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梦回大明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盐,允许卖给商人,官府不得强行低价收购。正盐给引目,余盐给小票,下场关支,招商收买,价银解部(上交户部)。”
啥意思?
降低灶户需要缴纳的正课,禁止官府恶意压价收购,提高灶户的生产积极性。正课之外的余盐,以前不得私卖,现在可以卖给商人。
为了顺利收税,商人获得的每张盐引,都搭载相应的余盐小票。商贾拿着盐引向官府买正盐,凭小票直接去盐场收购余盐,这样余盐也能顺利收税。否则的话,余盐全都得流进走私市场。
如此,直接让食盐出货量翻倍,而且余盐不经过官府,囤户很难再官商勾结制造阶段性盐荒。没有阶段性盐荒,边商手里的盐引,就能顺利与内商交易,打破囤户对市场的操控,激发整个盐业市场的活性。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前提是要提高灶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积极性就得降低正课,而正课又没人敢动,因为牵扯到边镇军粮,因此对大明官员来说是无解的。
只有王渊敢冲破阻力,直接从根子处开刀。
此言一经说透,不但杨一清、王琼赞许,就连毛纪、蒋冕都心生敬佩。当然,他们不敢自己动手,一旦出事儿承担不起。
而且,敬佩归敬佩,利益归利益,囤户能够操控市场,怎么可能没有权贵罩着?
毛纪提醒道:“王尚书,盐政之事,非同寻常。灶户正课,直接关系九边军粮,你降低正课就是减少军粮供应。稍有差池,九边不稳,你可担待得起?”
王渊冷笑道:“开中制在纳银制改革之后,早就可有可无了,能供应多少军粮?边商手里的盐引,有几分是运粮所得,又有几分是权贵出售?别说减一成灶户正课,就算减他三五成,九边军粮也不会有什么大变化。”
杨廷和此时万分纠结,他很想按王渊的说法改革,但又怕改革失败背锅。即便改革成功,也要得罪无数太监、勋贵、外戚、武将和文官,甚至杨党内部许多官员都会仇视他。
“此事,再议吧。”杨廷和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王渊怒道:“什么再议,此时就在议,何必再寻他日!”
蒋冕出声道:“王尚书,此乃文渊阁。你身为礼部尚书,藩国之事可以建言。盐政之事属于户部,等你当上户部尚书再说。”
王渊说道:“吾乃大明之臣,大明之事自可议之。吾虽无权在文渊阁议事,却可回去上疏朝廷,你还能堵住我的嘴巴吗?”
毛纪叹息,开始掏心掏肺说话:“王尚书,我等知你心意,谁又不想一心为国呢?可改革盐政,关系重大,稍不注意就要弄得沸反盈天。你就不为自己的身后事考虑?若是满朝皆反,你这礼部尚书又如何当下去?”
“哐!”
王渊突然站起,踢开椅子,疾呼道:“苟(和谐)利国家生死以,岂(和谐)因祸福避趋之!汝等身为大明重臣,国家积弊至此,竟不思改革之事,反而想着如何笼络人心、稳定朝堂。十年之后,百年之后,尔等都是大明罪人!”
内阁大臣,面面相觑。
杨一清本身就是支持改革的,他年轻时还自己改革了马政,很快恢复过来,拍手赞道:“苟(和谐)利国家生死以,岂(和谐)因祸福避趋之!好诗,好句!凭这两句诗,我也该支持改革盐政。”
王琼说:“我也支持王尚书。”
王渊又说:“改革盐政,第三步,地方论斤纳税,不再论丁纳税!”
杨廷和的脸色更难看,得罪权贵了还不停手,王渊这是要把地方官也得罪完啊!
盐税有很多种,从烧盐灶户那里就有盐课,这是盐税的起点,相当于生产税。
而盐税的终点,则是地方官府卖盐,征收零售增值税。最低一级是县,乡镇级别不允许开设盐铺。按照每个县的人口数量,固定征收盐税额度,即按丁缴纳盐税。也即是说,地方官府不管卖了多少盐,只要上交固定税额,剩下的都能自己分掉。
这简直属于扯淡,大明规定,十年一次人口普查,而地方怎么可能真的去查?报上的户口人数,跟百年前没啥差别,地方盐税也是按百年前的人口规模收取。
王渊想要按斤纳税,等于盐政改革中的“摊丁入亩”,直接从地方官手里划走一块大蛋糕。
清朝中前期,也是按人口纳盐税,直至乾隆四十七年才改成按斤。单拿梅县举例,乾隆改革之前,全县盐税几百两,改革之后猛增至七千四百量,中间的差额全被地方官吃了!
杨廷和被“盐政版摊丁入亩”吓到了,连连摆手道:“此事再议,此事再议。”
盐,允许卖给商人,官府不得强行低价收购。正盐给引目,余盐给小票,下场关支,招商收买,价银解部(上交户部)。”
啥意思?
降低灶户需要缴纳的正课,禁止官府恶意压价收购,提高灶户的生产积极性。正课之外的余盐,以前不得私卖,现在可以卖给商人。
为了顺利收税,商人获得的每张盐引,都搭载相应的余盐小票。商贾拿着盐引向官府买正盐,凭小票直接去盐场收购余盐,这样余盐也能顺利收税。否则的话,余盐全都得流进走私市场。
如此,直接让食盐出货量翻倍,而且余盐不经过官府,囤户很难再官商勾结制造阶段性盐荒。没有阶段性盐荒,边商手里的盐引,就能顺利与内商交易,打破囤户对市场的操控,激发整个盐业市场的活性。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前提是要提高灶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积极性就得降低正课,而正课又没人敢动,因为牵扯到边镇军粮,因此对大明官员来说是无解的。
只有王渊敢冲破阻力,直接从根子处开刀。
此言一经说透,不但杨一清、王琼赞许,就连毛纪、蒋冕都心生敬佩。当然,他们不敢自己动手,一旦出事儿承担不起。
而且,敬佩归敬佩,利益归利益,囤户能够操控市场,怎么可能没有权贵罩着?
毛纪提醒道:“王尚书,盐政之事,非同寻常。灶户正课,直接关系九边军粮,你降低正课就是减少军粮供应。稍有差池,九边不稳,你可担待得起?”
王渊冷笑道:“开中制在纳银制改革之后,早就可有可无了,能供应多少军粮?边商手里的盐引,有几分是运粮所得,又有几分是权贵出售?别说减一成灶户正课,就算减他三五成,九边军粮也不会有什么大变化。”
杨廷和此时万分纠结,他很想按王渊的说法改革,但又怕改革失败背锅。即便改革成功,也要得罪无数太监、勋贵、外戚、武将和文官,甚至杨党内部许多官员都会仇视他。
“此事,再议吧。”杨廷和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王渊怒道:“什么再议,此时就在议,何必再寻他日!”
蒋冕出声道:“王尚书,此乃文渊阁。你身为礼部尚书,藩国之事可以建言。盐政之事属于户部,等你当上户部尚书再说。”
王渊说道:“吾乃大明之臣,大明之事自可议之。吾虽无权在文渊阁议事,却可回去上疏朝廷,你还能堵住我的嘴巴吗?”
毛纪叹息,开始掏心掏肺说话:“王尚书,我等知你心意,谁又不想一心为国呢?可改革盐政,关系重大,稍不注意就要弄得沸反盈天。你就不为自己的身后事考虑?若是满朝皆反,你这礼部尚书又如何当下去?”
“哐!”
王渊突然站起,踢开椅子,疾呼道:“苟(和谐)利国家生死以,岂(和谐)因祸福避趋之!汝等身为大明重臣,国家积弊至此,竟不思改革之事,反而想着如何笼络人心、稳定朝堂。十年之后,百年之后,尔等都是大明罪人!”
内阁大臣,面面相觑。
杨一清本身就是支持改革的,他年轻时还自己改革了马政,很快恢复过来,拍手赞道:“苟(和谐)利国家生死以,岂(和谐)因祸福避趋之!好诗,好句!凭这两句诗,我也该支持改革盐政。”
王琼说:“我也支持王尚书。”
王渊又说:“改革盐政,第三步,地方论斤纳税,不再论丁纳税!”
杨廷和的脸色更难看,得罪权贵了还不停手,王渊这是要把地方官也得罪完啊!
盐税有很多种,从烧盐灶户那里就有盐课,这是盐税的起点,相当于生产税。
而盐税的终点,则是地方官府卖盐,征收零售增值税。最低一级是县,乡镇级别不允许开设盐铺。按照每个县的人口数量,固定征收盐税额度,即按丁缴纳盐税。也即是说,地方官府不管卖了多少盐,只要上交固定税额,剩下的都能自己分掉。
这简直属于扯淡,大明规定,十年一次人口普查,而地方怎么可能真的去查?报上的户口人数,跟百年前没啥差别,地方盐税也是按百年前的人口规模收取。
王渊想要按斤纳税,等于盐政改革中的“摊丁入亩”,直接从地方官手里划走一块大蛋糕。
清朝中前期,也是按人口纳盐税,直至乾隆四十七年才改成按斤。单拿梅县举例,乾隆改革之前,全县盐税几百两,改革之后猛增至七千四百量,中间的差额全被地方官吃了!
杨廷和被“盐政版摊丁入亩”吓到了,连连摆手道:“此事再议,此事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