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南宋异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76章 许宣的庄稼
一幢新宅,虽然简陋一些,却是新建的。宅子在山坡之上,四下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环境十分的雅致。高大的院墙,门楣上写着“慈幼庄”三个大字。
慈幼庄也就慈幼局,就是后世所说的孤儿院。与孤儿院相似的机构,并非始于宋代,不过在那之前基本是救灾性质的,就是发生天灾人祸,出现大量孤儿时,朝廷才会干涉。
而平时个别孤儿,则没有制度性的机构去帮助。这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是从宋代开始的,而且正是由被后世骂为奸相的蔡京所创建。
说来有趣,为了减少弃婴,宋代还设立了举子仓,贫困人家生了孩子,就送一石米或者补助四千文钱,避免一时生计无着丢弃孩子。而这项福利制度,却是秦桧设立的。
这座建于许宅后山坡上的“慈幼庄”正是大善人许氏夫妇出资捐建。青城县令管平潮、主簿何常在由许宣和里正周鸿陪同,正在巡察这处慈幼庄。
年幼的婴儿,单独有一个院落居住,有几个婆子妇人居间照料,喂养牛奶、羊奶;大上几岁的孩子独居一个院落,有村中的老冬烘教他们读书识字;再大一些的孩子,还有匠人每日轮流到此,教他们各种生活技能……
本地富庶,弃儿不多,即便有也多是生来就有残疾的孩子。所以这里大多数的孤儿都是许宣放出风去,许了好处后,被人从外地接引过来的。
管县令越看越满意,抚须微笑道:“许员外,你这真是好大一桩善举,功德无量啊!”
许宣拱手道:“哪里哪里,学生不过是经营生意,赚了点钱,想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罢了。”
宋朝时候,经商并不受人岐视,所以他虽自称学生,显得有功名在身,却也不忌讳谈及经商。
许宣哈哈一笑,又道:“学生成亲多年,未得一子,也是想着,多做善事,得些福报,上天垂怜,能赐个一子半女的。”
里正周鸿心道:“恐怕这才是你做善事的真正缘由吧?这人没有子嗣,定是妻子不能生育。他虽中年,却是举人,家财万贯,人也是一表人才,我那远房侄女朵儿若能给他做个小的,一旦有了子嗣,俨然也是二夫人的待遇,这买卖划得来,我回去且与我那堂弟商量。若攀上这高枝儿,我也得济。”
何主簿笑眯眯地看着许宣,道:“许员外为朝廷分忧,我地方官吏理当支持。本县常平仓里还略有积蓄,只是不知许员外这里需要每月贴补多少啊?”
宋代,官府设有慈幼局,由官府供给粮食衣物,生病了由施药局免费看病,官府出钱雇佣奶妈子给年幼的弃婴或孤儿喂奶,大一些还可以安排入义学读书。
如果民间有人愿意收养孤儿,官府每月给一贯钱、三斗米,连给三年。如今许宣一下子收养了这么多的孤儿,如果他提出申请,官府是应该给予补贴的。
所以何主簿难免有些担心,不知道他打算向官府要多少贴补,要知道,假慈善之名从中渔利的欺世盗名之辈,却也不是没有。
许宣连连摆手道:“不需要,不需要,养育这些孤儿,学生还是办得到的。”
许宣向空中拱了拱手,道:”学生读圣贤书,虽不入仕,也想着为朝廷分忧,达成圣上’必使道路无啼饥之童’的愿望。“
管县令与何主簿一听他不要钱,高帽子更是不要钱地一顶顶抛过来。许宣谦逊地连称不敢,抬起眼来,看到穿着新衣裳正在院中奔跑欢笑的孤儿,许宣笑得也更加愉悦了,就像看着一丛正蓬勃生长的庄稼……
……
“朵儿他娘,你觉得……堂兄说的这事儿咋样?”
“那位许老爷我是见过的,的确是一表人才,现如今他补路铺桥、建慈幼庄,好像有花不完的钱,也是极富有的人家,只是……咱们毕竟是良民百姓,女儿给人做小,还不得叫街坊邻居们笑话?”
“扯淡!谁笑话?那他是酸。朵儿他娘,咱闺女是俊,可那能当饭吃啊?村东头刘老四家比咱家只多了十亩山田,强也强不到哪儿去,咱闺女嫁过去,不一样得下地干活,风吹日晒的,什么好模样儿两年下来也没了。”
朵儿他爹和老婆讲着道理:“你看许老爷家财万贯,可迄今为止,也没有一妾,不是个喜欢拈花惹草的人,咱闺女要真是进了许家的门儿,说是妾,那也就是两人之下,这要再有了孩子,那夫人也不能把她怎么着,到了许家锦衣玉食的,有何不好?”
“嗯……要这么说,倒也是个理儿。可咱闺女不是跟刘家小子好着呢么,她肯答应?”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啥时由着她自己决定了?你要也同意,我就先去跟堂哥说一声,你别觉着咱们家委屈了,人家许老爷还不知道呢,这得找个空儿叫人家瞅瞅,人家还未必看得上咱们家姑娘呢。”
“那不能,咱姑娘才十六,水灵灵的一朵花儿,他能不稀罕?我得空儿先跟闺女说一声吧,要不堂哥一说,只怕很快就要过门。这闺女性子拗,我得先叫她想通了,可别惹出乱子来。”
“嗯,那倒也是。”
两口子在堂屋里商量着,却不想朵儿姑娘就在帘儿后头听着呢,一听爹娘要把她许给人家许老爷做妾,周朵儿姑娘顿时急了,急忙回了屋,从后窗爬出去,便去找刘成商量。
刘成今年十八,是刘老四的独子,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做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和父亲一样,心思活泛,家境比起其他街邻... -->>
第176章 许宣的庄稼
一幢新宅,虽然简陋一些,却是新建的。宅子在山坡之上,四下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环境十分的雅致。高大的院墙,门楣上写着“慈幼庄”三个大字。
慈幼庄也就慈幼局,就是后世所说的孤儿院。与孤儿院相似的机构,并非始于宋代,不过在那之前基本是救灾性质的,就是发生天灾人祸,出现大量孤儿时,朝廷才会干涉。
而平时个别孤儿,则没有制度性的机构去帮助。这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是从宋代开始的,而且正是由被后世骂为奸相的蔡京所创建。
说来有趣,为了减少弃婴,宋代还设立了举子仓,贫困人家生了孩子,就送一石米或者补助四千文钱,避免一时生计无着丢弃孩子。而这项福利制度,却是秦桧设立的。
这座建于许宅后山坡上的“慈幼庄”正是大善人许氏夫妇出资捐建。青城县令管平潮、主簿何常在由许宣和里正周鸿陪同,正在巡察这处慈幼庄。
年幼的婴儿,单独有一个院落居住,有几个婆子妇人居间照料,喂养牛奶、羊奶;大上几岁的孩子独居一个院落,有村中的老冬烘教他们读书识字;再大一些的孩子,还有匠人每日轮流到此,教他们各种生活技能……
本地富庶,弃儿不多,即便有也多是生来就有残疾的孩子。所以这里大多数的孤儿都是许宣放出风去,许了好处后,被人从外地接引过来的。
管县令越看越满意,抚须微笑道:“许员外,你这真是好大一桩善举,功德无量啊!”
许宣拱手道:“哪里哪里,学生不过是经营生意,赚了点钱,想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罢了。”
宋朝时候,经商并不受人岐视,所以他虽自称学生,显得有功名在身,却也不忌讳谈及经商。
许宣哈哈一笑,又道:“学生成亲多年,未得一子,也是想着,多做善事,得些福报,上天垂怜,能赐个一子半女的。”
里正周鸿心道:“恐怕这才是你做善事的真正缘由吧?这人没有子嗣,定是妻子不能生育。他虽中年,却是举人,家财万贯,人也是一表人才,我那远房侄女朵儿若能给他做个小的,一旦有了子嗣,俨然也是二夫人的待遇,这买卖划得来,我回去且与我那堂弟商量。若攀上这高枝儿,我也得济。”
何主簿笑眯眯地看着许宣,道:“许员外为朝廷分忧,我地方官吏理当支持。本县常平仓里还略有积蓄,只是不知许员外这里需要每月贴补多少啊?”
宋代,官府设有慈幼局,由官府供给粮食衣物,生病了由施药局免费看病,官府出钱雇佣奶妈子给年幼的弃婴或孤儿喂奶,大一些还可以安排入义学读书。
如果民间有人愿意收养孤儿,官府每月给一贯钱、三斗米,连给三年。如今许宣一下子收养了这么多的孤儿,如果他提出申请,官府是应该给予补贴的。
所以何主簿难免有些担心,不知道他打算向官府要多少贴补,要知道,假慈善之名从中渔利的欺世盗名之辈,却也不是没有。
许宣连连摆手道:“不需要,不需要,养育这些孤儿,学生还是办得到的。”
许宣向空中拱了拱手,道:”学生读圣贤书,虽不入仕,也想着为朝廷分忧,达成圣上’必使道路无啼饥之童’的愿望。“
管县令与何主簿一听他不要钱,高帽子更是不要钱地一顶顶抛过来。许宣谦逊地连称不敢,抬起眼来,看到穿着新衣裳正在院中奔跑欢笑的孤儿,许宣笑得也更加愉悦了,就像看着一丛正蓬勃生长的庄稼……
……
“朵儿他娘,你觉得……堂兄说的这事儿咋样?”
“那位许老爷我是见过的,的确是一表人才,现如今他补路铺桥、建慈幼庄,好像有花不完的钱,也是极富有的人家,只是……咱们毕竟是良民百姓,女儿给人做小,还不得叫街坊邻居们笑话?”
“扯淡!谁笑话?那他是酸。朵儿他娘,咱闺女是俊,可那能当饭吃啊?村东头刘老四家比咱家只多了十亩山田,强也强不到哪儿去,咱闺女嫁过去,不一样得下地干活,风吹日晒的,什么好模样儿两年下来也没了。”
朵儿他爹和老婆讲着道理:“你看许老爷家财万贯,可迄今为止,也没有一妾,不是个喜欢拈花惹草的人,咱闺女要真是进了许家的门儿,说是妾,那也就是两人之下,这要再有了孩子,那夫人也不能把她怎么着,到了许家锦衣玉食的,有何不好?”
“嗯……要这么说,倒也是个理儿。可咱闺女不是跟刘家小子好着呢么,她肯答应?”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啥时由着她自己决定了?你要也同意,我就先去跟堂哥说一声,你别觉着咱们家委屈了,人家许老爷还不知道呢,这得找个空儿叫人家瞅瞅,人家还未必看得上咱们家姑娘呢。”
“那不能,咱姑娘才十六,水灵灵的一朵花儿,他能不稀罕?我得空儿先跟闺女说一声吧,要不堂哥一说,只怕很快就要过门。这闺女性子拗,我得先叫她想通了,可别惹出乱子来。”
“嗯,那倒也是。”
两口子在堂屋里商量着,却不想朵儿姑娘就在帘儿后头听着呢,一听爹娘要把她许给人家许老爷做妾,周朵儿姑娘顿时急了,急忙回了屋,从后窗爬出去,便去找刘成商量。
刘成今年十八,是刘老四的独子,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做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和父亲一样,心思活泛,家境比起其他街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