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申时行在的时候,大家都说朝廷很乱,但等申时行走了,大家才知道,什么叫乱。
首辅走了,王锡爵不在,按顺序,应该是许国当首辅,可这位兄弟相当机灵,一看形势不对,写了封辞职信就跑了。
只剩王家屏了。
万历不喜欢王家屏,王家屏也知道皇帝不喜欢他,所以几乎在申时行走人的同时,也提出辞职。
然而,万历没有批,还把王家屏提为首辅,原因很简单,这么个烂摊子,现在内阁就这么个人,好歹就是他了。
内阁总算有个人了,但一个还不够,得再找几个,搭个班子,才好唱戏。说起来还是申时行够意思,早就料到有这一天,所以在临走时,他向万历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时任吏部左侍郎赵志皋,另一个是原任礼部右侍郎张位。
这个人事安排十分有趣,因为这两个人兴趣不同,性格不同,出身不同。总而言之,就没一点儿共同语言。但事后证明,就是这么个安排,居然撑了七八年。申先生的领导水平可见一斑。
班子定下来了,万历的安宁日子也到了头,因为归根结底,大臣们闹腾,还是因为册立太子的事情,申先生不过是帮皇帝挡了子弹,现在申先生走了,皇帝陛下只能赤膊上阵。
万历二十年(1592)正月,真正的总攻开始了。
礼部给事中李献可首先发难,上疏要求皇帝早日批准长子出阁读书,而且这位兄台十分机灵,半字不提“册立”二字,全篇却都在催这事,半点儿把柄都不留,搞得皇帝陛下十分狼狈,一气之下,借口都不找了:
“册立已有旨意,这厮偏又来烦扰……好生可恶,降级调外任用!”其实说起来,李献可不是什么大人物,这个处罚也不算太重,可万历万没想到,就这么个小人物,这么点儿小事儿,他竟然没能办得了。因为他的圣旨刚下发,就被王家屏给退了回来。
作为朝廷首辅,如果认为皇帝的旨意有问题,可以退回去,拒不执行。这种权力,叫做封还。
封还就封还吧,不办就不办吧,更可气的是,王首辅还振振有词:这事我没错,是皇帝陛下错了。因为李献可没说册立的事,他只是说应该出阁读书,你应该采纳他的意见,即使不能采纳,也不应该罚他。所以这事我不会办。
真是要造反了,刚刚提了首辅,这白眼狼就下狠手,万历恨不得拿头撞墙,气急败坏之下,他放了王家屏的假,让他回家休养去了。
万历的“幸福”生活从此拉开序幕。几天后,礼部给事中钟羽正上疏,支持李献可,经典语言如下:“李献可的奏疏,我是赞成的,请你把我一同降职吧(请与同谪)。”万历满足了他的要求。
又几天后,礼部给事中舒弘绪上疏,发言如下:“言官是可以处罚的,出阁读书是不能不办的。”发配南京。
再几天后,户部给事中孟养浩上疏,支持李献可、钟羽正等人。相对而言,他的奏疏更有水平,虽然官很小(七品),志气却大,总结了皇帝大人的种种错误,总计五条,还说了一句相当经典的话:
“皇帝陛下,您坐视皇长子失学,有辱宗社祖先!”万历气疯了,当即下令,把善于总结的孟养浩同志革职处理,并拉到午门,打了一百杖。
暴风雨就是这样诞生的。
别人也就罢了,可惜孟先生偏偏是言官,干的是本职工作,平白被打实在有点儿冤。
于是大家都愤怒了。请注意,这个大家是有数的,具体人员及最终处理结果如下所列:内阁大学士赵志皋上疏,被训斥。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上疏,被革职为民。
御史邹德泳,户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兵科都给事中张栋、刑科都给事中吴之佳、工科都给事中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联名上疏抗议。万历大怒,将此六人降职发配。
万历终于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加上最初上疏的李献可,那么在短短的几天之内,他就免掉了十二位当朝官员。这一伟大纪录,就连后来的急性子崇祯皇帝也没能打破。
事办到这份儿上,皇帝疯了,大臣也疯了,官服乌纱就跟白送的一样,铺天盖地到处乱扔,大不了就当老子这几十年书白读了,拼个你死我活只为一句话:可以丢官,不能丢人!
在这一光辉思想的指导下,礼部员外郎董嗣成、御史贾名儒、御史陈禹谟再次上疏,支持李献可。万历即刻反击,董嗣成免职,贾名儒发配,陈禹谟罚工资。
事情闹到这里,到底卷进来多少人,我也有点儿乱,但若以为就此打住,那实在是低估了明代官员的战斗力。
几天后,礼部尚书李长春也上疏了。对这位高级官员,万历也没客气,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谁知没多久,吏部尚书蔡国珍、侍郎杨时乔又上疏抗议,然而这一次,万历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实在骂不动了。
皇帝被搞得奄奄一息,王家屏也坐不住了,他终于出面调停,向皇帝认了错,并希望能够赦免群臣。
想法本是好的,方法却是错的,好不容易消停下去的万历,一看见这个老冤家,顿时恢复了战斗力,下书大骂:
“自你上任,大臣狂妄犯上,你是内阁大学士,不但不居中缓和矛盾,反而封还我的批示,故意激怒我!见我发怒,你又说你有病在身,回家休养!国家事务如此众多,你在家躺着(高卧),心安吗?!既然你说有病,就别来了,回家养病去吧!”王家屏终于理解了申时行的痛苦,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他连上八封奏疏,终于回了家。
这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较量,大臣的一句话,可能毫无作用,万历的一道圣旨,却足以改变任何人的命运。
然而,万历失败了,面对那群前仆后继的人,他虽然竭尽全力,却依然失败了,因为权力并不能决定一切——当它面对气节与尊严的时候。
王家屏走了,言官们暂时休息了,接班的赵志皋比较软,不说话,万历正打算消停几天,张位又冒出来了。
这位次辅大人再接再厉,接着闹,今天闹出阁讲学,明天闹册立太子,每天变着法地折腾皇帝。万历同志终于顶不住了,如此下去,不被逼死,也被憋死了。
必须想出对策。
考虑再三,他决定去找一个人,在他看来,只有这个人才能挽救一切。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奉命来到京城,担任首辅。
拉锯战
王锡爵,字元驭,苏州太仓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他二十八岁,赴京赶考,遇见申时行,然后考了第一。几天后参加殿试,又遇见了申时行,这次他考了第二。据说他之所以在殿试中输给申时行,不外乎两点,一是长得不够帅,二是说话不够滑。
帅不帅不好说,滑不滑是有定论的。
自打进入朝廷,王锡爵就是块硬骨头。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夺情,大家上疏闹,他跑到人家家里闹,逼得张居正大人差点儿拔刀自尽;吴中行被打得奄奄一息,大家在场... -->>
申时行在的时候,大家都说朝廷很乱,但等申时行走了,大家才知道,什么叫乱。
首辅走了,王锡爵不在,按顺序,应该是许国当首辅,可这位兄弟相当机灵,一看形势不对,写了封辞职信就跑了。
只剩王家屏了。
万历不喜欢王家屏,王家屏也知道皇帝不喜欢他,所以几乎在申时行走人的同时,也提出辞职。
然而,万历没有批,还把王家屏提为首辅,原因很简单,这么个烂摊子,现在内阁就这么个人,好歹就是他了。
内阁总算有个人了,但一个还不够,得再找几个,搭个班子,才好唱戏。说起来还是申时行够意思,早就料到有这一天,所以在临走时,他向万历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时任吏部左侍郎赵志皋,另一个是原任礼部右侍郎张位。
这个人事安排十分有趣,因为这两个人兴趣不同,性格不同,出身不同。总而言之,就没一点儿共同语言。但事后证明,就是这么个安排,居然撑了七八年。申先生的领导水平可见一斑。
班子定下来了,万历的安宁日子也到了头,因为归根结底,大臣们闹腾,还是因为册立太子的事情,申先生不过是帮皇帝挡了子弹,现在申先生走了,皇帝陛下只能赤膊上阵。
万历二十年(1592)正月,真正的总攻开始了。
礼部给事中李献可首先发难,上疏要求皇帝早日批准长子出阁读书,而且这位兄台十分机灵,半字不提“册立”二字,全篇却都在催这事,半点儿把柄都不留,搞得皇帝陛下十分狼狈,一气之下,借口都不找了:
“册立已有旨意,这厮偏又来烦扰……好生可恶,降级调外任用!”其实说起来,李献可不是什么大人物,这个处罚也不算太重,可万历万没想到,就这么个小人物,这么点儿小事儿,他竟然没能办得了。因为他的圣旨刚下发,就被王家屏给退了回来。
作为朝廷首辅,如果认为皇帝的旨意有问题,可以退回去,拒不执行。这种权力,叫做封还。
封还就封还吧,不办就不办吧,更可气的是,王首辅还振振有词:这事我没错,是皇帝陛下错了。因为李献可没说册立的事,他只是说应该出阁读书,你应该采纳他的意见,即使不能采纳,也不应该罚他。所以这事我不会办。
真是要造反了,刚刚提了首辅,这白眼狼就下狠手,万历恨不得拿头撞墙,气急败坏之下,他放了王家屏的假,让他回家休养去了。
万历的“幸福”生活从此拉开序幕。几天后,礼部给事中钟羽正上疏,支持李献可,经典语言如下:“李献可的奏疏,我是赞成的,请你把我一同降职吧(请与同谪)。”万历满足了他的要求。
又几天后,礼部给事中舒弘绪上疏,发言如下:“言官是可以处罚的,出阁读书是不能不办的。”发配南京。
再几天后,户部给事中孟养浩上疏,支持李献可、钟羽正等人。相对而言,他的奏疏更有水平,虽然官很小(七品),志气却大,总结了皇帝大人的种种错误,总计五条,还说了一句相当经典的话:
“皇帝陛下,您坐视皇长子失学,有辱宗社祖先!”万历气疯了,当即下令,把善于总结的孟养浩同志革职处理,并拉到午门,打了一百杖。
暴风雨就是这样诞生的。
别人也就罢了,可惜孟先生偏偏是言官,干的是本职工作,平白被打实在有点儿冤。
于是大家都愤怒了。请注意,这个大家是有数的,具体人员及最终处理结果如下所列:内阁大学士赵志皋上疏,被训斥。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上疏,被革职为民。
御史邹德泳,户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兵科都给事中张栋、刑科都给事中吴之佳、工科都给事中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联名上疏抗议。万历大怒,将此六人降职发配。
万历终于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加上最初上疏的李献可,那么在短短的几天之内,他就免掉了十二位当朝官员。这一伟大纪录,就连后来的急性子崇祯皇帝也没能打破。
事办到这份儿上,皇帝疯了,大臣也疯了,官服乌纱就跟白送的一样,铺天盖地到处乱扔,大不了就当老子这几十年书白读了,拼个你死我活只为一句话:可以丢官,不能丢人!
在这一光辉思想的指导下,礼部员外郎董嗣成、御史贾名儒、御史陈禹谟再次上疏,支持李献可。万历即刻反击,董嗣成免职,贾名儒发配,陈禹谟罚工资。
事情闹到这里,到底卷进来多少人,我也有点儿乱,但若以为就此打住,那实在是低估了明代官员的战斗力。
几天后,礼部尚书李长春也上疏了。对这位高级官员,万历也没客气,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谁知没多久,吏部尚书蔡国珍、侍郎杨时乔又上疏抗议,然而这一次,万历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实在骂不动了。
皇帝被搞得奄奄一息,王家屏也坐不住了,他终于出面调停,向皇帝认了错,并希望能够赦免群臣。
想法本是好的,方法却是错的,好不容易消停下去的万历,一看见这个老冤家,顿时恢复了战斗力,下书大骂:
“自你上任,大臣狂妄犯上,你是内阁大学士,不但不居中缓和矛盾,反而封还我的批示,故意激怒我!见我发怒,你又说你有病在身,回家休养!国家事务如此众多,你在家躺着(高卧),心安吗?!既然你说有病,就别来了,回家养病去吧!”王家屏终于理解了申时行的痛苦,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他连上八封奏疏,终于回了家。
这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较量,大臣的一句话,可能毫无作用,万历的一道圣旨,却足以改变任何人的命运。
然而,万历失败了,面对那群前仆后继的人,他虽然竭尽全力,却依然失败了,因为权力并不能决定一切——当它面对气节与尊严的时候。
王家屏走了,言官们暂时休息了,接班的赵志皋比较软,不说话,万历正打算消停几天,张位又冒出来了。
这位次辅大人再接再厉,接着闹,今天闹出阁讲学,明天闹册立太子,每天变着法地折腾皇帝。万历同志终于顶不住了,如此下去,不被逼死,也被憋死了。
必须想出对策。
考虑再三,他决定去找一个人,在他看来,只有这个人才能挽救一切。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奉命来到京城,担任首辅。
拉锯战
王锡爵,字元驭,苏州太仓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他二十八岁,赴京赶考,遇见申时行,然后考了第一。几天后参加殿试,又遇见了申时行,这次他考了第二。据说他之所以在殿试中输给申时行,不外乎两点,一是长得不够帅,二是说话不够滑。
帅不帅不好说,滑不滑是有定论的。
自打进入朝廷,王锡爵就是块硬骨头。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夺情,大家上疏闹,他跑到人家家里闹,逼得张居正大人差点儿拔刀自尽;吴中行被打得奄奄一息,大家在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