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标——潘季驯。
可怜潘季驯同志,其实他并不是申时行的人,说到底,不过是个搞水利的技术员。高拱在时,他干,张居正在时,他也干,是个标准的老好人,无非是看不过去,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成了打击对象。话虽如此,但此人一向人缘不错,又属于特殊的科技人才,还干着司法部部长(刑部尚书),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可是李植只用了一封奏疏,就彻底终结了他。这封奏疏彻底证明了李先生的厚黑水平,非但绝口不提申时行,连潘技术员本人都不骂,只说了两件事——张居正当政时,潘季驯和他关系亲密,经常走动;张居正死后抄家,潘季驯曾几次上疏说情。
这就够了。
申时行的亲信,不要紧,个人问题,不要紧,张居正的同伙,就要命了。没过多久,兢兢业业的潘师傅就被革去所有职务,从部长一踩到底,回家当了老百姓。
这件事干得实在太过龌龊,许多言官也看不下去了。御史董子行和李栋分别上疏,为潘季驯求情,却被万历驳回,还罚了一年工资。
有皇帝撑腰,“铁三角”越发肆无忌惮,把战火直接烧到了内阁的身上,而且下手也特别狠,明的暗的都来,先是写匿名信,说大学士许国安排人手,准备修理李植、江东之。之后又明目张胆地弹劾申时行的亲信,不断发起挑衅。
部长垮台,首辅被整,闹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是人人自危,鬼才知道下个倒霉的是谁,连江东之当年的好友,刑科给事中刘尚志也憋不住了,站出来大吼一声:
“你们要把当年和张居正共事过的人全都赶走,才肯甘休吗(尽行罢斥而后已乎)?!”
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在这片狂风骤雨之中,有一个人却始终保持着沉默。面对漫天阴云,申时行十分镇定,既不吵,也不闹,怡然自得。这事要换在张居正头上,那可就了不得了,以这位仁兄的脾气,免不了先回骂两句,然后亲自上阵,罢官、打屁股、搞批判,不搞臭搞倒誓不罢休。刘台、赵用贤等人,就是先进典型。
就能力与天赋而言,申时行不如张居正,但在这方面,他却远远地超越了张先生。
申首辅很清楚,张居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务天才,而像刘台、江东之这类人,除了嘴皮子利索,口水旺盛外,干工作也就是个白痴水平。和他们去较真儿,那是要倒霉的,因为这帮人会把对手拉进他们的档次,并凭借自己在白痴水平长期的工作经验,战胜敌人。
所以在他看来,李植、江东之这类人,不过是跳梁小丑,并无致命威胁,无须等待多久,他们就将露出破绽。所谓宽宏大量,胸怀宽广之外,只因对手档次太低。
然而“铁三角”似乎没有这个觉悟,万历十三年(1585)八月,他们再一次发动了进攻。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给万历修建陵墓,申时行前往大峪山监督施工,本打算打地基,结果挖出了石头。
在今天看来,这实在不算个事,把石头弄走就行了。可在当时,这就是个掉脑袋的事。
皇帝的陵寝,都是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要保证皇帝大人死后,也得躺得舒坦,竟然挑了这么块石头地,存心不让皇上好好死,是何居心?
罪名有了,可申时行毕竟只是监工,要把他拉下马,必须要接着想办法。经过一番打探,办法找到了,原来这块地是礼部尚书徐学谟挑的。这个人不但是申时行的亲家,还是同乡。很明显,他选择这块破地,给皇上找麻烦,是有企图的,是用心不良的,是受到指使的。
只要咬死两人的关系,就能把申时行彻底拖下水,而这帮野心极大的人,也早已物色好了首辅的继任者,只要申时行被弹劾下台,就立即推荐此人上台,并借此控制朝局。这就是他们的计划。
然而,这个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却有两个致命的破绽。
几天之后,三人同时上疏,弹劾陵墓用地选得极差,申时行玩忽职守,任用私人,言辞十分激烈。
在规模空前的攻击面前,申时行却毫不慌张,只是随意上了封奏疏说明情况,因为他知道,这帮人很快就要倒霉了。
一天之后,万历下文回复:“阁臣(指申时行)是辅佐政务的,你们以为是风水先生吗(岂责以堪舆)?!”
怒火中烧的万历骂完之后,又下令三人罚俸半年,以观后效。三个人被彻底打蒙了,他们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归根结底,还是信息工作没有到位,这几位仁兄晃来晃去,只知道找徐学谟,却不知道拍板定位置的是万历。
皇帝大人好不容易亲自出手挑块地,却被他们骂得一无是处。不过还好,毕竟算是皇帝的人,只是罚了半年的工资,励精图治,改日再整。
可还没等这三位继续前进,背后却又挨了一枪。
在此之前,为了确定申时行的接班人选,三个人很是费了一番脑筋,反复讨论,最终拍板——王锡爵。
这位王先生,之前也曾出过场,张居正夺情的时候,上门逼宫,差点儿把张大人搞得横刀自尽,是张居正的死对头,加上他还是李植的老师,没有更适合的人选了。看上去是那么回事,可惜有两点,他们不知道:其一,王锡爵是个很正派的人,他不喜欢张居正,却并非张居正的敌人。其二,王锡爵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进士,考试前就认识了老乡申时行。
会试,他考第一,申时行考第二;殿试,他考第二,申时行第一。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基于以上两点,得知自己被推荐接替申时行之后,王锡爵递交了辞职信。这是一封著名的辞职信,全称为《因事抗言求去疏》,并提出了辞职的具体理由:
老师不能管教学生,就该走人(当去)!这下子全完了,这帮人虽说德行不好,但毕竟咬人在行,万历原打算教训他们一下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可这仨太不争气,得罪了内阁、得罪了同僚,连自己的老师都反了水。万历想,再这么闹腾,没准儿自己都得搭进去。于是他下令,江东之、李植、羊可立各降三级,发配外地。
家犬就这么变成了丧家犬。不动声色间,申时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标——潘季驯。
可怜潘季驯同志,其实他并不是申时行的人,说到底,不过是个搞水利的技术员。高拱在时,他干,张居正在时,他也干,是个标准的老好人,无非是看不过去,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成了打击对象。话虽如此,但此人一向人缘不错,又属于特殊的科技人才,还干着司法部部长(刑部尚书),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可是李植只用了一封奏疏,就彻底终结了他。这封奏疏彻底证明了李先生的厚黑水平,非但绝口不提申时行,连潘技术员本人都不骂,只说了两件事——张居正当政时,潘季驯和他关系亲密,经常走动;张居正死后抄家,潘季驯曾几次上疏说情。
这就够了。
申时行的亲信,不要紧,个人问题,不要紧,张居正的同伙,就要命了。没过多久,兢兢业业的潘师傅就被革去所有职务,从部长一踩到底,回家当了老百姓。
这件事干得实在太过龌龊,许多言官也看不下去了。御史董子行和李栋分别上疏,为潘季驯求情,却被万历驳回,还罚了一年工资。
有皇帝撑腰,“铁三角”越发肆无忌惮,把战火直接烧到了内阁的身上,而且下手也特别狠,明的暗的都来,先是写匿名信,说大学士许国安排人手,准备修理李植、江东之。之后又明目张胆地弹劾申时行的亲信,不断发起挑衅。
部长垮台,首辅被整,闹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是人人自危,鬼才知道下个倒霉的是谁,连江东之当年的好友,刑科给事中刘尚志也憋不住了,站出来大吼一声:
“你们要把当年和张居正共事过的人全都赶走,才肯甘休吗(尽行罢斥而后已乎)?!”
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在这片狂风骤雨之中,有一个人却始终保持着沉默。面对漫天阴云,申时行十分镇定,既不吵,也不闹,怡然自得。这事要换在张居正头上,那可就了不得了,以这位仁兄的脾气,免不了先回骂两句,然后亲自上阵,罢官、打屁股、搞批判,不搞臭搞倒誓不罢休。刘台、赵用贤等人,就是先进典型。
就能力与天赋而言,申时行不如张居正,但在这方面,他却远远地超越了张先生。
申首辅很清楚,张居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务天才,而像刘台、江东之这类人,除了嘴皮子利索,口水旺盛外,干工作也就是个白痴水平。和他们去较真儿,那是要倒霉的,因为这帮人会把对手拉进他们的档次,并凭借自己在白痴水平长期的工作经验,战胜敌人。
所以在他看来,李植、江东之这类人,不过是跳梁小丑,并无致命威胁,无须等待多久,他们就将露出破绽。所谓宽宏大量,胸怀宽广之外,只因对手档次太低。
然而“铁三角”似乎没有这个觉悟,万历十三年(1585)八月,他们再一次发动了进攻。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给万历修建陵墓,申时行前往大峪山监督施工,本打算打地基,结果挖出了石头。
在今天看来,这实在不算个事,把石头弄走就行了。可在当时,这就是个掉脑袋的事。
皇帝的陵寝,都是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要保证皇帝大人死后,也得躺得舒坦,竟然挑了这么块石头地,存心不让皇上好好死,是何居心?
罪名有了,可申时行毕竟只是监工,要把他拉下马,必须要接着想办法。经过一番打探,办法找到了,原来这块地是礼部尚书徐学谟挑的。这个人不但是申时行的亲家,还是同乡。很明显,他选择这块破地,给皇上找麻烦,是有企图的,是用心不良的,是受到指使的。
只要咬死两人的关系,就能把申时行彻底拖下水,而这帮野心极大的人,也早已物色好了首辅的继任者,只要申时行被弹劾下台,就立即推荐此人上台,并借此控制朝局。这就是他们的计划。
然而,这个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却有两个致命的破绽。
几天之后,三人同时上疏,弹劾陵墓用地选得极差,申时行玩忽职守,任用私人,言辞十分激烈。
在规模空前的攻击面前,申时行却毫不慌张,只是随意上了封奏疏说明情况,因为他知道,这帮人很快就要倒霉了。
一天之后,万历下文回复:“阁臣(指申时行)是辅佐政务的,你们以为是风水先生吗(岂责以堪舆)?!”
怒火中烧的万历骂完之后,又下令三人罚俸半年,以观后效。三个人被彻底打蒙了,他们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归根结底,还是信息工作没有到位,这几位仁兄晃来晃去,只知道找徐学谟,却不知道拍板定位置的是万历。
皇帝大人好不容易亲自出手挑块地,却被他们骂得一无是处。不过还好,毕竟算是皇帝的人,只是罚了半年的工资,励精图治,改日再整。
可还没等这三位继续前进,背后却又挨了一枪。
在此之前,为了确定申时行的接班人选,三个人很是费了一番脑筋,反复讨论,最终拍板——王锡爵。
这位王先生,之前也曾出过场,张居正夺情的时候,上门逼宫,差点儿把张大人搞得横刀自尽,是张居正的死对头,加上他还是李植的老师,没有更适合的人选了。看上去是那么回事,可惜有两点,他们不知道:其一,王锡爵是个很正派的人,他不喜欢张居正,却并非张居正的敌人。其二,王锡爵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进士,考试前就认识了老乡申时行。
会试,他考第一,申时行考第二;殿试,他考第二,申时行第一。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基于以上两点,得知自己被推荐接替申时行之后,王锡爵递交了辞职信。这是一封著名的辞职信,全称为《因事抗言求去疏》,并提出了辞职的具体理由:
老师不能管教学生,就该走人(当去)!这下子全完了,这帮人虽说德行不好,但毕竟咬人在行,万历原打算教训他们一下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可这仨太不争气,得罪了内阁、得罪了同僚,连自己的老师都反了水。万历想,再这么闹腾,没准儿自己都得搭进去。于是他下令,江东之、李植、羊可立各降三级,发配外地。
家犬就这么变成了丧家犬。不动声色间,申时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