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朱门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百五十五章 人临危境,可见真知
阿鲁台掠兴和!
敕陕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徐州扬州宿州等九卫以及西安三护卫遴选步骑一万四千三百人明年春至北京。
敕镇守宁夏宁阳侯陈懋选步骑六千五百明年春率至北京。
敕西宁平凉河州临洮等地精选精锐土军,不拘名数,命土官都指挥使李英及诸指挥明年春至北京。
尽管先前兴大狱的阴影还未散去,但一连串的征发命令让整个朝廷都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摩拳擦掌准备全力出击的都察院御史们只觉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丁点都用不上劲,素来左右逢源惯了的都御史刘观眼见情形不对,遂连忙约束了那些科道御史。于是,当中官传旨,说是皇帝从杨士奇所谏,在之前殿试得中的进士中精心挑选了十个人在都察院学习理刑时,这位都察院大佬自是疑神疑鬼,心想皇帝是不是对都察院之前的穷追猛打有所不满。
杨荣不拘小节,杨士奇豁达大度,但两人相同的一点就是都喜欢提携后进结交寒士,即便是如今这种军务政务最最繁忙的时候,两人的宅子里也时常有士子往来,其中既有本科刚刚得中的进士,也有各地颇有名声的举人,甚至还常常有布衣混迹其中。两人兴致好的时候还会亲自主持文会,那两座御赐的宅第之中自然常常一片热闹。而这热闹的背后,明眼人却能看出几分别苗头的意思。
然而,两杨府上的文会之类素来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所有文会评鉴等等,铨选正式授职之后的官员都不能参加,这就堵上了都察院御史们参劾的口子——毕竟,朱棣这个皇帝对于文官素来苛刻,无论杨荣还是杨士奇都不愿意生事。
这天乃是九月初九,晚上杨士奇府上照旧聚集了七八个人,其中多半都是今科进士,只是却没有和杨士奇同乡的状元曾鹤龄,毕竟其人已经授了翰林院修撰。由于此次的进士大多数没有授官,不少人就把还乡进学变成了在京附读,这会儿几个熟悉的人便聊了起来。
“虽说没能选上翰林,但老师这一回荐了廷益去都察院观政学习,这也是正途。”
“你性子刚强,用在都察院就最好不过了!”
“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还多亏老师举荐。只不过,如今铁骨铮铮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一次皇上北征,此番陈情的四位尚书因此取祸,但都察院可曾劝谏过一个字?不得不说,先前的求直言诏把太多人吓怕了……”
“廷益你就别纠结此事了,事情已成定局,就连都察院刘总宪也不敢说话,你还只是如都察院学习理刑,可别傻呆呆一头撞上去!先前皇上求直言的时候郭子英等几个人言辞激烈上书言事,结果我等进士全都不得授官,焉知不是因此惹恼了皇上?”
管家杨忠在门前只站了一站,旋即吩咐门外伺候的一个小厮别忘了及时上去端茶递水,这才转身到了外头,心底却暗自叹了一口气。虽说他知道自家老爷喜欢结交士子,也喜欢别人上门求教,但当初在南京那会儿物价便宜,老家泰安那儿还能时时捎带些土产过来,可如今这北京的开销实在太大,即便是这些士子一杯清茶确实能打发,可茶叶也要钱。如今还没到十二月,今年的禄米就几乎见底了,年关怎么办?
揣着这份心思踱到了门口,眼见一个男仆正在挂灯笼,他眉头一皱就吩咐道:“天色还早,老爷又没回来,先挂上一个,另一个迟些。”
那男仆答应一声,便把另一个灯笼里头的蜡烛吹熄了,正在此时,杨忠却冷不丁瞧见巷口那边有一辆半旧不新的马车驶了进来。瞧着是自家老爷回来了,他连忙一撂袍子下摆,一溜烟跑下台阶迎了上去,等马车停下之后,他正要上前去搀扶,却不想那车帘一掀,竟是一个年轻人先跳下了车,紧跟着就扶了杨士奇下来。
“啊呀,原来是小张大人!小的实在是眼拙,刚刚竟没有认出来。”
张越逢年过节也常常给杨士奇拜年送礼,因此和杨忠打过许多次交道,此时便笑着点点头:“今天是九九重阳,家里先前酿制了不少菊花酒,一大早就蒸好了重阳糕,所以我就趁着今日散衙早,回家取了亲自送过来,结果正好在西四牌楼遇上杨阁老的车。许久不见杨管家,你那风湿老毛病是否好些了,上次的方子可管用?”
杨士奇轻轻理了理坐得有些褶皱的官服,闻听此言就笑道:“我如今很少听到他嚷嚷腰腿痛,足可见你那张方子确实管用。我听说宜山的那个义女也投在了那位冯大夫... -->>
第四百五十五章 人临危境,可见真知
阿鲁台掠兴和!
敕陕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徐州扬州宿州等九卫以及西安三护卫遴选步骑一万四千三百人明年春至北京。
敕镇守宁夏宁阳侯陈懋选步骑六千五百明年春率至北京。
敕西宁平凉河州临洮等地精选精锐土军,不拘名数,命土官都指挥使李英及诸指挥明年春至北京。
尽管先前兴大狱的阴影还未散去,但一连串的征发命令让整个朝廷都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摩拳擦掌准备全力出击的都察院御史们只觉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丁点都用不上劲,素来左右逢源惯了的都御史刘观眼见情形不对,遂连忙约束了那些科道御史。于是,当中官传旨,说是皇帝从杨士奇所谏,在之前殿试得中的进士中精心挑选了十个人在都察院学习理刑时,这位都察院大佬自是疑神疑鬼,心想皇帝是不是对都察院之前的穷追猛打有所不满。
杨荣不拘小节,杨士奇豁达大度,但两人相同的一点就是都喜欢提携后进结交寒士,即便是如今这种军务政务最最繁忙的时候,两人的宅子里也时常有士子往来,其中既有本科刚刚得中的进士,也有各地颇有名声的举人,甚至还常常有布衣混迹其中。两人兴致好的时候还会亲自主持文会,那两座御赐的宅第之中自然常常一片热闹。而这热闹的背后,明眼人却能看出几分别苗头的意思。
然而,两杨府上的文会之类素来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所有文会评鉴等等,铨选正式授职之后的官员都不能参加,这就堵上了都察院御史们参劾的口子——毕竟,朱棣这个皇帝对于文官素来苛刻,无论杨荣还是杨士奇都不愿意生事。
这天乃是九月初九,晚上杨士奇府上照旧聚集了七八个人,其中多半都是今科进士,只是却没有和杨士奇同乡的状元曾鹤龄,毕竟其人已经授了翰林院修撰。由于此次的进士大多数没有授官,不少人就把还乡进学变成了在京附读,这会儿几个熟悉的人便聊了起来。
“虽说没能选上翰林,但老师这一回荐了廷益去都察院观政学习,这也是正途。”
“你性子刚强,用在都察院就最好不过了!”
“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还多亏老师举荐。只不过,如今铁骨铮铮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一次皇上北征,此番陈情的四位尚书因此取祸,但都察院可曾劝谏过一个字?不得不说,先前的求直言诏把太多人吓怕了……”
“廷益你就别纠结此事了,事情已成定局,就连都察院刘总宪也不敢说话,你还只是如都察院学习理刑,可别傻呆呆一头撞上去!先前皇上求直言的时候郭子英等几个人言辞激烈上书言事,结果我等进士全都不得授官,焉知不是因此惹恼了皇上?”
管家杨忠在门前只站了一站,旋即吩咐门外伺候的一个小厮别忘了及时上去端茶递水,这才转身到了外头,心底却暗自叹了一口气。虽说他知道自家老爷喜欢结交士子,也喜欢别人上门求教,但当初在南京那会儿物价便宜,老家泰安那儿还能时时捎带些土产过来,可如今这北京的开销实在太大,即便是这些士子一杯清茶确实能打发,可茶叶也要钱。如今还没到十二月,今年的禄米就几乎见底了,年关怎么办?
揣着这份心思踱到了门口,眼见一个男仆正在挂灯笼,他眉头一皱就吩咐道:“天色还早,老爷又没回来,先挂上一个,另一个迟些。”
那男仆答应一声,便把另一个灯笼里头的蜡烛吹熄了,正在此时,杨忠却冷不丁瞧见巷口那边有一辆半旧不新的马车驶了进来。瞧着是自家老爷回来了,他连忙一撂袍子下摆,一溜烟跑下台阶迎了上去,等马车停下之后,他正要上前去搀扶,却不想那车帘一掀,竟是一个年轻人先跳下了车,紧跟着就扶了杨士奇下来。
“啊呀,原来是小张大人!小的实在是眼拙,刚刚竟没有认出来。”
张越逢年过节也常常给杨士奇拜年送礼,因此和杨忠打过许多次交道,此时便笑着点点头:“今天是九九重阳,家里先前酿制了不少菊花酒,一大早就蒸好了重阳糕,所以我就趁着今日散衙早,回家取了亲自送过来,结果正好在西四牌楼遇上杨阁老的车。许久不见杨管家,你那风湿老毛病是否好些了,上次的方子可管用?”
杨士奇轻轻理了理坐得有些褶皱的官服,闻听此言就笑道:“我如今很少听到他嚷嚷腰腿痛,足可见你那张方子确实管用。我听说宜山的那个义女也投在了那位冯大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