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其次,他还是朱元璋的亲家,他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

    最后,他很低调。

    这样的一个人,朱元璋实在没有杀掉他的理由,毕竟是熟人,确实不好意思动手。

    所以,郭家就成了功臣中硕果仅存的名门,不管外面腥风血雨,漫天风浪,这一家子却总是稳如泰山,长命百岁。

    不但郭英本人活得很够本,他的子孙也不是孬种,在正统年间土木堡惨败后镇守大同,为国家立下奇功的郭登就是郭家的优秀子孙。

    到了嘉靖年间,这一家人势力越来越大,比如郭勋虽然不是朝中重臣,也没有发言权,却没人敢惹,因为他虽不管朝政,却管禁军!

    手上有这么一帮子打手,杨慎就算长了十个脑袋,也不敢跑到他家去闹事。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张璁和桂萼每天提前上朝,到了下班时间两个人看准机会,一溜烟就往东华门跑,出门之后直奔郭勋家,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人的运动功底相当扎实,杨慎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下手。

    每天集结斗殴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慢慢地大臣们都失去了打群架的热情,张璁和桂萼就这样躲了过去。而郭勋也就此成为了张璁等人的死党。

    当然了,郭勋这种人是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的,他之所以要袒护张璁,原因十分简单——投机。

    他早已看出,张璁身后有着皇帝的支持,而这位少年皇帝十分厉害,将来必定能够控制大局,所以他把筹码全部押了下去。

    现在看来,他是个高明的赌徒,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赌博最终让他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最后的示威

    郭勋先生离他最后的结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目前,他还是十分得意的,而情况正如他所预期的那样,张璁即将成为这场战斗的胜利者。

    参考消息

    畅销书的魅力

    郭勋虽然出身武将世家,他本人却十分爱好文艺,曾主持刻印过很多有价值的图书。《水浒传》的早期善本,就是他刊刻的,史称“郭武定本”。根据野史记载,郭勋亲自操刀撰写了以大明开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英烈传》。在书中,郭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祖先郭英描写成了英雄,其功不仅与徐达、常遇春相当,还在鄱阳湖之战中射死了陈友谅。这本书刊印后,嘉靖帝受其影响,觉得郭英功大赏薄,便赐其配享太庙,并加封郭勋为翊国公世袭。郭勋一箭双雕,堪称明代最成功的畅销书作家。

    虽然局势很不利,但杨慎并没有举手投降,既然不能肉体消灭,他就换了个方法,联合三十多名大臣上了一封很有趣的奏折,大意如下:

    “我们这些大臣谈论的都是圣人(程颐、朱熹)的学说,张璁、桂萼却是小人的信徒,既然皇上你宁可信任张璁、桂萼,而不相信我们的话,那就请把我们全部免官吧!”

    这一招叫做以退为进,杨慎老爹早就已经用过,实在不新鲜,嘉靖同志看过后只是付之一笑,根本不予理睬。

    另一方面,张璁、桂萼却是平步青云,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而在他们的帮助下,嘉靖先生的计划也已提上日程,他准备不久之后,就把那个碍眼的“本生”从父亲的称呼中去掉。

    杨慎终于走进了死胡同,皇帝不听他的话,他也无力与皇帝对抗,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已无计可施。

    然而,上天似乎并不打算放弃他,在这几乎绝望的关头,它给了杨慎最后一个机会。

    嘉靖三年,七月,戊寅。

    朝堂上又是骂声一片,大臣们争相反对张璁、桂萼,陈述自己的观点,可是嘉靖已经掌握了对付这些人的办法——不理。无论要骂人的还是想吵架的,他压根儿就不答理,等到这帮兄弟说累了,下班时间差不多也到了,嘉靖随即宣布散朝,告诉那些想惹事的大臣:今天到此为止,明天请早!

    日子就这样在争吵中一天天地过去,在嘉靖看来,今天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他错了,沉寂的怒火终会点燃,而时间就在今天。

    因为在那些愤愤不平的人群中,有一个心怀不满的人即将爆发!

    这个人是吏部右侍郎何孟春,今天他心情不好,因为他费尽心机写的一封骂人奏折被留中了。

    所谓留中,就是奏折送上去没人理,也没人管,且极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在废纸堆里或是桌脚下发现它们的踪影。自己的劳动成果打了水漂,何孟春十分沮丧。

    不能就这么算了!他打定了主意。

    “诸位不必丧气!”何孟春突然大声喊道,“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皇上必定会回心转意!”

    这一声大喝把大家镇住了,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准备听他的高见。

    吆喝结束了,下面开始说理论依据:

    “宪宗年间,为慈懿皇太后的安葬礼仪,我等先辈百官在文华门痛哭力争,皇帝最后也不得不从!今日之事有何不同,有何可惧!”

    这里我插一句,何孟春先生说的事情确实属实,不过这事太小,所以之前没提,诸位见谅。

    听到这句话,大家马上理论联系实际,就地开展了诉苦运动,你昨天被欺负了,我前天被弹劾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众人情绪逐渐高涨,叫喊声不绝于耳,愤怒的顶点即将到来。

    形势已经大乱,文官们争相发言,慷慨激昂,现场搞得像菜市场一样喧嚣吵闹,混乱不堪,谁也听不清对方在说些什么。

    关键时刻,一声大喝响起,中气十足,盖住了所有的声音,明史上最为响亮的一句口号就此诞生:

    参考消息

    熊出没,注意!

    弘治十一年夏,一头大黑熊从西直门奔入北京城中。咬死一人、拍伤一人后才被官军追上射杀。消息传开后,熊便成了朝野上下的热门话题。何孟春却在此时抛出了一个很另类的观点:“大家多准备一些水缸,做好火灾防备吧。”说来奇怪,这一年京城内屡发大火,幸亏有他的提前预警,才将损失降到了最低。何孟春的解释是这样的:“宋代绍兴年间,有只熊窜入永嘉城中,州守高世则就下令各处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原因是‘熊’字上面是‘能’,下面是四点一个火字底,加起来就是‘能火’,这分明就是火灾的前兆嘛。”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发言者正是杨慎。

    要说这位仁兄的书真不是白念的,如此有煽动性的口号也亏他才想得出来。

    一声怒吼之后,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杨慎,看着这个挥舞着拳头、满面怒容的人。

    面对着眼前这群怒火中烧的青年人,杨慎的血液被点燃了。父亲的凄凉离场、高干子弟的门第与尊严使他确信,正义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话已经说出口了,事到如今,要闹就闹到底吧!

    杨慎又一次振臂高呼:“事已至此,大家何必再忍,随我进宫请愿,诛杀小人!”

    愤青们的热情就此引爆,他们纷纷卷起袖子,在杨慎的率领下向皇宫挺进。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比较流氓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闹事的人固然很多,和平爱好者也不少,许多大臣看到杨慎准备惹事,嘴上虽然没说,但脚已经开始往后缩,那意思很明白,你去闹你的事,我回家吃我的饭。

    可就在他们准备开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人群中突然跳出来两个人,跑到了金水桥南,堵住了唯一的出口,这两个人分别是翰林院编修王元正和给事中张翀,他们一扫以往的斯文,凶神恶煞地喊出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

    “今天谁敢不去力争,大家就一起打死他!”

    这就太不地道了,人家拖家带口的也不容易,你凭啥硬逼人家去,但此时已经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犹豫了,去可能会被打屁股(廷杖),但不去就会被乱拳群殴!

    如此看来,杨头目实在有点儿搞黑社会组织的潜质。

    于是,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下朝的大臣们一个也没走成,在杨慎的带领下,他们一起向左顺门走去,沉积了三年的愤怒和失落将在那里彻底喷发。

    实际上,这绝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君臣矛盾。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另有奥妙。

    根据史料记载,参加此次集体示威的官员共计二百二十余人,其中六部尚书(正部级)五人,监察院都御史(正部级)二人,六部侍郎(副部级)三人,另有三品以上高级官员三十人,翰林院、詹事府等十余个国家重要机关的官员一百余人。

    中央一共六个部,来示威的就有五个部长,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皇帝你要是再不让步,今天咱们就闹腾到底,明天不过日子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冲突,而是最后的摊牌!

    这群人气势汹汹,除了手里没拿家伙,完全就是街头斗殴的样板,宫里的太监吓得不轻,一早就躲得远远的,左顺门前已然是空无一人。嘉靖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机到来了,他将独自面对大臣们的挑战。

    二百多人到了地方,不用喊口令,齐刷刷地跪了下来,然后开始各自的精彩表演:叫的叫,闹的闹,个别不自觉的甚至开始闲扯聊天,一时之间人声嘈杂,乌烟瘴气。

    十八岁的朱厚熜终于开始发抖了,自从他进宫以来,就没消停过,经历多场恶战,对付无数滑头,但这种大规模的对抗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毕竟还是年轻,他压抑不住心中的慌张,准备妥协。

    不久之后,几个司礼监太监来到了左顺门,向官员们传达了皇帝的意思,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你们辛苦了,我都知道了,事情会解决的,大家回去吧!”

    这就是传说中的“官话”,俗称废话。

    老江湖们置之不理,依然自得其乐,该闹的闹,该叫的叫。没有人去搭理这几个太监,只是喊出了一句口号:

    “今日不得谕旨,誓死不敢退!”

    太监们铩羽而归,朱厚熜也没有别的办法,既然一次不行,那就来第二次吧,既然要谕旨,就给你们谕旨!

    于是太监们走了回头路,转达了皇帝的旨意,让他们赶紧走人,可这帮人就是不动,无奈之下,太监们开始向那些跪拜在地的人讨饶:诸位大爷,拜托你们就走了吧,我们回去好交差。

    可是在那年头,跪着的实在比站着的还横,大臣们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今天你朱厚熜不说出个一二三,决不与你善罢甘休!

    朱厚熜又一次发抖了,但这次的原因不是恐惧,而是愤怒。他已经忍耐了太久,自打进宫以来,这帮老官僚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干涉自己的行为不说,当皇帝连爹妈都当没了,现在竟然还敢当众静坐,事情闹到这个份儿上,也应该到头了。

    “锦衣卫,去把带头的抓起来!”

    既然已经图穷,那就亮刀子吧,对付秀才,还是兵管用。

    一声令下,锦衣卫开始行动,这帮子粗人不搞辩论也不讲道理,一概用拳头说话,突然冲入人群一阵拳打脚踢,把带头的八个人揪了出来,当场带走关进了监狱。

    朱厚熜这一下子把大臣们打蒙了,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真的动了手,在棍棒之下,一些人离去了。

    朱厚熜原本认为用拳头可以解决问题,可事实证明他错了,他的暴力将引发更为疯狂的反击。

    当锦衣卫冲进人群乱打一通的时候,杨慎早已躲在了一旁,这位仁兄实在是个精明人,一看情况不对就跳到了旁边,打仗是重要的,但躲子弹也是必要的。

    估计他的隐藏工作做得还不错,锦衣卫抓首要分子的时候,竟然把这位仁兄漏了过去,但事实证明,杨慎虽然机灵,却并不奸猾,没有给他爹丢脸,就此一走了之。

    面对着锦衣卫的围攻,杨慎握紧了拳头,愤怒扫荡着他的大脑,冲动的情绪终于到达顶点,他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

    当人们有所动摇,准备离去的时候,他又一次站了出来,点燃了第二把火:

    “今日事已至此,各位万不可退走!若就此而退,日后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他的这声吆喝再次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杨头目发话了,自然是有种的就跟上来,大家又围拢过来,虽说走了几十个,但留下来的一百多人都是真正的精华——年纪轻、身体好、敢闹事。

    事情彻底失去了控制。

    一百多名精英闹事分子纷纷站起身来,一拥而上,冲到了左顺门,他们这次的斗争方式不再是跪,而是哭。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但这一百多位好汉倒未必有什么难言之隐、伤心之处,根据本人考证,这帮兄弟应该基本没流什么眼泪,他们所谓的哭,其实是“号”。

    哭是为了发泄情绪,流泪是最为重要的,而闹事要的就是声势,低声哭没啥用,一定要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以最小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果。在这种工作思想的指导下,一百多人放声大号,天籁之音传遍宫廷内外,直闹得鸡犬不宁、人仰马翻。

    带头的杨慎和王元正不愧是领袖人物,还哭出了花样——撼门大哭。大致动作估计是哭天抢地的同时,用头、手拍门,活脱脱一副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的模样。

    朱厚熜快要崩溃了,赶走一批竟然又来一批,跪就跪吧,闹就闹吧,还搞出了新花样!开始他还没怎么想管,估摸着这帮人过段时间哭累了也就回去了。

    可他小看了这帮人的意志力,要知道他们虽然跑步水平不高,但号哭的耐力还是相当持久的,这一百多号人从早朝罢朝后一直哭到中午,压根儿就没有回家吃饭的意思,而且还大有回家拿被子挑灯夜哭的势头。

    这倒也罢了,关键是一百多人在这里号哭,此情此景实在太像遗体告别仪式,搞不清情况乍一看还以为新皇帝又驾崩了,政治影响实在太坏。

    皇帝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他也不打算再忍下去了,既然抓带头的不管用,那就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的人都抓起来!

    他又一次派出了锦衣卫,不过,这回他多长了个心眼儿,加了一道工序——记录名字。

    朱厚熜终于下定了决心,参与这次事件的人一个都不能少,全部严惩不贷!

    可当锦衣卫拿着纸和笔来到大臣们面前准备记录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按照常理,此时的大臣们应该是惊慌失措、隐瞒姓名,可让锦衣卫大吃一惊的是,这些书呆子知道他们的来意后却是大喜过望,立即表示不用他们动手,自己愿意主动签名留念。

    原来这帮兄弟根本就不害怕皇帝整治,他们反而觉得,因为这件事情被惩处是一件足以光宗耀祖的事情,以后还能在子孙面前吹吹牛:你老子当年虽然挨了打,受了罚,但是长了脸!

    纵使憨直,诚然不屈,这就是明代官员的气节。

    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人一点儿也不小气,觉得自己光荣还不够,本着荣誉人人有份儿的原则,在上面还代签了许多亲朋好友的名字,把压根儿没来的人也拉下了水。

    于是原本现场只有一百四十多个人,名单却有一百九十个,真可谓是多多益善。

    签完了名字,锦衣卫二话不说,把这一百多号人几乎全部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这场嘉靖年间最大的示威运动就此平息。

    皇宫终于恢复了平静,大臣们也老实了,话是这么说,但事情不能就此算数,因为气节是要付出代价的。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