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五十八条罪状,堪称经典之作,包括贪污、受贿、走私、通敌、玩权、结党,总而言之,只要你能想到的罪状,他都写了。
但钱谦益倒没怎么慌,因为这份状子写得实在太过扯淡,都赶回家当老百姓了,还贪污个甚?玩权、掌控朝政,基本就是胡话,崇祯这么精明的人,是不会信的。
可是他到北京,就真慌了,因为他在朝廷的朋友告诉他,他的罪状,皇帝已经批了,即将定罪。
其实钱谦益同志应该有点儿思想准备,要明白,温体仁是首辅,所有的公文,都是他票拟的,底下送上来,他签个字,皇帝都未必看,要收拾你小子,小菜。
钱谦益不愧是当过东林党领导的,虽然回家消停几年,威望依然很大,他被抓过来,很多人出面,什么给事中、郎中、尚书,包括大学士,都帮他说话,说他很冤枉,情节很曲折。
全无作用,皇帝知道了,也没理。
因为温体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八年前,兵强马壮的钱谦益,没能干过势单力孤的温体仁,是因为温体仁同志精通心理学。
他很清楚,说话人再多都没用,说了能算的只有崇祯,而崇祯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拉帮结派,帮忙的人越多,就越坏事。都八年了,钱大人还没明白这个道理,实在毫无长进。
所以外面越是起哄,皇帝就越不买账,钱谦益同志的脑袋,就离鬼头刀越来越近。
温体仁已作好庆祝准备,等待着钱谦益被杀的那一天。
对此,钱谦益颇有共识,他虽在牢里,但消息很灵通,感觉事情不太对劲儿,就亲自写了几封信,托人直接交给皇帝,为自己辩解。
但结果很不幸,皇帝大人压根儿没看,很明显,他对钱谦益同志,是比较厌恶的。
钱谦益终于走到了绝路,帮忙没用,辩解没用,找皇帝都没用,找什么人似乎都没用了。
等着他的,只有咔嚓一刀。
有句俗语:万事留一线,将来好见面。这句俗语,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没必要逼人太甚。
被逼得太甚的钱谦益,在阴暗的牢房里,终于使出了撒手锏。
关于钱谦益同志,之前介绍的时候,漏了一点,这位仁兄除了是东林党的头头外,还有个关系——他中进士的时候,录取他的老师,叫做孙承宗。
孙承宗同志,大家都很熟悉了,很有本事,除了能打仗外,也能搞关系,魏忠贤在的时候,都拿他没办法。
但问题是,孙承宗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说话也不好使,让他出面,估计也很麻烦。
钱谦益并没有幻想,他所以找到孙承宗,只是希望孙老师帮他找另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曹化淳。
曹化淳,是知名人士,我依稀记得,在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里,他是个死跑龙套的,且跑过好几回。
但在崇祯十年的时候,他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崇祯的亲信。
在当时,能跟温体仁较劲儿的,也就只有他了。
但问题是,这位太监同志跟温体仁无仇,钱谦益也并非他的亲戚,犯不上较这个劲儿。
但钱谦益认定,这个人,能帮他的忙,救他的命。
凭什么呢?
就凭十年前,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其实这篇文章,跟曹化淳并没有丝毫关系,但钱谦益相信,看在这篇文章的份儿上,曹化淳是会帮忙的。
因为这篇文章是王安的墓志铭。
我讲过,很久以前,魏忠贤是王安的亲信,但我没有讲过,当时王安的亲信,还有一个曹化淳。
这似乎是个比较复杂的关系。大致是这么回事。
钱谦益去找曹化淳帮忙,因为他曾经帮王安写过墓志铭,而曹化淳是王安的亲信,所以看在死人的面子上,多少要帮点儿忙。外加他的老师孙承宗,面子比较广,托他出面,还有点儿活人的面子,死人活人双管齐下,务必成功。
成功了。
曹化淳得知消息,非常吃惊,加上这人跟着王安,还有点儿良心,感觉温体仁太过分,就答应帮个忙。
>
这五十八条罪状,堪称经典之作,包括贪污、受贿、走私、通敌、玩权、结党,总而言之,只要你能想到的罪状,他都写了。
但钱谦益倒没怎么慌,因为这份状子写得实在太过扯淡,都赶回家当老百姓了,还贪污个甚?玩权、掌控朝政,基本就是胡话,崇祯这么精明的人,是不会信的。
可是他到北京,就真慌了,因为他在朝廷的朋友告诉他,他的罪状,皇帝已经批了,即将定罪。
其实钱谦益同志应该有点儿思想准备,要明白,温体仁是首辅,所有的公文,都是他票拟的,底下送上来,他签个字,皇帝都未必看,要收拾你小子,小菜。
钱谦益不愧是当过东林党领导的,虽然回家消停几年,威望依然很大,他被抓过来,很多人出面,什么给事中、郎中、尚书,包括大学士,都帮他说话,说他很冤枉,情节很曲折。
全无作用,皇帝知道了,也没理。
因为温体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八年前,兵强马壮的钱谦益,没能干过势单力孤的温体仁,是因为温体仁同志精通心理学。
他很清楚,说话人再多都没用,说了能算的只有崇祯,而崇祯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拉帮结派,帮忙的人越多,就越坏事。都八年了,钱大人还没明白这个道理,实在毫无长进。
所以外面越是起哄,皇帝就越不买账,钱谦益同志的脑袋,就离鬼头刀越来越近。
温体仁已作好庆祝准备,等待着钱谦益被杀的那一天。
对此,钱谦益颇有共识,他虽在牢里,但消息很灵通,感觉事情不太对劲儿,就亲自写了几封信,托人直接交给皇帝,为自己辩解。
但结果很不幸,皇帝大人压根儿没看,很明显,他对钱谦益同志,是比较厌恶的。
钱谦益终于走到了绝路,帮忙没用,辩解没用,找皇帝都没用,找什么人似乎都没用了。
等着他的,只有咔嚓一刀。
有句俗语:万事留一线,将来好见面。这句俗语,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没必要逼人太甚。
被逼得太甚的钱谦益,在阴暗的牢房里,终于使出了撒手锏。
关于钱谦益同志,之前介绍的时候,漏了一点,这位仁兄除了是东林党的头头外,还有个关系——他中进士的时候,录取他的老师,叫做孙承宗。
孙承宗同志,大家都很熟悉了,很有本事,除了能打仗外,也能搞关系,魏忠贤在的时候,都拿他没办法。
但问题是,孙承宗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说话也不好使,让他出面,估计也很麻烦。
钱谦益并没有幻想,他所以找到孙承宗,只是希望孙老师帮他找另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曹化淳。
曹化淳,是知名人士,我依稀记得,在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里,他是个死跑龙套的,且跑过好几回。
但在崇祯十年的时候,他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崇祯的亲信。
在当时,能跟温体仁较劲儿的,也就只有他了。
但问题是,这位太监同志跟温体仁无仇,钱谦益也并非他的亲戚,犯不上较这个劲儿。
但钱谦益认定,这个人,能帮他的忙,救他的命。
凭什么呢?
就凭十年前,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其实这篇文章,跟曹化淳并没有丝毫关系,但钱谦益相信,看在这篇文章的份儿上,曹化淳是会帮忙的。
因为这篇文章是王安的墓志铭。
我讲过,很久以前,魏忠贤是王安的亲信,但我没有讲过,当时王安的亲信,还有一个曹化淳。
这似乎是个比较复杂的关系。大致是这么回事。
钱谦益去找曹化淳帮忙,因为他曾经帮王安写过墓志铭,而曹化淳是王安的亲信,所以看在死人的面子上,多少要帮点儿忙。外加他的老师孙承宗,面子比较广,托他出面,还有点儿活人的面子,死人活人双管齐下,务必成功。
成功了。
曹化淳得知消息,非常吃惊,加上这人跟着王安,还有点儿良心,感觉温体仁太过分,就答应帮个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