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文娱救世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苟延残喘活下来——亚马逊网上,有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是那种小众需求、个性化需求、独立需求撑起来的。
除了图书,其他领域也差不多。E-BAY公司的创始人,当初创立E-BAY的初衷,并不是要和实体店抢生意、打价格战。而是因为他想为妻子买一个特定的、限量订做版的首饰盒,结果跑遍洛杉矶全城所有的首饰店都买不到。最后冲冠一怒为红颜,办了E-BAY网——他的目的,是让无论多小众的需求,只要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供应者和需求者就能相互找到彼此。
在传统时代,因为物理空间的限制,一样产品只有在一个物理社区里有上百人需求,才会被冷冰冰的量贩式工厂满足。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只要整个地球上有上百人需求,这份需求就能够被汇集起来,促成定做者开工。”
顾诚铺垫的这个概念,历史上被称作“长尾效应”,直到2003年才被《连线》杂志的克里斯.安德森提出。
如今,这玩意儿还没被人总结,顾诚只能长篇大论地用举例的方式解释清楚。
潘洁颖听了自然觉得很新奇,又勉强可以理解。
而顾诚后面要说的话,在她看来就越来越天马行空了。
“我要做的,也是差不多的事情。只不过,我专注于娱乐业、内容产业:这个世界上,未来会有每年上百万小时的独立电影被拍出来;有数十万音乐、小说被创作出来;数万个游戏被开发出来。
但仅仅适配工业时代的落后商业模式,却不能帮这些创作找到他们的需求者,形成巨大的创作资源浪费,把他们逼良为昌成套路狗。另一边,有几十亿消费者在喊:‘书荒了!影荒了!没游戏打了!都是跟风猪!都是套路狗!’
你不觉得这样的世界太荒诞了么?你不觉得需要一个人来拯救这个世界的娱乐业么?什么时候,我们的搜索引擎才能够做到为每一个人个性进行精确私人订制,而不是把所有人揉成一团,变成一个冷冰冰的统计学数字?
传统的工业时代,带来的是量产的效率,副作用是标准化,被牺牲掉的是个性。消费者的需求,被市场调研报告揉成了面目模糊的一大团。未来互联网的高度发达,注定是帮助人类在‘附加成本不太高’的条件下,把失去的定制、个性和小众重新找回来。
我毕生的目标,就是创建这样一个高效的平台,把这个世界上的个性文艺需求,和个性创作资源,重新整合起来。这件事情,难道不比我个人创作几百首传世名曲、传奇电影,更有意义么?就算用比迈克尔.杰克逊还高的唱片销量和格莱美奖次数、比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还多的奥斯卡获奖次数,来和我的事业交换,我也不换!因为我要做的,是真正的救世主。”
潘洁颖被顾诚的脑洞深深震撼了,一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错觉,油然而生。
她觉得眼前有幻视:咦?小顾弟弟怎么在发光?
“你……你说的那些,未来有可能做到么?可是我完全没看到努力方向和实施手段啊。”
“当然有可能做到了。”顾诚铁口直断,然后把后半句话咽回肚子里。
被咽下去的那半句话是:2006年,会有一个名叫杰夫辛顿的多伦多大学教授,后世地位超越阿兰图灵,发明了一种叫做“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架构,并且最终在经过30年的发展后,实现了超级人工智能助手。无论主人的需求多么小众多么奇葩,那个时代的人工智能助手都能为主人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只不过,这些东西说出来潘洁颖也是不会相信的。
幸好,潘洁颖从来都很相信弟弟的理想,哪怕是没有过多解释的铁口直断,她也愿意信。
姐弟俩沉寂良久,最后潘洁颖不甘地问:“既然你有那么宏伟的想法,刚才小雅误会你是贪财之人,你为什么不解释呢?”
顾诚的回答很光棍:“她又没问,我为什么要解释。”
潘洁颖一阵抓狂,觉得自己快要操碎心了:“啊啊啊我要被你气死了!你个木头会不会哄女生的啊,大男人要主动一点的啊!”
“主动了也没用——刚才这些话,你一个20岁大学生都听差点不懂,还指望一个13岁的初中生听懂么?解释有什么意义,就算世人都误会我,历史总会证明我对的。过几年她自然不会误会我了。”
顾诚品性上的毛病,说到底还是骨子里太傲气。
曾经做过“高冷总裁”的人,怎么会低三下四对别人解释呢?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再加上前世他虽是百人斩的大渣男,但实际上根本没有爱过任何一个女人——他只是玩弄她们。
当然,是盗亦有道、有原则的玩弄。
他只玩主动送上门来的、自愿物化自己的女人。而绝对不会睡一个女SOLO艺人,或者其他靠自己打拼起来的女创作者,或者良家。
更不会逼迫女人。
真心而论,他两世为人,连初恋都没有过。感情方面实在是幼稚得可以。
他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就像“东邪西狂”。金庸笔下的杨过,也不过如此。
潘洁颖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弟弟为什么会黑化成这样。但她也只能接受这个设定了。就当是弟弟在东夷那两年经历了些什么不好的事情吧。
她觉得心好累,懒得再去想撮合表弟和权宝雅的事儿,一切暂且顺其自然吧。
——
(PS:刚好有一段前阵子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可以用于本章抒发主角的追求:鲍勃迪伦说,他给五万个观众演唱过,也给五十个观众演唱过。
但他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给五十个观众演唱更难。
因为给五万人唱的时候,五万人是一团面目模糊的对象,他们只有一个需求,用工业时代的方式,就可以满足他们。
而只面对五十个人的时候,他们会有五十个灵魂,五十种个性的需求。
我觉得这段话很适合作为未来人工智能与个性推送时代对小白套路文的灭绝号角。
请大家向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推荐本书吧,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堂堂正正以读过它为荣的作品——以一个现实人的身份、而不是一个躲在电脑或者手机屏幕背后、看了书都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面具男。这是本书和中国网文界所有其他作品相比,所拥有的独到优势。)
苟延残喘活下来——亚马逊网上,有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是那种小众需求、个性化需求、独立需求撑起来的。
除了图书,其他领域也差不多。E-BAY公司的创始人,当初创立E-BAY的初衷,并不是要和实体店抢生意、打价格战。而是因为他想为妻子买一个特定的、限量订做版的首饰盒,结果跑遍洛杉矶全城所有的首饰店都买不到。最后冲冠一怒为红颜,办了E-BAY网——他的目的,是让无论多小众的需求,只要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供应者和需求者就能相互找到彼此。
在传统时代,因为物理空间的限制,一样产品只有在一个物理社区里有上百人需求,才会被冷冰冰的量贩式工厂满足。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只要整个地球上有上百人需求,这份需求就能够被汇集起来,促成定做者开工。”
顾诚铺垫的这个概念,历史上被称作“长尾效应”,直到2003年才被《连线》杂志的克里斯.安德森提出。
如今,这玩意儿还没被人总结,顾诚只能长篇大论地用举例的方式解释清楚。
潘洁颖听了自然觉得很新奇,又勉强可以理解。
而顾诚后面要说的话,在她看来就越来越天马行空了。
“我要做的,也是差不多的事情。只不过,我专注于娱乐业、内容产业:这个世界上,未来会有每年上百万小时的独立电影被拍出来;有数十万音乐、小说被创作出来;数万个游戏被开发出来。
但仅仅适配工业时代的落后商业模式,却不能帮这些创作找到他们的需求者,形成巨大的创作资源浪费,把他们逼良为昌成套路狗。另一边,有几十亿消费者在喊:‘书荒了!影荒了!没游戏打了!都是跟风猪!都是套路狗!’
你不觉得这样的世界太荒诞了么?你不觉得需要一个人来拯救这个世界的娱乐业么?什么时候,我们的搜索引擎才能够做到为每一个人个性进行精确私人订制,而不是把所有人揉成一团,变成一个冷冰冰的统计学数字?
传统的工业时代,带来的是量产的效率,副作用是标准化,被牺牲掉的是个性。消费者的需求,被市场调研报告揉成了面目模糊的一大团。未来互联网的高度发达,注定是帮助人类在‘附加成本不太高’的条件下,把失去的定制、个性和小众重新找回来。
我毕生的目标,就是创建这样一个高效的平台,把这个世界上的个性文艺需求,和个性创作资源,重新整合起来。这件事情,难道不比我个人创作几百首传世名曲、传奇电影,更有意义么?就算用比迈克尔.杰克逊还高的唱片销量和格莱美奖次数、比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还多的奥斯卡获奖次数,来和我的事业交换,我也不换!因为我要做的,是真正的救世主。”
潘洁颖被顾诚的脑洞深深震撼了,一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错觉,油然而生。
她觉得眼前有幻视:咦?小顾弟弟怎么在发光?
“你……你说的那些,未来有可能做到么?可是我完全没看到努力方向和实施手段啊。”
“当然有可能做到了。”顾诚铁口直断,然后把后半句话咽回肚子里。
被咽下去的那半句话是:2006年,会有一个名叫杰夫辛顿的多伦多大学教授,后世地位超越阿兰图灵,发明了一种叫做“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架构,并且最终在经过30年的发展后,实现了超级人工智能助手。无论主人的需求多么小众多么奇葩,那个时代的人工智能助手都能为主人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只不过,这些东西说出来潘洁颖也是不会相信的。
幸好,潘洁颖从来都很相信弟弟的理想,哪怕是没有过多解释的铁口直断,她也愿意信。
姐弟俩沉寂良久,最后潘洁颖不甘地问:“既然你有那么宏伟的想法,刚才小雅误会你是贪财之人,你为什么不解释呢?”
顾诚的回答很光棍:“她又没问,我为什么要解释。”
潘洁颖一阵抓狂,觉得自己快要操碎心了:“啊啊啊我要被你气死了!你个木头会不会哄女生的啊,大男人要主动一点的啊!”
“主动了也没用——刚才这些话,你一个20岁大学生都听差点不懂,还指望一个13岁的初中生听懂么?解释有什么意义,就算世人都误会我,历史总会证明我对的。过几年她自然不会误会我了。”
顾诚品性上的毛病,说到底还是骨子里太傲气。
曾经做过“高冷总裁”的人,怎么会低三下四对别人解释呢?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再加上前世他虽是百人斩的大渣男,但实际上根本没有爱过任何一个女人——他只是玩弄她们。
当然,是盗亦有道、有原则的玩弄。
他只玩主动送上门来的、自愿物化自己的女人。而绝对不会睡一个女SOLO艺人,或者其他靠自己打拼起来的女创作者,或者良家。
更不会逼迫女人。
真心而论,他两世为人,连初恋都没有过。感情方面实在是幼稚得可以。
他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就像“东邪西狂”。金庸笔下的杨过,也不过如此。
潘洁颖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弟弟为什么会黑化成这样。但她也只能接受这个设定了。就当是弟弟在东夷那两年经历了些什么不好的事情吧。
她觉得心好累,懒得再去想撮合表弟和权宝雅的事儿,一切暂且顺其自然吧。
——
(PS:刚好有一段前阵子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可以用于本章抒发主角的追求:鲍勃迪伦说,他给五万个观众演唱过,也给五十个观众演唱过。
但他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给五十个观众演唱更难。
因为给五万人唱的时候,五万人是一团面目模糊的对象,他们只有一个需求,用工业时代的方式,就可以满足他们。
而只面对五十个人的时候,他们会有五十个灵魂,五十种个性的需求。
我觉得这段话很适合作为未来人工智能与个性推送时代对小白套路文的灭绝号角。
请大家向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推荐本书吧,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堂堂正正以读过它为荣的作品——以一个现实人的身份、而不是一个躲在电脑或者手机屏幕背后、看了书都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面具男。这是本书和中国网文界所有其他作品相比,所拥有的独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