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重生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两白银。
加上无息贷款,相当于是每亩投入0.8两白银,500万两白银可以开垦出625万亩土地,三年之后产生的盈利为70万两白银,加上农民偿还的贷款187.5万两。相当于有257.5万两的盈利。
三年过后,每年可以产生的盈利为145万两白银。
如果算入天灾等因素,那么三年之中,257万两白银足以抵抗天灾方面的风险。
杨瑞国按照每石粮食售价0.7两的价格算出这个结果后,朱由校看了比较满意,相当于他每年可以免除91万两白银的佃租和无息贷款,皇庄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就增强了,他们在受灾的时候就不用缴纳天赋,也不用急着归还贷款。
就如何提高农民对天灾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不用朝廷赈济,朱由校马上想到了地瓜,也就是番薯。
30亩土地,每年只需要拿出3亩,在春季种植地瓜,而且地瓜很抗旱,实在旱的不行的时候,只要放一两次水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就算剩下的25亩冬小麦颗粒无收,农民靠吃地瓜也能撑到来年。
后世地瓜亩产能到2000~3000公斤,这年头就算是管理不善、品种不太好、施肥、杀虫技术不行,亩产个500公斤总有吧!3亩可以产出1500公斤,五口之家吃半年都吃不完,半年之后冬小麦就又能够收获了。
有了地瓜,就算是受灾了,朝廷也不需要对皇庄赈灾。
“红薯?地瓜?番薯?臣好像听说过,在福建等地已有人种植,但北方却是极少的。”孙承宗听朱由校问起红薯,想了想回答道。
“这样啊!”朱由校感到一阵头疼,这还要去福建引进呢?可是种植技术方面,还需要摸索一段时间。
朱由校穿越前,小时候在农村倒是接触过这玩意,但要说具体管理技术,他还真不太清楚。
不过就算是难,也要推广啊!
北方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粮食不足,粮价都上腾到每石一两银子了。有了红薯,起码老百姓不用被饿死。
清代的康乾盛世,不就是吃红薯吃出来的嘛!
明末时期,实际上就已经在推广红薯了,一些官员甚至在农民军闹得最凶的陕西推广过红薯。
只是本意是好的,但推广手段太过粗暴,老百姓没接触过这玩意,突然要求他们种红薯,结果干脆反了。
推广红薯还闹出民变,确实让人感到尴尬,而且最后让满清捡了便宜。清代对农民的收刮程度,比明代要高得太多了,但是清代之所以能够维持,主要还是红薯的功劳。
朱由校并不想让老百姓穷得只能靠红薯度日,然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到了一个特殊的危险时期,红薯这玩意用来过渡却是非常良好的选择。
等度过了这个难关,再想办法让老百姓富起来。
就在朱由校为引进红薯发愁的时候,徐光启已经风尘仆仆的来到了京城,同样也为朱由校解决了推广红薯的技术问题。
2两白银。
加上无息贷款,相当于是每亩投入0.8两白银,500万两白银可以开垦出625万亩土地,三年之后产生的盈利为70万两白银,加上农民偿还的贷款187.5万两。相当于有257.5万两的盈利。
三年过后,每年可以产生的盈利为145万两白银。
如果算入天灾等因素,那么三年之中,257万两白银足以抵抗天灾方面的风险。
杨瑞国按照每石粮食售价0.7两的价格算出这个结果后,朱由校看了比较满意,相当于他每年可以免除91万两白银的佃租和无息贷款,皇庄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就增强了,他们在受灾的时候就不用缴纳天赋,也不用急着归还贷款。
就如何提高农民对天灾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不用朝廷赈济,朱由校马上想到了地瓜,也就是番薯。
30亩土地,每年只需要拿出3亩,在春季种植地瓜,而且地瓜很抗旱,实在旱的不行的时候,只要放一两次水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就算剩下的25亩冬小麦颗粒无收,农民靠吃地瓜也能撑到来年。
后世地瓜亩产能到2000~3000公斤,这年头就算是管理不善、品种不太好、施肥、杀虫技术不行,亩产个500公斤总有吧!3亩可以产出1500公斤,五口之家吃半年都吃不完,半年之后冬小麦就又能够收获了。
有了地瓜,就算是受灾了,朝廷也不需要对皇庄赈灾。
“红薯?地瓜?番薯?臣好像听说过,在福建等地已有人种植,但北方却是极少的。”孙承宗听朱由校问起红薯,想了想回答道。
“这样啊!”朱由校感到一阵头疼,这还要去福建引进呢?可是种植技术方面,还需要摸索一段时间。
朱由校穿越前,小时候在农村倒是接触过这玩意,但要说具体管理技术,他还真不太清楚。
不过就算是难,也要推广啊!
北方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粮食不足,粮价都上腾到每石一两银子了。有了红薯,起码老百姓不用被饿死。
清代的康乾盛世,不就是吃红薯吃出来的嘛!
明末时期,实际上就已经在推广红薯了,一些官员甚至在农民军闹得最凶的陕西推广过红薯。
只是本意是好的,但推广手段太过粗暴,老百姓没接触过这玩意,突然要求他们种红薯,结果干脆反了。
推广红薯还闹出民变,确实让人感到尴尬,而且最后让满清捡了便宜。清代对农民的收刮程度,比明代要高得太多了,但是清代之所以能够维持,主要还是红薯的功劳。
朱由校并不想让老百姓穷得只能靠红薯度日,然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到了一个特殊的危险时期,红薯这玩意用来过渡却是非常良好的选择。
等度过了这个难关,再想办法让老百姓富起来。
就在朱由校为引进红薯发愁的时候,徐光启已经风尘仆仆的来到了京城,同样也为朱由校解决了推广红薯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