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侯卫东官场笔记(1-8册+巴国侯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发展,市民生活就改善不了。在茂云这个一穷二白的阶段,还是应该以发展为主,等到政府手里有钱了,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从内心深处,祝焱同意梁天云的观点,茂云的棚户区暂时不能动,先将新城发展起来,政府有钱了,才有能力解决下岗企业的问题,发展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
他同时能够理解哲明的感受,作为在茂云工作二十多年的地委书记,他似乎再也不能对贫困、混乱甚至有些肮脏的老厂区无动于衷。
只是,两人在常委会的争论很快就在茂云传开了,祝焱听到了一种说法:“梁天云一心想搞政绩工程,对老百姓的死活不关心。”听到这种说法,联想到茂云不久前的官场风云,祝焱心里暗自有些担忧。这种担忧没有依据,就如一团雾,能感受到却不能完全说破。
走进一家人气很旺的兰州拉面馆,大厅里面飘着很纯正的面香,“呼哧、呼哧”的吸面声音不断,这种声音如果出现在高级宾馆是失礼,而出现在兰州拉面馆则显得格外亲切,大家共同“呼哧”,吃得津津有味,没有人注意到吃相问题。
这也是中餐之精髓,有人曾设想改革中餐,让中餐也实行分餐制,这样虽然比传统中餐卫生,却失去了传统中餐特有的韵味。
祝焱喜好这种传统的氛围,他是茂云地委副书记,在电视里也经常露面,但是他的面孔形象还没有深入人心,因此,当他坐在餐馆的时候,并没有人认出他。
热气腾腾的兰州拉面端了过来,祝焱大口大口地吃着,也发出了“呼哧、呼哧”的吸面声音。吃完以后,他额头上微微出汗,只觉得每个毛孔都舒服了。
回地委招待所时,祝焱对开车的侯卫东道:“从去年到今年年初,茂云地委领导被双规了好几个人,都是有色金属惹出来的祸事,这里水很深,弄不好还要折些人进去。新搭班子很不协调,我还在适应之中。”话虽然没有说得太透太白,却是祝焱的真心话,他对现状并不太满意,只是初到茂云,时机不成熟,他必须要韬光养晦。侯卫东认真听着。
“你暂时还是留在沙州,伺机而动。”
“谢谢祝书记关心。”
“官场风云变幻,命运永远掌握在他人手里,我们都要学会等待。”祝焱很感慨地说了一句。他是一个很能控制情绪的人,很少在部下面前发出这种感慨,只是面对侯卫东这个特殊的部下,他心情放松,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祝焱回到住所时,蒋坤已在院子里等着,他见到祝焱和侯卫东一大早就走了出去,心里很有些酸溜溜。此时他已经知道了侯卫东的身份,暗道:“侯卫东与祝焱的关系已超出秘书与领导应有的关系,侯卫东真是厉害,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茂云之行,侯卫东基本了解了祝焱的现状,他明白短时期不适合调至茂云,他也要同祝焱一样,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
此时,农业科研基地也在新管会动工修建,侯卫东完全交给了副主任周永泰。周永泰虽然是多年的副主任,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投资规模的建设,他作为受委托的甲方代表,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工地上去查看。
侯卫东在青林山上的几处石场,这一段时间生意再次好了起来,沙州到茂云的省道已经全线启动,狗背弯、芬刚、大弯等几个石场都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生意好得很。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青林山上陆续又修起了许多小石场,碎石协会依靠着村干部的帮助,起初还有些约束力,后来村社干部都有了自己干石场的心思,结果小石场便如雨后春笋般泛滥起来。这些小石场操作不规范,经常出事故,几年时间下来,整个青林山至少有一个连的精壮男人倒在石场和煤矿的安全事故之下。
算来算去,只有狗背弯和芬刚这两个石场从来没有死人。上青林的人说,侯卫东肯定会看风水,他选的石场都是上青林最好的发财位,能赚钱,又很安全。
侯卫东对这种说法也没有解释,任这种说法流行,保持了几分神秘色彩。其实他心里很明白,他在石场设施设备与安全上的投入很高,安全条例也一直坚持贯彻。他手下员工多是老员工,几年下来都形成了安全生产的意识,有些小石场来挖人,这些员工看到其他石场的生产条件,都是大摇其头,坚决不肯离开。
钱重要,命也很重要,这是上青林血淋淋的教训。
至于火佛煤矿,由于茂云电厂兑付资金及时,煤矿基本上能自我循环,不必再抽调青林山上石场的资金,这让侯卫东放心不少。他如今在益杨蛰伏,有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支撑,心里踏实了许多。有时他经常暗叫侥幸:“当初自己若是分到县级机关,肯定就没有这些石场,经济上要差上许多。只靠着工资吃饭,又遇到仕途不顺,那就惨了。”
县级机关里有许多老板凳,平时牢骚不断,对现状很是不满,可是真要让他离开机关,他绝对不会愿意,原因很简单:老板凳们都是没有实权的普通干部,靠一点死工资吃饭,工作十几年以后,没有资本,没有生意经验,如何能在市场中生存?
侯卫东想着组织部老詹等老板凳的情况,三分同情,三分理解,三分侥幸。
在夏天结束的时候,杨柳接到了正式调令,比预想中还要理想,她被调到了市委办公厅综合科。临行前,益杨县新管会中层以上同志给她饯行,杨柳拿出她的泼辣劲儿,喝了不少酒。回家以后,她给侯卫东打电话,可是当接通侯卫东的电话时,她却不说话。
侯卫东问道:“喂,喂,杨柳,听不清楚吗?”
问了好几声,杨柳才道:“侯主任,我明天就要到沙州去报到了,杨大金送我过去。”
按理说,杨柳这样一个普通干部调动工作,哪里用得着县委办主任亲自送过去。只是杨柳是调到市委办,这是一个要害位置,所以,县委办杨大金主任就亲自将杨柳送上去。
有一个在益杨工作过的干部在市委最核心的部门工作,就是一个用得着的好资源,最起码消息会灵通许多。
“我就不送你了。”侯卫东听到杨柳声音有些异常,猜到她可能是喝了酒,想吩咐两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说道,“以后我回沙州,再联系。”
“侯主任,保重。”
挂断电话,杨柳呆呆地坐了好一会儿,这才去洗漱。
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发展,市民生活就改善不了。在茂云这个一穷二白的阶段,还是应该以发展为主,等到政府手里有钱了,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从内心深处,祝焱同意梁天云的观点,茂云的棚户区暂时不能动,先将新城发展起来,政府有钱了,才有能力解决下岗企业的问题,发展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
他同时能够理解哲明的感受,作为在茂云工作二十多年的地委书记,他似乎再也不能对贫困、混乱甚至有些肮脏的老厂区无动于衷。
只是,两人在常委会的争论很快就在茂云传开了,祝焱听到了一种说法:“梁天云一心想搞政绩工程,对老百姓的死活不关心。”听到这种说法,联想到茂云不久前的官场风云,祝焱心里暗自有些担忧。这种担忧没有依据,就如一团雾,能感受到却不能完全说破。
走进一家人气很旺的兰州拉面馆,大厅里面飘着很纯正的面香,“呼哧、呼哧”的吸面声音不断,这种声音如果出现在高级宾馆是失礼,而出现在兰州拉面馆则显得格外亲切,大家共同“呼哧”,吃得津津有味,没有人注意到吃相问题。
这也是中餐之精髓,有人曾设想改革中餐,让中餐也实行分餐制,这样虽然比传统中餐卫生,却失去了传统中餐特有的韵味。
祝焱喜好这种传统的氛围,他是茂云地委副书记,在电视里也经常露面,但是他的面孔形象还没有深入人心,因此,当他坐在餐馆的时候,并没有人认出他。
热气腾腾的兰州拉面端了过来,祝焱大口大口地吃着,也发出了“呼哧、呼哧”的吸面声音。吃完以后,他额头上微微出汗,只觉得每个毛孔都舒服了。
回地委招待所时,祝焱对开车的侯卫东道:“从去年到今年年初,茂云地委领导被双规了好几个人,都是有色金属惹出来的祸事,这里水很深,弄不好还要折些人进去。新搭班子很不协调,我还在适应之中。”话虽然没有说得太透太白,却是祝焱的真心话,他对现状并不太满意,只是初到茂云,时机不成熟,他必须要韬光养晦。侯卫东认真听着。
“你暂时还是留在沙州,伺机而动。”
“谢谢祝书记关心。”
“官场风云变幻,命运永远掌握在他人手里,我们都要学会等待。”祝焱很感慨地说了一句。他是一个很能控制情绪的人,很少在部下面前发出这种感慨,只是面对侯卫东这个特殊的部下,他心情放松,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祝焱回到住所时,蒋坤已在院子里等着,他见到祝焱和侯卫东一大早就走了出去,心里很有些酸溜溜。此时他已经知道了侯卫东的身份,暗道:“侯卫东与祝焱的关系已超出秘书与领导应有的关系,侯卫东真是厉害,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茂云之行,侯卫东基本了解了祝焱的现状,他明白短时期不适合调至茂云,他也要同祝焱一样,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
此时,农业科研基地也在新管会动工修建,侯卫东完全交给了副主任周永泰。周永泰虽然是多年的副主任,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投资规模的建设,他作为受委托的甲方代表,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工地上去查看。
侯卫东在青林山上的几处石场,这一段时间生意再次好了起来,沙州到茂云的省道已经全线启动,狗背弯、芬刚、大弯等几个石场都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生意好得很。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青林山上陆续又修起了许多小石场,碎石协会依靠着村干部的帮助,起初还有些约束力,后来村社干部都有了自己干石场的心思,结果小石场便如雨后春笋般泛滥起来。这些小石场操作不规范,经常出事故,几年时间下来,整个青林山至少有一个连的精壮男人倒在石场和煤矿的安全事故之下。
算来算去,只有狗背弯和芬刚这两个石场从来没有死人。上青林的人说,侯卫东肯定会看风水,他选的石场都是上青林最好的发财位,能赚钱,又很安全。
侯卫东对这种说法也没有解释,任这种说法流行,保持了几分神秘色彩。其实他心里很明白,他在石场设施设备与安全上的投入很高,安全条例也一直坚持贯彻。他手下员工多是老员工,几年下来都形成了安全生产的意识,有些小石场来挖人,这些员工看到其他石场的生产条件,都是大摇其头,坚决不肯离开。
钱重要,命也很重要,这是上青林血淋淋的教训。
至于火佛煤矿,由于茂云电厂兑付资金及时,煤矿基本上能自我循环,不必再抽调青林山上石场的资金,这让侯卫东放心不少。他如今在益杨蛰伏,有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支撑,心里踏实了许多。有时他经常暗叫侥幸:“当初自己若是分到县级机关,肯定就没有这些石场,经济上要差上许多。只靠着工资吃饭,又遇到仕途不顺,那就惨了。”
县级机关里有许多老板凳,平时牢骚不断,对现状很是不满,可是真要让他离开机关,他绝对不会愿意,原因很简单:老板凳们都是没有实权的普通干部,靠一点死工资吃饭,工作十几年以后,没有资本,没有生意经验,如何能在市场中生存?
侯卫东想着组织部老詹等老板凳的情况,三分同情,三分理解,三分侥幸。
在夏天结束的时候,杨柳接到了正式调令,比预想中还要理想,她被调到了市委办公厅综合科。临行前,益杨县新管会中层以上同志给她饯行,杨柳拿出她的泼辣劲儿,喝了不少酒。回家以后,她给侯卫东打电话,可是当接通侯卫东的电话时,她却不说话。
侯卫东问道:“喂,喂,杨柳,听不清楚吗?”
问了好几声,杨柳才道:“侯主任,我明天就要到沙州去报到了,杨大金送我过去。”
按理说,杨柳这样一个普通干部调动工作,哪里用得着县委办主任亲自送过去。只是杨柳是调到市委办,这是一个要害位置,所以,县委办杨大金主任就亲自将杨柳送上去。
有一个在益杨工作过的干部在市委最核心的部门工作,就是一个用得着的好资源,最起码消息会灵通许多。
“我就不送你了。”侯卫东听到杨柳声音有些异常,猜到她可能是喝了酒,想吩咐两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说道,“以后我回沙州,再联系。”
“侯主任,保重。”
挂断电话,杨柳呆呆地坐了好一会儿,这才去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