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与万物对话:霍金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霍金很快就明白了彼得的意思,简这个字确实很好,他的妻子的名字就叫简,这难道不是让他微笑的理由吗?
《时间简史》的书稿交给了新编辑,这位新编辑把印刷的数量减去了四万本,因为他很胆小,他担心这本书卖不出去,会给公司造成损失,他怕负担不起这个责任。说实话,很多图书公司在印刷一本新书的时候,的确都是要考虑这些问题的。市场经济是残酷的,如果卖不出去,一切损失全部落到了出版公司的头上,所以,他们都会印刷很少,有时候只印刷一千本到三千本。很多新人就是这样,顶着压力在出书,如果真的成为畅销书或者常销书,书的作者也就算是看到了阳光灿烂的一天。
1988年春天,《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这本书,在美国各大书店上架。在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公司专门为霍金举办了宴会。那天晚上,霍金非常兴奋,当他在河边陶醉的时候,他的妻子一直担心,害怕他会掉进河里。
《时间简史》即将发行时,意外发生了。霍金在自传里写道:“这本书即将发行时,有一位科学家得到了这本书的试印版,那是提供给《自然》杂志写评论的,他发现这部书照片与图片的位置和标号错误百出,而被吓坏了。他给矮脚鸡打电话,他们同样也被吓坏了,并且立刻决定召回并废弃这个印次。矮脚鸡花了紧张的三整周改正和重校全书,及时地在愚人节的出版日期铺到书店。正好那个时候,《时代》周刊刊登了我的封面人物介绍。”
虽然,这本书出现了小错误,依然不能阻挡畅销的浪潮。书一经上市,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的书榜上达到了147周,在伦敦《泰晤士报》畅销书的排行榜上竟然达到了237周,在全世界销售超过了一千万册,单在美国,这本书的销量就达到五十多万本,霍金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写一本普通大众都可以读懂的书。
天体物理学家霍金,竟然像明星那样风光,走进了美国的各大校园,霍金迷俱乐部在芝加哥成立,他的粉丝遍布美国各大城市的中学与大学,他的照片被印在T恤上,他俨然变成了一个超级巨星。
1988年的6月,《时间简史》在英国出版上市。他的粉丝依然很多,他的书成为公众喜欢的畅销书,各大书店,只要有他的书,都会被抢购一空。在中国,霍金的书也是一版再版,销量依然不减。购买霍金的图书,更多的是普通读者,同行并不是很多,在英国本土,很多同行都发出了质疑的声音,有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他与大家做的是同样的研究,只不过因为他的身体状况,才会如此引人注目。”甚至有人拿《时间简史》和一本名叫《机车保养的禅学与艺术》进行对比,霍金觉得无所谓,他的家里人却对这样的对比感到无聊。
霍金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这样说:“我很高兴一本科学书能与明星的传记竞争。也许人类还是有希望的。我非常高兴这本书能到一般大众手中,而不只是在学术界流传。科学有些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去国内各大网站购买,结果却发现,霍金很多书都剩下很少了,有的甚至已经显示无货;英国的两位科普作家给霍金写的传记,已经在网站成为畅销书,有的网店已经没有这本书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霍金是残疾人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开始关注科学,很多家长想培养孩子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少年们想要了解宇宙,解开宇宙的奥秘;成年人也想探索宇宙的秘密,想要了解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知识,以及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的问题。
当霍金出现在街上的时候,他的粉丝们就会围上来,与他说话,就像影视明星被粉丝包围那样热闹。
相对于公众的热情,那些资深的书评家和评论家对《时间简史》的畅销却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为什么其他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的书却无人问津?于是,针对霍金和他的著作《时间简史》各种各样的评论就出现了。
《自然》杂志的编辑约翰·麦达克斯于1988年的年底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这样写道:“那些担心大众对科学漠不关心的人,当知道霍金教授的《时间简史》在美国已卖出60万本之后,一定就可以释怀了……令我好奇的是,在我访问加州期间,我大约询问了20多个人,这些人不都是科学家,发现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本书。其中三个人有这本书,但是却都没有开始读。对于一本仅有198页的书来说,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根据该书作者所说的,只需要花一千卡路里的热量就可以获得书中所有的信息,所以我估计只要半天就能读完。
事实上,这本书有一种奇怪的窘境。人们说它是一本‘风靡一时’的书,或把霍金教授描述成一位风云人物。在加州,不同宗派与言论大师的流行(在大众心目中)起起落落是常有的事,用风云来解释‘霍金热’似乎很自然。但是,即使加州也不可能消化全部60万册。”
早在1988年的8月,赛门·金肯斯便在《星期日时报》上发表文章表达自己对这本书如此畅销感到的惊讶:“我简直感到莫名其妙。46岁的剑桥数学教授写了一本讨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的书,在今年整个夏天,一直排在英国非小说类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上个月还曾位居榜首,麦可·杰克逊与毕加索都被他拉了下来。霍金的《时间简史》共印了6次,销售了5万本精装本。这是个惊人的新领域。”
有人曾调侃说:“不管是专家还是作家,他们出版的书,能让普通大众喜欢读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
如今,霍金做到了。在美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已经成为霍金的经典故事。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在美国的一个汽车修理站,一位科学家的私家车有点毛病,他把车送来维修,闲着无聊的时候,他与修理汽车的工人聊天。修车工问科学家:“你是干什么工作的?”科学家回答道:“我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家都叫我科学家。”修车的工人抬起头问科学家:“请问,你认识霍金教授吗?我非常崇拜他,他在我心里就是英雄。”
科学家这才明白,原来霍金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天体物理学界的明星。于是,专家学者们都开始研究这本书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有影响?
两位科普作家写的《霍金传》中,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一时之间每个人都成了霍金迷,对于这本书为何会如此成功,每个人都有一套得意的见解。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在《时间简史》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好几年之后,人们仍然提出这个问题。”
1991年的4月,英国《独立》杂志发表了一篇主要针对《时间简史》的文章。文章提出问题:“究竟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文中引用很多事实和例子,证明很多有才气有学问的人,都没看过霍金的这本书。“那位很有才气的伯纳德先生,在他《泰晤士报》专栏里承认,霍金教授的《时间简史》他从第29页以后就看不懂了。这样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才气纵横的伯纳德先生仅能读到第29页,那么,一名普通船夫在探求宇宙起源的知识时,他的情况又会如何?”
“这本书获得异乎寻常的成功,可是买书的人却很少能读得懂,这要如何解释呢?业余心理学家曾指出,这是由于作者的特殊状况,他是一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许多年前已被医生宣告无药可救。然而,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写成了这本书。这是一个英勇的故事,但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本书的成功吗?
我并不认为如此,我也不认为是读者希望发现这个世界的起源真相。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这本书成功的秘密,此时就像宇宙的起源那样神秘而迷人。我愿悬赏一笔小小的奖金,给能提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的任何读者。”
文章发表后,很多人给这家杂志写信,霍金的母亲忍无可忍,她写了一封信,刊登在《独立》杂志上:“阁下:身为霍金教授的母亲,我得声明我可能有点私心。不过我已经对《时间简史》成功的原因做过一些思考,这个成功连霍金本人也感到惊讶。我相信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应该试图加以简化……
这本书写得很好,使人乐于阅读这本书。书中艰深的部分是思想而不是语言。他完全不炫耀,也从不大声来压倒读者,他相信自己的思想是任何有兴趣的人都能明白的。这本书引起了争议,许多人在各种程度上反对他的结论,但是它激发了思想。当然他与疾病奋战的事迹,也增加了这本书的知名度。但在构思这本书之前,霍金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他不是因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才得到了学术界与其他领域的荣誉。
我并没有说我自己看得懂这本书,然而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我确实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我认为我不懂,主要是因为我的年纪与我所受的学术训练不同。我并不想怀疑列文先生智力出众,但我不愿因为他看不懂,就假设大多数的人也都不懂。”
这封信,在当时的英国反响很大,不仅仅是护子心切,更重要的是,霍金的母亲作为上个世纪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她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所谓的知识分子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人漫长的一生中,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和教育形式存在。
有时候,霍金的同事们经常会被人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们看过霍金的书吗?很多同行都回答:“没看过,因为不能把这本书拿到海边来娱乐。”读过的同行们,当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还提出意见,认为这本书可以写得更多一些。
霍金发现,很多人在评价他的书的时候,他们的评论都不是客观的。他认为这些评论都是老套的话语,没有新颖的东西,比如,他们总是围绕着霍金的病情谈这本书。霍金在他的自传《我的简史》中,有过这样两段精彩的叙述,第一段他是这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买这本书?对我而言要做到客观评价肯定很难,于是我想还是看他人怎么说的。我发现大多数评论,尽管都是好意的,却没有多少启发性。它们倾向于遵循一个老套:斯蒂芬·霍金患了运动神经元疾病;他被禁锢在轮椅上,不能讲话,而只能动X根手指(意思就是三根手指),但他写下了这部所有一切中最大问题的书: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霍金揭示的答案是宇宙既不创生亦不毁灭;它只是存在。”
谈到宇宙的问题,有的评论员已经感觉自己的大脑找不到方向了,完全跟不上霍金的节奏,但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正确的,评论员还是要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霍金的理论是对的,我们就真的找到了完备的统一理论,我们也就真正理解了上帝的精神。”
读完这些评论后,霍金哈哈一笑。在自传里,他针对评论员的评论做出了调侃:“如果我这么做了,那销售量也许会减半。”
霍金一直痛恨那些总拿他的疾病来评论的人,他总希望人们能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他。作为一位教授,他理应得到全世界的理解和尊重,他希望公众喜欢和好奇的是他研究的学科,而不是他的隐私。霍金在自传《我的简史》发出了心底的呐喊:
“无疑,我身患残疾,然而努力使自己成为理论物理学家,这种让人们感兴趣的故事也对这本书的销售推波助澜。因书中只有两处提到我的状况,所以凭这种兴趣来购买此书的人士一定十分失望。这部书是试图写宇宙的历史,而非我的历史。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谴责矮脚鸡利用我的疾病以及我与之合作、允许我的照片印在封面上的可耻行为。事实上,按照合同,我对封面无控制权。”
霍金还感到一个问题很难理解,很多人购买他的书只是为了摆在书架上,有的人购买他的书,只是为了在咖啡馆与朋友聊天时,拿着他的书来炫耀自己。霍金承认:这种事情肯定会发生,但是,他知道很多人确实在认真阅读他的书,虽然里面的内容不一定都能读懂。霍金觉得,只要有一部分人买了他的书,并且认真读完,他也就很知足了,毕竟,宇宙学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即使是普及版的《时间简史》,也不是都能读得懂的。
这本书确实是有吸引力的,我是喜欢这本书的,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黑洞和虫洞的奥秘,是吸引我阅读的原因,探索宇宙的奥秘,并不是儿童和少年的事情。与其整天在网站上浏览,在网络游戏中荒废时间,还不如买本《时间简史》,看一看宇宙的演化。当我们用科学知识武装好头脑的时候,也就不会被那些歪门邪道和所谓的大师迷惑了。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名人故事:俄国物理学家林第坐飞机来到美洲开会。在飞机上,林第的身旁坐着一位商人,他手里拿着一本霍金的书,林第好奇地问商人:“这本书你认为写得好吗?”商人边看书边回答:“这书写得太好了,简直让我着迷,我特别喜欢它。”
林第对商人说:“你觉得有趣,可我觉得很多地方读不懂,有些地方很难读下去。”
商人竟然对林第说:“我来解释给你听吧。”
这个故事带给很多人的是意外,为什么科学家读不懂,为什么不是科学家的人反而能读懂?这个答案只有霍金知道,因为他的梦想就是:这本书是写给公众看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当年,霍金在决定给普通公众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是忧虑重重的,他在自传里真实表达了这种忧虑:“人类从原始野人到我们现在的状况仅需区区一万五千年,这个系列勾画了我们对这整个发展成就的感受。我要传达一种类似感受,就是我们朝着完全理解制约宇宙的定律,已经取得了怎样的进步。我很清楚,几乎每个人都对宇宙如何运行感兴趣,但大多数人无法明白数学方程。我本人对方程也不太在乎。部分原因是我很难把它们写下来,但主要是因为我对方程没有直觉。相反,我依靠图像来思考,我这本书的目标是靠语言描绘这些心里的图像,还借助于一些熟悉的比喻和图形。”
霍金一直都希望大多数的人能在他的书里了解天体物理学,他要让更多人知道,他所从事的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他想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研究成果,用霍金的话来说,那就是:“我希望,大多数人以这种方式能够分享对过去50年间物理学取得的惊人进步的激动和感受。”
霍金坦诚地说:“即使我避开使用数学,也仍然很难解释某些观念。”霍金不停地问自己:“我是否应解释它们并冒着把人们弄糊涂的危险?或者是否我应该掩饰这些困难?一些不熟悉的概念,诸如以不同速度运动的观察者测量出同一对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就对我要描绘的图像不太重要。因此,我觉得我可以只提到它们而不必深入探讨。但其他困难的思想,对我要作出解释的东西却很重要。”
在《时间简史》这本书,霍金将两种概念植入书中,一种是所谓的“历史求和”,另一种是“虚时间”。霍金认为:“宇宙不仅只有一个历史,宇宙有每种可能的历史集合,而所有这些历史都是同等实在的。”
霍金觉得在给非专业人士看的科普书中,把以上这两种概念解释清楚,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他说:“我现在觉得我本应作更大的努力来解释这两项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尤其是虚时间,后者似乎是书中读者最感到麻烦的东西。然而,其实并不真的需要确切理解虚时间是什么——只要知道它与我们称作‘实时间’的东西不同即可。”
如今,霍金教授应该很开心了,因为,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很多的普通人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摆放到很多人的书架上,即使有人只是为了摆设而购买《时间简史》,那也证明了一个事实:霍金是一位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人。
这也让我想到网友们说过的一句话:一般买来放在书柜里当装饰品的图书,都是经典的名著,越是畅销的精品书和精装书,越容易被摆放在书柜里。
精品永远是精品,就像摆放在书架上的《时间简史》,在众多的图书中,的确与众不同,而那句通俗易懂的广告语——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时间简史——更像一个有吸引力的魔方,等待着更多好奇的人去打开它,了解它,真正地读懂它。
br /> 霍金很快就明白了彼得的意思,简这个字确实很好,他的妻子的名字就叫简,这难道不是让他微笑的理由吗?
《时间简史》的书稿交给了新编辑,这位新编辑把印刷的数量减去了四万本,因为他很胆小,他担心这本书卖不出去,会给公司造成损失,他怕负担不起这个责任。说实话,很多图书公司在印刷一本新书的时候,的确都是要考虑这些问题的。市场经济是残酷的,如果卖不出去,一切损失全部落到了出版公司的头上,所以,他们都会印刷很少,有时候只印刷一千本到三千本。很多新人就是这样,顶着压力在出书,如果真的成为畅销书或者常销书,书的作者也就算是看到了阳光灿烂的一天。
1988年春天,《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这本书,在美国各大书店上架。在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公司专门为霍金举办了宴会。那天晚上,霍金非常兴奋,当他在河边陶醉的时候,他的妻子一直担心,害怕他会掉进河里。
《时间简史》即将发行时,意外发生了。霍金在自传里写道:“这本书即将发行时,有一位科学家得到了这本书的试印版,那是提供给《自然》杂志写评论的,他发现这部书照片与图片的位置和标号错误百出,而被吓坏了。他给矮脚鸡打电话,他们同样也被吓坏了,并且立刻决定召回并废弃这个印次。矮脚鸡花了紧张的三整周改正和重校全书,及时地在愚人节的出版日期铺到书店。正好那个时候,《时代》周刊刊登了我的封面人物介绍。”
虽然,这本书出现了小错误,依然不能阻挡畅销的浪潮。书一经上市,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的书榜上达到了147周,在伦敦《泰晤士报》畅销书的排行榜上竟然达到了237周,在全世界销售超过了一千万册,单在美国,这本书的销量就达到五十多万本,霍金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写一本普通大众都可以读懂的书。
天体物理学家霍金,竟然像明星那样风光,走进了美国的各大校园,霍金迷俱乐部在芝加哥成立,他的粉丝遍布美国各大城市的中学与大学,他的照片被印在T恤上,他俨然变成了一个超级巨星。
1988年的6月,《时间简史》在英国出版上市。他的粉丝依然很多,他的书成为公众喜欢的畅销书,各大书店,只要有他的书,都会被抢购一空。在中国,霍金的书也是一版再版,销量依然不减。购买霍金的图书,更多的是普通读者,同行并不是很多,在英国本土,很多同行都发出了质疑的声音,有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他与大家做的是同样的研究,只不过因为他的身体状况,才会如此引人注目。”甚至有人拿《时间简史》和一本名叫《机车保养的禅学与艺术》进行对比,霍金觉得无所谓,他的家里人却对这样的对比感到无聊。
霍金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这样说:“我很高兴一本科学书能与明星的传记竞争。也许人类还是有希望的。我非常高兴这本书能到一般大众手中,而不只是在学术界流传。科学有些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去国内各大网站购买,结果却发现,霍金很多书都剩下很少了,有的甚至已经显示无货;英国的两位科普作家给霍金写的传记,已经在网站成为畅销书,有的网店已经没有这本书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霍金是残疾人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开始关注科学,很多家长想培养孩子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少年们想要了解宇宙,解开宇宙的奥秘;成年人也想探索宇宙的秘密,想要了解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知识,以及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的问题。
当霍金出现在街上的时候,他的粉丝们就会围上来,与他说话,就像影视明星被粉丝包围那样热闹。
相对于公众的热情,那些资深的书评家和评论家对《时间简史》的畅销却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为什么其他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的书却无人问津?于是,针对霍金和他的著作《时间简史》各种各样的评论就出现了。
《自然》杂志的编辑约翰·麦达克斯于1988年的年底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这样写道:“那些担心大众对科学漠不关心的人,当知道霍金教授的《时间简史》在美国已卖出60万本之后,一定就可以释怀了……令我好奇的是,在我访问加州期间,我大约询问了20多个人,这些人不都是科学家,发现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本书。其中三个人有这本书,但是却都没有开始读。对于一本仅有198页的书来说,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根据该书作者所说的,只需要花一千卡路里的热量就可以获得书中所有的信息,所以我估计只要半天就能读完。
事实上,这本书有一种奇怪的窘境。人们说它是一本‘风靡一时’的书,或把霍金教授描述成一位风云人物。在加州,不同宗派与言论大师的流行(在大众心目中)起起落落是常有的事,用风云来解释‘霍金热’似乎很自然。但是,即使加州也不可能消化全部60万册。”
早在1988年的8月,赛门·金肯斯便在《星期日时报》上发表文章表达自己对这本书如此畅销感到的惊讶:“我简直感到莫名其妙。46岁的剑桥数学教授写了一本讨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的书,在今年整个夏天,一直排在英国非小说类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上个月还曾位居榜首,麦可·杰克逊与毕加索都被他拉了下来。霍金的《时间简史》共印了6次,销售了5万本精装本。这是个惊人的新领域。”
有人曾调侃说:“不管是专家还是作家,他们出版的书,能让普通大众喜欢读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
如今,霍金做到了。在美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已经成为霍金的经典故事。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在美国的一个汽车修理站,一位科学家的私家车有点毛病,他把车送来维修,闲着无聊的时候,他与修理汽车的工人聊天。修车工问科学家:“你是干什么工作的?”科学家回答道:“我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家都叫我科学家。”修车的工人抬起头问科学家:“请问,你认识霍金教授吗?我非常崇拜他,他在我心里就是英雄。”
科学家这才明白,原来霍金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天体物理学界的明星。于是,专家学者们都开始研究这本书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有影响?
两位科普作家写的《霍金传》中,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一时之间每个人都成了霍金迷,对于这本书为何会如此成功,每个人都有一套得意的见解。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在《时间简史》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好几年之后,人们仍然提出这个问题。”
1991年的4月,英国《独立》杂志发表了一篇主要针对《时间简史》的文章。文章提出问题:“究竟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文中引用很多事实和例子,证明很多有才气有学问的人,都没看过霍金的这本书。“那位很有才气的伯纳德先生,在他《泰晤士报》专栏里承认,霍金教授的《时间简史》他从第29页以后就看不懂了。这样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才气纵横的伯纳德先生仅能读到第29页,那么,一名普通船夫在探求宇宙起源的知识时,他的情况又会如何?”
“这本书获得异乎寻常的成功,可是买书的人却很少能读得懂,这要如何解释呢?业余心理学家曾指出,这是由于作者的特殊状况,他是一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许多年前已被医生宣告无药可救。然而,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写成了这本书。这是一个英勇的故事,但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本书的成功吗?
我并不认为如此,我也不认为是读者希望发现这个世界的起源真相。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这本书成功的秘密,此时就像宇宙的起源那样神秘而迷人。我愿悬赏一笔小小的奖金,给能提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的任何读者。”
文章发表后,很多人给这家杂志写信,霍金的母亲忍无可忍,她写了一封信,刊登在《独立》杂志上:“阁下:身为霍金教授的母亲,我得声明我可能有点私心。不过我已经对《时间简史》成功的原因做过一些思考,这个成功连霍金本人也感到惊讶。我相信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应该试图加以简化……
这本书写得很好,使人乐于阅读这本书。书中艰深的部分是思想而不是语言。他完全不炫耀,也从不大声来压倒读者,他相信自己的思想是任何有兴趣的人都能明白的。这本书引起了争议,许多人在各种程度上反对他的结论,但是它激发了思想。当然他与疾病奋战的事迹,也增加了这本书的知名度。但在构思这本书之前,霍金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他不是因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才得到了学术界与其他领域的荣誉。
我并没有说我自己看得懂这本书,然而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我确实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我认为我不懂,主要是因为我的年纪与我所受的学术训练不同。我并不想怀疑列文先生智力出众,但我不愿因为他看不懂,就假设大多数的人也都不懂。”
这封信,在当时的英国反响很大,不仅仅是护子心切,更重要的是,霍金的母亲作为上个世纪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她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所谓的知识分子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人漫长的一生中,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和教育形式存在。
有时候,霍金的同事们经常会被人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们看过霍金的书吗?很多同行都回答:“没看过,因为不能把这本书拿到海边来娱乐。”读过的同行们,当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还提出意见,认为这本书可以写得更多一些。
霍金发现,很多人在评价他的书的时候,他们的评论都不是客观的。他认为这些评论都是老套的话语,没有新颖的东西,比如,他们总是围绕着霍金的病情谈这本书。霍金在他的自传《我的简史》中,有过这样两段精彩的叙述,第一段他是这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买这本书?对我而言要做到客观评价肯定很难,于是我想还是看他人怎么说的。我发现大多数评论,尽管都是好意的,却没有多少启发性。它们倾向于遵循一个老套:斯蒂芬·霍金患了运动神经元疾病;他被禁锢在轮椅上,不能讲话,而只能动X根手指(意思就是三根手指),但他写下了这部所有一切中最大问题的书: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霍金揭示的答案是宇宙既不创生亦不毁灭;它只是存在。”
谈到宇宙的问题,有的评论员已经感觉自己的大脑找不到方向了,完全跟不上霍金的节奏,但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正确的,评论员还是要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霍金的理论是对的,我们就真的找到了完备的统一理论,我们也就真正理解了上帝的精神。”
读完这些评论后,霍金哈哈一笑。在自传里,他针对评论员的评论做出了调侃:“如果我这么做了,那销售量也许会减半。”
霍金一直痛恨那些总拿他的疾病来评论的人,他总希望人们能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他。作为一位教授,他理应得到全世界的理解和尊重,他希望公众喜欢和好奇的是他研究的学科,而不是他的隐私。霍金在自传《我的简史》发出了心底的呐喊:
“无疑,我身患残疾,然而努力使自己成为理论物理学家,这种让人们感兴趣的故事也对这本书的销售推波助澜。因书中只有两处提到我的状况,所以凭这种兴趣来购买此书的人士一定十分失望。这部书是试图写宇宙的历史,而非我的历史。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谴责矮脚鸡利用我的疾病以及我与之合作、允许我的照片印在封面上的可耻行为。事实上,按照合同,我对封面无控制权。”
霍金还感到一个问题很难理解,很多人购买他的书只是为了摆在书架上,有的人购买他的书,只是为了在咖啡馆与朋友聊天时,拿着他的书来炫耀自己。霍金承认:这种事情肯定会发生,但是,他知道很多人确实在认真阅读他的书,虽然里面的内容不一定都能读懂。霍金觉得,只要有一部分人买了他的书,并且认真读完,他也就很知足了,毕竟,宇宙学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即使是普及版的《时间简史》,也不是都能读得懂的。
这本书确实是有吸引力的,我是喜欢这本书的,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黑洞和虫洞的奥秘,是吸引我阅读的原因,探索宇宙的奥秘,并不是儿童和少年的事情。与其整天在网站上浏览,在网络游戏中荒废时间,还不如买本《时间简史》,看一看宇宙的演化。当我们用科学知识武装好头脑的时候,也就不会被那些歪门邪道和所谓的大师迷惑了。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名人故事:俄国物理学家林第坐飞机来到美洲开会。在飞机上,林第的身旁坐着一位商人,他手里拿着一本霍金的书,林第好奇地问商人:“这本书你认为写得好吗?”商人边看书边回答:“这书写得太好了,简直让我着迷,我特别喜欢它。”
林第对商人说:“你觉得有趣,可我觉得很多地方读不懂,有些地方很难读下去。”
商人竟然对林第说:“我来解释给你听吧。”
这个故事带给很多人的是意外,为什么科学家读不懂,为什么不是科学家的人反而能读懂?这个答案只有霍金知道,因为他的梦想就是:这本书是写给公众看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当年,霍金在决定给普通公众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是忧虑重重的,他在自传里真实表达了这种忧虑:“人类从原始野人到我们现在的状况仅需区区一万五千年,这个系列勾画了我们对这整个发展成就的感受。我要传达一种类似感受,就是我们朝着完全理解制约宇宙的定律,已经取得了怎样的进步。我很清楚,几乎每个人都对宇宙如何运行感兴趣,但大多数人无法明白数学方程。我本人对方程也不太在乎。部分原因是我很难把它们写下来,但主要是因为我对方程没有直觉。相反,我依靠图像来思考,我这本书的目标是靠语言描绘这些心里的图像,还借助于一些熟悉的比喻和图形。”
霍金一直都希望大多数的人能在他的书里了解天体物理学,他要让更多人知道,他所从事的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他想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研究成果,用霍金的话来说,那就是:“我希望,大多数人以这种方式能够分享对过去50年间物理学取得的惊人进步的激动和感受。”
霍金坦诚地说:“即使我避开使用数学,也仍然很难解释某些观念。”霍金不停地问自己:“我是否应解释它们并冒着把人们弄糊涂的危险?或者是否我应该掩饰这些困难?一些不熟悉的概念,诸如以不同速度运动的观察者测量出同一对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就对我要描绘的图像不太重要。因此,我觉得我可以只提到它们而不必深入探讨。但其他困难的思想,对我要作出解释的东西却很重要。”
在《时间简史》这本书,霍金将两种概念植入书中,一种是所谓的“历史求和”,另一种是“虚时间”。霍金认为:“宇宙不仅只有一个历史,宇宙有每种可能的历史集合,而所有这些历史都是同等实在的。”
霍金觉得在给非专业人士看的科普书中,把以上这两种概念解释清楚,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他说:“我现在觉得我本应作更大的努力来解释这两项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尤其是虚时间,后者似乎是书中读者最感到麻烦的东西。然而,其实并不真的需要确切理解虚时间是什么——只要知道它与我们称作‘实时间’的东西不同即可。”
如今,霍金教授应该很开心了,因为,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很多的普通人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摆放到很多人的书架上,即使有人只是为了摆设而购买《时间简史》,那也证明了一个事实:霍金是一位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人。
这也让我想到网友们说过的一句话:一般买来放在书柜里当装饰品的图书,都是经典的名著,越是畅销的精品书和精装书,越容易被摆放在书柜里。
精品永远是精品,就像摆放在书架上的《时间简史》,在众多的图书中,的确与众不同,而那句通俗易懂的广告语——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时间简史——更像一个有吸引力的魔方,等待着更多好奇的人去打开它,了解它,真正地读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