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敛财人生之新征程[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故国神游(47)
富察明亮尚且在愣神之中,那边弘晨就叫弘晖了, “端爷过来瞧瞧, 那是刚才说话的丫头不?”
为了不惹人注意,在外面弘晖从不叫人喊他贝勒。于是, 端爷端爷就这么给吆喝起来了。他就在窗口坐着呢, 能看见楼下。扫了一眼就看见从楼梯上下去的小姑娘。年岁不大,仿佛跟自己这身体年岁相当的样子。只瞟了一眼他就收回视线,大脚的姑娘, 多是满人家的女儿。
不知道是谁家的格格出来听戏来了, 不过小姑娘能那么断句, 也算是有几分见识。
出了戏楼的小丫头怯怯的, 怕被姑娘责罚。这姑娘额前的留海半遮住眼睛,语气却沉稳的很:“以后断不可莽撞。”
小丫头赶紧应是,低声道:“姑娘,得赶紧走了。再不走,夫人该责罚了。”
这姑娘嘲讽的笑笑, “夫人要留妹妹在京里念书,送我去城外,我需要的采买的自然多, 多耽搁些时辰也是有的。她不会这个当口拿我怎么样的。”说着, 便灿然一笑, 回身看了一眼戏园子:“况且,愚孝是要不得的。”
孝经里,卧冰求鲤的故事被自己的继母每每拿出来说教。但凡有错, 不是罚跪叫嬷嬷念这个故事给自己听,更甚者便是罚抄这个故事,没一百遍不能吃饭。
想起这个,她不知道怎的,突的就快意的笑了起来。假如埋子养母的故事能这么解释,那卧冰求鲤的故事呢?是不是也有另一番的解释呢?
小丫头跟上马车,低声问说:“姑娘,你当真愿意去上学?不回老家了?”
回福建吗?
不回了!自己一出生便丧母,是被祖母养大的。祖母年轻守寡,养活伯父和父亲。祖母需自己种田,养活儿子读书。因此,祖母不给自己缠小脚。她老人家觉得,缠了小脚,有一天你连自己也养不活。因此,她是一直长在乡下的。去年,不知道为何,好端端的继母打发人接了她来,她也没想多住。自己的同胞哥哥也一直在老家,奉养祖母,在书院里教书顺便打理家事。哥哥已经娶了嫂嫂,嫂嫂是一举人家的姑娘,知书达理,人很厚道。在老家不知道过的有多逍遥自在。她原本是想着,过了年就回去。谁知道继母要送自己去上学。还送去城外的书院,要住在那里。
她的亲生母亲是父亲中举之前娶的,就是农家女。如今舅舅家也在老家,有那么几十亩地,可也过的安泰平和。后来母亲没了,父亲娶的是翰林邓大人家的女儿。老邓大人在过年来自家的时候,数次说城外的书院有伤风化云云,被自己的父亲岔开了。
她原本真信了这话。可看了两出戏之后,她不信了。
什么有伤风化?祖母若只如继母这般,伯父和父亲早饿死了。
回到家,便被父亲叫了过去。父亲的表情和缓,叫她坐:“去书院……都准备妥当了?”
“是!”
“去城外的书院,虽说有你母……有夫人的算计,但为父也是赞成你去的,因此不曾阻止。”
姑娘抬头来,露出黑白分明的眼睛。
蔡新没有避开,想抬手跟孩子亲近亲近,但……到底是从生下就被母亲抱回老家养了,养的好像跟他这个父亲并不亲近。他嘴角翕动,然后露出笑意,“京城的书院,养的是娇花。城外的书院,养的是翠竹。”他转过身来,面色严肃了几许,“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的竹子不知凡几,为父只爱二人笔下竹。一为现今在皇家书院做先生的板桥先生的竹,一位一无名氏所做之竹……”说着,将书桌上早已写好的两幅字递过去,“拿回去好好看看。”说着,又取了一个荷包亲手挂在女儿的腰上,“去吧,明儿叫管事送你进学。”
姑娘低头看看荷包,又看了手里两幅卷轴,这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荷包里是什么,她还没看。但两幅字她摆在书案上,打开了。
其中一幅写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另一幅写着: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对着这两幅字她看了半晌,突的眼圈红了。然后慢慢的抬起头,把眼里的泪意逼了下去。
丫头关了门,“外面没人看着,姑娘快看荷包里什么?”
这姑娘解开荷包,从里面掏出一卷子小额的银票来,三五两的有,三五十两一百两的也有。就这么卷起来放在荷包里。
丫头惊喜了,“这么多?够姑娘几年的花销了。”
这姑娘笑了笑,把荷包递过去,“跟祖母给的收在一起,用油纸包裹好。把东西都收拾起来,就带从老家带来的行李和咱们买的……还有这两幅字,别的原封不动的放着吧。”
丫头问说:“那明儿几时去给夫人辞别?”
“等晚上了再去告诉管事,要早些出门。”她就吩咐,“那时候夫人已经歇下了,叫管事不用打搅夫人,老爷知道这事。明儿早上,起的早,夫人未必能起,咱们就更不好去打搅夫人了。”
那就是都不用看见夫人了呗。
小丫头偷笑:“是!姑娘。”说着又忧心,“书院那边不叫带小厮的,女子书院是让带的吧?”
是!只让带一个。
第二天一早,城门还没开,排队出城的马车都排成队了。蔡家这辆马车夹在其中,一点也不显眼。
报名的事林雨桐没管,叫和婉去安排便是了。
而端柔和淑慎两位长公主都来了。淑慎四十多了,形容枯槁,一身素服穿着,手上挂着佛珠子,身上是久久不能散去的藏香。端柔却鲜活多了,三十大几的人了,一身大红旗装,外面披着白狐皮的大氅,一进来就笑语嫣嫣,“皇额娘,可算是见到您了。之前还怕过了病气给您呢。说起来,还多亏了皇额娘的药,您瞧瞧,女儿可是大好了?”
林雨桐的面色不变,一样笑吟吟的,“过来我瞧瞧。”等走近了她才摇头,“必是不曾按时服药,你觉得是好了,却不知道身子却埋下了祸根了。如今不显,十年二十年之后,怕是要发作的。”
端柔一愣,心里有点虚。之前只听说皇额娘如今医术了得,却从来不知道这么了得。她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给人药的事皇额娘知道了。
她扭捏了一下,“那是药嘛,到底是苦的。”说着,赶紧过去给淑慎见礼,“姐姐,有些年不曾见了。”
淑慎侧身受了半礼,“是啊!好些年不见妹妹了。”
“如今,我们姐妹便能常在一处了。”端柔欢喜无限,“皇额娘,我们要住这里。”
想走暂时也不会放你走,四爷已经给十六写了条子过去,估计这会子十六都气炸了。以后住在这里就能为所欲为了?当这里是哪里?
林雨桐点头,“和婉给你们把院子收拾好了,你先去吧。我留你姐姐说几句话。”
端柔愣了一下,马上点头,“那女儿告退了。”
淑慎看向端柔出去,此时便有些坐立难安,侧身看向林雨桐,“皇额娘,可有什么话交代?”
面对这样的淑慎,林雨桐还真不知道话从哪里说起。只得道:“人这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你这身体我看了,少说寿数也在八十岁。按这个岁数算,你的一生还有一半要过。前半生把该受的不该受的都受了,后半生,要让自己过的好点。想怎么过就怎么过,一切有我跟你皇阿玛做主。若是还有想要一起过日子的人,那是幸事……”
淑慎像是受到了惊吓,连连摇头,“皇额娘……儿臣不敢……”
“没有什么不敢的。”林雨桐就道,“自来大清的皇室也不忌讳这个。”皇太极的宸妃是寡妇,顺治的董鄂妃不也是寡妇。男人能娶寡妇,怎么皇家的女儿守寡就不能再嫁了?
淑慎的脸红的能滴血,头埋的低低的,不敢说话。想说一句,‘儿臣都老了’,可想想这话在皇额娘面前说也不合适,因而,只不敢说话。
林雨桐便笑了笑,“没逼着你再找,就是告诉你,有一天真遇上合适的了,来告诉我。若是没合适的,或是压根就不想再成亲,那就在京城好好过你的。没人敢苛待。”
淑慎这才红了眼圈,低低的应了一声是,这才起身告退。
林雨桐叹了一身,起身换了一身衣裳,带着芳嬷嬷往女子书院那边去了。今儿报名,她过去瞧几眼。
外面这会子正喧闹呢,各家的马车不能进书院这条路,因此都得在路口下车。可这些娇小姐们,来的时候都是大箱笼小箱笼的,专门跟着一辆车拉行李。这会子人进去容易,东西怎么弄呀。男仆从又不能进书院,那这东西怎么进去?
有些站在路口发脾气,有些拉着脸,有些都快哭了。
林雨桐从里往外走去,就站在路边看着。
她瞧见一小姑娘,轻盈的从车上跳下来。前面马上有两个少年追过来,“怎么下来了,等把东西归置好你再下来,多冷呀?”
姑娘不耐烦的摆手,“哥哥真啰嗦,阿玛都说了,书院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用带,额娘偏要给带。我不要了,正好都给带回去,我就带着小雀进去。”说着,真什么都不要了,抓了个十一二岁的丫头就走,“小雀姐姐,走吧。”
“姑娘,衣裳都没带……”
“有的!有的!书院都备着呢。”
林雨桐就问芳嬷嬷,“那是谁家的孩子?”
芳嬷嬷不认识人,但认识马车上的徽记,“那是阿桂将军府上的马车,想来,这位是将军府的姑娘。”
阿桂两子一女,皆为嫡出。这姑娘应该便是了。
林雨桐才想说问问这姑娘叫什么,结果就听那乱糟糟的人群里,有个姑娘大喊一声:“阿蜜!”
然后阿桂家的闺女就站住了,回过身来应该是看见好姐妹了,高兴的原地蹦了起来,“迎男!”
一喊名字,一看这相交的架势,林雨桐就问芳嬷嬷,“这个叫迎男的小姑娘,是兆惠将军府上的?”
芳嬷嬷点头微笑,兆惠将军今年四十有四,生了八个闺女,迄今为止也没生下一男丁来。
两个女孩约莫十岁上下的年纪,这会子手拉着手蹦蹦哒哒的往前走,伸手送的人怎么喊都叫不住,就奔着里面报名去了。
有了这两个例子,慢慢的就有好几个穿的不怎么起眼的姑娘带着丫头拎着简单的行礼往里面走。林雨桐慢慢的扫过去,被一个小姑娘吸引了注意力。那姑娘穿着汉家的衣裙,这在一水的旗装群里,尤其显眼。而且,这个姑娘特别就特别在,她生了一双大脚,走路昂首阔步的,半点要隐藏的意思也没有。
便是汉军旗出身的姑娘,那也穿的是旗装。像是这姑娘这样的,那就证明是汉官家的女儿。
谁的女儿有这样的殊荣?
可能家世不显,并没有看见他们家的马车。估计是停在挺远的地方,然后穿过那么多马车一路走过来的。她自己背个包裹,丫头背个包裹,哪个轻哪个重不好分,不过她的手里比身边的丫头手里多了一个木匣子,匣子三尺长的样子,也不像是是放乐器的。不知道放了什么,被小心的捧在手里。
可能察觉到了林雨桐的视线,她朝林雨桐福了福身,继续朝前走。
那边竹心跑来了,风风火火的,“四伯娘,我也来上课。”
这些女学生十岁上下的居多,大的也就十三四岁。竹心过了年都十九了!
林雨桐就带着她往回走,“怎么想起来上课了?你额娘愿意呀?”
“我额娘不愿意,总想着叫我过来讨您的喜欢,好叫您给我指个好人家。”竹心叹气,“好人家哪里那么好找?过年的时候额娘带我去了不少人家拜年,人家面上不说,心里还是一样嫌弃我成过亲。我都想好了,大不了我就不嫁了,反正我们府里现在就我这一个小辈……”活着的还有个姐姐已经出嫁了。她说着就嘟囔了一声,“我额娘整日里都盼着生个小子,连我那些小娘生的也行。现在府里好的不得了,小娘都怕额娘逼着他们生孩子。我阿妈倒是认命了。可我额娘更愁了,怕我连个兄弟都没有,要是再不嫁人谁将来养我。”说着,她就抱着林雨桐的胳膊,“四伯娘,沙俄人家都是女皇的。咱们就没有女王爷?”
这话很是大胆。也就是在蒙古寨桑纵着她,养的天不怕地不怕的。
二十一胤禧最后是过继了弘历的儿子永瑢做的嗣孙。
林雨桐看了竹心一眼,“你若能做的不比男子差,叫你袭了你阿玛的爵位又如何?”
竹心本是说笑的,却不想得了这个回答,她顿时站住脚,“四伯娘,您说什么?”
林雨桐拍了拍她,却没给重复,只是道:“不是要念书吗?去报名去吧。”
竹心直接找了和婉,说要上学,然后就跑了。堵在书院外面堵她四伯呢。饭点一到,四爷往回走,一出来就看见探头探脑的竹心,“怎么跑这儿来了?”
四爷对小姑娘特别有耐心。
以前的四爷是什么样的,竹心也不知道。反正就觉得现在见到的四伯,是特别好的长辈。上回还给自己做了一个木头小狗呢。... -->>
故国神游(47)
富察明亮尚且在愣神之中,那边弘晨就叫弘晖了, “端爷过来瞧瞧, 那是刚才说话的丫头不?”
为了不惹人注意,在外面弘晖从不叫人喊他贝勒。于是, 端爷端爷就这么给吆喝起来了。他就在窗口坐着呢, 能看见楼下。扫了一眼就看见从楼梯上下去的小姑娘。年岁不大,仿佛跟自己这身体年岁相当的样子。只瞟了一眼他就收回视线,大脚的姑娘, 多是满人家的女儿。
不知道是谁家的格格出来听戏来了, 不过小姑娘能那么断句, 也算是有几分见识。
出了戏楼的小丫头怯怯的, 怕被姑娘责罚。这姑娘额前的留海半遮住眼睛,语气却沉稳的很:“以后断不可莽撞。”
小丫头赶紧应是,低声道:“姑娘,得赶紧走了。再不走,夫人该责罚了。”
这姑娘嘲讽的笑笑, “夫人要留妹妹在京里念书,送我去城外,我需要的采买的自然多, 多耽搁些时辰也是有的。她不会这个当口拿我怎么样的。”说着, 便灿然一笑, 回身看了一眼戏园子:“况且,愚孝是要不得的。”
孝经里,卧冰求鲤的故事被自己的继母每每拿出来说教。但凡有错, 不是罚跪叫嬷嬷念这个故事给自己听,更甚者便是罚抄这个故事,没一百遍不能吃饭。
想起这个,她不知道怎的,突的就快意的笑了起来。假如埋子养母的故事能这么解释,那卧冰求鲤的故事呢?是不是也有另一番的解释呢?
小丫头跟上马车,低声问说:“姑娘,你当真愿意去上学?不回老家了?”
回福建吗?
不回了!自己一出生便丧母,是被祖母养大的。祖母年轻守寡,养活伯父和父亲。祖母需自己种田,养活儿子读书。因此,祖母不给自己缠小脚。她老人家觉得,缠了小脚,有一天你连自己也养不活。因此,她是一直长在乡下的。去年,不知道为何,好端端的继母打发人接了她来,她也没想多住。自己的同胞哥哥也一直在老家,奉养祖母,在书院里教书顺便打理家事。哥哥已经娶了嫂嫂,嫂嫂是一举人家的姑娘,知书达理,人很厚道。在老家不知道过的有多逍遥自在。她原本是想着,过了年就回去。谁知道继母要送自己去上学。还送去城外的书院,要住在那里。
她的亲生母亲是父亲中举之前娶的,就是农家女。如今舅舅家也在老家,有那么几十亩地,可也过的安泰平和。后来母亲没了,父亲娶的是翰林邓大人家的女儿。老邓大人在过年来自家的时候,数次说城外的书院有伤风化云云,被自己的父亲岔开了。
她原本真信了这话。可看了两出戏之后,她不信了。
什么有伤风化?祖母若只如继母这般,伯父和父亲早饿死了。
回到家,便被父亲叫了过去。父亲的表情和缓,叫她坐:“去书院……都准备妥当了?”
“是!”
“去城外的书院,虽说有你母……有夫人的算计,但为父也是赞成你去的,因此不曾阻止。”
姑娘抬头来,露出黑白分明的眼睛。
蔡新没有避开,想抬手跟孩子亲近亲近,但……到底是从生下就被母亲抱回老家养了,养的好像跟他这个父亲并不亲近。他嘴角翕动,然后露出笑意,“京城的书院,养的是娇花。城外的书院,养的是翠竹。”他转过身来,面色严肃了几许,“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的竹子不知凡几,为父只爱二人笔下竹。一为现今在皇家书院做先生的板桥先生的竹,一位一无名氏所做之竹……”说着,将书桌上早已写好的两幅字递过去,“拿回去好好看看。”说着,又取了一个荷包亲手挂在女儿的腰上,“去吧,明儿叫管事送你进学。”
姑娘低头看看荷包,又看了手里两幅卷轴,这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荷包里是什么,她还没看。但两幅字她摆在书案上,打开了。
其中一幅写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另一幅写着: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对着这两幅字她看了半晌,突的眼圈红了。然后慢慢的抬起头,把眼里的泪意逼了下去。
丫头关了门,“外面没人看着,姑娘快看荷包里什么?”
这姑娘解开荷包,从里面掏出一卷子小额的银票来,三五两的有,三五十两一百两的也有。就这么卷起来放在荷包里。
丫头惊喜了,“这么多?够姑娘几年的花销了。”
这姑娘笑了笑,把荷包递过去,“跟祖母给的收在一起,用油纸包裹好。把东西都收拾起来,就带从老家带来的行李和咱们买的……还有这两幅字,别的原封不动的放着吧。”
丫头问说:“那明儿几时去给夫人辞别?”
“等晚上了再去告诉管事,要早些出门。”她就吩咐,“那时候夫人已经歇下了,叫管事不用打搅夫人,老爷知道这事。明儿早上,起的早,夫人未必能起,咱们就更不好去打搅夫人了。”
那就是都不用看见夫人了呗。
小丫头偷笑:“是!姑娘。”说着又忧心,“书院那边不叫带小厮的,女子书院是让带的吧?”
是!只让带一个。
第二天一早,城门还没开,排队出城的马车都排成队了。蔡家这辆马车夹在其中,一点也不显眼。
报名的事林雨桐没管,叫和婉去安排便是了。
而端柔和淑慎两位长公主都来了。淑慎四十多了,形容枯槁,一身素服穿着,手上挂着佛珠子,身上是久久不能散去的藏香。端柔却鲜活多了,三十大几的人了,一身大红旗装,外面披着白狐皮的大氅,一进来就笑语嫣嫣,“皇额娘,可算是见到您了。之前还怕过了病气给您呢。说起来,还多亏了皇额娘的药,您瞧瞧,女儿可是大好了?”
林雨桐的面色不变,一样笑吟吟的,“过来我瞧瞧。”等走近了她才摇头,“必是不曾按时服药,你觉得是好了,却不知道身子却埋下了祸根了。如今不显,十年二十年之后,怕是要发作的。”
端柔一愣,心里有点虚。之前只听说皇额娘如今医术了得,却从来不知道这么了得。她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给人药的事皇额娘知道了。
她扭捏了一下,“那是药嘛,到底是苦的。”说着,赶紧过去给淑慎见礼,“姐姐,有些年不曾见了。”
淑慎侧身受了半礼,“是啊!好些年不见妹妹了。”
“如今,我们姐妹便能常在一处了。”端柔欢喜无限,“皇额娘,我们要住这里。”
想走暂时也不会放你走,四爷已经给十六写了条子过去,估计这会子十六都气炸了。以后住在这里就能为所欲为了?当这里是哪里?
林雨桐点头,“和婉给你们把院子收拾好了,你先去吧。我留你姐姐说几句话。”
端柔愣了一下,马上点头,“那女儿告退了。”
淑慎看向端柔出去,此时便有些坐立难安,侧身看向林雨桐,“皇额娘,可有什么话交代?”
面对这样的淑慎,林雨桐还真不知道话从哪里说起。只得道:“人这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你这身体我看了,少说寿数也在八十岁。按这个岁数算,你的一生还有一半要过。前半生把该受的不该受的都受了,后半生,要让自己过的好点。想怎么过就怎么过,一切有我跟你皇阿玛做主。若是还有想要一起过日子的人,那是幸事……”
淑慎像是受到了惊吓,连连摇头,“皇额娘……儿臣不敢……”
“没有什么不敢的。”林雨桐就道,“自来大清的皇室也不忌讳这个。”皇太极的宸妃是寡妇,顺治的董鄂妃不也是寡妇。男人能娶寡妇,怎么皇家的女儿守寡就不能再嫁了?
淑慎的脸红的能滴血,头埋的低低的,不敢说话。想说一句,‘儿臣都老了’,可想想这话在皇额娘面前说也不合适,因而,只不敢说话。
林雨桐便笑了笑,“没逼着你再找,就是告诉你,有一天真遇上合适的了,来告诉我。若是没合适的,或是压根就不想再成亲,那就在京城好好过你的。没人敢苛待。”
淑慎这才红了眼圈,低低的应了一声是,这才起身告退。
林雨桐叹了一身,起身换了一身衣裳,带着芳嬷嬷往女子书院那边去了。今儿报名,她过去瞧几眼。
外面这会子正喧闹呢,各家的马车不能进书院这条路,因此都得在路口下车。可这些娇小姐们,来的时候都是大箱笼小箱笼的,专门跟着一辆车拉行李。这会子人进去容易,东西怎么弄呀。男仆从又不能进书院,那这东西怎么进去?
有些站在路口发脾气,有些拉着脸,有些都快哭了。
林雨桐从里往外走去,就站在路边看着。
她瞧见一小姑娘,轻盈的从车上跳下来。前面马上有两个少年追过来,“怎么下来了,等把东西归置好你再下来,多冷呀?”
姑娘不耐烦的摆手,“哥哥真啰嗦,阿玛都说了,书院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用带,额娘偏要给带。我不要了,正好都给带回去,我就带着小雀进去。”说着,真什么都不要了,抓了个十一二岁的丫头就走,“小雀姐姐,走吧。”
“姑娘,衣裳都没带……”
“有的!有的!书院都备着呢。”
林雨桐就问芳嬷嬷,“那是谁家的孩子?”
芳嬷嬷不认识人,但认识马车上的徽记,“那是阿桂将军府上的马车,想来,这位是将军府的姑娘。”
阿桂两子一女,皆为嫡出。这姑娘应该便是了。
林雨桐才想说问问这姑娘叫什么,结果就听那乱糟糟的人群里,有个姑娘大喊一声:“阿蜜!”
然后阿桂家的闺女就站住了,回过身来应该是看见好姐妹了,高兴的原地蹦了起来,“迎男!”
一喊名字,一看这相交的架势,林雨桐就问芳嬷嬷,“这个叫迎男的小姑娘,是兆惠将军府上的?”
芳嬷嬷点头微笑,兆惠将军今年四十有四,生了八个闺女,迄今为止也没生下一男丁来。
两个女孩约莫十岁上下的年纪,这会子手拉着手蹦蹦哒哒的往前走,伸手送的人怎么喊都叫不住,就奔着里面报名去了。
有了这两个例子,慢慢的就有好几个穿的不怎么起眼的姑娘带着丫头拎着简单的行礼往里面走。林雨桐慢慢的扫过去,被一个小姑娘吸引了注意力。那姑娘穿着汉家的衣裙,这在一水的旗装群里,尤其显眼。而且,这个姑娘特别就特别在,她生了一双大脚,走路昂首阔步的,半点要隐藏的意思也没有。
便是汉军旗出身的姑娘,那也穿的是旗装。像是这姑娘这样的,那就证明是汉官家的女儿。
谁的女儿有这样的殊荣?
可能家世不显,并没有看见他们家的马车。估计是停在挺远的地方,然后穿过那么多马车一路走过来的。她自己背个包裹,丫头背个包裹,哪个轻哪个重不好分,不过她的手里比身边的丫头手里多了一个木匣子,匣子三尺长的样子,也不像是是放乐器的。不知道放了什么,被小心的捧在手里。
可能察觉到了林雨桐的视线,她朝林雨桐福了福身,继续朝前走。
那边竹心跑来了,风风火火的,“四伯娘,我也来上课。”
这些女学生十岁上下的居多,大的也就十三四岁。竹心过了年都十九了!
林雨桐就带着她往回走,“怎么想起来上课了?你额娘愿意呀?”
“我额娘不愿意,总想着叫我过来讨您的喜欢,好叫您给我指个好人家。”竹心叹气,“好人家哪里那么好找?过年的时候额娘带我去了不少人家拜年,人家面上不说,心里还是一样嫌弃我成过亲。我都想好了,大不了我就不嫁了,反正我们府里现在就我这一个小辈……”活着的还有个姐姐已经出嫁了。她说着就嘟囔了一声,“我额娘整日里都盼着生个小子,连我那些小娘生的也行。现在府里好的不得了,小娘都怕额娘逼着他们生孩子。我阿妈倒是认命了。可我额娘更愁了,怕我连个兄弟都没有,要是再不嫁人谁将来养我。”说着,她就抱着林雨桐的胳膊,“四伯娘,沙俄人家都是女皇的。咱们就没有女王爷?”
这话很是大胆。也就是在蒙古寨桑纵着她,养的天不怕地不怕的。
二十一胤禧最后是过继了弘历的儿子永瑢做的嗣孙。
林雨桐看了竹心一眼,“你若能做的不比男子差,叫你袭了你阿玛的爵位又如何?”
竹心本是说笑的,却不想得了这个回答,她顿时站住脚,“四伯娘,您说什么?”
林雨桐拍了拍她,却没给重复,只是道:“不是要念书吗?去报名去吧。”
竹心直接找了和婉,说要上学,然后就跑了。堵在书院外面堵她四伯呢。饭点一到,四爷往回走,一出来就看见探头探脑的竹心,“怎么跑这儿来了?”
四爷对小姑娘特别有耐心。
以前的四爷是什么样的,竹心也不知道。反正就觉得现在见到的四伯,是特别好的长辈。上回还给自己做了一个木头小狗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