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4) (2/2)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兵必定惊骇,以致各部队无论人数多少互不救援,军中官兵无论身份贵贱互不照顾,敌军必然失败。”
武王问:“假如敌军所处的地势使我军不能在其两旁设伏,战车和骑兵也无法迂回到敌人的后方,同时敌人又知道了我军的企图,提前作好了充分的防范准备。我军士兵悲观沮丧,将帅心怀恐惧,与敌交战必定无法取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大王您问的问题很微妙。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派出斥候去远方侦察,窥探敌军的动静,观察敌人前来进攻的征兆,提前布置好埋伏,等待敌军的进犯。一定要在对敌最不利的地形同敌军交战。此时,我军务必把旌旗疏散,并把行列的距离拉开。我军必须快速奔至敌人阵前,并以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向敌进击。在与敌人短暂交锋后即行撤退,并且不停地击锣发出退兵的命令,后退三里后再回头反击。这时伏兵四起进攻,或攻击敌人的两翼,或攻击敌军的前后,全军奋力作战,敌人必败而逃走。”
武王说:“您说得好啊!”
两军实力相当,对阵的时候,就需要用伏击和迂回的方法打击敌人。在“两阵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的情况下,应该埋好伏兵,虚张声势;在自己军队地势不利的情况下对峙,就需要提前作好安排,查探敌人的动静,设好埋伏,在交锋时,佯装失败,诱敌进入我方的伏击圈,这样就可以击败敌人。
伏击是古代常用的战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地形,其次是善于运用佯动、示形、诱敌等手段,才能达到伏击运动之敌的目的。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抗金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中,南宋军队就是充分利用了和尚原的地形,最终取得了胜利。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金兵多次想占领这些地方,因此,宋金进行了多次交战。富平之战宋军失利,撤退到兴州(今陕西略阳)、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今陕西大散关)及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甘肃成县)等地,阻挡金兵入侵南宋。这几个地方,数和尚原地势险要,是川陕之地的首要门户,“和尚原最为要冲,自原以南,则入川路散;失此原,是无蜀也”。宋将吴玠(jiè)奉命带领几千人守护和尚原。
公元1131年五月,金军将领没立率部出凤翔(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等地),将领乌鲁、折合从阶州、成州出大散关,北上屯兵,前后进攻吴玠军。两路金兵打算在和尚原会师,然后一举拿下南宋。
吴玠并不慌乱,他让诸将利用有利地形,分几批向先到达的乌鲁等人率领的大军出击。因为和尚原一带道路狭小,怪石林立,而且山谷多,金兵善骑射的本事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前面有吴玠的军队,又因为地势问题不能轻易后退,金兵只能下马应战。宋军在和尚原与金兵展开了空前的搏斗,大败金兵。同时,吴玠部将杨政击退了金军从箭筈关方向发动的进攻。
金兵一战和尚原失败,并不甘心,很快又发动了第二次战争。
金兵统帅金兀术这次决定亲自出马,他召集了十万兵力,架设浮桥,渡过渭水,在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同吴玠所率宋军对峙。吴玠对此不敢轻视,积极备战,并且让人时刻注意金兀术的一举一动。
1135年十月,宋金大战爆发。金兵在金兀术的带领下,猛烈进攻宋军。吴玠命令诸将向对面的金兵大举射箭,弓矢连发不绝。金军在狭小的地方难以抵抗,只好丢盔弃甲退却。吴玠看到此景,立刻派遣军队从两旁截击金兵,阻断了金兵的粮食通道。金兀术觉得情况不妙,夺路而逃。吴玠乘胜追击,半路设计伏击,金兵大乱。这一战,金兀术负伤,狼狈逃走。宋军俘虏金兵头目三百人、甲士八百人,缴获兵器数万件,可以说收获颇丰。
宋军两次在和尚原战斗中取得胜利,都是利用了和尚原险要的地形。当然,第二次战斗的胜利也与吴玠的精密部署分不开。
金鼓第八:防敌、击敌、追敌,防其伏击的方法
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①,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堠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②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③,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④,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我垒。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①霖雨:连绵的大雨。
②谁何:指以口令相问答。在警戒区内,每人都用暗号口令以相识别。
③以号相命:通过号令互相联络,传达命令。
④屯:聚。此处指一个驻军单位。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境内,敌我双方兵力相当;但是正逢天气严寒或酷暑,日夜不停地下大雨,一连十天都不停止。沟堑营垒全部被毁坏,山险要隘也不能守卫,派出的斥堠麻痹懈怠,士兵疏于戒备。此时,敌人乘夜前来袭击,全军全无准备,官兵上下疑惑混乱,对此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所有军队都是因有高度的戒备才能巩固,都是因懈怠导致失败。命令我军营垒之上,口令相问答之声不绝;哨兵人人手持旌旗,与营垒内外联络,以号令相互传达命令,不要使金鼓之声断绝,士卒均面向敌方保持警戒,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我军每三千人编为一屯,严加告诫和约束他们,使各处审慎守备。如果敌军前来进犯,看到我军森严的戒备,即使逼近我军阵前,也必会撤回。这时,敌军必定力尽气怠,我军应派遣精锐部队紧随其后攻击敌人。”
兵必定惊骇,以致各部队无论人数多少互不救援,军中官兵无论身份贵贱互不照顾,敌军必然失败。”
武王问:“假如敌军所处的地势使我军不能在其两旁设伏,战车和骑兵也无法迂回到敌人的后方,同时敌人又知道了我军的企图,提前作好了充分的防范准备。我军士兵悲观沮丧,将帅心怀恐惧,与敌交战必定无法取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大王您问的问题很微妙。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派出斥候去远方侦察,窥探敌军的动静,观察敌人前来进攻的征兆,提前布置好埋伏,等待敌军的进犯。一定要在对敌最不利的地形同敌军交战。此时,我军务必把旌旗疏散,并把行列的距离拉开。我军必须快速奔至敌人阵前,并以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向敌进击。在与敌人短暂交锋后即行撤退,并且不停地击锣发出退兵的命令,后退三里后再回头反击。这时伏兵四起进攻,或攻击敌人的两翼,或攻击敌军的前后,全军奋力作战,敌人必败而逃走。”
武王说:“您说得好啊!”
两军实力相当,对阵的时候,就需要用伏击和迂回的方法打击敌人。在“两阵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的情况下,应该埋好伏兵,虚张声势;在自己军队地势不利的情况下对峙,就需要提前作好安排,查探敌人的动静,设好埋伏,在交锋时,佯装失败,诱敌进入我方的伏击圈,这样就可以击败敌人。
伏击是古代常用的战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地形,其次是善于运用佯动、示形、诱敌等手段,才能达到伏击运动之敌的目的。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抗金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中,南宋军队就是充分利用了和尚原的地形,最终取得了胜利。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金兵多次想占领这些地方,因此,宋金进行了多次交战。富平之战宋军失利,撤退到兴州(今陕西略阳)、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今陕西大散关)及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甘肃成县)等地,阻挡金兵入侵南宋。这几个地方,数和尚原地势险要,是川陕之地的首要门户,“和尚原最为要冲,自原以南,则入川路散;失此原,是无蜀也”。宋将吴玠(jiè)奉命带领几千人守护和尚原。
公元1131年五月,金军将领没立率部出凤翔(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等地),将领乌鲁、折合从阶州、成州出大散关,北上屯兵,前后进攻吴玠军。两路金兵打算在和尚原会师,然后一举拿下南宋。
吴玠并不慌乱,他让诸将利用有利地形,分几批向先到达的乌鲁等人率领的大军出击。因为和尚原一带道路狭小,怪石林立,而且山谷多,金兵善骑射的本事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前面有吴玠的军队,又因为地势问题不能轻易后退,金兵只能下马应战。宋军在和尚原与金兵展开了空前的搏斗,大败金兵。同时,吴玠部将杨政击退了金军从箭筈关方向发动的进攻。
金兵一战和尚原失败,并不甘心,很快又发动了第二次战争。
金兵统帅金兀术这次决定亲自出马,他召集了十万兵力,架设浮桥,渡过渭水,在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同吴玠所率宋军对峙。吴玠对此不敢轻视,积极备战,并且让人时刻注意金兀术的一举一动。
1135年十月,宋金大战爆发。金兵在金兀术的带领下,猛烈进攻宋军。吴玠命令诸将向对面的金兵大举射箭,弓矢连发不绝。金军在狭小的地方难以抵抗,只好丢盔弃甲退却。吴玠看到此景,立刻派遣军队从两旁截击金兵,阻断了金兵的粮食通道。金兀术觉得情况不妙,夺路而逃。吴玠乘胜追击,半路设计伏击,金兵大乱。这一战,金兀术负伤,狼狈逃走。宋军俘虏金兵头目三百人、甲士八百人,缴获兵器数万件,可以说收获颇丰。
宋军两次在和尚原战斗中取得胜利,都是利用了和尚原险要的地形。当然,第二次战斗的胜利也与吴玠的精密部署分不开。
金鼓第八:防敌、击敌、追敌,防其伏击的方法
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①,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堠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②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③,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④,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我垒。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①霖雨:连绵的大雨。
②谁何:指以口令相问答。在警戒区内,每人都用暗号口令以相识别。
③以号相命:通过号令互相联络,传达命令。
④屯:聚。此处指一个驻军单位。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境内,敌我双方兵力相当;但是正逢天气严寒或酷暑,日夜不停地下大雨,一连十天都不停止。沟堑营垒全部被毁坏,山险要隘也不能守卫,派出的斥堠麻痹懈怠,士兵疏于戒备。此时,敌人乘夜前来袭击,全军全无准备,官兵上下疑惑混乱,对此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所有军队都是因有高度的戒备才能巩固,都是因懈怠导致失败。命令我军营垒之上,口令相问答之声不绝;哨兵人人手持旌旗,与营垒内外联络,以号令相互传达命令,不要使金鼓之声断绝,士卒均面向敌方保持警戒,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我军每三千人编为一屯,严加告诫和约束他们,使各处审慎守备。如果敌军前来进犯,看到我军森严的戒备,即使逼近我军阵前,也必会撤回。这时,敌军必定力尽气怠,我军应派遣精锐部队紧随其后攻击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