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大学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解元
孙淡这么一想立即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正如孙淡所了解的那样,房山有十来万户人口,因为靠近京城,人口也多,算是一个上县。可就因为位于京郊,事情就有些复杂。县中的良田大多为地方豪族所有,九成以上的土地是不需要纳税的,剩下那一成土地,每年也交不了几粒粮食。
据孙淡以前在豹房所查阅的卷宗上记载,房山每年所交的皇粮国税加在一起,折合算来总共也不过两千多两白银。一个上县,每年才交这点税,说起来还真是一个笑话。
如今,海内升平,百姓富足,是明朝难得的繁荣时期。
明朝的税务总体来说还是很轻的,对士大夫阶层也颇多优惠,如此一来,国家财富大量流失到地主和豪绅阶级,政府和皇帝却没有享受经济繁荣的好处。
这个现象不但孙淡和皇帝看到了,杨廷和他们也是心知肚明,大家都有心改革。只不过,在改革的方式上,各人都有个人的看法。
比如皇帝,虽然想改革,却不愿意做太大的调整,毕竟他刚继承皇位,需要一段时间巩固权位。而孙淡也不想太激进,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给自己惹大麻烦。因此,孙淡和皇帝都认为,大动不如小动,先找个地方试试水再说。这次改革是经济改革,也只限于税改这个层面上。
而杨廷和则认为要改革就得来一场急风骤雨,要想推行新政,还得从人事上着手。否则政策再好,底下的人虚以委蛇,再好的计划也要破产。在杨首辅看来,裁撤多余官员比税务改革还紧急。
孙淡这次要去下面试点就由他去好了,干脆给他找一个像房山这样的地方让他知道其中的厉害,让他充分认识到,不理顺人事,再好的章程也终归于无用。
孙淡心中苦笑:杨首辅这是要给我一个下马威,也好让我加入到他的政改阵营之中啊!我这次下去清丈土地,增加税收,若单靠收田赋,能征多少税上去?要想增加收入,就得去动士大夫和地方豪绅的土地,那些人同京城的大姥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一个就是动了一群。要想顺利改革,就得同杨廷和联手修理那些官员。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可干不得啊!
我孙淡当时在皇帝那里不是信誓旦旦地提出那个考成的法子吗?别到时候皇帝也给自己来个考成,以增加的土地和税收来衡量孙淡的的政绩。恩,以小皇帝的性子,应该会这么干的。
可去什么地方还不是内阁和吏部说了算,孙淡也没有奈何。与其与乔宇和杨慎他们讨价还价,让他们看轻了,还不如爽快些。
孙淡只得苦笑一声:“既然各位大人都安排好,孙淡恭敬就不如从命了。”
见孙淡答应,杨慎和乔宇都心中欣慰,都在心中暗叫一声:历来房山知县一职都是烫手的热山芋,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可捞,还冒着得罪朝中大员的危险。这个孙静远迎难而上,倒是个有担待的人。
杨慎心中却有些替这个老朋友难过,也能想象出孙淡将来去房山后将要遇到的压力。不过,他来这里见孙淡是父亲的交代,却不能打马虎眼。于是,杨慎一挺身体,语气变得郑重起来:“静远,你当初在天子面前提出的考成法,家父听了后觉得是个好法子。我这里过来,就是想替家父问一句,静远去房山任职之后,一年之中能为朝廷新清丈出多少土地,增加多少税收。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都听出他话中咄咄逼人的味道来。
孙淡也觉得有些头疼,反问:“阁老的意思是?”
杨慎道:“房山也是一个上县,就依顺天府其他上县的标准吧。”
顺天府尹骆大人缓缓说:“依通县的标准,房山每年当为朝廷交纳赋税折合成白银,应该是三万两。这个数字应该是可能的,房山有户十万,以每年每户交纳二钱银子算,百姓负担也不会太重。”
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将这个数字给定了下来。
孙淡心中好笑,通州可是水陆要冲漕运码头,一年所交纳的赋税别说三万,五万都不止。可房山是一个农业大县,九成以上的土地免税,让我一年交三万,这不是逼公鸡下蛋吗?
可在座众人都是杨首辅的人,都在逼我孙淡和身后皇帝加入到他们的政改中去,我孙淡只有一张嘴,他们又都是我的上级,还能拿他们怎么办?
不过,这却也为难不到我。
孙淡突然想起一事,眼前一亮,心想:反正皇帝只管要钱,我想办法给他弄钱就是了。既然靠田赋弄不到什么银子,何不从其他方面着手。比如商业、手工业,这东西可比种地来钱得多。陆家钱庄那边且不去说他,因为有皇帝和陆炳、黄锦的股份,不好动。至于晋商那里,也是一笔可用的人脉资源,得想办法把那群人给引过去。无商不富,商业税可比农业税高太多了。
孙淡心中有了定计,也就镇定下来,笑道:“二万两算什么,就算是三万五万,孙淡也能想出法子...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解元
孙淡这么一想立即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正如孙淡所了解的那样,房山有十来万户人口,因为靠近京城,人口也多,算是一个上县。可就因为位于京郊,事情就有些复杂。县中的良田大多为地方豪族所有,九成以上的土地是不需要纳税的,剩下那一成土地,每年也交不了几粒粮食。
据孙淡以前在豹房所查阅的卷宗上记载,房山每年所交的皇粮国税加在一起,折合算来总共也不过两千多两白银。一个上县,每年才交这点税,说起来还真是一个笑话。
如今,海内升平,百姓富足,是明朝难得的繁荣时期。
明朝的税务总体来说还是很轻的,对士大夫阶层也颇多优惠,如此一来,国家财富大量流失到地主和豪绅阶级,政府和皇帝却没有享受经济繁荣的好处。
这个现象不但孙淡和皇帝看到了,杨廷和他们也是心知肚明,大家都有心改革。只不过,在改革的方式上,各人都有个人的看法。
比如皇帝,虽然想改革,却不愿意做太大的调整,毕竟他刚继承皇位,需要一段时间巩固权位。而孙淡也不想太激进,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给自己惹大麻烦。因此,孙淡和皇帝都认为,大动不如小动,先找个地方试试水再说。这次改革是经济改革,也只限于税改这个层面上。
而杨廷和则认为要改革就得来一场急风骤雨,要想推行新政,还得从人事上着手。否则政策再好,底下的人虚以委蛇,再好的计划也要破产。在杨首辅看来,裁撤多余官员比税务改革还紧急。
孙淡这次要去下面试点就由他去好了,干脆给他找一个像房山这样的地方让他知道其中的厉害,让他充分认识到,不理顺人事,再好的章程也终归于无用。
孙淡心中苦笑:杨首辅这是要给我一个下马威,也好让我加入到他的政改阵营之中啊!我这次下去清丈土地,增加税收,若单靠收田赋,能征多少税上去?要想增加收入,就得去动士大夫和地方豪绅的土地,那些人同京城的大姥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一个就是动了一群。要想顺利改革,就得同杨廷和联手修理那些官员。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可干不得啊!
我孙淡当时在皇帝那里不是信誓旦旦地提出那个考成的法子吗?别到时候皇帝也给自己来个考成,以增加的土地和税收来衡量孙淡的的政绩。恩,以小皇帝的性子,应该会这么干的。
可去什么地方还不是内阁和吏部说了算,孙淡也没有奈何。与其与乔宇和杨慎他们讨价还价,让他们看轻了,还不如爽快些。
孙淡只得苦笑一声:“既然各位大人都安排好,孙淡恭敬就不如从命了。”
见孙淡答应,杨慎和乔宇都心中欣慰,都在心中暗叫一声:历来房山知县一职都是烫手的热山芋,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可捞,还冒着得罪朝中大员的危险。这个孙静远迎难而上,倒是个有担待的人。
杨慎心中却有些替这个老朋友难过,也能想象出孙淡将来去房山后将要遇到的压力。不过,他来这里见孙淡是父亲的交代,却不能打马虎眼。于是,杨慎一挺身体,语气变得郑重起来:“静远,你当初在天子面前提出的考成法,家父听了后觉得是个好法子。我这里过来,就是想替家父问一句,静远去房山任职之后,一年之中能为朝廷新清丈出多少土地,增加多少税收。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都听出他话中咄咄逼人的味道来。
孙淡也觉得有些头疼,反问:“阁老的意思是?”
杨慎道:“房山也是一个上县,就依顺天府其他上县的标准吧。”
顺天府尹骆大人缓缓说:“依通县的标准,房山每年当为朝廷交纳赋税折合成白银,应该是三万两。这个数字应该是可能的,房山有户十万,以每年每户交纳二钱银子算,百姓负担也不会太重。”
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将这个数字给定了下来。
孙淡心中好笑,通州可是水陆要冲漕运码头,一年所交纳的赋税别说三万,五万都不止。可房山是一个农业大县,九成以上的土地免税,让我一年交三万,这不是逼公鸡下蛋吗?
可在座众人都是杨首辅的人,都在逼我孙淡和身后皇帝加入到他们的政改中去,我孙淡只有一张嘴,他们又都是我的上级,还能拿他们怎么办?
不过,这却也为难不到我。
孙淡突然想起一事,眼前一亮,心想:反正皇帝只管要钱,我想办法给他弄钱就是了。既然靠田赋弄不到什么银子,何不从其他方面着手。比如商业、手工业,这东西可比种地来钱得多。陆家钱庄那边且不去说他,因为有皇帝和陆炳、黄锦的股份,不好动。至于晋商那里,也是一笔可用的人脉资源,得想办法把那群人给引过去。无商不富,商业税可比农业税高太多了。
孙淡心中有了定计,也就镇定下来,笑道:“二万两算什么,就算是三万五万,孙淡也能想出法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