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日月永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京的日子,朱允炆更多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工部转悠。

    他这个皇帝重视工匠和技术的革新,而工部也没有让他这个皇帝失望,自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登基以来,工部已经陆续诞生了许多新颖的技术成果,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但是真正足以实现文明飞跃的科技还没有诞生,这也是朱允炆一直以来堵心的地方。

    工部尚书魏均守在朱允炆的身旁,也是一脸的小心翼翼。

    皇帝一个月基本上要来工部好几趟,但是工部在研发这一块却一直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成绩,他这个尚书部堂难免有些抬不起头。

    蜂窝煤也好、水泥也罢,都是民间来的手艺人研究出来,而工部的虞衡司,上千名能工巧匠,却没有一个能制造出什么让皇帝眼前一亮的好东西。

    “创新不成,就改良。”

    早几年前,朱允炆就给时任工部尚书的严震直说过这句话,如果发明不出什么跨时代的好玩意,那也可以在老祖宗留下的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良,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和成绩。

    “铅活字印刷?”

    虞衡司每年都会制造一本登记册,只要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制造出来,都会被记到这本册子上,等着每个月皇帝御览。

    而这一个发现让朱允炆翻看的动作停了下来。

    大明的印刷技术一直承袭宋元,官用的技术也是承袭毕昇所创的泥活字以及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方法,而朝鲜国发明的铜活字,工部一直有用,但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更遑论替代官办局的泥活字了。

    而今天,专攻印刷术的匠户们,在铜活字的启发下,革新改良出一种更为高效的新技术。

    铅活字辅以凸版印刷机,效率远超泥活字,而且印刷出来的字体饱满,笔划清晰,相比起泥活字也更加的耐用。

    “建文五年四月十六日,改良者赵良生。”

    登记册上有明确的时间和匠户的名字,而这个日子,当时朱允炆还在草原上巡游呢。

    难得见皇帝停目,魏均便在一旁小声道:“这铅活字的成分中融入了一些其他的金属,硬度极高,非常耐用,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印刷工作。”

    “有过实验的记录吗?”

    “有。”

    魏均应声道:“自从投入使用来,边试用边改良,三个月一共印刷出来五十本《诗经》。”

    一台印刷机,三个月印出五十本诗经,这效率已经相当让人吃惊了。

    印刷技术的进步,属于信息革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知识的传授会变得廉价。

    “既然已经经过了实际验证,那就即可进行全面推广,工部各省的官办衙门,用这铅活字替换下泥活字,等全面替换结束跟朕说一声,朕来告诉你们印哪些书。”

    中华书籍库浩如烟海,全都印一遍自然不现实,主要眼下也没有这些精力,朱允炆本身也懒得去印那些眼下对国家作用不大的书。

    印书,是对传统的士族门阀最大的冲击。

    古代一群不怀好意的所谓名士规劝君王:不可使民开智。

    巧舌如簧的欺骗君王,说一旦百姓聪明了,就会动摇统治,质疑权威,其目的更多的还是为了固化阶级权利而已。

    他们的孩子可以一落生就读书识字,而百姓的孩子一落生只能种地当兵。

    那么治理国家,君王只能从他们这些门阀阶级中挑选人才来充任官员,代代如此,毫无选择。

    后世常说寒门难出贵子,殊不知在古代,寒门是绝对出不了贵子,寒门只能出造反革命党。

    毕昇研究出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没有在宋朝的时候普及?为什么被打压的只能被记载到《梦溪笔谈》之中的原因就出在这里。

    宋朝是士大夫阶级的天下,他们把持着宋朝这个国家从中枢到地方的所有权力,自然极力压制百姓触碰知识,断了赵家皇帝从民间选材的希望。

    而在这一点上,朱允炆早就明确过,民智开的越高,统治才会越稳。

    文人相轻这个毛病那是骨子里东西,但凡一个人有点文化,那真的是藐天藐地,慢说什么同一阶层了,就算是内阁辅臣、六部堂官那在他们眼里,也都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毛笔评政、酒肆治国。

    将来大明的学子百姓可能连翰林院门朝哪都不知道,但这并不会妨碍他们抨击朝廷的方针政策,这样谁也不服的性格,还担心他们造反吗?

    解缙被召进宫里的时候,朱允炆正埋头与案牍之中,拿着纸笔写写画画。

    “朕要办教育。”

    登基将近六年,国内国外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内忧外患全被一扫而空,他这个皇帝将来的工作只剩下埋头与国内大搞发展。

    教育?

    解缙微微错神,有些不太明白朱允炆的意思,大明眼下的教育事业一直发展的很稳定啊。

    府县有讲学,地方的士林学子都有学习的地方,读书识字而后参加省考、科举,中央也有翰林院。开办教育一话从何说起?

    “朕说的教育不是咱们大明眼下这种,府县士林学子自己找老师、寻私塾。”

    朱允炆抬头,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而是官办学堂,搭建更成熟的教育体系,从孩童抓起,从教书识字到系统的知识传授,直到长大成人,参加省考、国考。”

    “工部改良了活字印刷术,朕去看了一眼,实验的结果非常喜人,只要制造大量印刷机,一年半载的功夫就可以印刷出数十万本书籍,所以朕打算兴办教育,先拿南直隶、江西和浙江做试点,官办学堂,招收五六岁以上的孩童,免费施教。”

    免费施教!

    解缙只觉悚然一惊。他仿佛看到了一处明堂之内,成千上万的孩子捧着书籍,摇头晃脑的场面。

    这群孩子读着《三字经》、《百家姓》进行启蒙,而后画面一转,这群孩子长大成人,又开始读《太祖实录》、《建文大典》!

    “朕喊你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此事。”

    朱允炆瞥了一眼解缙,发现后者此时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