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三国之群雄召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问话,指定要赵氏将蔺、宅皋狼割出来献给国家。而赵无恤拒绝说:“抱歉!土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不可能随意赠与!”

    这才是前面所说的事情,从这里不难发现,单纯的说什么贪得无厌完全只能当笑话看看。

    当然,不可否认,的确是有点利令智昏,贪得无厌,看不出三家的野心,天真的以为能够和平解决这个事情,自己一家就能力挽狂澜,也不知道他哪来的信心。

    不过事实上也不是说没信心。

    智瑶派军队驻守汾水堤坝,名士兵挖土,将汾水导向晋阳城,晋阳城一夜间变成汪洋泽国。赵无恤怎么也没有料到荀瑶会来这么一手,利用地理自然优势来进攻人驻守的城池。

    晋阳城中军民已经初现不安,赵氏的危机即将来临。

    两个月过去了,晋阳城里已经是易子而食。

    可以说,这种局面下,顺利灭了赵氏,以赵氏和智氏的势力,再加上晋王的大义,恢复晋国只把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危机之际,赵无恤问计于张孟谈:“为之奈何?”张孟谈说:“让我出城去见见韩虎和魏驹吧!”赵无恤应允。这天趁夜,张孟谈秘密潜入韩虎与魏驹说道当前局势:“若赵氏亡,韩、魏亦不保亦!”就是这一句话击中了韩虎、魏驹的要害,唇亡齿寒啊。段规与任章也在煽风点火,于是两家与张孟谈约定,共灭智氏,一场惊天密谋酝酿成型。

    韩虎、魏驹带领着两家亲兵进入汾水的堤坝上,趁智氏之卒不备,突然进攻,将智氏亲兵全部杀死,控制堤坝。然后将汾水导向智氏帅营,晋阳城中的水势减退。赵无恤知道事情已按照计划进行,率领赵氏亲兵,从城中杀出。智瑶此时还在梦中,听闻军营里一片混乱,惊醒之时,周围已是一片汪洋,智氏大军在混乱中不知所措。赵氏从晋阳城中杀出,韩氏、魏氏从左右进攻智氏的两侧,智军已成瓮中之鳖。

    智瑶无法控制军队,想夺路而逃。这时最恨智氏的赵无恤带兵将智瑶活捉后杀死,还将智瑶的首级雕刻上漆,当饮酒之首爵。韩、赵、魏三家继续剿灭、受降智氏的残余部队。智氏的主力部队在此战中悉数被歼灭。

    为了免除后患,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杀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震惊!智氏封邑也由三家平分。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卿联手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以后,韩赵魏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史称“三家分晋”。

    在这里不得不说,春秋战国的人那点小心思还是比后来的汉朝那些人靠谱一些的。

    同样的是削藩这个事情,晋出公表示直接借兵攻打三卿。当然不能否认这么做没什么卵用,但是不得不说人家心思还是比较淳朴的。

    而汉景帝对于晁错,那完全是没得比啊。

    晁错向景帝再次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奏章送上去,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会讨论,因景帝宠信晁错,没人敢公开表示反对,只有窦婴不同意,从此和晁错结下了怨仇。

    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晁错更改了法令三十条。诸侯哗然,都强烈反对,憎恨晁错。

    晁错强行削藩,冒着极大的风险。晁错的父亲劝解无效,服毒自尽。

    景帝下达削藩令十多天后,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

    时逢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袁盎。袁盎曾当过吴国丞相,于是景帝问计于袁盎。袁盎认为吴楚七国造反不足为患,并请求景帝屏退旁人,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兵不血刃。”景帝默然良久,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于是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此时晁错毫不知情。于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腰斩晁错,当时晁错尚穿着朝服。

    虽然最终结果来说,景帝很顺利的镇压了七国之乱,而晋王则被三家吊打瓜分。但是也不难发现,对于春秋战国来说,就算是政治多少还是有点节操在里面的,到了汉代,只能说要脸,要节操你就输了。

    那么话说回来,对于百姓究竟是以德为主还是以诈为主呢?其实不用多说,除了偶尔被诸子百家那些人洗脑了的君主,才会考虑以德来收拢人心,大多数还是靠诈术吧。

    记得有些小说家言,三皇不说,至少五帝时期可能就开始流传千术、诈术刷名声获取皇位的说法了,比如竹书就记载了舜帝的事情,而禹帝的获得禅让也有黑幕。

    这个就扯远了,毕竟随着诸子百家的思想宣扬初期,还是有一批信众信奉这个事情的,而且那些农民出身的队伍,比如英布这种早期盗匪之类的出身,对于缴获分配如何服众的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

    所以说到底,鲍鸿对于贾诩的说法抱有十二分的怀疑。(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