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河泛滥,多少还有个期限,等汛期洪峰过了,该埋的埋,该重建的重建,也就消停了。但是暴动就不一样了,要闹起来你不管,指望他们突然放下屠刀,皈依我佛,那种事《西游记》里才有。
隆庆四年(1570),永不落幕的两广叛乱再次开演了。在当年,这个地方是蛮荒之地,文盲普及率较高,不读书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纳税,不纳税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来来往往,双方都喜欢用拳头刀枪讲话,每到逢年过节,不闹腾一下,那就不正常了。
但这次闹腾的动静很大,两广全境都有叛乱,且叛军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派了几个人去都被打了回来,于是高拱一拍脑门:
“没办法了,派殷正茂去吧!”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是当年传奇科举班的一员,和诸位名人同学相比,他没有张居正的政务能力、王世贞的文采,更没有杨继盛的胆量,但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专长——军事。
他虽是文官出身,却极具军事才能,多次领兵出战,从无败绩,被认为是一代名将。按说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人选,可为什么直到没办法才找他呢?
原因很简单,他太贪。
这位兄弟虽说很有才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贪污犯,原先当地方官就吃农民赋税,到军队后就吃士兵的军饷。明代贪污不算什么大事,但殷先生却贪得天下皆知,贪得名闻全国,着实不易。
果然,任用殷正茂的消息一传出,就如同往厕所里丢了颗炸弹,分量十足。在大贪污犯殷正茂的面前,大臣们第一次消除了分歧和派系,异口同声地表示绝对不行。
高拱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表示一定要用,每天朝廷里都吵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高学士水平高,只用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
“谁再反对殷正茂去两广,我就派谁去!”
这就不好玩了,殷正茂即刻光荣上任。
但他的亲信、给事中陆树德站了出来,劝告高拱,人你可以派去,但军饷你要看紧,最好在户部找个人随从前去,搞好财务审核制度,要内防家贼。
然而高拱说:
“不用派人,所有军饷直接拨给殷正茂就是了。”
陆树德急了:
“殷正茂必定贪污军饷!”
“我知道。”高拱却笑了笑,“那又如何?”
“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他至少贪污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清廉的人去,或许他一两也不贪,但是办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军饷,这么拖下去,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殷正茂不去,谁去?”
一切确如所料,殷正茂去后,仅仅几个月就平息了叛乱,班师凯旋,当然了,军饷他也没少拿,如果不贪,那就不是殷正茂了。
但高拱还是赚了,说到底,这是个成本核算问题。
在高拱的正确指导下,潘季驯和殷正茂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和第三个人比起来,前面这二位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因为这位最后出场的压轴主角解决了一个问题,一个连朱元璋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崇古,时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其实之前他曾经露过一面,在浙江时,他作为俞大猷的副将出击倭寇,获得大胜。这之后他官运亨通,一直升到了现在的位置。
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三个人是言官们不怎么敢惹的:杨博、谭纶以及这个王崇古。
所谓不敢惹,绝不是因为官衔问题,越大的官骂得越起劲。此三人之所以能幸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军事文官。
在明代武将出身的人是很受歧视的,经常被人看作大老粗,而进士出身改行当武将的,就不同了。这类人既有文化,又会打仗,且由于长期在边界砍人,性情比较剽悍,不守游戏规则,你要是敢骂他,他没准就敢拿刀砍你,看谁吃亏。
而这位王崇古除了喜欢领兵打仗外,还有后台。作为嘉靖二十年(1541)的新科进士,他和高拱同学的关系很好。
于是他被委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宣大总督。
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王守仁所讲的四个地方,是指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它们是明代边界最让人头疼,也最难防守的重要据点。
所以自明代中期后,它们被分为两个独立军区(宣大、蓟辽),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挥官为总督,超越各... -->>
黄河泛滥,多少还有个期限,等汛期洪峰过了,该埋的埋,该重建的重建,也就消停了。但是暴动就不一样了,要闹起来你不管,指望他们突然放下屠刀,皈依我佛,那种事《西游记》里才有。
隆庆四年(1570),永不落幕的两广叛乱再次开演了。在当年,这个地方是蛮荒之地,文盲普及率较高,不读书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纳税,不纳税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来来往往,双方都喜欢用拳头刀枪讲话,每到逢年过节,不闹腾一下,那就不正常了。
但这次闹腾的动静很大,两广全境都有叛乱,且叛军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派了几个人去都被打了回来,于是高拱一拍脑门:
“没办法了,派殷正茂去吧!”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是当年传奇科举班的一员,和诸位名人同学相比,他没有张居正的政务能力、王世贞的文采,更没有杨继盛的胆量,但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专长——军事。
他虽是文官出身,却极具军事才能,多次领兵出战,从无败绩,被认为是一代名将。按说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人选,可为什么直到没办法才找他呢?
原因很简单,他太贪。
这位兄弟虽说很有才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贪污犯,原先当地方官就吃农民赋税,到军队后就吃士兵的军饷。明代贪污不算什么大事,但殷先生却贪得天下皆知,贪得名闻全国,着实不易。
果然,任用殷正茂的消息一传出,就如同往厕所里丢了颗炸弹,分量十足。在大贪污犯殷正茂的面前,大臣们第一次消除了分歧和派系,异口同声地表示绝对不行。
高拱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表示一定要用,每天朝廷里都吵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高学士水平高,只用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
“谁再反对殷正茂去两广,我就派谁去!”
这就不好玩了,殷正茂即刻光荣上任。
但他的亲信、给事中陆树德站了出来,劝告高拱,人你可以派去,但军饷你要看紧,最好在户部找个人随从前去,搞好财务审核制度,要内防家贼。
然而高拱说:
“不用派人,所有军饷直接拨给殷正茂就是了。”
陆树德急了:
“殷正茂必定贪污军饷!”
“我知道。”高拱却笑了笑,“那又如何?”
“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他至少贪污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清廉的人去,或许他一两也不贪,但是办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军饷,这么拖下去,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殷正茂不去,谁去?”
一切确如所料,殷正茂去后,仅仅几个月就平息了叛乱,班师凯旋,当然了,军饷他也没少拿,如果不贪,那就不是殷正茂了。
但高拱还是赚了,说到底,这是个成本核算问题。
在高拱的正确指导下,潘季驯和殷正茂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和第三个人比起来,前面这二位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因为这位最后出场的压轴主角解决了一个问题,一个连朱元璋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崇古,时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其实之前他曾经露过一面,在浙江时,他作为俞大猷的副将出击倭寇,获得大胜。这之后他官运亨通,一直升到了现在的位置。
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三个人是言官们不怎么敢惹的:杨博、谭纶以及这个王崇古。
所谓不敢惹,绝不是因为官衔问题,越大的官骂得越起劲。此三人之所以能幸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军事文官。
在明代武将出身的人是很受歧视的,经常被人看作大老粗,而进士出身改行当武将的,就不同了。这类人既有文化,又会打仗,且由于长期在边界砍人,性情比较剽悍,不守游戏规则,你要是敢骂他,他没准就敢拿刀砍你,看谁吃亏。
而这位王崇古除了喜欢领兵打仗外,还有后台。作为嘉靖二十年(1541)的新科进士,他和高拱同学的关系很好。
于是他被委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宣大总督。
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王守仁所讲的四个地方,是指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它们是明代边界最让人头疼,也最难防守的重要据点。
所以自明代中期后,它们被分为两个独立军区(宣大、蓟辽),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挥官为总督,超越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