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次北伐就这样结束了,总的来说打了败仗。
诸葛亮回到汉中,还来不及休整就着手检讨此次战败的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毫无疑问,街亭惨败是此战被迫逆转的关键,马谡是战败的第一责任人。
可这时大家才发现,马谡找不到了。蜀军从街亭败下来,1万多人只剩下了1000多人,他们是在王平等将领率领下回来的,而马谡下落不明。
马谡干什么去啦?他潜逃了。街亭战败,马谡知道这个祸闯得太大了,他又悔又怕,没敢回去,逃跑了。他是怎么逃的、逃到了哪里,史书没有详细交代,只有马谡的好朋友向朗知道一些细节,向朗此时正以丞相府长史的身份在汉中供职。
打了败仗,已经犯下大错;又私下逃走,一错再错。可最终马谡还是回来了,是自己跑回来的还是被抓回的史书也没有记载,诸葛亮命令把马谡下狱审查。诸葛亮与马良、马谡兄弟感情很深,他们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青年时期,尤其是马良,是诸葛亮的挚交,马良称诸葛亮为“尊兄”,按当时的习惯非亲戚关系一般不这样称呼。马良为国尽忠后诸葛亮视马谡为自己的弟弟,对他的才华也十分欣赏。但感情代替不了国法军规,诸葛亮不会徇任何私情。
在狱中马谡也知道罪责深重,给诸葛亮写信说:“您一向拿我当儿子看,我也把您当作自己的父亲,愿您能体察舜杀了鲧却能起用禹的大义,使我二人平生之交不因此事而亏损,我虽死了,也无恨于黄泉!”马谡说的是一段上古往事,那时洪水滔天,舜命鲧治水,但无功,舜杀鲧于羽郊,但舜不因此废人,后来又命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治水功成。马谡说此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想说街亭之败虽罪不容赦,但不是自己刻意为之,就像鲧治水无功一样,都是天命使然;二是想以此向诸葛亮托付后事,希望诸葛亮能一如既往善待马氏族人。
马谡有子女,但情况不详。马良的儿子马秉在蜀汉任骑都尉,很受诸葛亮和后主的信任。
马谡该不该杀?大家对此还有不同意见。
胜败是兵家常事,打了败仗不一定就犯了死罪,关键要看打的是什么样的败仗、仗又是如何败的,除非有特别的情况、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一般情况下败军之将可以被降职、撤职,却很少有立即砍头的。
只凭打败仗马谡还不至于死,但这又是影响全局的街亭之败,杀他也应该。所以,杀马谡,说得通;不杀马谡,也不算枉法。但马谡不该犯下第二个大错,那就是逃亡,这一条也是大罪,不说打败仗的事,仅这一项也能定死罪,马谡离死刑又近了一步。
但仍然有人建议不要杀,蒋琬正好由成都来汉中,劝诸葛亮:“当年晋楚相急,楚王杀了成得臣,可以想见晋王是多么高兴。现在天下未定,却杀才智之士,岂不可惜?”成得臣是楚国名将,他指挥楚军在城濮与晋军会战,结果楚军大败,大家都跑去向晋文公道贺,晋文公却忧心地说“楚军主帅成得臣还在,我们的灾难恐怕还没结束”。但楚王因打了败仗而斩杀了成得臣,晋文公听到后如释重负,喜不自胜,比打了胜仗还高兴。
诸葛亮明白蒋琬的意思,人才确实也难得。但诸葛亮内心里已坚定杀马谡以明军纪的想法,听完蒋琬的话他流下了眼泪,对蒋琬说:“孙武之所以能决胜于天下,在于他用法严明。所以昔日杨干乱法,魏绛杀其仆人。现在天下分裂,兵争正起,如果不讲法纪,拿什么讨伐贼人呢?”诸葛亮讲的也是晋国故事,那是在晋悼公时,他的弟弟杨干犯法,大夫魏绛处斩了杨干的仆人,晋悼公认为魏绛做得好,命魏绛主持晋国军队。现在正因为大业未兴,处在用人之际,所以更要讲法纪,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 -->>
第一次北伐就这样结束了,总的来说打了败仗。
诸葛亮回到汉中,还来不及休整就着手检讨此次战败的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毫无疑问,街亭惨败是此战被迫逆转的关键,马谡是战败的第一责任人。
可这时大家才发现,马谡找不到了。蜀军从街亭败下来,1万多人只剩下了1000多人,他们是在王平等将领率领下回来的,而马谡下落不明。
马谡干什么去啦?他潜逃了。街亭战败,马谡知道这个祸闯得太大了,他又悔又怕,没敢回去,逃跑了。他是怎么逃的、逃到了哪里,史书没有详细交代,只有马谡的好朋友向朗知道一些细节,向朗此时正以丞相府长史的身份在汉中供职。
打了败仗,已经犯下大错;又私下逃走,一错再错。可最终马谡还是回来了,是自己跑回来的还是被抓回的史书也没有记载,诸葛亮命令把马谡下狱审查。诸葛亮与马良、马谡兄弟感情很深,他们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青年时期,尤其是马良,是诸葛亮的挚交,马良称诸葛亮为“尊兄”,按当时的习惯非亲戚关系一般不这样称呼。马良为国尽忠后诸葛亮视马谡为自己的弟弟,对他的才华也十分欣赏。但感情代替不了国法军规,诸葛亮不会徇任何私情。
在狱中马谡也知道罪责深重,给诸葛亮写信说:“您一向拿我当儿子看,我也把您当作自己的父亲,愿您能体察舜杀了鲧却能起用禹的大义,使我二人平生之交不因此事而亏损,我虽死了,也无恨于黄泉!”马谡说的是一段上古往事,那时洪水滔天,舜命鲧治水,但无功,舜杀鲧于羽郊,但舜不因此废人,后来又命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治水功成。马谡说此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想说街亭之败虽罪不容赦,但不是自己刻意为之,就像鲧治水无功一样,都是天命使然;二是想以此向诸葛亮托付后事,希望诸葛亮能一如既往善待马氏族人。
马谡有子女,但情况不详。马良的儿子马秉在蜀汉任骑都尉,很受诸葛亮和后主的信任。
马谡该不该杀?大家对此还有不同意见。
胜败是兵家常事,打了败仗不一定就犯了死罪,关键要看打的是什么样的败仗、仗又是如何败的,除非有特别的情况、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一般情况下败军之将可以被降职、撤职,却很少有立即砍头的。
只凭打败仗马谡还不至于死,但这又是影响全局的街亭之败,杀他也应该。所以,杀马谡,说得通;不杀马谡,也不算枉法。但马谡不该犯下第二个大错,那就是逃亡,这一条也是大罪,不说打败仗的事,仅这一项也能定死罪,马谡离死刑又近了一步。
但仍然有人建议不要杀,蒋琬正好由成都来汉中,劝诸葛亮:“当年晋楚相急,楚王杀了成得臣,可以想见晋王是多么高兴。现在天下未定,却杀才智之士,岂不可惜?”成得臣是楚国名将,他指挥楚军在城濮与晋军会战,结果楚军大败,大家都跑去向晋文公道贺,晋文公却忧心地说“楚军主帅成得臣还在,我们的灾难恐怕还没结束”。但楚王因打了败仗而斩杀了成得臣,晋文公听到后如释重负,喜不自胜,比打了胜仗还高兴。
诸葛亮明白蒋琬的意思,人才确实也难得。但诸葛亮内心里已坚定杀马谡以明军纪的想法,听完蒋琬的话他流下了眼泪,对蒋琬说:“孙武之所以能决胜于天下,在于他用法严明。所以昔日杨干乱法,魏绛杀其仆人。现在天下分裂,兵争正起,如果不讲法纪,拿什么讨伐贼人呢?”诸葛亮讲的也是晋国故事,那是在晋悼公时,他的弟弟杨干犯法,大夫魏绛处斩了杨干的仆人,晋悼公认为魏绛做得好,命魏绛主持晋国军队。现在正因为大业未兴,处在用人之际,所以更要讲法纪,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