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世界未解之谜(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雕刻这些巨石人像,已经是个谜了。而采石场为什么突然停工,又是谜中之谜。许多学者研究了分布于小岛各处那六百多尊石像,以及几处采石场的规模等情况后,认为这些工作量需要5000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才能完成。他们做过一项实验,雕刻一尊不大不小的石人像,需要十几个工人忙一年。利用滚木滑动装置似乎是岛民解决运输问题的惟一途径,同时,这种原始的搬运办法,的确可以将这些庞然大物搬运到小岛任何角落。但是,这无疑又要占用很多的劳力。这暂且不说,令人困惑之处还在于,在雅各布·罗·各文初到复活节岛时,他说岛上几乎没有树木。这就不存在利用滚木装置运送巨石人像的问题了。
那么,这些石像是怎么被搬运的呢?
还有,岛上这些石人像还有不少头戴石帽的。一顶石帽,小的也有2吨,大的重约十几吨。这又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要把这些石帽戴到巨石人像的头上,又需要有最起码的起重设备。岛上树木不生,连滚木滑动这种最原始的搬运设备都不可能存在,吊装装置就更成了虚有之物了。
再说5000个强壮的劳动力吃什么?靠什么生活?在那个遥远的时候,小岛上仅生活几百名土著人,他们过着风餐露宿、近乎原始的生活,根本没有能力供养5000个强劳力的粮食。小岛上的植被、耕地提供的食物,以及沙滩上偶尔漂浮而来的鱼虾,更难以满足如此众多人口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小岛现在也仅拥有1800人,许多生活用品还要靠外来补给。
也许是宗教的力量,促使岛上的土著居民创造出这种人间奇迹。但岛上的原始居民并未信仰任何宗教,他们直至19世纪后期法国传教士到来之后,才渐渐接受并信仰罗马天主教。这些面对大海的雕像,究竟代表着什么宗教,连世居小岛的居民都说不清楚。
望着遍岛存在斑斑疑痕,就难怪大不列颠博物馆考察队的队长斯科斯贝·鲁特里奇女士,会用一种极为迷茫而激动的语调,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因为岛上的气氛仍能使我们感到一种过去曾存在,而今已经消失的宏大规划和无限精力。但究竟是什么?又是为了什么?
究竟是谁创造了这许多的人像,又是为了什么创造呢?谁也无法解答。也许是千年前的艺术家兴之所至而创造出来的杰作吧。
形象各异的南美洲石像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美洲一直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墨西哥和南美一些地方发现的古代艺术品中,竟出现了陶制或石制的其他种族人物的头像。
在墨西哥的特南哥地方,曾发现过一个奥尔梅克文化时代雕刻的翡翠人头像。虽然该头像的鼻部已经破损,但人们从其扁平的脸形、并不凹陷的眼窝、眉毛前额和颧骨的特征,仍然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中国人的头像。在危地马拉发现的另一个石雕人像,也明显地具有中国人的特征。而在墨西哥的委拉卢克斯发现的一个石雕人头像,一看就是个非洲黑人。那厚厚的嘴唇,圆圆的前额,明显地表现出尼格罗人种的特征,而与美洲印第安人的相貌完全不同。在危地马拉还发现过一个石雕人头像,鼻梁又高又直,下巴上蓄着长长的胡子,看上去像个闪族人,有人认为这是古代腓尼基人的雕像。
按常理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很难雕出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种族的人像,那么这些没有在美洲生活过的人的雕像是怎么来的呢?
在蒂瓦纳科著名的太阳门旁边,也伫立着48个巨石人像。人们曾经以为它们是祭神的仪仗队或侍卫,如同通常的神庙前的石像一样。然而引人注目的是,这48个石像容貌各不相同。有的嘴唇厚、有的鼻梁高、有的鼻梁矮、有的耳朵大。这吸引了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注意。经过仔细考察,他们发现,这些石像实际上表现了地球上人类各个种族和主要民族的形象。
真没想到在那种年代,就有人精通世界各个民族的形象问题。我们越接近古代文明,就越感觉到无法理解。
蕴含玄机的奥梅克雕像
人们今天还能在圣罗伦佐看到饱经风霜的奥梅克文化遗迹,完全是因为那儿还没发现石油。然而,拉文达一带已经发现了石油,结果好多古迹都永远丧失了……
自从1940年以来,这一带地区被石油公司有系统地“开发”:一条飞机跑道贯穿当初金字塔矗立的地方;烟囱吐出浓浓黑烟,遮蔽了古时奥梅克天文家仰望星球升起的天空。可悲的是,在考古学家赶到之前,石油公司的推土机就已经把古迹几乎全部夷为平地,许多古建筑物从此消失,没有机会接受考古学家勘查。人们再也无法通过这些建筑物,认识建造和使用它们的民族。
挖掘崔斯萨波特遗址的美国考古学家马休·史特林,赶在石油公司大量开采之前,在拉文达积极展开考古工作。碳14鉴定的结果显示,公元前1500年到前1100年之间,奥梅克人定居在这里,持续占有这块土地,包括托纳拉河东岸沼泽中的一座岛屿,直到公元前400年左右才突然消失。就在那个时候,建筑工程骤然中止,已有的建筑物全部被刻意破坏或摧毁,好几尊巨大的人头雕像和其他较小的雕刻品,被隆重地埋葬在奇特的坟墓,一如他们在圣罗伦佐所做的那样。拉文达的坟墓建造得十分精致,墓室用成千上万的蓝色细砖砌成,墓顶铺着一层又一层五颜六色的黏土。在其中一个地点,奥梅克人从地上挖掉约摸424.5立方米的泥土,制造一个深坑,然后在坑洞底部铺上蜿蜒曲折的石块,再把泥土填回去。考古学家还发现埋藏在数层泥砖和数层黏土底下的三处镶嵌拼花图案。
拉文达的主要金字塔矗立在遗址南端,底部略呈圆形。整座塔模样看起来像一个有凹槽的圆锥,塔身有10道垂直隆起的脊骨,中间有沟槽。这座金字塔高30米,直径几至60米,总体积大约在八千四百九十立方米左右——无论从哪一种标准来衡量,它都称得上建筑史上一大巨构。整个遗址中间有一条轴道,几乎达半公里长,指向正北偏西8度的位置。轴道两旁井井有条地配置着好几座小金字塔、广场、平台和土墩,总面积超过7.7平方千米。
拉文达遗址弥漫着一种诡谲、冷漠的气氛;没有人真正晓得它当初的作用。考古学家管它叫“礼仪中心”——也许这就是它当初的功能吧。然而,仔细观察,人们不免怀疑它还具备其他功用。说穿了,人们对奥梅克人的社会组织、礼仪和信仰体系几乎一无所知。人们不晓得他们操哪一种语言,也不知道他们遗留给子孙的是怎样一种传统。人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属于哪一个种族。墨西哥湾地区的气候闷热而潮湿,使奥梅克人的骨骸难以保存到今天。尽管人们赋予奥梅克人各种名称,对他们有各种特定的看法,事实上,这个民族对人们来说仍旧是一个大谜团。
甚至有这么一种可能:“他们”遗留下来的谜样雕刻品——人们假设那是他们的自画像——根本就不是“他们”制作的,而是出自另一个更古老的、已经被遗忘的民族之手。
bsp;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雕刻这些巨石人像,已经是个谜了。而采石场为什么突然停工,又是谜中之谜。许多学者研究了分布于小岛各处那六百多尊石像,以及几处采石场的规模等情况后,认为这些工作量需要5000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才能完成。他们做过一项实验,雕刻一尊不大不小的石人像,需要十几个工人忙一年。利用滚木滑动装置似乎是岛民解决运输问题的惟一途径,同时,这种原始的搬运办法,的确可以将这些庞然大物搬运到小岛任何角落。但是,这无疑又要占用很多的劳力。这暂且不说,令人困惑之处还在于,在雅各布·罗·各文初到复活节岛时,他说岛上几乎没有树木。这就不存在利用滚木装置运送巨石人像的问题了。
那么,这些石像是怎么被搬运的呢?
还有,岛上这些石人像还有不少头戴石帽的。一顶石帽,小的也有2吨,大的重约十几吨。这又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要把这些石帽戴到巨石人像的头上,又需要有最起码的起重设备。岛上树木不生,连滚木滑动这种最原始的搬运设备都不可能存在,吊装装置就更成了虚有之物了。
再说5000个强壮的劳动力吃什么?靠什么生活?在那个遥远的时候,小岛上仅生活几百名土著人,他们过着风餐露宿、近乎原始的生活,根本没有能力供养5000个强劳力的粮食。小岛上的植被、耕地提供的食物,以及沙滩上偶尔漂浮而来的鱼虾,更难以满足如此众多人口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小岛现在也仅拥有1800人,许多生活用品还要靠外来补给。
也许是宗教的力量,促使岛上的土著居民创造出这种人间奇迹。但岛上的原始居民并未信仰任何宗教,他们直至19世纪后期法国传教士到来之后,才渐渐接受并信仰罗马天主教。这些面对大海的雕像,究竟代表着什么宗教,连世居小岛的居民都说不清楚。
望着遍岛存在斑斑疑痕,就难怪大不列颠博物馆考察队的队长斯科斯贝·鲁特里奇女士,会用一种极为迷茫而激动的语调,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因为岛上的气氛仍能使我们感到一种过去曾存在,而今已经消失的宏大规划和无限精力。但究竟是什么?又是为了什么?
究竟是谁创造了这许多的人像,又是为了什么创造呢?谁也无法解答。也许是千年前的艺术家兴之所至而创造出来的杰作吧。
形象各异的南美洲石像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美洲一直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墨西哥和南美一些地方发现的古代艺术品中,竟出现了陶制或石制的其他种族人物的头像。
在墨西哥的特南哥地方,曾发现过一个奥尔梅克文化时代雕刻的翡翠人头像。虽然该头像的鼻部已经破损,但人们从其扁平的脸形、并不凹陷的眼窝、眉毛前额和颧骨的特征,仍然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中国人的头像。在危地马拉发现的另一个石雕人像,也明显地具有中国人的特征。而在墨西哥的委拉卢克斯发现的一个石雕人头像,一看就是个非洲黑人。那厚厚的嘴唇,圆圆的前额,明显地表现出尼格罗人种的特征,而与美洲印第安人的相貌完全不同。在危地马拉还发现过一个石雕人头像,鼻梁又高又直,下巴上蓄着长长的胡子,看上去像个闪族人,有人认为这是古代腓尼基人的雕像。
按常理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很难雕出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种族的人像,那么这些没有在美洲生活过的人的雕像是怎么来的呢?
在蒂瓦纳科著名的太阳门旁边,也伫立着48个巨石人像。人们曾经以为它们是祭神的仪仗队或侍卫,如同通常的神庙前的石像一样。然而引人注目的是,这48个石像容貌各不相同。有的嘴唇厚、有的鼻梁高、有的鼻梁矮、有的耳朵大。这吸引了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注意。经过仔细考察,他们发现,这些石像实际上表现了地球上人类各个种族和主要民族的形象。
真没想到在那种年代,就有人精通世界各个民族的形象问题。我们越接近古代文明,就越感觉到无法理解。
蕴含玄机的奥梅克雕像
人们今天还能在圣罗伦佐看到饱经风霜的奥梅克文化遗迹,完全是因为那儿还没发现石油。然而,拉文达一带已经发现了石油,结果好多古迹都永远丧失了……
自从1940年以来,这一带地区被石油公司有系统地“开发”:一条飞机跑道贯穿当初金字塔矗立的地方;烟囱吐出浓浓黑烟,遮蔽了古时奥梅克天文家仰望星球升起的天空。可悲的是,在考古学家赶到之前,石油公司的推土机就已经把古迹几乎全部夷为平地,许多古建筑物从此消失,没有机会接受考古学家勘查。人们再也无法通过这些建筑物,认识建造和使用它们的民族。
挖掘崔斯萨波特遗址的美国考古学家马休·史特林,赶在石油公司大量开采之前,在拉文达积极展开考古工作。碳14鉴定的结果显示,公元前1500年到前1100年之间,奥梅克人定居在这里,持续占有这块土地,包括托纳拉河东岸沼泽中的一座岛屿,直到公元前400年左右才突然消失。就在那个时候,建筑工程骤然中止,已有的建筑物全部被刻意破坏或摧毁,好几尊巨大的人头雕像和其他较小的雕刻品,被隆重地埋葬在奇特的坟墓,一如他们在圣罗伦佐所做的那样。拉文达的坟墓建造得十分精致,墓室用成千上万的蓝色细砖砌成,墓顶铺着一层又一层五颜六色的黏土。在其中一个地点,奥梅克人从地上挖掉约摸424.5立方米的泥土,制造一个深坑,然后在坑洞底部铺上蜿蜒曲折的石块,再把泥土填回去。考古学家还发现埋藏在数层泥砖和数层黏土底下的三处镶嵌拼花图案。
拉文达的主要金字塔矗立在遗址南端,底部略呈圆形。整座塔模样看起来像一个有凹槽的圆锥,塔身有10道垂直隆起的脊骨,中间有沟槽。这座金字塔高30米,直径几至60米,总体积大约在八千四百九十立方米左右——无论从哪一种标准来衡量,它都称得上建筑史上一大巨构。整个遗址中间有一条轴道,几乎达半公里长,指向正北偏西8度的位置。轴道两旁井井有条地配置着好几座小金字塔、广场、平台和土墩,总面积超过7.7平方千米。
拉文达遗址弥漫着一种诡谲、冷漠的气氛;没有人真正晓得它当初的作用。考古学家管它叫“礼仪中心”——也许这就是它当初的功能吧。然而,仔细观察,人们不免怀疑它还具备其他功用。说穿了,人们对奥梅克人的社会组织、礼仪和信仰体系几乎一无所知。人们不晓得他们操哪一种语言,也不知道他们遗留给子孙的是怎样一种传统。人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属于哪一个种族。墨西哥湾地区的气候闷热而潮湿,使奥梅克人的骨骸难以保存到今天。尽管人们赋予奥梅克人各种名称,对他们有各种特定的看法,事实上,这个民族对人们来说仍旧是一个大谜团。
甚至有这么一种可能:“他们”遗留下来的谜样雕刻品——人们假设那是他们的自画像——根本就不是“他们”制作的,而是出自另一个更古老的、已经被遗忘的民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