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大宋炮灰逆袭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向后转身,通过二三排弩手队列的空隙走到他们后方五步的地方站住脚步,再次转身面向前方。然后第二排弩手按照哨音的节奏转身后退。这时跟随李不弃的五百骑兵也开始缓缓后退。
辽军就是等待这种时刻,看到宋军一动立刻就作势欲扑,本来一直游走不定的骑兵立刻尖叫着逼近过来。有些辽国骑兵再次故伎重演,飞马直奔弩手军阵冲来,远远地抛射羽箭。从天而落的羽箭大多插在地上,但也有些击打在官兵身上。
一开始官兵们都很紧张,但是很快就发现辽人的羽箭射到他们的铠甲上根本就不能造成伤害。
李不弃在设计振武军的铠甲时主要的就是针对羽箭。所以大部分甲片是用蜀地和广南、大理国出产的老藤经反复油浸后编制而成。这种藤甲有一定弹性,防箭的能力比铁甲还好,更有优势的是比铁甲轻,可以防护更大的面积。因此,振武军的铠甲脸上有面罩、脚上也有铁片防护,把整个人罩得严严实实。
但是藤甲在抗钝器击打方面不如铁甲,因此李不弃在重点部位比如前胸后背和两肩还是增加了铁板防护。头盔也是用精钢整个锻打成煎蛋形状,然后渗碳,外面再衬一层细藤条编织的斗笠形外盔。这样层层设防的铠甲,只能用强弩抵近到一定距离才能射穿,辽人七斗力量的骑弓就算面对面射击都无法造成严重伤害,更不要说远距离抛射了。
见辽人的弓箭并不能造成任何伤害,振武军官兵的心情放松了不少,队伍依然整齐地按照李不弃的节奏缓缓后退。
辽人骑兵见宋军毫无反应,便纵马向着宋军狂奔,越过一箭之地见不能引诱宋军放箭,这才立刻一拨马头就迅速脱离了。他们就靠这种手段给对手不断制造压力,进而拖垮对手。而一旦对手受不了这种压力早早放箭,或是判断错误让他们靠得太近,他们就会视情况决定是否扑上去。
这个时代没有连射武器,即使是弓箭射速也有限,所以有“临阵不过三箭”之说,一旦宋军第一箭发出了,而没有给辽军骑兵造成什么损伤,后面最多只有再射两箭的机会。而一箭不中,气为之夺,此时面对奔腾而来的骑兵,有多少弓箭手还能认真瞄准目标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至于射速更慢的弩箭,那绝对是连三箭也射不了的。
这也是骑兵面对步兵的一个重要优势所在,辽军上下还是几乎出于本能的运用着这一优势。
李不弃勒住马,回头看到辽人胆子越来越大,冲得越来越近,担心辽人察觉到三角钉的存在,便一挥手命令:“放箭,阻挡敌人骑兵靠近。”
号手立刻按照事先约定的号谱吹了一组号音,立刻一阵梆子响,现在处于前排的弩手立刻击发,一排弩箭破空飞出。然后这排弩手看也不看射击效果,转身就走。
宋军已经放箭了!就在一箭地之外徘徊的几个辽国骑兵军官立刻举起自己的大纛或者旗帜挥舞着,带着麾下骑兵对着李不弃的大旗冲了过去。
李不弃啊!谁要是捉住他,肯定比捉住南朝的河北最高长官功劳还要大。所以,李不弃的大旗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所有辽国贵族。至于宋人的弩阵,在他们看来不堪一击。
弩的射速太慢了,宋人的军阵太单薄,就算采用三段击也无法阻挡骑兵义无反顾的冲击,何况弩手们还在退却之中,就更不堪一击了。当然宋人的强弩射程远,穿透力强,辽国骑兵肯定会要付出一定代价,但绝不会大。只要冲到弩手跟前,弩手就毫无还手之力了。
现在这些辽人贵族们对李不弃的指挥能力已经呲之以鼻——竟然不用重甲长枪手保护弩手,看来李不弃也是浪得虚名。为了争功,几个辽国贵族甚至仗着马好,冲到了队伍前头。
正在他们梦想如何把李不弃献到辽皇阶前,得功受赏的时候,突然感到胯下马匹猛地一沉,就把他们摔了出去。
向后转身,通过二三排弩手队列的空隙走到他们后方五步的地方站住脚步,再次转身面向前方。然后第二排弩手按照哨音的节奏转身后退。这时跟随李不弃的五百骑兵也开始缓缓后退。
辽军就是等待这种时刻,看到宋军一动立刻就作势欲扑,本来一直游走不定的骑兵立刻尖叫着逼近过来。有些辽国骑兵再次故伎重演,飞马直奔弩手军阵冲来,远远地抛射羽箭。从天而落的羽箭大多插在地上,但也有些击打在官兵身上。
一开始官兵们都很紧张,但是很快就发现辽人的羽箭射到他们的铠甲上根本就不能造成伤害。
李不弃在设计振武军的铠甲时主要的就是针对羽箭。所以大部分甲片是用蜀地和广南、大理国出产的老藤经反复油浸后编制而成。这种藤甲有一定弹性,防箭的能力比铁甲还好,更有优势的是比铁甲轻,可以防护更大的面积。因此,振武军的铠甲脸上有面罩、脚上也有铁片防护,把整个人罩得严严实实。
但是藤甲在抗钝器击打方面不如铁甲,因此李不弃在重点部位比如前胸后背和两肩还是增加了铁板防护。头盔也是用精钢整个锻打成煎蛋形状,然后渗碳,外面再衬一层细藤条编织的斗笠形外盔。这样层层设防的铠甲,只能用强弩抵近到一定距离才能射穿,辽人七斗力量的骑弓就算面对面射击都无法造成严重伤害,更不要说远距离抛射了。
见辽人的弓箭并不能造成任何伤害,振武军官兵的心情放松了不少,队伍依然整齐地按照李不弃的节奏缓缓后退。
辽人骑兵见宋军毫无反应,便纵马向着宋军狂奔,越过一箭之地见不能引诱宋军放箭,这才立刻一拨马头就迅速脱离了。他们就靠这种手段给对手不断制造压力,进而拖垮对手。而一旦对手受不了这种压力早早放箭,或是判断错误让他们靠得太近,他们就会视情况决定是否扑上去。
这个时代没有连射武器,即使是弓箭射速也有限,所以有“临阵不过三箭”之说,一旦宋军第一箭发出了,而没有给辽军骑兵造成什么损伤,后面最多只有再射两箭的机会。而一箭不中,气为之夺,此时面对奔腾而来的骑兵,有多少弓箭手还能认真瞄准目标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至于射速更慢的弩箭,那绝对是连三箭也射不了的。
这也是骑兵面对步兵的一个重要优势所在,辽军上下还是几乎出于本能的运用着这一优势。
李不弃勒住马,回头看到辽人胆子越来越大,冲得越来越近,担心辽人察觉到三角钉的存在,便一挥手命令:“放箭,阻挡敌人骑兵靠近。”
号手立刻按照事先约定的号谱吹了一组号音,立刻一阵梆子响,现在处于前排的弩手立刻击发,一排弩箭破空飞出。然后这排弩手看也不看射击效果,转身就走。
宋军已经放箭了!就在一箭地之外徘徊的几个辽国骑兵军官立刻举起自己的大纛或者旗帜挥舞着,带着麾下骑兵对着李不弃的大旗冲了过去。
李不弃啊!谁要是捉住他,肯定比捉住南朝的河北最高长官功劳还要大。所以,李不弃的大旗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所有辽国贵族。至于宋人的弩阵,在他们看来不堪一击。
弩的射速太慢了,宋人的军阵太单薄,就算采用三段击也无法阻挡骑兵义无反顾的冲击,何况弩手们还在退却之中,就更不堪一击了。当然宋人的强弩射程远,穿透力强,辽国骑兵肯定会要付出一定代价,但绝不会大。只要冲到弩手跟前,弩手就毫无还手之力了。
现在这些辽人贵族们对李不弃的指挥能力已经呲之以鼻——竟然不用重甲长枪手保护弩手,看来李不弃也是浪得虚名。为了争功,几个辽国贵族甚至仗着马好,冲到了队伍前头。
正在他们梦想如何把李不弃献到辽皇阶前,得功受赏的时候,突然感到胯下马匹猛地一沉,就把他们摔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