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大明首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辰时,阁臣刚在中堂坐定,书办就把三份反对王崇古封贡互市提议的奏本放到了高拱的案头。
“诸公先听听宋给谏的高论。”高拱拿起礼科给事中宋应昌的奏本,嘴角挂着讥笑,念道,“虏虽通贡,情或难测,防边则有两费,撤兵则非万全。”他把文牍往书案上一摔,“谁说要撤兵了?这给谏自己树靶子自己开弓射击,也够辛苦的了!”
“说甚‘情或难测’,先就不自信!说甚‘防边则有两费’,封贡互市一旦达成,边费加上赏费,也比往昔边费一项少不知多少!他却混淆视听,硬说花费更多!”张居正不满地说,“他就是为反对而反对,生恐事成!”
“再听听兵科都给事温纯的高论!”高拱又拿起一份文牍,不屑地念道,“虏得封号,则众且益附,是赐之翼也;入我境,则窥我文物,是启其心也’。呵呵!”他冷笑了两声,“这意思是若封贡,就是替老俺招抚众虏,好让他一统大漠,推翻大明!”
“玄翁,科道有言责,他们的建言对错姑且不论,然阁臣肆意嘲讽之,传扬出去,终归不美。”是殷世儋的声音。他入阁半月余,高拱对他却熟视无睹,这让他感到难堪,遂借机表达不满。
“喔?殷少保想的甚周到嘛!”张居正揶揄道。他本对殷世儋走内线入阁甚为不屑,对他甫入阁就因献俘礼成加恩少保,更是耿耿于怀,便刻意叫他“少保”,刺了他一句。
高拱看也不看殷世儋,故意叫着李春芳、张居正说:“兴化、江陵,你们再听听御史张国彦的高论:‘虏向入寇每旋出塞者,虞西北诸戎踵其后耳;彼无我患,则专意诸戎,诸戎必折而入于俺答,是加之左右臂而益其强也;请乞之费,岁加月倍,客饷不已,必扣主兵,主兵不已,必及市贾,市贾不已,必及内藏也’。”他看了李春芳一眼,又转向张居正,“这御史看的很远嘞!”
“这御史的意思是,往者俺答南侵,之所以抢掠后就跑,是怕其他部落偷袭他;如今封贡了,俺答就可以专心去征讨其他部落了,其他部落必臣服于他,俺答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大。”张居正以讥讽的语调说,“不过,这御史比温纯更甚,在他看来,若答应封贡,则俺答贪得无厌,天朝只好从军饷里拿钱,军饷不够,再从税赋里拿,税赋不够,只好从皇上的内库里拿。他以为一说要拿皇上的内帑出来,皇上就不会允准了。这御史简直就是蔑视皇上!”
“江陵,这不是深文周纳吗?!”殷世儋吃惊地说。
“深文周纳?”张居正摇头,“殷少保,你看看科道的话,那才是深文周纳!难道赏赐北虏,竟会到要皇上拿出私房钱的地步?这可能吗?这不是危言耸听吗?不是故意要激怒皇上吗?居心叵测,莫此为甚!”
“历下,殷少保,你先看看故牍,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再说话,不迟!”高拱没好气地对殷世儋说。
“好了好了!”李春芳忙制止争吵,“兼听则明嘛!不是还要廷议吗?届时自会有人辩驳。这几份奏本,交兵部参详就是了。”
“不说了!除了浪费时光,就是生一肚子气!等廷议吧!”高拱说着,起身道,“兴化,就要入二月了,吏部双月大选,要选用一大批府县官员,这几天就不来内阁了。”
虽然忙于銓选,可每到傍晚,高拱就会把张四维召到直房,询问宣大情形。张四维奉高拱之命,随时与其舅父王崇古保持密切沟通。这天一到高拱的直房,张四维就一脸苦楚地说:“玄翁,昨夜四维接家舅书,言俺答候旨甚切,日久恐夷性不耐。”
高拱沉吟片刻,语调深沉地说:“制驭夷狄,事机来去,变在俄顷。北虏数十年蹂躏中原,无如之何;今回心内向,臣服朝廷,若不及时接之,迁延月日,不守信约,一旦决裂而去,北边岂有宁日?”他突然提高了声调,“我看那些反对者,是在为国招祸!”说着,站起身,在屋内徘徊,若有所思地说,“此事,我固然可独立决断,但事体重大,旁有窃窥媒孽者,万一出了意外,不惟事败,令舅也会跟着遭殃!”
张四维点头道:“四维这就把玄翁的这个意思函禀家舅。”
高拱举手制止道:“不必!”又走了几步,像是自言自语,“此事不能久拖,再等三天,若再无结论,我只能破釜沉舟!”
次日辰时刚过,高拱正在吏部后堂主持议事,张居正的书办姚旷匆匆进来了,走到高拱跟前,俯身低声道:“张阁老请玄翁速回内阁,有急事。”
高拱蓦地站起身,吩咐:“备轿!”
“玄翁,都怪我!”张居正在文渊阁门前候着,见高拱下轿,便走上前去,没头没脑地说。
“出了甚事?”高拱眼一瞪问。
“玄翁忙着双月大选,我因为要主持今年的春闱,这几天都不在内阁,”张居正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份文牍,递给高拱,“王崇古的奏本,被驳回了。”
... -->>
次日辰时,阁臣刚在中堂坐定,书办就把三份反对王崇古封贡互市提议的奏本放到了高拱的案头。
“诸公先听听宋给谏的高论。”高拱拿起礼科给事中宋应昌的奏本,嘴角挂着讥笑,念道,“虏虽通贡,情或难测,防边则有两费,撤兵则非万全。”他把文牍往书案上一摔,“谁说要撤兵了?这给谏自己树靶子自己开弓射击,也够辛苦的了!”
“说甚‘情或难测’,先就不自信!说甚‘防边则有两费’,封贡互市一旦达成,边费加上赏费,也比往昔边费一项少不知多少!他却混淆视听,硬说花费更多!”张居正不满地说,“他就是为反对而反对,生恐事成!”
“再听听兵科都给事温纯的高论!”高拱又拿起一份文牍,不屑地念道,“虏得封号,则众且益附,是赐之翼也;入我境,则窥我文物,是启其心也’。呵呵!”他冷笑了两声,“这意思是若封贡,就是替老俺招抚众虏,好让他一统大漠,推翻大明!”
“玄翁,科道有言责,他们的建言对错姑且不论,然阁臣肆意嘲讽之,传扬出去,终归不美。”是殷世儋的声音。他入阁半月余,高拱对他却熟视无睹,这让他感到难堪,遂借机表达不满。
“喔?殷少保想的甚周到嘛!”张居正揶揄道。他本对殷世儋走内线入阁甚为不屑,对他甫入阁就因献俘礼成加恩少保,更是耿耿于怀,便刻意叫他“少保”,刺了他一句。
高拱看也不看殷世儋,故意叫着李春芳、张居正说:“兴化、江陵,你们再听听御史张国彦的高论:‘虏向入寇每旋出塞者,虞西北诸戎踵其后耳;彼无我患,则专意诸戎,诸戎必折而入于俺答,是加之左右臂而益其强也;请乞之费,岁加月倍,客饷不已,必扣主兵,主兵不已,必及市贾,市贾不已,必及内藏也’。”他看了李春芳一眼,又转向张居正,“这御史看的很远嘞!”
“这御史的意思是,往者俺答南侵,之所以抢掠后就跑,是怕其他部落偷袭他;如今封贡了,俺答就可以专心去征讨其他部落了,其他部落必臣服于他,俺答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大。”张居正以讥讽的语调说,“不过,这御史比温纯更甚,在他看来,若答应封贡,则俺答贪得无厌,天朝只好从军饷里拿钱,军饷不够,再从税赋里拿,税赋不够,只好从皇上的内库里拿。他以为一说要拿皇上的内帑出来,皇上就不会允准了。这御史简直就是蔑视皇上!”
“江陵,这不是深文周纳吗?!”殷世儋吃惊地说。
“深文周纳?”张居正摇头,“殷少保,你看看科道的话,那才是深文周纳!难道赏赐北虏,竟会到要皇上拿出私房钱的地步?这可能吗?这不是危言耸听吗?不是故意要激怒皇上吗?居心叵测,莫此为甚!”
“历下,殷少保,你先看看故牍,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再说话,不迟!”高拱没好气地对殷世儋说。
“好了好了!”李春芳忙制止争吵,“兼听则明嘛!不是还要廷议吗?届时自会有人辩驳。这几份奏本,交兵部参详就是了。”
“不说了!除了浪费时光,就是生一肚子气!等廷议吧!”高拱说着,起身道,“兴化,就要入二月了,吏部双月大选,要选用一大批府县官员,这几天就不来内阁了。”
虽然忙于銓选,可每到傍晚,高拱就会把张四维召到直房,询问宣大情形。张四维奉高拱之命,随时与其舅父王崇古保持密切沟通。这天一到高拱的直房,张四维就一脸苦楚地说:“玄翁,昨夜四维接家舅书,言俺答候旨甚切,日久恐夷性不耐。”
高拱沉吟片刻,语调深沉地说:“制驭夷狄,事机来去,变在俄顷。北虏数十年蹂躏中原,无如之何;今回心内向,臣服朝廷,若不及时接之,迁延月日,不守信约,一旦决裂而去,北边岂有宁日?”他突然提高了声调,“我看那些反对者,是在为国招祸!”说着,站起身,在屋内徘徊,若有所思地说,“此事,我固然可独立决断,但事体重大,旁有窃窥媒孽者,万一出了意外,不惟事败,令舅也会跟着遭殃!”
张四维点头道:“四维这就把玄翁的这个意思函禀家舅。”
高拱举手制止道:“不必!”又走了几步,像是自言自语,“此事不能久拖,再等三天,若再无结论,我只能破釜沉舟!”
次日辰时刚过,高拱正在吏部后堂主持议事,张居正的书办姚旷匆匆进来了,走到高拱跟前,俯身低声道:“张阁老请玄翁速回内阁,有急事。”
高拱蓦地站起身,吩咐:“备轿!”
“玄翁,都怪我!”张居正在文渊阁门前候着,见高拱下轿,便走上前去,没头没脑地说。
“出了甚事?”高拱眼一瞪问。
“玄翁忙着双月大选,我因为要主持今年的春闱,这几天都不在内阁,”张居正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份文牍,递给高拱,“王崇古的奏本,被驳回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