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事情。
因为阿济格是他唯一一个能够顶得上大作用的党羽了,若是他不竭尽全力的保下阿济格,就会丧失最后一股强有力的外部援助力量。
“这事我是知道的,只是因为事态紧急,来不及对朝廷细说。想必太后也知道,兵部和朝廷里的书文往来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自古救兵如救火,怎能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按部就班?既然湖广已不可守,索性撤回来稍事休整以图再起……”
湖广的局面已经糜烂的不可收拾,还不如先撤出来,再慢慢的想办法重新恢复,这就是多尔衮的说法。
对于这个说法,太后极不认同:阿济格撤离湖广之后,马不停蹄的一路北撤大踏步后退,过了南阳府之后已经撤到了汝州府,还没有止步的意思。再撤的话就要撤退到黄河以北了?这有一丁点东山再起再战湖广的意思吗?分明就是想带着大军回来吧!
在朝廷没有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带兵回来,说的轻了这叫“违抗军令”,说的重了就是“图谋不轨”,无论哪一条都是掉脑袋的重罪,但朝廷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阻止阿济格北撤?拿什么阻止?朝廷的一道圣旨吗?
现在的阿济格还在乎圣旨?
就是因为看破了朝廷内部的虚弱,知道朝廷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阿济格才敢于如此明目张胆。
再者说了,眼下这么干的又不是只有一个英亲王阿济格。
远在四川的肃亲王豪格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撤军。
自从听说了阿济格撤兵的消息之后,远在重庆府北部清缴大西军和闯军残部的豪格连一点都没有耽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把主力撤到了北边的保宁府一带,其前锋走的更远,现在已经撤到汉中了。看这个架势,豪格也是回来。
豪格的说法和阿济格如出一辙:“山水烟瘴,师劳兵疲,暂退休整,以备再战。”
四川这边的地理形势不好,这样的季节流行病高发,军队已疲惫不堪,先撤一下休整一番再继续追剿残敌。这样的说法连三岁的娃娃都骗不过。
休整?真要是需要休整的话,有必要从四川撤到陕西进行休整吗?
肃亲王豪格也好,英亲王阿济格也罢,他们撤兵都不是出于军事层面的考虑,而是因为政治因素。
京城里局势越来越不稳了,在双方摊牌的前夕,各方势力都心思活动,想着从中渔利火中取栗,都打起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算盘,以免被自己的竞争对手占据了先机和大义的名分。
阿济格回撤,肯定会撤到京城的半径范围之内,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儿。
太后之所以没有联合代善等老牌勋贵在这个事情上大作文章,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打算:阿济格撤回来之后,多尔衮的声势和实力一定会超过太后一党,这个时候的豪格虽然不算是“自己人”,却绝对不是多尔衮的人,本着敌人就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才默认了豪格的举动。
用豪格平衡阿济格,这就是太后的打算。
既然朝廷能默许豪格撤退,当然不能再拿阿济格的撤退说事儿。
“英亲王斩杀孙志茂的事儿,摄政王怎么看?”
这是刚刚发生的一个政治事件:英亲王阿济格把汝州知府孙志茂一刀给宰了!
英亲王阿济格给出的解释是:孙志茂劳军不力,屡次敷衍塞责,且又多有出言不逊之举,斩之以儆效尤。
这样的杀人借口,实在太牵强了。
那孙志茂是河南汝州的知府,阿济格是湖广的统帅,本就没有为阿济格筹集钱粮的丁壮的任务,大军所到之处随随便便拿出一点钱粮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何来“劳军不力”的说法?而且你阿济格才刚刚撤到汝州,怎么就“屡次”敷衍了呢?时间上也不允许啊!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孙志茂对你这个亲王不是足够的尊重,你最多也就是喝骂他几句也就算了,怎么能够直接一刀给杀了呢?
这种事儿,只要稍微有一点点脑子就可以知道,必然是因为阿济格撤退的太过于匆忙,后勤给养严重不足,不得不勒索地方,不得不强行命令地方官员筹备钱粮。在时间仓促准备不足的情况之下,小小的汝州知府根本就拿不出足以供应几万大军的后勤给养,于是乎阿济格就把府库给抢了。
纵容士兵哄抢地方官府的府库,孙志茂肯定急眼呀,于是冲突就产生了,阿济格索性直接把孙志茂给宰了,随随便便安一个罪名而已。
一个小小的知府,怎么敢顶撞阿济格?又怎么会公然得罪一个带兵的实权亲王?
孙志茂死的冤啊!死了之后还被阿济格扣上一个罪名……
在当前这种大形势下,太后当然不会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区区知府就和阿济格撕破脸,还得强忍着内心的不快为他开脱:“既然那孙志茂对英亲王不恭,杀了也就杀了吧……不过那孙志茂终究是朝廷命官,擅自斩杀终究需要一个说法……”
在太后的口中,擅自斩杀朝廷命官,已从极大的罪行变成了轻飘飘的罪过,其实就是希望多尔衮以摄政王的名义斥责阿济格几句,意思意思也就算了,好歹能给朝廷一个台阶下,要不然朝廷的威严何在体面何在?
但是,多尔衮连装模作样斥责阿济格的表面工作都不想做,他需要极力维护阿济格的利益,因为现在的阿济格对他太重要了。但阿济格愈发的跋扈,也越来越不理会多尔衮的观感,但多尔衮却不得不借助他的力量。
在这个事情上,多尔衮不好直接替阿济格辩解,只能拿洪承畴说事儿:“英亲王湖广之败,罪魁祸首在于洪承畴……”
阿济格败的这么惨,撤的这么快,就是洪承畴的责任。
当初就是因为他的战略误判,才导致了湖广的大局瞬间崩坏,要是他能够在第时间进攻江南,就可以极大分担湖广的军事压力,阿济格就不可能会战败。
真要是追究到根子上,还得所是洪承畴那狗奴才的罪行。
你要追究阿济格,我就追究洪承畴。这根本就不是就事论事,也不解决问题的态度,纯粹就是为了为何自身的利益。
堂堂大清的两个最高统治者,竟然象街头的市井无赖一般开始扯皮了!
这个事情。
因为阿济格是他唯一一个能够顶得上大作用的党羽了,若是他不竭尽全力的保下阿济格,就会丧失最后一股强有力的外部援助力量。
“这事我是知道的,只是因为事态紧急,来不及对朝廷细说。想必太后也知道,兵部和朝廷里的书文往来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自古救兵如救火,怎能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按部就班?既然湖广已不可守,索性撤回来稍事休整以图再起……”
湖广的局面已经糜烂的不可收拾,还不如先撤出来,再慢慢的想办法重新恢复,这就是多尔衮的说法。
对于这个说法,太后极不认同:阿济格撤离湖广之后,马不停蹄的一路北撤大踏步后退,过了南阳府之后已经撤到了汝州府,还没有止步的意思。再撤的话就要撤退到黄河以北了?这有一丁点东山再起再战湖广的意思吗?分明就是想带着大军回来吧!
在朝廷没有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带兵回来,说的轻了这叫“违抗军令”,说的重了就是“图谋不轨”,无论哪一条都是掉脑袋的重罪,但朝廷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阻止阿济格北撤?拿什么阻止?朝廷的一道圣旨吗?
现在的阿济格还在乎圣旨?
就是因为看破了朝廷内部的虚弱,知道朝廷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阿济格才敢于如此明目张胆。
再者说了,眼下这么干的又不是只有一个英亲王阿济格。
远在四川的肃亲王豪格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撤军。
自从听说了阿济格撤兵的消息之后,远在重庆府北部清缴大西军和闯军残部的豪格连一点都没有耽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把主力撤到了北边的保宁府一带,其前锋走的更远,现在已经撤到汉中了。看这个架势,豪格也是回来。
豪格的说法和阿济格如出一辙:“山水烟瘴,师劳兵疲,暂退休整,以备再战。”
四川这边的地理形势不好,这样的季节流行病高发,军队已疲惫不堪,先撤一下休整一番再继续追剿残敌。这样的说法连三岁的娃娃都骗不过。
休整?真要是需要休整的话,有必要从四川撤到陕西进行休整吗?
肃亲王豪格也好,英亲王阿济格也罢,他们撤兵都不是出于军事层面的考虑,而是因为政治因素。
京城里局势越来越不稳了,在双方摊牌的前夕,各方势力都心思活动,想着从中渔利火中取栗,都打起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算盘,以免被自己的竞争对手占据了先机和大义的名分。
阿济格回撤,肯定会撤到京城的半径范围之内,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儿。
太后之所以没有联合代善等老牌勋贵在这个事情上大作文章,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打算:阿济格撤回来之后,多尔衮的声势和实力一定会超过太后一党,这个时候的豪格虽然不算是“自己人”,却绝对不是多尔衮的人,本着敌人就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才默认了豪格的举动。
用豪格平衡阿济格,这就是太后的打算。
既然朝廷能默许豪格撤退,当然不能再拿阿济格的撤退说事儿。
“英亲王斩杀孙志茂的事儿,摄政王怎么看?”
这是刚刚发生的一个政治事件:英亲王阿济格把汝州知府孙志茂一刀给宰了!
英亲王阿济格给出的解释是:孙志茂劳军不力,屡次敷衍塞责,且又多有出言不逊之举,斩之以儆效尤。
这样的杀人借口,实在太牵强了。
那孙志茂是河南汝州的知府,阿济格是湖广的统帅,本就没有为阿济格筹集钱粮的丁壮的任务,大军所到之处随随便便拿出一点钱粮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何来“劳军不力”的说法?而且你阿济格才刚刚撤到汝州,怎么就“屡次”敷衍了呢?时间上也不允许啊!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孙志茂对你这个亲王不是足够的尊重,你最多也就是喝骂他几句也就算了,怎么能够直接一刀给杀了呢?
这种事儿,只要稍微有一点点脑子就可以知道,必然是因为阿济格撤退的太过于匆忙,后勤给养严重不足,不得不勒索地方,不得不强行命令地方官员筹备钱粮。在时间仓促准备不足的情况之下,小小的汝州知府根本就拿不出足以供应几万大军的后勤给养,于是乎阿济格就把府库给抢了。
纵容士兵哄抢地方官府的府库,孙志茂肯定急眼呀,于是冲突就产生了,阿济格索性直接把孙志茂给宰了,随随便便安一个罪名而已。
一个小小的知府,怎么敢顶撞阿济格?又怎么会公然得罪一个带兵的实权亲王?
孙志茂死的冤啊!死了之后还被阿济格扣上一个罪名……
在当前这种大形势下,太后当然不会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区区知府就和阿济格撕破脸,还得强忍着内心的不快为他开脱:“既然那孙志茂对英亲王不恭,杀了也就杀了吧……不过那孙志茂终究是朝廷命官,擅自斩杀终究需要一个说法……”
在太后的口中,擅自斩杀朝廷命官,已从极大的罪行变成了轻飘飘的罪过,其实就是希望多尔衮以摄政王的名义斥责阿济格几句,意思意思也就算了,好歹能给朝廷一个台阶下,要不然朝廷的威严何在体面何在?
但是,多尔衮连装模作样斥责阿济格的表面工作都不想做,他需要极力维护阿济格的利益,因为现在的阿济格对他太重要了。但阿济格愈发的跋扈,也越来越不理会多尔衮的观感,但多尔衮却不得不借助他的力量。
在这个事情上,多尔衮不好直接替阿济格辩解,只能拿洪承畴说事儿:“英亲王湖广之败,罪魁祸首在于洪承畴……”
阿济格败的这么惨,撤的这么快,就是洪承畴的责任。
当初就是因为他的战略误判,才导致了湖广的大局瞬间崩坏,要是他能够在第时间进攻江南,就可以极大分担湖广的军事压力,阿济格就不可能会战败。
真要是追究到根子上,还得所是洪承畴那狗奴才的罪行。
你要追究阿济格,我就追究洪承畴。这根本就不是就事论事,也不解决问题的态度,纯粹就是为了为何自身的利益。
堂堂大清的两个最高统治者,竟然象街头的市井无赖一般开始扯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