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穿越清朝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01章 俄国的报复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1月,中英缅甸战争、中俄西伯利亚闪电战已经渐渐的散去。国民讨论的重点都是最新颁布的五年计划,和最新的服兵役制度。
不过这些似乎都无法破坏关绪清立刻把这个国家转入发展中来的心情。一道道旨意、接二连三的人士任命从职能上已经转变为内阁地南书房中发出,显示着这位十七岁皇帝地决心。现在地形式实在太难得了。
从世界范围看,虽然越南、缅甸两场战争彻底得罪了英法这两个帝国主义大佬,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日子,这两大殖民帝国必然会千方百计遏制中国地发展。
比如在西藏、缅甸搞出一些小动作,全力支持日本发展等等,但正如那句名言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从这个角度上讲,通过这两场战争,中国起码获得了与英法对等谈判的资格,其它殖民主义国家在窥伺中国的时候也会首先掂量一下,而不是始终把他看作是一块喂到嘴边的肥肉。
这样的转变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压力的沉重与否,决定一个国家政策倾斜的角度,是军事还是经济。
而有了平等的地位后,才有了开展外交合作的可能性,这从战后与德、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便可以看出。大清全面接受德国、美国的资本和产品,使得两国获得了一块庞大的资本输出地和产品倾销市场,而中国则获得向两国部分生产技术支援、在两国资金支持下金融财政改革以及全面派遣留学生等帮助。
这样看上去似乎是中国吃了亏,不过看问题应该看到实质。任何一个一穷二白、封闭落后的国家要完成文明开化的转变,都离不开先进国家的帮助,正如日本之与英国,新中国之与苏联,所以付出适当的代价是必须的。
而与英法这两个手握大量资本却不乐意改造本国产业的国家不同,这个时期,德、美两国的工业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量的资本都在国内消化了,向海外输出的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这样规模的资本输出不但不会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反还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这就像一群羊会把草全部啃光,而两三只羊却会让一片草地更加肥美。
至于说产品倾销,且不说两国与中国都隔了半个地球的距离,不论是从汉堡把货运到缅甸仰光还是从洛杉矶把货拖到上海,这个运费都是相当惊人的,要知道这个时代既没有飞机,就连蒸汽轮机也没有发明出来,大型货轮能跑出十几节的速度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所以这些条约远没有纸面上看上去那么可怕。
虽然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中国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社会经济的主流。
要打破这样的局面,大量优质的,高质量的流通商品是必须,与其让英、法的劣质商品充斥在市场上,不如享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要知道德、美两国的大部分技术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至于本国地工厂,一来德美的产品都是高端产品,对刚刚起步,主要经营一些低技术含量的民生产业的他们冲击不大。
二来这个时代的工业门槛不高,模仿、翻造的可能性很高,也使得国内的工厂可以很快的追赶上去。
当然,既便有了德、美地支持也不是高枕。毕竟英法有着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海军,有着面积五分之一的庞大殖民地,他们地实力无疑是十分强大的。
不过这个时期正是世界殖民主义的最后*,1885年3月召开地柏林会议。列强正式瓜分了殖民主义地最后一块土地——非洲,各国根据历史习惯和各自利益大致确定了在非洲地势力范围。
一时间,那块黄金大陆上烽烟四起,埃及战争、埃塞尔比亚战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刚果暴乱、尼泊尔暴乱、南非布尔人暴乱。列强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块大陆上,就连没有受到柏林会议邀请地俄国也加紧了在伊朗的活动,希望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参与到这场瓜分中去。
至于唯一可能给中国带来麻烦的日本。这个时期他们还急需消化英法带来的援助。而海军宏伟的“四大舰”计划也需要时间。因而,这样的间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从内部环境上讲。原本制约着国家发展的满清权贵势力基本瓦解,国家将逐步摆脱旗人这个沉重的包袱,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势必有所缓和。而通过这两场战争,大大刺激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虽然战争的结果并没有获得多少赔款,但战争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的农业税款,相比占人口九成以上的农民,摊派到商人身上去的无疑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样也就变相地实现了工农业的剪刀差效应。
至于说农民的生活,因为光绪年间并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勉强生活得还可以,加上新获得的越南、缅甸两地都是农业资源异常丰富的地区,移民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兼并的矛盾,所以工农业剪刀差所产生的矛盾并没有明显的显现出来。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两次名义上抵抗外侮的战争胜利,大大提升了国民的士气,尤其敌人还是火烧圆明园、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带给自己沉重伤害的“世仇”,更加增添了百姓的无穷热情。
只看战后爆发的前所未有的从军热,大街小巷、酒馆茶肆纷纷对关绪清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便可知一二,在这样的情绪下,因为税收所带来的一点点矛盾轻松就被掩盖了下去。
在币制改革的掩饰下,大部分百姓都不会知道,在过去几年里,他们实际上交了超过原本五成的赋税,他们只会觉得手里比以前紧了许多,街面上的东西都贵了。如果长此以往,这样的矛盾终究会爆发出来,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今后虽然工农业剪刀差依旧会存在,但伴随着东北大拓荒和缅甸、越南两地的开发,这样的矛盾始终掩盖在移民的大浪潮下,直到中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深冬时节的唐山到处刮着凛冽的北风,因为地处平坦的华北平原,又临近渤海,因而风还是很大。劲风吹起李鸿章的官袍,拍打着双膝,不过这个生性骄傲的老人却没有一丝畏惧,轻捋长须,笔直地站在京师通往关外的火车上。
这次俄国在刚刚结束了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的战争,就撕毁双方刚刚签订划分的边界线,乘火打劫,出兵关外龙兴之地,虽然因为董梁部反应迅速,立刻组织兵力把俄国人赶了出去,但是关外的一些城镇也被搜刮一空,四处是残垣断壁,就连圣都赫土阿拉也被大火焚烧。
朝廷之中不少旗人权贵和清流之士纷纷叫嚷着对俄用兵,在他们看来。大清就连世界上排名数一数二的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打败了,区区一个英国人、法国人都看不起地长毛鬼子算得了什么,听说不久前长毛鬼子就是被英国人和突厥人联手打败了。不得不说《大清日报》连篇累牍的报道,确实让京城那些达官贵人们涨了不少... -->>
第101章 俄国的报复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1月,中英缅甸战争、中俄西伯利亚闪电战已经渐渐的散去。国民讨论的重点都是最新颁布的五年计划,和最新的服兵役制度。
不过这些似乎都无法破坏关绪清立刻把这个国家转入发展中来的心情。一道道旨意、接二连三的人士任命从职能上已经转变为内阁地南书房中发出,显示着这位十七岁皇帝地决心。现在地形式实在太难得了。
从世界范围看,虽然越南、缅甸两场战争彻底得罪了英法这两个帝国主义大佬,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日子,这两大殖民帝国必然会千方百计遏制中国地发展。
比如在西藏、缅甸搞出一些小动作,全力支持日本发展等等,但正如那句名言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从这个角度上讲,通过这两场战争,中国起码获得了与英法对等谈判的资格,其它殖民主义国家在窥伺中国的时候也会首先掂量一下,而不是始终把他看作是一块喂到嘴边的肥肉。
这样的转变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压力的沉重与否,决定一个国家政策倾斜的角度,是军事还是经济。
而有了平等的地位后,才有了开展外交合作的可能性,这从战后与德、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便可以看出。大清全面接受德国、美国的资本和产品,使得两国获得了一块庞大的资本输出地和产品倾销市场,而中国则获得向两国部分生产技术支援、在两国资金支持下金融财政改革以及全面派遣留学生等帮助。
这样看上去似乎是中国吃了亏,不过看问题应该看到实质。任何一个一穷二白、封闭落后的国家要完成文明开化的转变,都离不开先进国家的帮助,正如日本之与英国,新中国之与苏联,所以付出适当的代价是必须的。
而与英法这两个手握大量资本却不乐意改造本国产业的国家不同,这个时期,德、美两国的工业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量的资本都在国内消化了,向海外输出的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这样规模的资本输出不但不会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反还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这就像一群羊会把草全部啃光,而两三只羊却会让一片草地更加肥美。
至于说产品倾销,且不说两国与中国都隔了半个地球的距离,不论是从汉堡把货运到缅甸仰光还是从洛杉矶把货拖到上海,这个运费都是相当惊人的,要知道这个时代既没有飞机,就连蒸汽轮机也没有发明出来,大型货轮能跑出十几节的速度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所以这些条约远没有纸面上看上去那么可怕。
虽然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中国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社会经济的主流。
要打破这样的局面,大量优质的,高质量的流通商品是必须,与其让英、法的劣质商品充斥在市场上,不如享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要知道德、美两国的大部分技术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至于本国地工厂,一来德美的产品都是高端产品,对刚刚起步,主要经营一些低技术含量的民生产业的他们冲击不大。
二来这个时代的工业门槛不高,模仿、翻造的可能性很高,也使得国内的工厂可以很快的追赶上去。
当然,既便有了德、美地支持也不是高枕。毕竟英法有着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海军,有着面积五分之一的庞大殖民地,他们地实力无疑是十分强大的。
不过这个时期正是世界殖民主义的最后*,1885年3月召开地柏林会议。列强正式瓜分了殖民主义地最后一块土地——非洲,各国根据历史习惯和各自利益大致确定了在非洲地势力范围。
一时间,那块黄金大陆上烽烟四起,埃及战争、埃塞尔比亚战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刚果暴乱、尼泊尔暴乱、南非布尔人暴乱。列强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块大陆上,就连没有受到柏林会议邀请地俄国也加紧了在伊朗的活动,希望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参与到这场瓜分中去。
至于唯一可能给中国带来麻烦的日本。这个时期他们还急需消化英法带来的援助。而海军宏伟的“四大舰”计划也需要时间。因而,这样的间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从内部环境上讲。原本制约着国家发展的满清权贵势力基本瓦解,国家将逐步摆脱旗人这个沉重的包袱,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势必有所缓和。而通过这两场战争,大大刺激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虽然战争的结果并没有获得多少赔款,但战争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的农业税款,相比占人口九成以上的农民,摊派到商人身上去的无疑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样也就变相地实现了工农业的剪刀差效应。
至于说农民的生活,因为光绪年间并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勉强生活得还可以,加上新获得的越南、缅甸两地都是农业资源异常丰富的地区,移民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兼并的矛盾,所以工农业剪刀差所产生的矛盾并没有明显的显现出来。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两次名义上抵抗外侮的战争胜利,大大提升了国民的士气,尤其敌人还是火烧圆明园、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带给自己沉重伤害的“世仇”,更加增添了百姓的无穷热情。
只看战后爆发的前所未有的从军热,大街小巷、酒馆茶肆纷纷对关绪清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便可知一二,在这样的情绪下,因为税收所带来的一点点矛盾轻松就被掩盖了下去。
在币制改革的掩饰下,大部分百姓都不会知道,在过去几年里,他们实际上交了超过原本五成的赋税,他们只会觉得手里比以前紧了许多,街面上的东西都贵了。如果长此以往,这样的矛盾终究会爆发出来,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今后虽然工农业剪刀差依旧会存在,但伴随着东北大拓荒和缅甸、越南两地的开发,这样的矛盾始终掩盖在移民的大浪潮下,直到中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深冬时节的唐山到处刮着凛冽的北风,因为地处平坦的华北平原,又临近渤海,因而风还是很大。劲风吹起李鸿章的官袍,拍打着双膝,不过这个生性骄傲的老人却没有一丝畏惧,轻捋长须,笔直地站在京师通往关外的火车上。
这次俄国在刚刚结束了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的战争,就撕毁双方刚刚签订划分的边界线,乘火打劫,出兵关外龙兴之地,虽然因为董梁部反应迅速,立刻组织兵力把俄国人赶了出去,但是关外的一些城镇也被搜刮一空,四处是残垣断壁,就连圣都赫土阿拉也被大火焚烧。
朝廷之中不少旗人权贵和清流之士纷纷叫嚷着对俄用兵,在他们看来。大清就连世界上排名数一数二的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打败了,区区一个英国人、法国人都看不起地长毛鬼子算得了什么,听说不久前长毛鬼子就是被英国人和突厥人联手打败了。不得不说《大清日报》连篇累牍的报道,确实让京城那些达官贵人们涨了不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