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帝国霸业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参真的杀人了,这不是很可怕么?
甘茂讲完这个故事,对秦武王说:“臣下我远没有曾参那样的贤名,大王您对我的信任,也不可能像曾参的母亲信任自己的儿子一样。攻宜阳一旦出现挫折,起而诽谤臣的人,大概不止三个,大王会不会也丢弃梭子呢?宜阳城坚,臣无所惧,唯大王弃梭为臣所惧!”
这一番话,听得秦武王一懔,甘茂又接着讲。
第二件事,说的是“张仪无功”的事。张仪为秦国立了大功——西吞巴蜀,北收西河,南取上庸,哪一件事不烙着张仪先生的印记?可是,满天下人都认为,这是先王(秦惠文王)的贤能,没人想到什么张仪先生。
秦武王听了,腰板又是一直,触动显然不小。
甘茂又说出第三件事,是一则魏国的典故,叫做“文侯烧信”。
当年魏文侯派名将乐羊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把中山国给灭了。
乐羊班师回国之时,不免沾沾自喜,自以为立了大功。却不想,魏文侯见到他,就拿出整整一筐告状信给他看,一看,全是状告乐羊的。
乐羊明白了君主的意思,吓得拜伏于地,连声说:“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
秦武王还想再听,但是——没了。
他完全听明白了,神情激动地对甘茂说:“卿请放心攻韩,寡人愿与卿盟誓!”
一个君主,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基本也就保险了。于是君臣俩歃血为盟,将誓书藏于息壤——即使是在人心不古的战国时代,人们对誓言还是很郑重的,没有多少人敢耍赖。
甘茂这才放了心,受命率五万大军,从函谷关东进,沿洛水而下,直扑宜阳。
智者就是智者,甘茂估计得没错,宜阳有险可守,端的是难攻。五万秦军铁桶似地围了五个月,就是啃不下来。
秦庭中反对声浪日渐喧嚣,反对攻韩的谏书愈来愈多,开始时武王一概不加理会。
可是,过了不久,在韩国做卧底的樗里疾也回来了,建议武王赶紧撤兵。他说:“宜阳城方圆八里,勇士却有十万,存粮可吃好几年。我军师老兵疲,难以应付,如不撤回,恐日久生变!”
连了解韩国内情的叔叔都这么说,武王撑不住了,给甘茂发去了命令:班师!
甘茂早料到有这一天,急派使者回国,给武王送去一信。武王拆开一瞧,两字——“息壤”。
秦武王到底是热血青年,一看这俩字,即刻清醒了,马上派大力士乌获、孟说带领援兵五万,赴宜阳城下助战。
援兵到后,秦军士气大振。甘茂与两位大力士密谋,约定次日凌晨三鼓时分,趁敌不备,发起总攻
为鼓舞士气,甘茂还把自己私藏的家产——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都拿出来,分赏众将士。
他做阵前动员说:“明日如不克,宜阳城郭,即是我之墓葬!”
经过这一番精神物质双鼓励,秦军的劲头鼓得足足的,第二天,恶战一整天,到日暮时分终于破城,十万大军蜂拥而入,杀得魏军魂飞魄散,共计斩首七万余。
这一仗意味着什么?
韩国的西大门被撞开了,秦国世世代代梦想的东方之门被打开了!东进中原,再无山川之阻!
梦想,就是要靠有梦想的青年来实现。
秦武王闻报大喜,令甘茂率队凯旋,副将向寿留守宜阳。接着他又派樗里疾率战车一百乘先行一步,往三川开道。他本人则与要好的几个大力士一道,向周室的都城洛邑进发,?
秦之威武黑旗,第一次飘扬在中原的腹地。
韩襄王闻宜阳失,大起恐慌,忙派人携带玉帛、宝器前往秦国求和。
秦武王顾不上他,只顾驱车飞驰在韩国的土地上,眼睛盯着天际的洛邑。
六国诸侯,无不为之震恐——开天辟地都没有过的事发生了!自周得天下后,无论王室怎么衰落,诸侯对王室必要的礼节是从来没废止过的。当年秦穆公派孟明视千里偷袭郑国,秦军路过洛邑北门,全部脱去盔甲、下车徒步,以示敬畏。队伍中有个别不守纪律的将士,故意跳上车去,事后还引起了诸侯一致的谴责。
如今这乳臭未干的秦武王是怎么回事?竟敢带领甲士和战车,直闯王室都城的大门!
就算小子有种,敢于“问鼎”,是否也轮不到你“戎狄之国”来开这个头啊。
这时的周天子,是周赧王。这是一位东周史上有名的丢脸天子,他的谥号叫“赧”,也就是脸红的意思。做了丢人的事,能不脸红吗?他对秦国来的孩子诸侯,不敢说二话,反而穿戴整齐,恭候于道旁。
这种有辱王室尊严的行为,甚至引起了楚国的愤怒,后来派了使者前来责问周赧王。周赧王一阵脸红,不敢见楚使,让一位能言善辩的侍臣出面,把楚使给忽悠回去了。
周赧王此时怕不怕秦武王呢?也怕,也不怕。
怕,是因为秦国实在太强大了。不怕,是因为周王室实在太衰弱了。
周室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仅仅相当于一个微型小国。七国诸侯中,不论哪一国,都能轻松把它一脚踩扁。可是,踩扁了又有什么好处?周赧王心里很清楚:无论哪个诸侯要灭周的话,“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而且还要担着“弑君犯上”的罪名。这样不划算的买卖,是没有人肯做的,因此也用不着真的怕秦武王发飙。
不过,战车百乘开到了门口,不低头也是不行啊。周赧王的策略,就是“忍”。忍气吞声,说什么也比全都丧失了强。
秦武王就这样,耀武扬威走进了洛邑大门,周赧王陪着笑在一旁伴随。
这小孩子诸侯要上哪儿去?
去太庙。
去太庙干什么?
——问鼎啊!
参真的杀人了,这不是很可怕么?
甘茂讲完这个故事,对秦武王说:“臣下我远没有曾参那样的贤名,大王您对我的信任,也不可能像曾参的母亲信任自己的儿子一样。攻宜阳一旦出现挫折,起而诽谤臣的人,大概不止三个,大王会不会也丢弃梭子呢?宜阳城坚,臣无所惧,唯大王弃梭为臣所惧!”
这一番话,听得秦武王一懔,甘茂又接着讲。
第二件事,说的是“张仪无功”的事。张仪为秦国立了大功——西吞巴蜀,北收西河,南取上庸,哪一件事不烙着张仪先生的印记?可是,满天下人都认为,这是先王(秦惠文王)的贤能,没人想到什么张仪先生。
秦武王听了,腰板又是一直,触动显然不小。
甘茂又说出第三件事,是一则魏国的典故,叫做“文侯烧信”。
当年魏文侯派名将乐羊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把中山国给灭了。
乐羊班师回国之时,不免沾沾自喜,自以为立了大功。却不想,魏文侯见到他,就拿出整整一筐告状信给他看,一看,全是状告乐羊的。
乐羊明白了君主的意思,吓得拜伏于地,连声说:“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
秦武王还想再听,但是——没了。
他完全听明白了,神情激动地对甘茂说:“卿请放心攻韩,寡人愿与卿盟誓!”
一个君主,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基本也就保险了。于是君臣俩歃血为盟,将誓书藏于息壤——即使是在人心不古的战国时代,人们对誓言还是很郑重的,没有多少人敢耍赖。
甘茂这才放了心,受命率五万大军,从函谷关东进,沿洛水而下,直扑宜阳。
智者就是智者,甘茂估计得没错,宜阳有险可守,端的是难攻。五万秦军铁桶似地围了五个月,就是啃不下来。
秦庭中反对声浪日渐喧嚣,反对攻韩的谏书愈来愈多,开始时武王一概不加理会。
可是,过了不久,在韩国做卧底的樗里疾也回来了,建议武王赶紧撤兵。他说:“宜阳城方圆八里,勇士却有十万,存粮可吃好几年。我军师老兵疲,难以应付,如不撤回,恐日久生变!”
连了解韩国内情的叔叔都这么说,武王撑不住了,给甘茂发去了命令:班师!
甘茂早料到有这一天,急派使者回国,给武王送去一信。武王拆开一瞧,两字——“息壤”。
秦武王到底是热血青年,一看这俩字,即刻清醒了,马上派大力士乌获、孟说带领援兵五万,赴宜阳城下助战。
援兵到后,秦军士气大振。甘茂与两位大力士密谋,约定次日凌晨三鼓时分,趁敌不备,发起总攻
为鼓舞士气,甘茂还把自己私藏的家产——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都拿出来,分赏众将士。
他做阵前动员说:“明日如不克,宜阳城郭,即是我之墓葬!”
经过这一番精神物质双鼓励,秦军的劲头鼓得足足的,第二天,恶战一整天,到日暮时分终于破城,十万大军蜂拥而入,杀得魏军魂飞魄散,共计斩首七万余。
这一仗意味着什么?
韩国的西大门被撞开了,秦国世世代代梦想的东方之门被打开了!东进中原,再无山川之阻!
梦想,就是要靠有梦想的青年来实现。
秦武王闻报大喜,令甘茂率队凯旋,副将向寿留守宜阳。接着他又派樗里疾率战车一百乘先行一步,往三川开道。他本人则与要好的几个大力士一道,向周室的都城洛邑进发,?
秦之威武黑旗,第一次飘扬在中原的腹地。
韩襄王闻宜阳失,大起恐慌,忙派人携带玉帛、宝器前往秦国求和。
秦武王顾不上他,只顾驱车飞驰在韩国的土地上,眼睛盯着天际的洛邑。
六国诸侯,无不为之震恐——开天辟地都没有过的事发生了!自周得天下后,无论王室怎么衰落,诸侯对王室必要的礼节是从来没废止过的。当年秦穆公派孟明视千里偷袭郑国,秦军路过洛邑北门,全部脱去盔甲、下车徒步,以示敬畏。队伍中有个别不守纪律的将士,故意跳上车去,事后还引起了诸侯一致的谴责。
如今这乳臭未干的秦武王是怎么回事?竟敢带领甲士和战车,直闯王室都城的大门!
就算小子有种,敢于“问鼎”,是否也轮不到你“戎狄之国”来开这个头啊。
这时的周天子,是周赧王。这是一位东周史上有名的丢脸天子,他的谥号叫“赧”,也就是脸红的意思。做了丢人的事,能不脸红吗?他对秦国来的孩子诸侯,不敢说二话,反而穿戴整齐,恭候于道旁。
这种有辱王室尊严的行为,甚至引起了楚国的愤怒,后来派了使者前来责问周赧王。周赧王一阵脸红,不敢见楚使,让一位能言善辩的侍臣出面,把楚使给忽悠回去了。
周赧王此时怕不怕秦武王呢?也怕,也不怕。
怕,是因为秦国实在太强大了。不怕,是因为周王室实在太衰弱了。
周室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仅仅相当于一个微型小国。七国诸侯中,不论哪一国,都能轻松把它一脚踩扁。可是,踩扁了又有什么好处?周赧王心里很清楚:无论哪个诸侯要灭周的话,“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而且还要担着“弑君犯上”的罪名。这样不划算的买卖,是没有人肯做的,因此也用不着真的怕秦武王发飙。
不过,战车百乘开到了门口,不低头也是不行啊。周赧王的策略,就是“忍”。忍气吞声,说什么也比全都丧失了强。
秦武王就这样,耀武扬威走进了洛邑大门,周赧王陪着笑在一旁伴随。
这小孩子诸侯要上哪儿去?
去太庙。
去太庙干什么?
——问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