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债鬼
芜湖,长江重埠吴楚名邑,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是长江流域的四大重镇之一。
在芜湖地面上,范氏家族是当地的第一大姓,虽然已经分出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堂口,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先祖:越国大夫范蠡。
范蠡,绝对是历史名人,除了协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外,还有和四大美人之首西施的种种美好传说,他不仅在以为成功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赚下了很大的家业,自称陶朱公。
在究竟谁才是陶朱公嫡系子孙的这个问题上,南阳范氏和芜湖范氏打了几千年的嘴仗,至今都没有分出胜负。从地缘和历史起源上来说,南阳范氏应该更正统一些,但是从实际作为上来看,芜湖范氏显然更接近先祖的风格,尤其他们在商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分明就是陶朱公当年的风范。
作为范氏子孙,范成吾的人生履历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虽然已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一生之中却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任何太大的污点,除了吝啬一点贪财一点之外,还有着小人物特有的那种怯懦,这就注定了他这一辈子既不会取得多大的成功,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落。唯一让他自豪的事情只有一个:家族产业。
范成吾的染坊拥有近百名雇工,规模相当不小,但是在当地却连前十都排不上。
染坊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家业,其历史比大明朝还要悠远,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办起来了,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一直都不温不火,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勤勤恳恳的印染布匹,虽然确实很辛苦,却胜在每年都有一笔稳定的进项,只要不是天下大乱的局面,总能赚到些银子,但是这位范成吾却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前些年北边的李吴山李大帅发行债券的时候,范成吾买了一些,当时并没有想太多。仅仅只是觉得把银子藏在床底下,好不如借给李大帅更好呢。一来是因为李大帅的名气大,肯定不会赖账,再者也可以通过购买债券赚到些利息,等于是凭空多了一笔收入。
中秋前后,范成吾看中了一块地皮,想要再开个染坊,急需银钱,所以就想把债券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于是乎他就到金陵的大旗军办事点想要把当初的债券兑现,结果却失望而归。
大旗军的人说了,李大帅南征北战正在大举扩充军备,债券必须延期才能兑现,且让他先等着。
至于要等到什么时候,大旗军的人没有说,范成吾也不敢问。
一个小小的作坊主,难道还能直接去找李大帅讨债不成?
更何况,这事儿当初是黄得功经手的,直接去找李大帅讨债确实不合适,还不如找找本地的黄得功黄公爷呢。
芜湖是黄得功的地盘儿,若是没有黄得功的支持,大旗军的债券根本就无法在本地推行。既然有了黄得功黄公爷为大旗军背书,又是他做的经手人,直接去找他反而更好一点儿。
当然,如同范成吾这样的小人物,不可能因为几千两银子就去找黄得功,但这事已经闹到了,黄得功已经出面了。
光是在芜湖本地,购买了债券的人家就有几百户之多,他们的遭遇和范成吾如出一辙:李大帅的债券无法兑现,至少眼下不能。
这么多人,而且多是本地的富商大户,索性组成了一个“讨债者联盟”,推举了十几个代表去找黄得功黄老公爷去说这个事儿。
黄得功黄老公爷的行辕不在芜湖城内,而是城北的长江边上,毕竟黄得功部最主要的就是水军,扼守长江咽喉的嘛。
印染行业会产生海量的污水,全都排放在长江之中,将江水染的五颜六色,还散发着土碱和石蜡的那种恶臭,绵延上百里。
当然,大明朝还没有环境污染的说法,人们早就对这种状况司空见惯了。
“诸位乡梓,你们的事儿我已经知道了。”虽然黄老公爷年事已高,却没有丝毫老迈之态,依旧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率和坦诚:“忠勇公欠你们的银子,当年也是经过了我的手,我一定会给你们一个说法儿……”
作为本地的军中巨头,已在芜湖经营了二十年的黄得功深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不论他本人再怎么苛刻,对于当地的百姓尤其是对于这些本地的富户还算不错,至少能为他们的利益着想,这也是黄得功能是芜湖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已让幕友统计过了,忠勇公总共欠诸位一百一十万缗,折算成银子差不多也有九十余万两了,这不是个小数字……”
“既然当年我经手过这个事情,我就会负责到底,一定会帮你们讨回来……”
黄得功的态度相当不错,但他仅仅只是说帮着大家去找李大帅讨债,却没有说具体什么时候才能真的讨回来。
“这个……公爷,小人也是急等着用钱,这个……年前能不能拿到现钱?”
当范成吾问起这个大家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时,黄得功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眉头微微一皱:“忠勇公欠了你多少?”
“一万缗钱……”
听了这话,黄得功顿时哈哈大笑:“我还以为多少呢,不过是一万缗罢了,八千两银子都不到呢。你不会以为咱们的忠勇公会赖了你这几千两银子吧?”
“忠勇公是何等样人,怎么会赖了草民的这点小钱儿?更何况还有老公爷从中作保,小人肯定信得过,只是现在真的急等着用钱……”
“我知道你们都急着用钱呢,但你们也得体谅一下忠勇公的难处。他家大业大,光是大旗军就有十万控弦之士,人吃马嚼的开销也大。家有万贯还有一时不便的时候呢,更何况是忠勇公?据我所知,忠勇公好像没有欠下你们的利钱吧?”
虽说李吴山李大帅没有按时归还本钱,但利息却是给了的……至少去年的利息已经决算过了,至于说今年的利息……这不是还没有到年底呢嘛,还不到约定的利息结算时间。
但范成吾还是希望能够尽快把自己的本钱要回来,因为他已经听说了一个消息,李吴山李大帅欠下了很多很多的债务,万一到时候他要是还不起了,那可如何是好?
虽说李大帅不可能在乎那区区的八千两,但范成吾终究不是李大帅那样的大人物,他只不过是一个很本分的小角色,八千两相当于他好几年的赚头呢,他不可能不在乎。
“只要忠勇公还能按时支付利息,这就不算是啥了不起的大事儿……”
按照当时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债务人还在支付利息,就算是一时还不上本钱,也谈不上一个“欠”字,充其量也就是延期归还而已。
看着众人全都不说话的样子,黄得功知道这些个富户和作坊主还是不怎么放心,随即哈哈大笑着说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最是天经地义,如果诸位乡梓实在想要讨回银子,那我就舍得这一张老脸,去找忠勇公说道说道,无论他手头再怎么紧急,先让他把咱们芜湖的债还上,这样总可以了吧?”
不愧是黄老公爷,竟然要亲自为大家去讨债了,还不等众人那股子欢喜的劲头上来,就又听黄得功说道:“不过这样一来,北边的丝麻棉布恐怕就过不了江了。秦、晋、川蜀那边的情形你们比我知道的清楚,到时候我真的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芜湖艳天下”这句话由来已久,说的就是芜湖的印染行业。
早在大明朝建国初年,芜湖的印染行业就已蜚声四海了,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东亚最大的印染基地。在整个印染行业当中,光是芜湖一地就占据了差不多四成的份额,看看那五颜六色的长江水就可以想象到本地的印染行业规模有多大了。
每四户人家当中,就必有一人从事着印染相关行业,把这个行业说成是芜湖的经济命脉绝对不算过分。但是,最近这几年当中,秦地、蜀地的印染同行们也在崛起,正在以非常明显的进攻姿态侵蚀着芜湖人的商业版图,很多以前的... -->>
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债鬼
芜湖,长江重埠吴楚名邑,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是长江流域的四大重镇之一。
在芜湖地面上,范氏家族是当地的第一大姓,虽然已经分出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堂口,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先祖:越国大夫范蠡。
范蠡,绝对是历史名人,除了协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外,还有和四大美人之首西施的种种美好传说,他不仅在以为成功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赚下了很大的家业,自称陶朱公。
在究竟谁才是陶朱公嫡系子孙的这个问题上,南阳范氏和芜湖范氏打了几千年的嘴仗,至今都没有分出胜负。从地缘和历史起源上来说,南阳范氏应该更正统一些,但是从实际作为上来看,芜湖范氏显然更接近先祖的风格,尤其他们在商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分明就是陶朱公当年的风范。
作为范氏子孙,范成吾的人生履历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虽然已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一生之中却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任何太大的污点,除了吝啬一点贪财一点之外,还有着小人物特有的那种怯懦,这就注定了他这一辈子既不会取得多大的成功,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落。唯一让他自豪的事情只有一个:家族产业。
范成吾的染坊拥有近百名雇工,规模相当不小,但是在当地却连前十都排不上。
染坊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家业,其历史比大明朝还要悠远,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办起来了,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一直都不温不火,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勤勤恳恳的印染布匹,虽然确实很辛苦,却胜在每年都有一笔稳定的进项,只要不是天下大乱的局面,总能赚到些银子,但是这位范成吾却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前些年北边的李吴山李大帅发行债券的时候,范成吾买了一些,当时并没有想太多。仅仅只是觉得把银子藏在床底下,好不如借给李大帅更好呢。一来是因为李大帅的名气大,肯定不会赖账,再者也可以通过购买债券赚到些利息,等于是凭空多了一笔收入。
中秋前后,范成吾看中了一块地皮,想要再开个染坊,急需银钱,所以就想把债券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于是乎他就到金陵的大旗军办事点想要把当初的债券兑现,结果却失望而归。
大旗军的人说了,李大帅南征北战正在大举扩充军备,债券必须延期才能兑现,且让他先等着。
至于要等到什么时候,大旗军的人没有说,范成吾也不敢问。
一个小小的作坊主,难道还能直接去找李大帅讨债不成?
更何况,这事儿当初是黄得功经手的,直接去找李大帅讨债确实不合适,还不如找找本地的黄得功黄公爷呢。
芜湖是黄得功的地盘儿,若是没有黄得功的支持,大旗军的债券根本就无法在本地推行。既然有了黄得功黄公爷为大旗军背书,又是他做的经手人,直接去找他反而更好一点儿。
当然,如同范成吾这样的小人物,不可能因为几千两银子就去找黄得功,但这事已经闹到了,黄得功已经出面了。
光是在芜湖本地,购买了债券的人家就有几百户之多,他们的遭遇和范成吾如出一辙:李大帅的债券无法兑现,至少眼下不能。
这么多人,而且多是本地的富商大户,索性组成了一个“讨债者联盟”,推举了十几个代表去找黄得功黄老公爷去说这个事儿。
黄得功黄老公爷的行辕不在芜湖城内,而是城北的长江边上,毕竟黄得功部最主要的就是水军,扼守长江咽喉的嘛。
印染行业会产生海量的污水,全都排放在长江之中,将江水染的五颜六色,还散发着土碱和石蜡的那种恶臭,绵延上百里。
当然,大明朝还没有环境污染的说法,人们早就对这种状况司空见惯了。
“诸位乡梓,你们的事儿我已经知道了。”虽然黄老公爷年事已高,却没有丝毫老迈之态,依旧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率和坦诚:“忠勇公欠你们的银子,当年也是经过了我的手,我一定会给你们一个说法儿……”
作为本地的军中巨头,已在芜湖经营了二十年的黄得功深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不论他本人再怎么苛刻,对于当地的百姓尤其是对于这些本地的富户还算不错,至少能为他们的利益着想,这也是黄得功能是芜湖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已让幕友统计过了,忠勇公总共欠诸位一百一十万缗,折算成银子差不多也有九十余万两了,这不是个小数字……”
“既然当年我经手过这个事情,我就会负责到底,一定会帮你们讨回来……”
黄得功的态度相当不错,但他仅仅只是说帮着大家去找李大帅讨债,却没有说具体什么时候才能真的讨回来。
“这个……公爷,小人也是急等着用钱,这个……年前能不能拿到现钱?”
当范成吾问起这个大家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时,黄得功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眉头微微一皱:“忠勇公欠了你多少?”
“一万缗钱……”
听了这话,黄得功顿时哈哈大笑:“我还以为多少呢,不过是一万缗罢了,八千两银子都不到呢。你不会以为咱们的忠勇公会赖了你这几千两银子吧?”
“忠勇公是何等样人,怎么会赖了草民的这点小钱儿?更何况还有老公爷从中作保,小人肯定信得过,只是现在真的急等着用钱……”
“我知道你们都急着用钱呢,但你们也得体谅一下忠勇公的难处。他家大业大,光是大旗军就有十万控弦之士,人吃马嚼的开销也大。家有万贯还有一时不便的时候呢,更何况是忠勇公?据我所知,忠勇公好像没有欠下你们的利钱吧?”
虽说李吴山李大帅没有按时归还本钱,但利息却是给了的……至少去年的利息已经决算过了,至于说今年的利息……这不是还没有到年底呢嘛,还不到约定的利息结算时间。
但范成吾还是希望能够尽快把自己的本钱要回来,因为他已经听说了一个消息,李吴山李大帅欠下了很多很多的债务,万一到时候他要是还不起了,那可如何是好?
虽说李大帅不可能在乎那区区的八千两,但范成吾终究不是李大帅那样的大人物,他只不过是一个很本分的小角色,八千两相当于他好几年的赚头呢,他不可能不在乎。
“只要忠勇公还能按时支付利息,这就不算是啥了不起的大事儿……”
按照当时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债务人还在支付利息,就算是一时还不上本钱,也谈不上一个“欠”字,充其量也就是延期归还而已。
看着众人全都不说话的样子,黄得功知道这些个富户和作坊主还是不怎么放心,随即哈哈大笑着说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最是天经地义,如果诸位乡梓实在想要讨回银子,那我就舍得这一张老脸,去找忠勇公说道说道,无论他手头再怎么紧急,先让他把咱们芜湖的债还上,这样总可以了吧?”
不愧是黄老公爷,竟然要亲自为大家去讨债了,还不等众人那股子欢喜的劲头上来,就又听黄得功说道:“不过这样一来,北边的丝麻棉布恐怕就过不了江了。秦、晋、川蜀那边的情形你们比我知道的清楚,到时候我真的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芜湖艳天下”这句话由来已久,说的就是芜湖的印染行业。
早在大明朝建国初年,芜湖的印染行业就已蜚声四海了,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东亚最大的印染基地。在整个印染行业当中,光是芜湖一地就占据了差不多四成的份额,看看那五颜六色的长江水就可以想象到本地的印染行业规模有多大了。
每四户人家当中,就必有一人从事着印染相关行业,把这个行业说成是芜湖的经济命脉绝对不算过分。但是,最近这几年当中,秦地、蜀地的印染同行们也在崛起,正在以非常明显的进攻姿态侵蚀着芜湖人的商业版图,很多以前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