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庸郡太守申耽投降,为笼络申耽,刘备拜他为征北将军,这一军职甚至超过了马超,同时还让他兼任上庸郡太守,拜申耽的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兼任西城郡太守。
曹操辛苦经营的汉中、房陵、上庸、西城一线全部落入刘备手中。
汉中之战是曹操、刘备这两个老对手直接指挥的最后一战,汉中大捷成为刘备一生事业的顶点。
此战后,刘备的个人声望达到了空前高度。不仅声望,一下子得到了汉中等四郡,使刘备的势力版图也空前扩张,论地盘和实力刘备已丝毫不逊色于孙权了。至此,说“天下三分”才实至名归。
汉中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早在三年前曹操就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自称魏王。围绕着这场政治改革有许多复杂的过程,出于条理性的考虑,将其放在后面集中叙述。现在,刘备手下很多人认为曹操可以称魏王,刘备也应该称王,与曹操平起平坐。
按照汉朝的政治制度,天子只有一个,姓刘。下面是“王”,虽然可以有很多,但也必须姓刘。本朝奠基之初,高祖刘邦领着大家杀白马盟誓,异姓不得称王,否则天下人可共诛之。曹操有实力直接称帝,但他没有那么做,只是把高祖定下的规矩改了,当上了“异姓王”。
汉朝的“王”都有封地,称“王国”,在行政规划上一般等同于郡,所以汉朝在州的下面是郡或者国,称“郡国”。曹操称魏王后,也相应地设立了一个“魏国”,只是范围比一般的刘氏王国大得多,包括十个郡,比普通的州都大。
刘备的手里现在大概有三十多个“郡国”,虽然比不上曹操,但比孙权多。而且,曹操姓曹,刘备却姓刘,刘备一向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所以他要称王反弹小得多。
刘备综合了各种考虑后,决定称王。曹操从汉中撤走两个月后,即建安二十四年(219)7月,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这项新职务不同于之前的益州牧,既不能表奏,也不能遥拜,刘备使用的方法是“劝进”。在汉中,刘备手下120名重要官员联名向远在许县的汉献帝刘协上了一份奏表,报告汉献帝大家一致推举刘备为汉中王,仍兼任大司马。之后刘备下令在汉中郡沔阳县做坛,该地属今陕西省勉县。
坛成,陈兵列阵,举办了称王仪式,刘备手下重要人物大部分都在汉中,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仪式上,宣读了准备送呈汉献帝的表奏,之后刘备登坛,拜受汉中王玺绶,戴上王冠。随后,刘备又以汉中王的身份再向汉献帝上了一份奏表,在后面这篇表文里,刘备重申了群下奏表中的内容,强调了自己忧国效忠的想法。两篇奏表都派人送往许县,一同送去的还有当年曹操以汉献帝名义拜刘备为左将军、宜亭侯的印绶。
刘备称王后,立穆夫人为王后,立刘禅为王太子。
穆夫人即吴氏,刘焉的前儿媳、吴懿的妹妹。穆夫人与刘备成婚时间虽不长,却很快为刘备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永。刘备深知立嗣问题异常重大,稍有不慎就有灭国之灾,前车之鉴已多不可数,所以直接明确了长子刘禅的接班人地位。
刘禅这时12岁,他的母亲甘氏已去世多年。刘备任命董允为太子舍人,负责辅导和辅佐刘禅,这个官职虽然品秩不高,但地位重要。
刘备还可以任命“汉中国”的文武百官,包括三公九卿以及侍中、尚书令等。曹操称魏王后没设三公,只设了一个相国,相当于王国的丞相。刘备既没有恢复三公,也没有设置丞相或相国,而是设立了一个太傅,这是一个荣誉性职务,刘备任命的是许靖,论名望和资历也只有他能胜任此职了。
下面的九卿,能考证的只有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和少府卿王谋,除王谋外他们的事迹都很少,应该跟许靖类似,都是一些有名望却不掌实权的人。
侍中与九卿品秩相同,都属于“部长级”,担任此职务能考证的只有廖立。尚书令品秩虽低于九卿和侍中,但权力很大,相当于“汉中国”的秘书长,刘备任命了法正。
刘备以汉中王的身份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前、后、左、右所谓四方将军在军中地位很高,仅次于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和卫将军,高于四征、四镇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
在酝酿这项人事安排时诸葛亮曾有不同意见,他对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向不如关羽、马超,现在和他们同列,马超、张飞在跟前还好办,目睹了黄忠的功绩,尚可以理解;而关羽不在跟前,他听说了,恐怕不会高兴,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刘备一向尊重诸葛亮的建议,但这次他坚持自己的看法,他对诸葛亮说:“关羽那边,我自会去做他的工作。”
完成称王仪式,刘备将率主力回成都。
汉中虽是一个郡,但在众人心目中此时跟荆州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所以必须挑选一个与关羽旗鼓相当的人镇守这里。众人议论较多的人选是张飞,就连张飞自己都这么认为。但当刘备把留守汉中的正式人选公布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刘备选的人不是张飞,也不是黄忠或赵云,他选的是魏延,这个任命太出人意料,军中上下一片惊讶。
魏延此前是牙门将军,虽然升得够快的了,但在军中的地位并不算太高。刘备下令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郡太守,负责汉中一带的军政事务。
曹操用人一向讲究程序,越级提拔是孙权常干的事,现在刘备也出人意料地干了一回。对于刘备做出这个重要决定的深意,历来也备受猜测,有人认为这表明刘备的防范心理很重,提拔新人,是在培养和强化绝对听从于自己的势力。
但也许没有这么复杂,刘备善识人,他了解每个部下的优点和缺点,张飞虽然资历老、威望高,对自己的忠诚更没有问题,但现在要的不是将而是帅,有的人永远是将才而非帅才,同样都很勇敢,同样能打硬仗,张飞或许显得头脑有些简单,而魏延就灵活得多。
刘备也知道提拔魏延有的人心里肯定不服,所以有意力挺。行前,刘备特意召集群下大会,故意当着大家的面问魏延:“如今委你重任,你有什么打算?”魏延很有信心,他气壮山河地回答:“如果曹操倾天下之兵而来,我替大王挡住他;如果曹操只派一般将领带10万人马前来,我替大王吞了他!”
魏延的回答让刘备很满意,立即表示赞许,众人也被魏延的豪言壮语所折服。
,上庸郡太守申耽投降,为笼络申耽,刘备拜他为征北将军,这一军职甚至超过了马超,同时还让他兼任上庸郡太守,拜申耽的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兼任西城郡太守。
曹操辛苦经营的汉中、房陵、上庸、西城一线全部落入刘备手中。
汉中之战是曹操、刘备这两个老对手直接指挥的最后一战,汉中大捷成为刘备一生事业的顶点。
此战后,刘备的个人声望达到了空前高度。不仅声望,一下子得到了汉中等四郡,使刘备的势力版图也空前扩张,论地盘和实力刘备已丝毫不逊色于孙权了。至此,说“天下三分”才实至名归。
汉中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早在三年前曹操就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自称魏王。围绕着这场政治改革有许多复杂的过程,出于条理性的考虑,将其放在后面集中叙述。现在,刘备手下很多人认为曹操可以称魏王,刘备也应该称王,与曹操平起平坐。
按照汉朝的政治制度,天子只有一个,姓刘。下面是“王”,虽然可以有很多,但也必须姓刘。本朝奠基之初,高祖刘邦领着大家杀白马盟誓,异姓不得称王,否则天下人可共诛之。曹操有实力直接称帝,但他没有那么做,只是把高祖定下的规矩改了,当上了“异姓王”。
汉朝的“王”都有封地,称“王国”,在行政规划上一般等同于郡,所以汉朝在州的下面是郡或者国,称“郡国”。曹操称魏王后,也相应地设立了一个“魏国”,只是范围比一般的刘氏王国大得多,包括十个郡,比普通的州都大。
刘备的手里现在大概有三十多个“郡国”,虽然比不上曹操,但比孙权多。而且,曹操姓曹,刘备却姓刘,刘备一向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所以他要称王反弹小得多。
刘备综合了各种考虑后,决定称王。曹操从汉中撤走两个月后,即建安二十四年(219)7月,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这项新职务不同于之前的益州牧,既不能表奏,也不能遥拜,刘备使用的方法是“劝进”。在汉中,刘备手下120名重要官员联名向远在许县的汉献帝刘协上了一份奏表,报告汉献帝大家一致推举刘备为汉中王,仍兼任大司马。之后刘备下令在汉中郡沔阳县做坛,该地属今陕西省勉县。
坛成,陈兵列阵,举办了称王仪式,刘备手下重要人物大部分都在汉中,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仪式上,宣读了准备送呈汉献帝的表奏,之后刘备登坛,拜受汉中王玺绶,戴上王冠。随后,刘备又以汉中王的身份再向汉献帝上了一份奏表,在后面这篇表文里,刘备重申了群下奏表中的内容,强调了自己忧国效忠的想法。两篇奏表都派人送往许县,一同送去的还有当年曹操以汉献帝名义拜刘备为左将军、宜亭侯的印绶。
刘备称王后,立穆夫人为王后,立刘禅为王太子。
穆夫人即吴氏,刘焉的前儿媳、吴懿的妹妹。穆夫人与刘备成婚时间虽不长,却很快为刘备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永。刘备深知立嗣问题异常重大,稍有不慎就有灭国之灾,前车之鉴已多不可数,所以直接明确了长子刘禅的接班人地位。
刘禅这时12岁,他的母亲甘氏已去世多年。刘备任命董允为太子舍人,负责辅导和辅佐刘禅,这个官职虽然品秩不高,但地位重要。
刘备还可以任命“汉中国”的文武百官,包括三公九卿以及侍中、尚书令等。曹操称魏王后没设三公,只设了一个相国,相当于王国的丞相。刘备既没有恢复三公,也没有设置丞相或相国,而是设立了一个太傅,这是一个荣誉性职务,刘备任命的是许靖,论名望和资历也只有他能胜任此职了。
下面的九卿,能考证的只有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和少府卿王谋,除王谋外他们的事迹都很少,应该跟许靖类似,都是一些有名望却不掌实权的人。
侍中与九卿品秩相同,都属于“部长级”,担任此职务能考证的只有廖立。尚书令品秩虽低于九卿和侍中,但权力很大,相当于“汉中国”的秘书长,刘备任命了法正。
刘备以汉中王的身份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前、后、左、右所谓四方将军在军中地位很高,仅次于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和卫将军,高于四征、四镇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
在酝酿这项人事安排时诸葛亮曾有不同意见,他对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向不如关羽、马超,现在和他们同列,马超、张飞在跟前还好办,目睹了黄忠的功绩,尚可以理解;而关羽不在跟前,他听说了,恐怕不会高兴,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刘备一向尊重诸葛亮的建议,但这次他坚持自己的看法,他对诸葛亮说:“关羽那边,我自会去做他的工作。”
完成称王仪式,刘备将率主力回成都。
汉中虽是一个郡,但在众人心目中此时跟荆州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所以必须挑选一个与关羽旗鼓相当的人镇守这里。众人议论较多的人选是张飞,就连张飞自己都这么认为。但当刘备把留守汉中的正式人选公布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刘备选的人不是张飞,也不是黄忠或赵云,他选的是魏延,这个任命太出人意料,军中上下一片惊讶。
魏延此前是牙门将军,虽然升得够快的了,但在军中的地位并不算太高。刘备下令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郡太守,负责汉中一带的军政事务。
曹操用人一向讲究程序,越级提拔是孙权常干的事,现在刘备也出人意料地干了一回。对于刘备做出这个重要决定的深意,历来也备受猜测,有人认为这表明刘备的防范心理很重,提拔新人,是在培养和强化绝对听从于自己的势力。
但也许没有这么复杂,刘备善识人,他了解每个部下的优点和缺点,张飞虽然资历老、威望高,对自己的忠诚更没有问题,但现在要的不是将而是帅,有的人永远是将才而非帅才,同样都很勇敢,同样能打硬仗,张飞或许显得头脑有些简单,而魏延就灵活得多。
刘备也知道提拔魏延有的人心里肯定不服,所以有意力挺。行前,刘备特意召集群下大会,故意当着大家的面问魏延:“如今委你重任,你有什么打算?”魏延很有信心,他气壮山河地回答:“如果曹操倾天下之兵而来,我替大王挡住他;如果曹操只派一般将领带10万人马前来,我替大王吞了他!”
魏延的回答让刘备很满意,立即表示赞许,众人也被魏延的豪言壮语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