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七十年代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齐淑芳没有小看任何人,连消带打,顺利结束这一个来回的工作。
有江湖就有争斗,山野乡村尚且有鸡毛蒜皮,何况列车之上,等她收服手底下所有的工作人员,时间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薛逢早在月前离开古彭市,先去了一趟上海,然后才回北京,和齐淑芳书信联系。
杀鸡儆猴、以德服众,全挂子武艺齐上阵,剔除几个害群之马后,齐淑芳重新制定列车上的规矩,整肃风气,工作认真者嘉奖,工作懈怠者批评,列车上的风气为之一正,即使还不如王大姐掌管的列车,也比薛逢管理时强了十倍。
人的性格和品行很难在两个月内发生改变,表面上所有列车员都遵守规矩、遵守道德,但原本就心思不正的列车员骨子里并没有改变。
好在,这种人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心思都很正,齐淑芳手段严厉,就很好管理。
她忙着管理列车上的方方面面,忙着带孩子,忙着开会,忙着学习……此学习非彼学习,在上班期间是在党支部学习,她还没成为正式党员,需要学习党支部指明的内容,也得参加党支部开的一些会议,就是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纯属是个听客。
忙碌的结果就是七斤刚满周岁,齐淑芳就给他断奶了。
“妈妈……妈妈……”只会叫妈妈的七斤大声哭喊着,迈着肉嘟嘟的小腿,往这里挪挪,往那里找找,里里外外找不到齐淑芳的踪影,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得声嘶力竭。
贺建国轻轻松松地把他抱起来,拍去他身上的泥土。
“七斤啊,你妈妈上班去了,今天咱们爷俩在家。来,爸爸给你做了好吃的鸡蛋羹。”
七斤比其他孩子机灵,非常明显。
农村的孩子七八岁时仍然懵懂无知,浑浑沌沌地四处撒野,大家生活水平都不高,城里孩子大多数也都很朴实,即使有聪明的孩子,一两岁就懂事也完全不可能。
七斤才一岁,当然没到懂事的地步,但从他六七个月开始,齐淑芳就开始指着五官和生活中的东西教他,“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眉毛!桌子!板凳!筷子!碗……”说起这些,他会立即把手指或者眼光放在提到的东西上面,会手动再见,会抛飞吻。
所以贺建国说到鸡蛋羹,七斤哭泣中的眼睛马上看向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花瓷碗,碗里盛着嫩黄的鸡蛋,纯蛋黄蒸出来的,没用蛋清。
七斤的饮食十分精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齐淑芳写了一大本,贺建国叹为观止。
“妈……啊……啊……啊啊啊啊……妈……”妈妈不在,就是美食也安慰不了受伤的小心灵,七斤在贺建国的怀里乱蹬着腿,继续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贺建国坐在椅子上,双手环着坐在膝上的儿子,端起的鸡蛋羹差点被他打翻。
贺建国反应敏捷,迅速把鸡蛋羹放到桌子上,拢住儿子两只小手。
“七斤,你再哭,哭得我心烦意乱,我揍你了啊!”
一听这话,七斤哭声骤然中断,圆溜溜的大眼眨巴一下,嘴巴一张,哭得更大声了。
贺建国没有迁就他的意思,拿起贺父做的木头汤勺,舀了一勺鸡蛋羹放在他嘴边,“贺七斤,我跟你说,你吃了肚子就会饱饱的,不吃,你就饿着吧!”
看到吃的就在眼前,七斤习惯性地张大嘴巴吞下去,抽抽噎噎,自动止住哭声。
七斤满十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以饭为主,奶水为辅了,相比较其他孩子而言,断奶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吃饱喝足站在地上迈着小短腿,七斤很快就把齐淑芳给忘了,主要归功于齐淑芳在家的时候,早晚和周末都是贺建国带孩子。
贺父进来就看到爷俩在院子里玩,“淑芳上班去了?”
“是啊,淑芳现在都是早上上班,一早就走了。”发往青岛的列车是早上九点左右,和古彭市之间的距离较上海远了不少,来回花费的时间自然而然也多了一些。
贺父嗯了一声,把平板车往院子里一扔,蹲下。身子,向七斤张开双手,“七斤,来,让阿爷抱抱,阿爷十来天没见到七斤啦。看你这眼圈红的,是不是哭了?还是你爹揍你了?放心,阿爷替你出气,揍你爹。”
七斤缓慢而坚定地迈着小短腿,歪歪斜斜、颠颠簸簸,花了不短的时间才迈到贺父的跟前,哈哈笑着扑到他怀里。
贺父抱着他站起来,举得老高了。
贺建国把平板车上的东西卸下来,和往常一样,柴禾搬到西偏房,食物拿到堂屋,祖孙两个正玩得开心,他看了看篮子里的鸡鸭鹅蛋,“爹,你咋又带鸡鸭鹅蛋来了?大嫂二嫂没意见?这一季度的鸡蛋供应又增加了,每个人每个月可以买三斤鸡蛋,撇除错过机会被人买光的时候,买到手的就够我们吃了,你留着自己吃吧。”
贺父不以为然:“这么热的天,从副食品店里买的能新鲜吗?我看城里卖的都是从乡下收上来的,不知道在冷库里放了多久,大人吃着没事,七斤呢?这是最近几天才下的蛋,拿来给七斤吃,不是给你们两个大人的。”
至于王春玲和张翠花的意见?他们两家这几年养了不少家禽,自己家的就够吃了,贺建国和齐淑芳每次回家都给侄子们带好吃的,他们对自己给七斤送蛋的事情没有任何不满。
和蛋类比起来,贺建国夫妇给侄子们带的糖果饼干糕点可贵多了。
贺父给小孙子做了一个拨浪鼓,七斤抓着不肯放。
贺建国仔细一看,居然是用紫檀木做的鼓身和手柄,镂刻着蝈蝈、蚂蚱,鼓身两面覆以羊皮,两侧的弹丸则是常见的草珠子,随着手柄的转动,击打在鼓身上,咚咚有声。
贺建国想问是哪来的紫檀木,突然想起老父一直在收集旧家具,上次还给自己家送来几件拆卸过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就把问题咽了下去,不用问,肯定是用旧木料做的,就像七斤的摇篮和小床,旧木料做的新款式,符合当下。
贺父的到来,让贺建国中午简单吃饭的打算化为泡影,而是好好地炒了几个菜,馏了几个白面卷子,给贺父倒了二两茅台。
七斤吃着自己碗里的肉末粥,看着桌上油汪汪的红烧肉。
贺父笑呵呵地看着他,贺建国则夹了一块红烧肉从他眼前一晃而过,然后放到自己嘴巴里,特地发出咀嚼的声音,“真香,真好吃,可惜就是不给你吃!”
七斤很不开心,伸手就去抓饭桌上的碗。
贺父赶紧把桌上的碗挪开,有这么个小人儿在跟前,一顿饭吃得十分有趣。
饭后贺父抱着七斤在院子里消食,贺建国洗碗,忽然道:“爹你住几天再回去,陈宁前几天说要给陈三川捎点东西,一会儿我去问问,爹回去时捎走。”
“陈三川?他还有亲戚?叫陈宁?”贺父疑惑地道。
“有,谁没几个亲戚啊?成分不好的,就看来往不来往而已。陈宁是陈三川的侄孙,祖父母和父亲在,母亲离婚再嫁,比陈三川的情况稍好一点。前两年家里情况不好,后来陈宁找了个工作,最近才缓过气。”
“嗯,那行,我不在家,有你哥哥照看我养的家禽。”
贺建国去找陈宁,陈宁一听,连忙把祖父母准备的包裹拿给贺建国,没有什么稀奇的东西,就是一件旧棉衣和二三十斤粮食,还有十块钱。
贺建国抱着东西回家,却看到老周在家门口徘徊,步履蹒跚,老态毕露。
虽然当初没有买下老周的房子,老周的房子还是卖掉了,但因为齐淑芳陪着郑老去纪念塔瞻仰,重新又认识了在那里工作的老周,竟然是慕老麾下的老兵,和薛父是认识的,渐渐地有了些来往,也认识他收养的少年周凌云。
原本老周想让周凌云继承自己的工作,可是部队来征兵,周凌云放弃学业去报名,居然被录取了,所以老周就歇了心思。
“周大爷?你来了?怎么不进去?”贺建国忙过去搀扶他。
老周见到他,倒是愣住了,“你不在家啊?”
“怎么?”
“俺看你们家门没锁,以为你在家,没好意思敲门。俺这事啊,想求你,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谁知正犹豫,你就从外面回来了。”老周咧嘴一笑,牙齿已经全部脱落,嘴巴瘪瘪的。
“您老有什么事啊?”贺建国扶着他进了堂屋,问道。
贺父见到陌生人进来,冲他笑了笑。
老周倒是有些局促,两只手在衣襟上蹭了蹭,受到贺建国的安抚才镇定下来,“建国同志,俺想求你帮个忙。俺想了很久,俺认识的人里,就数你和你媳妇有本事,得到郑老看重又和薛兄弟家有来往的人品行一定不差!”
“您说。”
老周从包袱里掏出一个长条形的铁皮盒子放在桌上,“俺最近旧伤发作,精神不大好,饭也不想吃,只能喝两口水,不知道哪一天就没气了。俺家娃子在部队当兵,接受训练,信寄回来的都不多,肯定是训练很严格很忙碌。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俺也不想给他写信怕耽误他的前程。现在,俺怕自己出意外,俺想把东西寄放在你和淑芳同志手里,要是俺没事当然好,要是俺出事,你把盒子交给俺家娃子,行不行?”
贺建国忙道:“您觉得精神欠佳,我送您去医院检查检查。”他对老兵极为尊重,即使自己花钱,也希望老周平平安安,别说他们认识,就是不认识,贺建国也不能袖手旁观。
“俺有工作,俺看病也不要钱,俺一会就去医院,你先听俺说。”
“好,您说。”老周交代的事情肯定很重要,否则他不会先送东西再去医院。
老周脸上浮现一丝哀伤,“俺家穷,没啥钱,但俺大爷家里有钱,不是亲大爷,胜似亲大爷。俺能上学读书还是俺大爷掏的钱,俺穿的衣服都是俺大娘给做的,对俺可以说是恩重如山。俺大爷家只生了一个孩子,俺得叫声堂兄,叫周世韶。俺这个堂兄婚后没多久就带着所有家产支援抗战,自己也参加了,特别值得佩服。可是,从那以后,他就没回来过,也没有音信。俺大爷大娘在思念和担忧中郁郁而终,是俺嫂子和俺侄子养老送终。”
&n... -->>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齐淑芳没有小看任何人,连消带打,顺利结束这一个来回的工作。
有江湖就有争斗,山野乡村尚且有鸡毛蒜皮,何况列车之上,等她收服手底下所有的工作人员,时间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薛逢早在月前离开古彭市,先去了一趟上海,然后才回北京,和齐淑芳书信联系。
杀鸡儆猴、以德服众,全挂子武艺齐上阵,剔除几个害群之马后,齐淑芳重新制定列车上的规矩,整肃风气,工作认真者嘉奖,工作懈怠者批评,列车上的风气为之一正,即使还不如王大姐掌管的列车,也比薛逢管理时强了十倍。
人的性格和品行很难在两个月内发生改变,表面上所有列车员都遵守规矩、遵守道德,但原本就心思不正的列车员骨子里并没有改变。
好在,这种人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心思都很正,齐淑芳手段严厉,就很好管理。
她忙着管理列车上的方方面面,忙着带孩子,忙着开会,忙着学习……此学习非彼学习,在上班期间是在党支部学习,她还没成为正式党员,需要学习党支部指明的内容,也得参加党支部开的一些会议,就是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纯属是个听客。
忙碌的结果就是七斤刚满周岁,齐淑芳就给他断奶了。
“妈妈……妈妈……”只会叫妈妈的七斤大声哭喊着,迈着肉嘟嘟的小腿,往这里挪挪,往那里找找,里里外外找不到齐淑芳的踪影,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得声嘶力竭。
贺建国轻轻松松地把他抱起来,拍去他身上的泥土。
“七斤啊,你妈妈上班去了,今天咱们爷俩在家。来,爸爸给你做了好吃的鸡蛋羹。”
七斤比其他孩子机灵,非常明显。
农村的孩子七八岁时仍然懵懂无知,浑浑沌沌地四处撒野,大家生活水平都不高,城里孩子大多数也都很朴实,即使有聪明的孩子,一两岁就懂事也完全不可能。
七斤才一岁,当然没到懂事的地步,但从他六七个月开始,齐淑芳就开始指着五官和生活中的东西教他,“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眉毛!桌子!板凳!筷子!碗……”说起这些,他会立即把手指或者眼光放在提到的东西上面,会手动再见,会抛飞吻。
所以贺建国说到鸡蛋羹,七斤哭泣中的眼睛马上看向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花瓷碗,碗里盛着嫩黄的鸡蛋,纯蛋黄蒸出来的,没用蛋清。
七斤的饮食十分精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齐淑芳写了一大本,贺建国叹为观止。
“妈……啊……啊……啊啊啊啊……妈……”妈妈不在,就是美食也安慰不了受伤的小心灵,七斤在贺建国的怀里乱蹬着腿,继续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贺建国坐在椅子上,双手环着坐在膝上的儿子,端起的鸡蛋羹差点被他打翻。
贺建国反应敏捷,迅速把鸡蛋羹放到桌子上,拢住儿子两只小手。
“七斤,你再哭,哭得我心烦意乱,我揍你了啊!”
一听这话,七斤哭声骤然中断,圆溜溜的大眼眨巴一下,嘴巴一张,哭得更大声了。
贺建国没有迁就他的意思,拿起贺父做的木头汤勺,舀了一勺鸡蛋羹放在他嘴边,“贺七斤,我跟你说,你吃了肚子就会饱饱的,不吃,你就饿着吧!”
看到吃的就在眼前,七斤习惯性地张大嘴巴吞下去,抽抽噎噎,自动止住哭声。
七斤满十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以饭为主,奶水为辅了,相比较其他孩子而言,断奶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吃饱喝足站在地上迈着小短腿,七斤很快就把齐淑芳给忘了,主要归功于齐淑芳在家的时候,早晚和周末都是贺建国带孩子。
贺父进来就看到爷俩在院子里玩,“淑芳上班去了?”
“是啊,淑芳现在都是早上上班,一早就走了。”发往青岛的列车是早上九点左右,和古彭市之间的距离较上海远了不少,来回花费的时间自然而然也多了一些。
贺父嗯了一声,把平板车往院子里一扔,蹲下。身子,向七斤张开双手,“七斤,来,让阿爷抱抱,阿爷十来天没见到七斤啦。看你这眼圈红的,是不是哭了?还是你爹揍你了?放心,阿爷替你出气,揍你爹。”
七斤缓慢而坚定地迈着小短腿,歪歪斜斜、颠颠簸簸,花了不短的时间才迈到贺父的跟前,哈哈笑着扑到他怀里。
贺父抱着他站起来,举得老高了。
贺建国把平板车上的东西卸下来,和往常一样,柴禾搬到西偏房,食物拿到堂屋,祖孙两个正玩得开心,他看了看篮子里的鸡鸭鹅蛋,“爹,你咋又带鸡鸭鹅蛋来了?大嫂二嫂没意见?这一季度的鸡蛋供应又增加了,每个人每个月可以买三斤鸡蛋,撇除错过机会被人买光的时候,买到手的就够我们吃了,你留着自己吃吧。”
贺父不以为然:“这么热的天,从副食品店里买的能新鲜吗?我看城里卖的都是从乡下收上来的,不知道在冷库里放了多久,大人吃着没事,七斤呢?这是最近几天才下的蛋,拿来给七斤吃,不是给你们两个大人的。”
至于王春玲和张翠花的意见?他们两家这几年养了不少家禽,自己家的就够吃了,贺建国和齐淑芳每次回家都给侄子们带好吃的,他们对自己给七斤送蛋的事情没有任何不满。
和蛋类比起来,贺建国夫妇给侄子们带的糖果饼干糕点可贵多了。
贺父给小孙子做了一个拨浪鼓,七斤抓着不肯放。
贺建国仔细一看,居然是用紫檀木做的鼓身和手柄,镂刻着蝈蝈、蚂蚱,鼓身两面覆以羊皮,两侧的弹丸则是常见的草珠子,随着手柄的转动,击打在鼓身上,咚咚有声。
贺建国想问是哪来的紫檀木,突然想起老父一直在收集旧家具,上次还给自己家送来几件拆卸过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就把问题咽了下去,不用问,肯定是用旧木料做的,就像七斤的摇篮和小床,旧木料做的新款式,符合当下。
贺父的到来,让贺建国中午简单吃饭的打算化为泡影,而是好好地炒了几个菜,馏了几个白面卷子,给贺父倒了二两茅台。
七斤吃着自己碗里的肉末粥,看着桌上油汪汪的红烧肉。
贺父笑呵呵地看着他,贺建国则夹了一块红烧肉从他眼前一晃而过,然后放到自己嘴巴里,特地发出咀嚼的声音,“真香,真好吃,可惜就是不给你吃!”
七斤很不开心,伸手就去抓饭桌上的碗。
贺父赶紧把桌上的碗挪开,有这么个小人儿在跟前,一顿饭吃得十分有趣。
饭后贺父抱着七斤在院子里消食,贺建国洗碗,忽然道:“爹你住几天再回去,陈宁前几天说要给陈三川捎点东西,一会儿我去问问,爹回去时捎走。”
“陈三川?他还有亲戚?叫陈宁?”贺父疑惑地道。
“有,谁没几个亲戚啊?成分不好的,就看来往不来往而已。陈宁是陈三川的侄孙,祖父母和父亲在,母亲离婚再嫁,比陈三川的情况稍好一点。前两年家里情况不好,后来陈宁找了个工作,最近才缓过气。”
“嗯,那行,我不在家,有你哥哥照看我养的家禽。”
贺建国去找陈宁,陈宁一听,连忙把祖父母准备的包裹拿给贺建国,没有什么稀奇的东西,就是一件旧棉衣和二三十斤粮食,还有十块钱。
贺建国抱着东西回家,却看到老周在家门口徘徊,步履蹒跚,老态毕露。
虽然当初没有买下老周的房子,老周的房子还是卖掉了,但因为齐淑芳陪着郑老去纪念塔瞻仰,重新又认识了在那里工作的老周,竟然是慕老麾下的老兵,和薛父是认识的,渐渐地有了些来往,也认识他收养的少年周凌云。
原本老周想让周凌云继承自己的工作,可是部队来征兵,周凌云放弃学业去报名,居然被录取了,所以老周就歇了心思。
“周大爷?你来了?怎么不进去?”贺建国忙过去搀扶他。
老周见到他,倒是愣住了,“你不在家啊?”
“怎么?”
“俺看你们家门没锁,以为你在家,没好意思敲门。俺这事啊,想求你,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谁知正犹豫,你就从外面回来了。”老周咧嘴一笑,牙齿已经全部脱落,嘴巴瘪瘪的。
“您老有什么事啊?”贺建国扶着他进了堂屋,问道。
贺父见到陌生人进来,冲他笑了笑。
老周倒是有些局促,两只手在衣襟上蹭了蹭,受到贺建国的安抚才镇定下来,“建国同志,俺想求你帮个忙。俺想了很久,俺认识的人里,就数你和你媳妇有本事,得到郑老看重又和薛兄弟家有来往的人品行一定不差!”
“您说。”
老周从包袱里掏出一个长条形的铁皮盒子放在桌上,“俺最近旧伤发作,精神不大好,饭也不想吃,只能喝两口水,不知道哪一天就没气了。俺家娃子在部队当兵,接受训练,信寄回来的都不多,肯定是训练很严格很忙碌。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俺也不想给他写信怕耽误他的前程。现在,俺怕自己出意外,俺想把东西寄放在你和淑芳同志手里,要是俺没事当然好,要是俺出事,你把盒子交给俺家娃子,行不行?”
贺建国忙道:“您觉得精神欠佳,我送您去医院检查检查。”他对老兵极为尊重,即使自己花钱,也希望老周平平安安,别说他们认识,就是不认识,贺建国也不能袖手旁观。
“俺有工作,俺看病也不要钱,俺一会就去医院,你先听俺说。”
“好,您说。”老周交代的事情肯定很重要,否则他不会先送东西再去医院。
老周脸上浮现一丝哀伤,“俺家穷,没啥钱,但俺大爷家里有钱,不是亲大爷,胜似亲大爷。俺能上学读书还是俺大爷掏的钱,俺穿的衣服都是俺大娘给做的,对俺可以说是恩重如山。俺大爷家只生了一个孩子,俺得叫声堂兄,叫周世韶。俺这个堂兄婚后没多久就带着所有家产支援抗战,自己也参加了,特别值得佩服。可是,从那以后,他就没回来过,也没有音信。俺大爷大娘在思念和担忧中郁郁而终,是俺嫂子和俺侄子养老送终。”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