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东厂督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明军大胜,和预料的一样。
此役,他隆五万精锐被毒死九千多,逃跑八千多,投降九千多,其余全部阵亡。
而明军,仅仅伤亡了三千余人。
最重要的是,秦书淮生擒了他隆,以及几个重要的洞乌大臣。
这么一来,他隆政权将正式在洞乌消亡。
不过明军的工作远远还未结束,现在洞乌境内还有不少他隆的余部,而且阿瓦地区的起义正如火如荼,要想让洞乌以一个完整的国家姿态向大明朝贡,恐怕还得新扶持一个政权,然后把他隆余党剿灭,再将民变平息。
鉴于阿瓦掸族为主的起义,是因为反抗他隆迁都而起,如今他隆被擒,政权垮台,迁都之事自然也会取消,那么他们起义的理论基础就已经不存在了——接下来主要就是取消一系列压迫掸族、孟族的政策,以平息民怨。
另外,对于阿瓦地区的暴动,别忘了里头大量的始作俑者是白莲教的人,他们不但是煽动者、组织者,而且秦书淮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银子和武器,所以当然很容易成为一支支造反军中的首领,至少也能混个掌权派。
从这点来看,只要秦书淮一声令下,相信大多数首领是愿意平息暴动的,毕竟他们一方面被白莲教洗过脑,不敢违背教令,另一方面他们比谁都清楚明军的实力——特别是秦书淮轻轻松松就击败了他隆以后。
即便有个把已经掌握一定权力的暴动首领尝到了权力的甜头而不愿意解散手下,那明军和新扶持的政权也足以轻松击败他们。
所以阿瓦暴动这块,不足为虑。
至于他隆的余党,其实嫡系的也不多。
最精锐的已经被秦书淮消灭,现在就剩下阿瓦地区汗力达手下的两万多兵马、在锡当河准备抵抗李定国的一万多兵马以及北方的三万大军。
但是这些军队都是阿赫木旦,成分大都不是缅族人,在他隆死后新政权前来招安,并且给出优厚条件的情况下,这些阿赫木旦还会继续为他隆余党卖命吗?
秦书淮认为,人应该不会贱到这种地步。
我来还你们自由,让你们有地种、有田耕、有尊严的活,让你们不必世世代代为奴,不必在额头刺青,你们还要帮着那些压榨你们的旧主子来打我?
好吧,如果实在有贱到骨子里的,非要给人当狗的兵,那秦书淮也不介意送他们去和主子团聚。
总而言之,秦书淮相信,四万多明军精锐坐镇洞乌,不可能还平定不了这个小国。
那些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扶持新政权了。
从马勃提供的情报来看,目前洞乌境内,除了他隆以外,声望最高的是他隆的儿子平达力。
秦书淮听说过平达力,历史上他是缅甸的下一任国王,他隆王之后,缅甸在他手里逐渐衰落,可见其执政水平不高,让他执政对大明来说倒不是坏事。
不过,平达力毕竟是他隆的儿子,要是让他上台没准以后还会反叛,光这条就不合适了。
想来想去一时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秦书淮只好暂且不议,然后命令大军前往勃固,先进入王都再说。
明军打扫完战场,在原地休整一夜,第二日便北上勃固。
此时洞乌主力尽失,再无任何势力敢阻拦明军,即便有个把他隆的死忠,考虑到他隆在明军手里,也决计不敢轻举妄动。
大军一路畅行,行军两天后就抵达勃固。
此时,勃固王都城门大开,留守在勃固的洞乌王朝所有大臣贵族,无不亲临城门口迎接“天朝上国”的大军进城。
当明军进城时,所有人齐齐跪下,现场一片肃静,只有征服者进城的脚步声在回荡,如此整齐、雄壮而骄傲。
行进至皇宫门口,忽然来了一人,双手捧着一个类似印信的东西,跪在门口,嘴里用洞乌语说着什么。
马勃跟秦书淮翻译。
“这人叫莽里古,是负责内政的一个大臣。他代表所有官员来向大明献上他隆王的印信,以表明向大明臣服,同时向大明谢罪。”
秦书淮点了点头,让赖三儿接过了印信,然后进入王宫之内。
勃固王宫充满异域风情,于是秦书淮就带着赖三儿等人到处转了转,算是当旅游了。
随后,吃过午饭,他就召集大伙儿商讨洞乌新国王的人选。
彼时的洞乌在他隆的强权政治下尚算安稳,因此也没有多少威望很高之人能镇住全国。
就算有,那也是缅族人,而且都和他隆的关系很近,这自然是不可以的。
大家思来想去,既然没有合适的,那就干脆选听话的。
阿瓦掸族的起义军里,就有不少加入了白莲教的掸族首领,那就从他们当中选一个。
马勃很快推荐了一个人选,他叫都力白,很早就加入白莲教,目前是阿瓦地区最大的一支起义军中的首领,手下大约有五千多人。
众人一致赞成。
反正有明军坐镇,让谁当国王谁就可以当国王。
秦书淮也没意见,因为让他想辙去缓和洞乌的民族矛盾,保证这个叫都力白的人能政权永固是不可能的。
&nbs... -->>
明军大胜,和预料的一样。
此役,他隆五万精锐被毒死九千多,逃跑八千多,投降九千多,其余全部阵亡。
而明军,仅仅伤亡了三千余人。
最重要的是,秦书淮生擒了他隆,以及几个重要的洞乌大臣。
这么一来,他隆政权将正式在洞乌消亡。
不过明军的工作远远还未结束,现在洞乌境内还有不少他隆的余部,而且阿瓦地区的起义正如火如荼,要想让洞乌以一个完整的国家姿态向大明朝贡,恐怕还得新扶持一个政权,然后把他隆余党剿灭,再将民变平息。
鉴于阿瓦掸族为主的起义,是因为反抗他隆迁都而起,如今他隆被擒,政权垮台,迁都之事自然也会取消,那么他们起义的理论基础就已经不存在了——接下来主要就是取消一系列压迫掸族、孟族的政策,以平息民怨。
另外,对于阿瓦地区的暴动,别忘了里头大量的始作俑者是白莲教的人,他们不但是煽动者、组织者,而且秦书淮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银子和武器,所以当然很容易成为一支支造反军中的首领,至少也能混个掌权派。
从这点来看,只要秦书淮一声令下,相信大多数首领是愿意平息暴动的,毕竟他们一方面被白莲教洗过脑,不敢违背教令,另一方面他们比谁都清楚明军的实力——特别是秦书淮轻轻松松就击败了他隆以后。
即便有个把已经掌握一定权力的暴动首领尝到了权力的甜头而不愿意解散手下,那明军和新扶持的政权也足以轻松击败他们。
所以阿瓦暴动这块,不足为虑。
至于他隆的余党,其实嫡系的也不多。
最精锐的已经被秦书淮消灭,现在就剩下阿瓦地区汗力达手下的两万多兵马、在锡当河准备抵抗李定国的一万多兵马以及北方的三万大军。
但是这些军队都是阿赫木旦,成分大都不是缅族人,在他隆死后新政权前来招安,并且给出优厚条件的情况下,这些阿赫木旦还会继续为他隆余党卖命吗?
秦书淮认为,人应该不会贱到这种地步。
我来还你们自由,让你们有地种、有田耕、有尊严的活,让你们不必世世代代为奴,不必在额头刺青,你们还要帮着那些压榨你们的旧主子来打我?
好吧,如果实在有贱到骨子里的,非要给人当狗的兵,那秦书淮也不介意送他们去和主子团聚。
总而言之,秦书淮相信,四万多明军精锐坐镇洞乌,不可能还平定不了这个小国。
那些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扶持新政权了。
从马勃提供的情报来看,目前洞乌境内,除了他隆以外,声望最高的是他隆的儿子平达力。
秦书淮听说过平达力,历史上他是缅甸的下一任国王,他隆王之后,缅甸在他手里逐渐衰落,可见其执政水平不高,让他执政对大明来说倒不是坏事。
不过,平达力毕竟是他隆的儿子,要是让他上台没准以后还会反叛,光这条就不合适了。
想来想去一时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秦书淮只好暂且不议,然后命令大军前往勃固,先进入王都再说。
明军打扫完战场,在原地休整一夜,第二日便北上勃固。
此时洞乌主力尽失,再无任何势力敢阻拦明军,即便有个把他隆的死忠,考虑到他隆在明军手里,也决计不敢轻举妄动。
大军一路畅行,行军两天后就抵达勃固。
此时,勃固王都城门大开,留守在勃固的洞乌王朝所有大臣贵族,无不亲临城门口迎接“天朝上国”的大军进城。
当明军进城时,所有人齐齐跪下,现场一片肃静,只有征服者进城的脚步声在回荡,如此整齐、雄壮而骄傲。
行进至皇宫门口,忽然来了一人,双手捧着一个类似印信的东西,跪在门口,嘴里用洞乌语说着什么。
马勃跟秦书淮翻译。
“这人叫莽里古,是负责内政的一个大臣。他代表所有官员来向大明献上他隆王的印信,以表明向大明臣服,同时向大明谢罪。”
秦书淮点了点头,让赖三儿接过了印信,然后进入王宫之内。
勃固王宫充满异域风情,于是秦书淮就带着赖三儿等人到处转了转,算是当旅游了。
随后,吃过午饭,他就召集大伙儿商讨洞乌新国王的人选。
彼时的洞乌在他隆的强权政治下尚算安稳,因此也没有多少威望很高之人能镇住全国。
就算有,那也是缅族人,而且都和他隆的关系很近,这自然是不可以的。
大家思来想去,既然没有合适的,那就干脆选听话的。
阿瓦掸族的起义军里,就有不少加入了白莲教的掸族首领,那就从他们当中选一个。
马勃很快推荐了一个人选,他叫都力白,很早就加入白莲教,目前是阿瓦地区最大的一支起义军中的首领,手下大约有五千多人。
众人一致赞成。
反正有明军坐镇,让谁当国王谁就可以当国王。
秦书淮也没意见,因为让他想辙去缓和洞乌的民族矛盾,保证这个叫都力白的人能政权永固是不可能的。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