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备当了皇帝,但心里却完全高兴不起来。
刘备现在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复仇,关羽被杀已经一年多了,这个仇还没报,他怎么会感到高兴?孙权把大本营迁到武昌,看样子想赖在荆州不走了,这让刘备更加愤怒。孙权在入驻武昌时发布了一道命令,让刘备心中的怒火燃烧得更旺了:
孙权在这道命令中说:“存不忘亡,安必虑危,这是古人的教诲。从前隽不疑是汉朝的名臣,在太平年代也刀剑不离身,可见君子对于武备不能停止。现在咱们大家处于险境,和豺狼一样的敌人在打交道,怎能轻易地疏忽而不考虑突然发生的变故?近来听说众将都崇尚谦虚节俭,出入不带随从卫兵,这不是防患于未然的举动。保护好自己,才能安慰君王、父母,这与遭遇危险不测哪个结果更坏、哪个结果更好呢?大家应好好引以为戒,谨慎小心,务必从大局出发,以不辜负我的一片心意。”
谁是豺狼?没有点名,但显然指的不是曹魏。
刘备一刻都不想再等下去了,马上东征,夺回荆州,教训孙权!
然而此意一出立即引起了争论,有人支持,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刘备决心已下,任何反对意见一概不听。反对的人不是不同意向孙权报仇,而是认为时机不对,与孙权现在展开一场死战在战略上并不明智,比如赵云就认为当前最大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孙权,应该先灭曹魏,到那时孙吴不用打自会臣服。
赵云提出,当前应该北征中原而不是东征孙权:“当前应当进图关中,占据黄河、渭河的上游,从那里征讨曹魏,关东义士必将响应。千万不能把曹魏搁置起来去伐吴,一旦与孙吴交兵,不能马上见分晓啊。”
刘备称帝后赵云的地位没有提高,这事放在关羽身上肯定气得骂娘,然后撂挑子不干了,但赵云没有,仍然尽心尽责,他虽然是一员武将,但在关键问题上多次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位有独立见解、遇事冷静的高级将领。赵云提出应该先北征中原,这个建议未必高明,但这应该只是赵云的一个策略,目的是阻止刘备当前的东征,有些话赵云大概没有明说,那就是能不能打败孙权夺回荆州呢?这恐怕是没把握的事,但这也不能明说,所以他的话很委婉。
对赵云的建议,刘备不接受。
偏将军黄权也反对此时伐吴:“吴人战斗力很强,现在伐吴是顺流而下,进攻容易撤退很难,请派我为先驱,先尝试进攻,陛下随后接应。”黄权认为孙吴现在实力更强大了,能不能战胜他们确实很难说,所谓顺流逆流也是个委婉的说法,真正的困难还是两个阵营总体实力的对比,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倾举国之力远征无异于一场赌博,与其把宝一次全押出去,不如先尝试一下再说。
汉中之战黄权也出过大力,有人甚至认为他的功劳比法正还大,他现在是刘备器重的将领之一,刘备一直在刻意栽培他,但他的意见刘备也不接受。
除了赵云、黄权,劝谏的人还有不少,刘备有点儿烦了。益州从事祭酒秦宓也来劝谏,他素以博学著称,又精通占卜谶纬,据他看来此时伐吴并不吉利。刘备正在烦心,听了他的话更烦心,一气之下就抓他当了个典型,下令把秦宓关进了监狱。至此,反对伐吴的声音才被压下去。
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似乎没有劝阻刘备,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诸葛亮是赞成伐吴的;二是诸葛亮虽然反对,但碍于一些顾虑没法说。分析一下后一种可能性更大,因为这次伐吴失败后诸葛亮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法正如果还活着的话,就能制止主上伐吴的行动,即使制止不了,也不会败得如此彻底啊!”
诸葛亮是孙刘联盟的缔造者和坚定维护者,对于伐吴他应该是反对的,但反对伐吴就是反对给关羽报仇,这让诸葛亮感到为难。这还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刘备阵营里有一大批荆襄人士,荆州丢失后他们失去了在那里的祖业,家人、亲戚现在都生活在那里,刘备要复仇,他们要“打回老家去”,这让诸葛亮更为难。
但丞相的基本职责是匡正君王的得失,明知是一个大坑而不去谏止,不也失职了吗?也许诸葛亮认为这场仗未必会输吧,即使不能完全战胜孙权、夺回荆州,至少也可以取得部分战果,也就是他说的“必不倾危”的意思,至于后面的结局,恐怕也完全出乎诸葛亮的预料。
至于刘备,他并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君王,在伐吴这件事上他为何如此坚决以至于近乎偏执呢?想起来恐怕原因也是两个:一是过于悲愤;二是有点儿自信。
孙权反目、关羽被杀、荆州全失,刘备认为这场大败不是败于战场和实力,而是败于阴谋和背叛,这样的恨会让人欲罢不能。孙权得手后的一系列举动更被刘备认为是成心挑衅,刘备不能咽下这口气。何况荆州是未来攻取北方、统一天下的基石,如果不能把荆州夺回来,他只能退缩在益州一地,战略上失去了主动,这是刘备不愿看到的。
那么,现在讨伐孙权是否真的有胜算呢?刘备的看法或许与赵云、黄权不同,他大概认为曹操都不是他的对手,孙权更不在话下。占领益州和汉中后刘备的军事实力确实增长很快,虽然荆州丢了,但整体力量应该高于孙权。孙权在荆州立足未稳,自己在荆州毕竟经营了多年,只要自己率大军一到,那些暂时投降了孙权的各郡县必然响应支持,民心应该还在自己这一边。太愤怒和太高兴时都不要轻易做决定,因为这时最不冷静。
这一仗孙权早有心理准备,但他的想法还是最好别打。不久前孙权做出一项人事调整,任命诸葛瑾为绥南将军,代替吕蒙兼任南郡太守驻扎在公安,负责西面第一线的军政事务。
对诸葛瑾来说,弟弟当了蜀汉丞相,他却没沾上什么光,反而落下不少猜疑。诸葛瑾刚到南郡就有人向孙... -->>
刘备当了皇帝,但心里却完全高兴不起来。
刘备现在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复仇,关羽被杀已经一年多了,这个仇还没报,他怎么会感到高兴?孙权把大本营迁到武昌,看样子想赖在荆州不走了,这让刘备更加愤怒。孙权在入驻武昌时发布了一道命令,让刘备心中的怒火燃烧得更旺了:
孙权在这道命令中说:“存不忘亡,安必虑危,这是古人的教诲。从前隽不疑是汉朝的名臣,在太平年代也刀剑不离身,可见君子对于武备不能停止。现在咱们大家处于险境,和豺狼一样的敌人在打交道,怎能轻易地疏忽而不考虑突然发生的变故?近来听说众将都崇尚谦虚节俭,出入不带随从卫兵,这不是防患于未然的举动。保护好自己,才能安慰君王、父母,这与遭遇危险不测哪个结果更坏、哪个结果更好呢?大家应好好引以为戒,谨慎小心,务必从大局出发,以不辜负我的一片心意。”
谁是豺狼?没有点名,但显然指的不是曹魏。
刘备一刻都不想再等下去了,马上东征,夺回荆州,教训孙权!
然而此意一出立即引起了争论,有人支持,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刘备决心已下,任何反对意见一概不听。反对的人不是不同意向孙权报仇,而是认为时机不对,与孙权现在展开一场死战在战略上并不明智,比如赵云就认为当前最大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孙权,应该先灭曹魏,到那时孙吴不用打自会臣服。
赵云提出,当前应该北征中原而不是东征孙权:“当前应当进图关中,占据黄河、渭河的上游,从那里征讨曹魏,关东义士必将响应。千万不能把曹魏搁置起来去伐吴,一旦与孙吴交兵,不能马上见分晓啊。”
刘备称帝后赵云的地位没有提高,这事放在关羽身上肯定气得骂娘,然后撂挑子不干了,但赵云没有,仍然尽心尽责,他虽然是一员武将,但在关键问题上多次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位有独立见解、遇事冷静的高级将领。赵云提出应该先北征中原,这个建议未必高明,但这应该只是赵云的一个策略,目的是阻止刘备当前的东征,有些话赵云大概没有明说,那就是能不能打败孙权夺回荆州呢?这恐怕是没把握的事,但这也不能明说,所以他的话很委婉。
对赵云的建议,刘备不接受。
偏将军黄权也反对此时伐吴:“吴人战斗力很强,现在伐吴是顺流而下,进攻容易撤退很难,请派我为先驱,先尝试进攻,陛下随后接应。”黄权认为孙吴现在实力更强大了,能不能战胜他们确实很难说,所谓顺流逆流也是个委婉的说法,真正的困难还是两个阵营总体实力的对比,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倾举国之力远征无异于一场赌博,与其把宝一次全押出去,不如先尝试一下再说。
汉中之战黄权也出过大力,有人甚至认为他的功劳比法正还大,他现在是刘备器重的将领之一,刘备一直在刻意栽培他,但他的意见刘备也不接受。
除了赵云、黄权,劝谏的人还有不少,刘备有点儿烦了。益州从事祭酒秦宓也来劝谏,他素以博学著称,又精通占卜谶纬,据他看来此时伐吴并不吉利。刘备正在烦心,听了他的话更烦心,一气之下就抓他当了个典型,下令把秦宓关进了监狱。至此,反对伐吴的声音才被压下去。
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似乎没有劝阻刘备,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诸葛亮是赞成伐吴的;二是诸葛亮虽然反对,但碍于一些顾虑没法说。分析一下后一种可能性更大,因为这次伐吴失败后诸葛亮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法正如果还活着的话,就能制止主上伐吴的行动,即使制止不了,也不会败得如此彻底啊!”
诸葛亮是孙刘联盟的缔造者和坚定维护者,对于伐吴他应该是反对的,但反对伐吴就是反对给关羽报仇,这让诸葛亮感到为难。这还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刘备阵营里有一大批荆襄人士,荆州丢失后他们失去了在那里的祖业,家人、亲戚现在都生活在那里,刘备要复仇,他们要“打回老家去”,这让诸葛亮更为难。
但丞相的基本职责是匡正君王的得失,明知是一个大坑而不去谏止,不也失职了吗?也许诸葛亮认为这场仗未必会输吧,即使不能完全战胜孙权、夺回荆州,至少也可以取得部分战果,也就是他说的“必不倾危”的意思,至于后面的结局,恐怕也完全出乎诸葛亮的预料。
至于刘备,他并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君王,在伐吴这件事上他为何如此坚决以至于近乎偏执呢?想起来恐怕原因也是两个:一是过于悲愤;二是有点儿自信。
孙权反目、关羽被杀、荆州全失,刘备认为这场大败不是败于战场和实力,而是败于阴谋和背叛,这样的恨会让人欲罢不能。孙权得手后的一系列举动更被刘备认为是成心挑衅,刘备不能咽下这口气。何况荆州是未来攻取北方、统一天下的基石,如果不能把荆州夺回来,他只能退缩在益州一地,战略上失去了主动,这是刘备不愿看到的。
那么,现在讨伐孙权是否真的有胜算呢?刘备的看法或许与赵云、黄权不同,他大概认为曹操都不是他的对手,孙权更不在话下。占领益州和汉中后刘备的军事实力确实增长很快,虽然荆州丢了,但整体力量应该高于孙权。孙权在荆州立足未稳,自己在荆州毕竟经营了多年,只要自己率大军一到,那些暂时投降了孙权的各郡县必然响应支持,民心应该还在自己这一边。太愤怒和太高兴时都不要轻易做决定,因为这时最不冷静。
这一仗孙权早有心理准备,但他的想法还是最好别打。不久前孙权做出一项人事调整,任命诸葛瑾为绥南将军,代替吕蒙兼任南郡太守驻扎在公安,负责西面第一线的军政事务。
对诸葛瑾来说,弟弟当了蜀汉丞相,他却没沾上什么光,反而落下不少猜疑。诸葛瑾刚到南郡就有人向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