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小学教师在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写添改。
张籍看了题目第一道四书题这次没有难为人,是出自《大学》中的一句“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大学》一书内容不多,几百年的科举考试中每一句几乎都考到过,能够参考的范本许多,张籍根据脑海中前人时文和后世论述,加入自己的见解,很简单的就完成了,论述精辟有理,格式工整严谨,在苛刻的董讲郎那里也能得个上上。
《性命至理》是以程朱理学思想为基础探讨世界观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也是不多,且有很详尽的解读书,无论是原文还是解读张籍都被的滚瓜烂熟,所以这道题也是很轻易的就写完了。
第三题是默写明大诰,这是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主持编订的,此书在明朝的普法教育中比大明律的地位还要高,它是朱元璋采集一万多个犯罪案例,将其犯罪过程、处罚方式编写成册广泛散发极力推广的。按照当今法理学来分析,这应当是属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比西方不知早了多少年。明大诰中的事例编写的通俗易懂,生动具体,而且它的推广方式很具有传奇性,那就是犯罪者若是在家中有大诰则罪减一等,若是无大诰则罪加一等,正是这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让此书在民间流传很广。
作为读书人,大明公务员的后备队伍,熟背御制大诰是一个必修课,当然对于过目成诵的张籍而言,一切能用背诵来解决的试题都不是问题,前两道题还打了草稿,最后这一道默写题,张籍草稿都没打,手中笔走龙蛇直接写就。
考试期间毛知州和周学正都曾在张籍身旁驻足,张籍可没有半分紧张的意思,这不正是在考官面前展露才华的机会吗,平时求还求不来呢,虽然未曾去看两位考官的表情,但是想来凭自己的这笔字评价就低不了。
第二场很快就结束,众人出了考场,各回各家休息,同时都期待着放榜的那一天。
……
风和日丽,大地回春,今天是南风,给城中带来了些许暖意。
临清城中福来酒楼,两名文士在二楼临窗处小酌,面前桌上放着几碟酒楼的拿手小菜。
“明德兄,可曾听过那一篇《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据传是我临清州才子所著。”青衫文士举起杯中酒敬道。
“维国兄,这我自然是听说了,我还知道是何处何人所写。”褐衣士子笑着回敬一杯倒道。
“哦?那是何人?”饮了杯中酒被称为维国的士子道。
“这人你也见过,是清渊书院的一个童子,唤作张籍。”被称为明德的文士道。
“张籍?可是前日考场上第一个交卷的那个?”
“正是此人,维国兄你可是看了他的卷子,取他为第一场头名的,你看此子如何?。”
两人谈论的是此次县试考卷,原来这两名文士,青衫者乃是毛知州,褐衣者乃是周学正,两人便衣至此小酌一聚,谈话间不知不觉话题到了张籍身上。
写添改。
张籍看了题目第一道四书题这次没有难为人,是出自《大学》中的一句“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大学》一书内容不多,几百年的科举考试中每一句几乎都考到过,能够参考的范本许多,张籍根据脑海中前人时文和后世论述,加入自己的见解,很简单的就完成了,论述精辟有理,格式工整严谨,在苛刻的董讲郎那里也能得个上上。
《性命至理》是以程朱理学思想为基础探讨世界观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也是不多,且有很详尽的解读书,无论是原文还是解读张籍都被的滚瓜烂熟,所以这道题也是很轻易的就写完了。
第三题是默写明大诰,这是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主持编订的,此书在明朝的普法教育中比大明律的地位还要高,它是朱元璋采集一万多个犯罪案例,将其犯罪过程、处罚方式编写成册广泛散发极力推广的。按照当今法理学来分析,这应当是属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比西方不知早了多少年。明大诰中的事例编写的通俗易懂,生动具体,而且它的推广方式很具有传奇性,那就是犯罪者若是在家中有大诰则罪减一等,若是无大诰则罪加一等,正是这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让此书在民间流传很广。
作为读书人,大明公务员的后备队伍,熟背御制大诰是一个必修课,当然对于过目成诵的张籍而言,一切能用背诵来解决的试题都不是问题,前两道题还打了草稿,最后这一道默写题,张籍草稿都没打,手中笔走龙蛇直接写就。
考试期间毛知州和周学正都曾在张籍身旁驻足,张籍可没有半分紧张的意思,这不正是在考官面前展露才华的机会吗,平时求还求不来呢,虽然未曾去看两位考官的表情,但是想来凭自己的这笔字评价就低不了。
第二场很快就结束,众人出了考场,各回各家休息,同时都期待着放榜的那一天。
……
风和日丽,大地回春,今天是南风,给城中带来了些许暖意。
临清城中福来酒楼,两名文士在二楼临窗处小酌,面前桌上放着几碟酒楼的拿手小菜。
“明德兄,可曾听过那一篇《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据传是我临清州才子所著。”青衫文士举起杯中酒敬道。
“维国兄,这我自然是听说了,我还知道是何处何人所写。”褐衣士子笑着回敬一杯倒道。
“哦?那是何人?”饮了杯中酒被称为维国的士子道。
“这人你也见过,是清渊书院的一个童子,唤作张籍。”被称为明德的文士道。
“张籍?可是前日考场上第一个交卷的那个?”
“正是此人,维国兄你可是看了他的卷子,取他为第一场头名的,你看此子如何?。”
两人谈论的是此次县试考卷,原来这两名文士,青衫者乃是毛知州,褐衣者乃是周学正,两人便衣至此小酌一聚,谈话间不知不觉话题到了张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