“这种吃法很奇怪吗?沿海城市的海带不就是晒干囤积的?”张老爷子好奇的是他们扫盲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能坚持。
这件事,陆明文回答比较有说服力,“我媳妇跟娘家生产队的知青好上了,到处有人说我窝囊,我妈不想我整天无精打采才提出扫盲的。”薛花花扫盲的出发点是为了他,事实证明,扫盲开始人们对他的看法确实有所不同,喜欢他的人更多了。
优秀的人到哪儿都是受欢迎的,他妈是想增强他的信心,如果不扫盲,他可能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怂货。
“有这种事?”
陆明文点头,“是啊,这件事闹得挺大的,各个生产队的人都在说,我妈为了我真的吃了很多苦。”有些话,他妈不会挂在嘴边,都是用行动告诉他们,无论发生什么事,她会永远陪着他们度过难关,离婚是这样,被梁兰芬利用也是这样。
“你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们学完高中课程有什么规划没?”
这个问题就有点难了,规划,能有什么规划?
三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答,刘书记皱眉,“你们不会没想好将来要干什么吧,以你们的文化,去小学教书绰绰有余了,你们没想过?”刘书记只是举个例子,三兄弟听了急忙摇头,“没有,教书的话胜任不了,还是种地吧,种地踏实些。”
能在公社小学教书的老师都是家里有关系的人,他们不想和那种人打交道,听陆建国说啊,公社小学的老师竞争可激烈了,好多人睁着眼逮老师们的错处呢,他们可不想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种庄稼,还是种庄稼好。
“没出息。”刘书记哼了哼,“既是种庄稼,扫盲干什么?”虽然他在农场,但城里是有点关系的,想着三兄弟要是有野心的话,他收他们做徒弟,想办法弄他们进城不是太大的问题,却不想三兄弟胸无抱负,只爱一亩三分地的生活。
“扫盲和种庄稼不冲突啊,我妈说了,聪明人做什么都能成功,别以为种庄稼是简单的事情,里边门道多得很,就说粮食产量吧,人人都想有饭吃,粮食能增产,但人人都不想粮食怎么增产,总把粮食的好坏归结于天气原因,我妈说了,天气是影响产量,然而还有其他原因,领导不是说知青下乡会在农村大有作为吗,领导人的出发点就是希望知青们能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和生产队有经验的庄稼汉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为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想主意......”陆建勋对薛花花可不是盲目崇拜,薛花花的话有道理着呢。
这种说法刘书记还是头次听说,“种庄稼不就是看天吃饭吗?”老祖宗都这么说的,他活了几十岁,从来只听说过这个说法。
陆建勋摇头,“当然不只是看天了,还得看种子,看粪肥,方方面面的原因都会影响粮食产量的,就拿我们生产队来说吧,这两年的粮食收成都不错,就是因为我妈会养猪,粪肥多,灌溉次数多了庄稼当然就长得好,还有煮饭烧的灰,撒土里会改善土壤肥沃程度,土壤肥了,庄稼也会长得好的。”
关于种庄稼,他妈举了很多例子,他妈说,哪怕他们觉得难于上青天,可是在不知名的角落里,已经有人默默在研究粮食增产的方法了,世界上聪明人很多,只是大部分人在挑战面前选择了放弃,剩下小部分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寻找办法。
再平平无奇的行业,一旦做好了,就是其他人学习的榜样。
“你妈还真是个厉害的。”这种话分明是忽悠人吧,粮食增产真有说的那么简单,世界上就不会有饿肚子的人了,别说农村,城里饿肚子的都不在少数,花钱买不到粮食的都有,薛花花想的太容易了。
“我妈不厉害谁厉害?县里领导来生产队都会夸奖我妈呢。”说起这个,陆建勋是满满的自豪。
刘书记被他脸上的自豪闪了神,转头望向李老爷子,“领导人号召知青下乡的原因是为粮食增产?”真是无知者幸福。
“薛花花同志说是就是吧,无论怎么样,人总要活在希望中。”哪怕他见多识广也挑不出陆建勋话里的毛病,谁要能想到粮食增产的办法,解决全中国人口的饥饿问题,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人,他由衷希望陆建勋他们能想到解决全国人民饥饿的法子。
“其实,种庄稼也不错,心情好,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到他这把年纪,没什么比心情好重要了。
br />
刘书记是几个好友对他的调侃,据说刘老头以前在煤矿做过书记,后来因为某些原因遭人陷害才落到农场这种地方的,几个人加起来几百岁的年纪,说话开玩笑最喜欢戳人心窝子,便给刘老头取了这个绰号,刘老头听着挺欢喜的,哪怕年纪比他们小二十多岁,聊天却没有任何代沟。
他们进屋后,刘书记就没心情下象棋了,问起三兄弟的情况,“要不是局势不好,以三兄弟勤奋的程度,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可惜了啊......”
对很多人而言,他们不缺少天赋,不缺少努力,缺少的是机会,而这种机会,不知道啥时候才会有,刘书记搁下象棋,问李老爷子,“你是这里年纪最大的,你说以后会恢复高考吗?”
李老爷子懂他的意思,一旦恢复高考,下乡知青们就有光明正大的机会回城,用他们学过的知识为社会主意添钻加瓦,而不是扎根在农村,做些和自己所学没什么关系的农活,物尽其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知青下乡,是人才的浪费。
“我相信,即使不恢复高考,国家也会找到其他办法安顿人才,我们要对国家有信心,以后肯定是越来越好的。”
“是啊,毕竟,农村四十多岁的妇女都对咱们国家有信心,咱更该抱着希望才是,三兄弟答题的情况怎么样,你们去看过没,我蛮好奇薛花花同志为什么突然要扫盲,你们说,她是不是嗅到了什么风声,李雪梅信里不是说到有个罗梦莹的知青吗,她家里貌似不是简单的工农家庭......”他们在农场,外边很多信息都不及时,城里的局势怎么样更是无从所知,他们太想回去和家人团聚了。
李老爷子沉默,许久才感慨,“真要那样就好了,不过依我看,估计是当母亲的想让子女增强信心吧,待会问问就知道了。”
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候,李老爷子去堂屋提醒了句,陆明文三兄弟对时间没什么概念,每回考试都没准确的计过时间,做完检查遍就交卷,有时候薛花花提醒他们交卷的时候就交,不太明白一个小时具体是多久。
三兄弟从最初的不习惯,慢慢的习惯用钢笔写字了,只是写出来的字笔墨控制得不太好,稍微不注意墨水就浸透了纸张,陆德文为了不让纸张变得黑黑点点,只有分秒不停的写字,写完语文写数学,写完数学写历史和地理,而陆建勋则和他反着来,先写最难的数学,然后是地理语文历史。
写着写着,写出来的字突然没了颜色,陆建勋心头咯噔,举起笔尖望了两眼,“二哥,好像没墨水了,咋办哪。”他刚写到最精彩的地方呢。
张顺听到这话,忙把墨水瓶递给陆建勋,大致瞄了眼陆建勋试卷,地理最后道大题,他拧开瓶盖,“建勋同志,要不要帮忙。”陆建勋做题的速度还真是快,才多久的时间墨水都用完了。
陆建勋不跟他客气,“麻烦你了。”
挤满墨水,陆建勋重新答题,房间里充斥着沙沙的写字声,陆建勋刚动笔,陆明文的钢笔没墨水了,他不好耽误张顺时间,自己拧开钢笔挤墨水,张顺在旁边提醒他,“没装满的话你轻轻捏两下,重新挤,墨水装满用得才久些,否则你过一会儿就没墨水了过一会儿就没墨水了,耽误时间。”
陆明文照着他的话做,待钢笔的软管里装满了墨水才收起钢笔,把墨水瓶推给陆德文,“你是不是要用?”
三兄弟做题的速度是差不多的,陆明文比较陆德文,果不其然,陆德文的钢笔没墨水了,写出来的字颜色明显浅了很多......
三兄妹没有时间概念,专心致志做题,李老爷子啥时候过来提醒时间也不知道,不知多久,三兄弟做完题目后检查了遍,抬头就朝外边喊妈,陆建勋声音最为嘹亮,“妈呢,妈呢,做完了哦。”
喊得房间里得人都愣住了,随后哈哈大笑,陆建勋反应过来,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还以为在家里写作业呢,对了,作业写完了,我帮陆明哥煮饭去了啊。”做完题了,他才闻到不知谁家弄吃的,香喷喷的,闻得他直流口水,陆明文和陆德文也收起钢笔,问张顺试卷交给谁。
“李爷爷在旁边,你们给他拿去吧。”
对三兄弟答题的速度,屋里的几个老人颇有些意外,规定的是三个半小时,到现在要差20分钟才三个小时呢,李老爷子拿过三兄弟的试卷,“你们每道题都做了?”李雪梅说高三的课本没教,他们出的是高一高二的题目,几人商量过题目的难易程度,以他们的速度,不可能这么容易。
张老爷子专门去堂屋翻了翻自家孙子的试卷,得,剩下整门科目没写呢,三兄弟就写完了?
张顺问张老爷子,“德文同志他们的成绩出来了?”
“没有,好好做,别给我丢脸。”孙子是在城里接受过教育的,结果被三个扫盲的小伙子给比下去了,张老爷子心情说不出的复杂,又去看李雪梅试卷,比不上三兄弟速度快,但也只剩下几道题了。
陆德文他们交了试卷就帮陆明做饭去了,人多,陆明问人借了灶房用,陆明锅里炖了根猪蹄,特意去公社买的,陆德文想起背篓里有薛花花晒干的菜,用开水泡会儿,炖汤或者炒来吃都行,这个冬天,他们全家吃的就是夏天屯的菜,别说挺好吃的。
三兄弟在灶房,烧火的烧火,洗菜的洗菜,而旁边屋子里,对完答案的几个人难以置信的瞪大眼,三兄弟的数学都是100分,最差的科目都上了90,李老爷子不禁怀疑,“难道这次的题目太简单了?雪梅说他们从没考过满分,最高也98,97的样子,咋突然有这么高的分数?”
除了卷面有些脏,答案没有任何问题,要不是陆德文他们来就考试,李老爷子都得怀疑是不是泄题了。
张老爷子同样感到震惊,“以他们的成绩,倒回去十年,读大学不是问题啊,像他们年纪的年轻人,没有人静得下心学习吧?”不说其他人,就说他儿子孙子,儿子四十多岁了,经历打击后一蹶不振,天天闷闷不乐的,以前的书翻都不翻,孙子也如此,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心像苍老了几十岁,对生活没有任何斗志,更别论学习了。
李老爷子把三兄弟叫到房间问话,陆德文站在最前边,陆建勋抓着陆明文手臂,显得有点无措。
“坐下吧,你们的成绩出来了,依你们估计,大概能考多少?”
陆德文摇头,“不好说,有时候感觉好分数不高,有时候感觉不好分数反而高,答题的时候就想着把能做的都做了,不会做的就凭感觉做,正确与否,没想过。”
陆明文的说法大抵差不多,李老爷子看向陆建勋,后者瞄了眼老爷子手里的满分试卷,声音有点不稳,“真要说的话,这次的题目好像有点简单,没有之前的难。”不是他吹牛,考完后他的感觉就挺好的,要不是薛花花叫他谦虚点,他能把话说得更直白。
李老爷子挑了挑眉,把数学试卷递给旁边嘴角有痣的中年男人,“人家嫌弃你出的题简单,刘书记啊刘书记,你遇到对手了哦。”
刘书记指着试卷,“简单,哪儿简单?张顺几个小子还没交卷吧,真要简单的话他们会不交卷?”他对自己出的题目有信心,不是简单,而是三兄弟成绩好,他问,“你们扫盲为什么要学习初中和高中课本?”以他的了解,扫盲无非就是识字,哪儿有跟着课本学的啊......
他还是比较倾向于,罗家丫头是不是透露了什么。
陆建勋反问,“扫盲不学初中课本学什么?”就是生产队的人扫盲,不教拼音字母,教字也是从小学课本上选的,小学课本上的字学完再学初中课本,没什么奇怪的啊。
刘书记想了想,是啊,不学课本学什么。
“听说你妈也扫盲,她扫的怎么样了?”
说起薛花花,陆建勋的话就多了,“我妈当然是最厉害的了,哪怕她没时间学习高中课程,也是咱家最牛的,她做题的分数可能没有我们高,但脑子里的智慧是我们比不上的。”见对方云里雾里不太明白的样子,他举例说明,“就说家里的蔬菜吧,夏天菜多,她全摘回家,晒干留着,冬天的时候泡泡开水就软了,再添油炒炒,味道不比新鲜的时候差。”薛花花晒了很多,周周他们家都有蔬菜吃。
陆建国说了,这种办法,从没人用过,也就他妈聪明才想得出来。
“还有这种吃法?不会发霉吗?”
“当然不会,都晒干了啊。”
张老爷子看刘书记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掩嘴咳嗽了两声,“这种吃法很奇怪吗?沿海城市的海带不就是晒干囤积的?”张老爷子好奇的是他们扫盲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能坚持。
这件事,陆明文回答比较有说服力,“我媳妇跟娘家生产队的知青好上了,到处有人说我窝囊,我妈不想我整天无精打采才提出扫盲的。”薛花花扫盲的出发点是为了他,事实证明,扫盲开始人们对他的看法确实有所不同,喜欢他的人更多了。
优秀的人到哪儿都是受欢迎的,他妈是想增强他的信心,如果不扫盲,他可能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怂货。
“有这种事?”
陆明文点头,“是啊,这件事闹得挺大的,各个生产队的人都在说,我妈为了我真的吃了很多苦。”有些话,他妈不会挂在嘴边,都是用行动告诉他们,无论发生什么事,她会永远陪着他们度过难关,离婚是这样,被梁兰芬利用也是这样。
“你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们学完高中课程有什么规划没?”
这个问题就有点难了,规划,能有什么规划?
三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答,刘书记皱眉,“你们不会没想好将来要干什么吧,以你们的文化,去小学教书绰绰有余了,你们没想过?”刘书记只是举个例子,三兄弟听了急忙摇头,“没有,教书的话胜任不了,还是种地吧,种地踏实些。”
能在公社小学教书的老师都是家里有关系的人,他们不想和那种人打交道,听陆建国说啊,公社小学的老师竞争可激烈了,好多人睁着眼逮老师们的错处呢,他们可不想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种庄稼,还是种庄稼好。
“没出息。”刘书记哼了哼,“既是种庄稼,扫盲干什么?”虽然他在农场,但城里是有点关系的,想着三兄弟要是有野心的话,他收他们做徒弟,想办法弄他们进城不是太大的问题,却不想三兄弟胸无抱负,只爱一亩三分地的生活。
“扫盲和种庄稼不冲突啊,我妈说了,聪明人做什么都能成功,别以为种庄稼是简单的事情,里边门道多得很,就说粮食产量吧,人人都想有饭吃,粮食能增产,但人人都不想粮食怎么增产,总把粮食的好坏归结于天气原因,我妈说了,天气是影响产量,然而还有其他原因,领导不是说知青下乡会在农村大有作为吗,领导人的出发点就是希望知青们能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和生产队有经验的庄稼汉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为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想主意......”陆建勋对薛花花可不是盲目崇拜,薛花花的话有道理着呢。
这种说法刘书记还是头次听说,“种庄稼不就是看天吃饭吗?”老祖宗都这么说的,他活了几十岁,从来只听说过这个说法。
陆建勋摇头,“当然不只是看天了,还得看种子,看粪肥,方方面面的原因都会影响粮食产量的,就拿我们生产队来说吧,这两年的粮食收成都不错,就是因为我妈会养猪,粪肥多,灌溉次数多了庄稼当然就长得好,还有煮饭烧的灰,撒土里会改善土壤肥沃程度,土壤肥了,庄稼也会长得好的。”
关于种庄稼,他妈举了很多例子,他妈说,哪怕他们觉得难于上青天,可是在不知名的角落里,已经有人默默在研究粮食增产的方法了,世界上聪明人很多,只是大部分人在挑战面前选择了放弃,剩下小部分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寻找办法。
再平平无奇的行业,一旦做好了,就是其他人学习的榜样。
“你妈还真是个厉害的。”这种话分明是忽悠人吧,粮食增产真有说的那么简单,世界上就不会有饿肚子的人了,别说农村,城里饿肚子的都不在少数,花钱买不到粮食的都有,薛花花想的太容易了。
“我妈不厉害谁厉害?县里领导来生产队都会夸奖我妈呢。”说起这个,陆建勋是满满的自豪。
刘书记被他脸上的自豪闪了神,转头望向李老爷子,“领导人号召知青下乡的原因是为粮食增产?”真是无知者幸福。
“薛花花同志说是就是吧,无论怎么样,人总要活在希望中。”哪怕他见多识广也挑不出陆建勋话里的毛病,谁要能想到粮食增产的办法,解决全中国人口的饥饿问题,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人,他由衷希望陆建勋他们能想到解决全国人民饥饿的法子。
“其实,种庄稼也不错,心情好,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到他这把年纪,没什么比心情好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