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奋斗在盛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源县丞董彦,泉州府龙溪县人,年约四十许,与前任清源县丞,今御史台监察御史张柬之有师生之谊。
董彦是高宗咸亨三年的明经科进士,自雁塔题名以来,董彦一直都在泉州刺史府任着闲职,熬了小十年,才得恩师张柬之推荐,接任了清源县的县丞之位。
按理说,但凡高中进士者,一旦放榜题名,吏部至少都能授予个从八品的中县县丞。而董彦却在泉州刺史府足足坐了小十年的冷板凳,才有机会被下放到泉州下辖的清源县出任县丞一职。
当然,这里面是有缘由的。原因也很简单,就因为他当初考得并非是进士科,而是明经科。
在唐朝科举中,以明经科和进士科为主要科目。
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主要是口试,贴经,墨义。贴经类似于后世的考试填空,墨义便是对经文字句做简单的比试。一般参加的举子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基本都可以中试。
而进士科除了要考贴经(考试填空)之外,还要考策问,杂文。策问,就是要针对国家当下的政治、竞技、法律、政务、军事、漕运、盐政等方面提出问题并附上解答,如后世的时政论文。杂文便要作诗赋各一,考校文采。进士科的一般很难中,每年赴京赶考的各地举子数千名,却也只是百中取一,通常只有三四十人中进士而已。
而且古代的君王宰相看重进士科,都喜欢从进士科中选取治国人才,士子文人也喜欢参加进士科,因为进士科重诗赋,更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自然而然,进士科无论是难度,还是含金量,都远远大于明经科。
因此,明经科的进士自然不能和进士科的进士相提并论。
唐朝诗人孟郊的及第诗《登科后》流传至今:
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中所讲得便是高中进士科进士后的风光无限和百般得瑟。如果哪个明经科进士敢把这首诗套在自己身上,在当时准会被人笑掉大牙。
俗话说得好,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的读书人能考取明经科,年龄都算比较大的,而五十岁考取进士科,论岁数,还算比较年轻的。
这句话一言道破了考取进士科的艰难。
很遗憾,董彦就属于三十岁考取明经科进士的。再加上前些年他的恩师张柬之还没开始老丝逆袭,还不够格提携他。以至于他在泉州刺史府坐了十年冷板凳,干了十年的闲差。
好在他现在才四十来岁,而且他的恩师张柬之自打擢升御史台监察御史后,也日渐受武后赏识看重,所以董彦相信自己只要在清源县能作出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绩来,他将来的仕途未尝不是一片坦途。
想想他的恩师张柬之都七十来岁了,才开始官场第二春,更何况自己才四十来岁,还这么年轻呢。
所以自打上任以来,尽管清源一把手县令胡康安把持着县衙,但董彦却是一直严以律己,不贪赃不枉法,不徇私不舞弊,不结党不营私,一心都扑在清源县的政务之上。
……
……
今晚的董彦早已脱下官袍,一身灰色袍衫便服穿于身上,在府中的花厅接见了最近在城中出尽风头,名声大噪的崔家二郎崔耕。
与崔耕象征性地聊了一番之后,董彦发现此子并非如当初外界所传言的纨绔败家,相反,此子虽二十岁不到却是见多识广人情练达,而且每每言谈中都有奇思妙想,不同于常人。
渐渐地,董彦从一开始地象征性地接见敷衍聊天,开始对眼前这个少年郎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见着崔耕从桌上两个大小酒坛中各自倒出一碗酒来,央请着自己尝上一尝,董彦并未伸手去接酒碗,而是问道:“崔二郎,莫非这酒便是最近清源县盛传的木兰春酒?”
“然也!”
崔耕点了点头,继续请手道:“今日特意酿造两坛,献给董大人尝上一尝。”
不过董彦还是不为所动,摇了摇头,道:“崔二郎,你既然知道本官的府邸在哪儿,就应该知道本官的为人。不贪赃不枉法,不徇私不舞弊,你妄图想用两坛子酒来贿赂本官,想求着本官替你办什么事儿的话,那就……”
“误会了!”
崔耕赶紧抱拳打断了董彦的说话,笑道:“董大人,您真的误会了!小民自然知道你的官声,岂会自找麻烦?今日单纯就是想献上两坛子让大人尝上一尝,我家木兰春酒毕竟也是咱们清源县本土自产的酒,大人身为地方官,尝上一尝又有何不可?再说了,天底下还有傻到拿两坛子酒来行贿官员的商贾吗?”
“呃……”董彦愣了一下,好像还真是这个理儿,身为地方... -->>
清源县丞董彦,泉州府龙溪县人,年约四十许,与前任清源县丞,今御史台监察御史张柬之有师生之谊。
董彦是高宗咸亨三年的明经科进士,自雁塔题名以来,董彦一直都在泉州刺史府任着闲职,熬了小十年,才得恩师张柬之推荐,接任了清源县的县丞之位。
按理说,但凡高中进士者,一旦放榜题名,吏部至少都能授予个从八品的中县县丞。而董彦却在泉州刺史府足足坐了小十年的冷板凳,才有机会被下放到泉州下辖的清源县出任县丞一职。
当然,这里面是有缘由的。原因也很简单,就因为他当初考得并非是进士科,而是明经科。
在唐朝科举中,以明经科和进士科为主要科目。
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主要是口试,贴经,墨义。贴经类似于后世的考试填空,墨义便是对经文字句做简单的比试。一般参加的举子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基本都可以中试。
而进士科除了要考贴经(考试填空)之外,还要考策问,杂文。策问,就是要针对国家当下的政治、竞技、法律、政务、军事、漕运、盐政等方面提出问题并附上解答,如后世的时政论文。杂文便要作诗赋各一,考校文采。进士科的一般很难中,每年赴京赶考的各地举子数千名,却也只是百中取一,通常只有三四十人中进士而已。
而且古代的君王宰相看重进士科,都喜欢从进士科中选取治国人才,士子文人也喜欢参加进士科,因为进士科重诗赋,更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自然而然,进士科无论是难度,还是含金量,都远远大于明经科。
因此,明经科的进士自然不能和进士科的进士相提并论。
唐朝诗人孟郊的及第诗《登科后》流传至今:
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中所讲得便是高中进士科进士后的风光无限和百般得瑟。如果哪个明经科进士敢把这首诗套在自己身上,在当时准会被人笑掉大牙。
俗话说得好,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的读书人能考取明经科,年龄都算比较大的,而五十岁考取进士科,论岁数,还算比较年轻的。
这句话一言道破了考取进士科的艰难。
很遗憾,董彦就属于三十岁考取明经科进士的。再加上前些年他的恩师张柬之还没开始老丝逆袭,还不够格提携他。以至于他在泉州刺史府坐了十年冷板凳,干了十年的闲差。
好在他现在才四十来岁,而且他的恩师张柬之自打擢升御史台监察御史后,也日渐受武后赏识看重,所以董彦相信自己只要在清源县能作出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绩来,他将来的仕途未尝不是一片坦途。
想想他的恩师张柬之都七十来岁了,才开始官场第二春,更何况自己才四十来岁,还这么年轻呢。
所以自打上任以来,尽管清源一把手县令胡康安把持着县衙,但董彦却是一直严以律己,不贪赃不枉法,不徇私不舞弊,不结党不营私,一心都扑在清源县的政务之上。
……
……
今晚的董彦早已脱下官袍,一身灰色袍衫便服穿于身上,在府中的花厅接见了最近在城中出尽风头,名声大噪的崔家二郎崔耕。
与崔耕象征性地聊了一番之后,董彦发现此子并非如当初外界所传言的纨绔败家,相反,此子虽二十岁不到却是见多识广人情练达,而且每每言谈中都有奇思妙想,不同于常人。
渐渐地,董彦从一开始地象征性地接见敷衍聊天,开始对眼前这个少年郎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见着崔耕从桌上两个大小酒坛中各自倒出一碗酒来,央请着自己尝上一尝,董彦并未伸手去接酒碗,而是问道:“崔二郎,莫非这酒便是最近清源县盛传的木兰春酒?”
“然也!”
崔耕点了点头,继续请手道:“今日特意酿造两坛,献给董大人尝上一尝。”
不过董彦还是不为所动,摇了摇头,道:“崔二郎,你既然知道本官的府邸在哪儿,就应该知道本官的为人。不贪赃不枉法,不徇私不舞弊,你妄图想用两坛子酒来贿赂本官,想求着本官替你办什么事儿的话,那就……”
“误会了!”
崔耕赶紧抱拳打断了董彦的说话,笑道:“董大人,您真的误会了!小民自然知道你的官声,岂会自找麻烦?今日单纯就是想献上两坛子让大人尝上一尝,我家木兰春酒毕竟也是咱们清源县本土自产的酒,大人身为地方官,尝上一尝又有何不可?再说了,天底下还有傻到拿两坛子酒来行贿官员的商贾吗?”
“呃……”董彦愣了一下,好像还真是这个理儿,身为地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