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一旦开好了头,后面的很多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
崇祯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大明朝的天下真的是千疮百孔,他想做的事情也是千头万绪,即便是想要奋发有为,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做。
好在经过了几个月的闪转腾挪,现在的朝廷大政总算是上了轨道,有了不小的起色。特别是人事安排上,该杀的杀,该用的用,如今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也都很得力,需要他费尽心力去谋划布置的地方也少了许多。
李国鐠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崇祯皇帝即位没多久就遭到了弹劾,背着阉党的嫌疑辞官回家了,后来一度起复,但又很快罢官,惟一在历史上留名的事情,就是他向崇祯皇帝推荐过韩鑛和孙承宗。
这一世,他推荐了孙承宗,目前还没有向皇帝提起过韩鑛,而朱大明对韩鑛也没有太深的印象,也不认为他是多有能力的名臣,有他也行,没他也无所谓,所以自己也没有提出要起复韩鑛这个问题。如今这几个内阁大臣各管一摊,都在忙着皇帝交办的事情,而皇帝本人却很难得地轻松了下来。
孙承宗在改元大殿结束后的第二天,自然是赶回了通州坐镇,如今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招募流民、编户屯田的事情依然在进展进行之中。
从辽东、京畿、口外、山西、河南等地赶过来的流民仍然络绎不绝。通州、昌平、良乡、房山、涿州等京畿之地的皇庄和抄没阉党的田庄,都陆陆续续地分给了前来应募的流民。
募民屯垦的重点,也开始向更外围的地方扩展,比如真定、保定、大名,这些地方虽然离京师越来越远,但可以开垦的荒山荒地和抄没的魏氏田庄却面积更大。
尤其是保定府治下,魏忠贤一门五公侯的田庄,多数都集中在这个地区,十多万顷的上好耕地,有的原本有佃户,有的则是赶走了原来的佃户还没来得及重新耕种,而那些现有的和被赶走的佃户,自然也都成了流民,需要在自己以前耕作过的土地上重新应募,然后登记户籍,分配土地,成为新屯户。
当然更多的还是前来应募的四方流民了。这些人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们吃得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头,受得了一般人受不了的罪。
在孙承宗的主持下,李邦华、杨应乾、孙元化、茅元仪等人开展的以工代赈,吸引了大量年轻青壮,从京师东边的遵化、通州,到京师西边的房山、涿州,再到京师南边的固安乃至保定,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对这些失去了土地和家园的饥饿流民们来说,只要有口饭吃,有铺热炕睡,根本不需要工钱,你让他们干什么都成,他们别的没有,就是有一把力气,到了新立的屯子里,只要稍稍一组织,马上就能投入到各个工地上去。
杨应乾当年在辽东组织流民屯垦的经验,总算是派上了用场,前来应募的灾民、难民、流民等等已经突破了十万人,但是所有的安排都是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冻死的、病死的或者事故而死的人,每天都有那么三五例,一些御史言官也是盯着不放,时不时地上书弹劾,但是如此多的流民聚集,也并没有出现任何大的骚乱或者问题。
这也更印证了朱大明的一个看法,那就是老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绝不会走上杀官造反这条路。如今大量的银子流水一样花出去,大批的粮食也从附近的州府购买运来,只要流民到了屯垦点,就不存在饿死的问题。只是各个甲、里、庄的卫生条件比较差,来早一点的住上了原来田庄里的房屋或者棚户,来晚的多数住的都是地窝子,条件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太管用的药物,只要生了病,加上天气寒冷,就很难挺过去。所以,死的也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而这些人原本也很难熬得过这个冬天。
顺天府尹杨鹤上任之后,... -->>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一旦开好了头,后面的很多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
崇祯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大明朝的天下真的是千疮百孔,他想做的事情也是千头万绪,即便是想要奋发有为,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做。
好在经过了几个月的闪转腾挪,现在的朝廷大政总算是上了轨道,有了不小的起色。特别是人事安排上,该杀的杀,该用的用,如今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也都很得力,需要他费尽心力去谋划布置的地方也少了许多。
李国鐠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崇祯皇帝即位没多久就遭到了弹劾,背着阉党的嫌疑辞官回家了,后来一度起复,但又很快罢官,惟一在历史上留名的事情,就是他向崇祯皇帝推荐过韩鑛和孙承宗。
这一世,他推荐了孙承宗,目前还没有向皇帝提起过韩鑛,而朱大明对韩鑛也没有太深的印象,也不认为他是多有能力的名臣,有他也行,没他也无所谓,所以自己也没有提出要起复韩鑛这个问题。如今这几个内阁大臣各管一摊,都在忙着皇帝交办的事情,而皇帝本人却很难得地轻松了下来。
孙承宗在改元大殿结束后的第二天,自然是赶回了通州坐镇,如今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招募流民、编户屯田的事情依然在进展进行之中。
从辽东、京畿、口外、山西、河南等地赶过来的流民仍然络绎不绝。通州、昌平、良乡、房山、涿州等京畿之地的皇庄和抄没阉党的田庄,都陆陆续续地分给了前来应募的流民。
募民屯垦的重点,也开始向更外围的地方扩展,比如真定、保定、大名,这些地方虽然离京师越来越远,但可以开垦的荒山荒地和抄没的魏氏田庄却面积更大。
尤其是保定府治下,魏忠贤一门五公侯的田庄,多数都集中在这个地区,十多万顷的上好耕地,有的原本有佃户,有的则是赶走了原来的佃户还没来得及重新耕种,而那些现有的和被赶走的佃户,自然也都成了流民,需要在自己以前耕作过的土地上重新应募,然后登记户籍,分配土地,成为新屯户。
当然更多的还是前来应募的四方流民了。这些人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们吃得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头,受得了一般人受不了的罪。
在孙承宗的主持下,李邦华、杨应乾、孙元化、茅元仪等人开展的以工代赈,吸引了大量年轻青壮,从京师东边的遵化、通州,到京师西边的房山、涿州,再到京师南边的固安乃至保定,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对这些失去了土地和家园的饥饿流民们来说,只要有口饭吃,有铺热炕睡,根本不需要工钱,你让他们干什么都成,他们别的没有,就是有一把力气,到了新立的屯子里,只要稍稍一组织,马上就能投入到各个工地上去。
杨应乾当年在辽东组织流民屯垦的经验,总算是派上了用场,前来应募的灾民、难民、流民等等已经突破了十万人,但是所有的安排都是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冻死的、病死的或者事故而死的人,每天都有那么三五例,一些御史言官也是盯着不放,时不时地上书弹劾,但是如此多的流民聚集,也并没有出现任何大的骚乱或者问题。
这也更印证了朱大明的一个看法,那就是老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绝不会走上杀官造反这条路。如今大量的银子流水一样花出去,大批的粮食也从附近的州府购买运来,只要流民到了屯垦点,就不存在饿死的问题。只是各个甲、里、庄的卫生条件比较差,来早一点的住上了原来田庄里的房屋或者棚户,来晚的多数住的都是地窝子,条件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太管用的药物,只要生了病,加上天气寒冷,就很难挺过去。所以,死的也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而这些人原本也很难熬得过这个冬天。
顺天府尹杨鹤上任之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