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漫步歌神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常人不易模仿的特色,或者让一般人忘记去挑剔;并且诠释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
5分,拥有常人不易模仿的特色,或者近于无可挑剔;并且诠释了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
同样,5分就是下一个境界的上限,同时也是这个境界的下限。
再往下一个档次,0-4分,是二流歌手的境界。(严格地说,应该是0-5分,但因为不到5分,统计时算为4分)
这个水平的演唱,亮点和不足的种类就非常多了,就像“不幸都有各自的不幸”一样。也许是作品词曲本身的质量比较挫,而歌手还没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水平;也许是一首作品的演唱中,歌手的理解力、软唱功、硬唱功三方面中的某一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也许是各个方面都有小问题,叠加起来就不再仅仅是小问题了。
但一定的是,存在不能回避的问题。听众第一次听也许会觉得很好听,甚至会看到亮点所在;但细听多次之后,会发现不足之处,甚至,在长时间的阅历积淀之后,回首重听时,发现问题所在。
虽然说存在问题,但和三流歌手相比,二流歌手的演唱至少能让听众初听时觉得悦耳,甚至觉得有亮点,他们的演唱多数的确是在演绎作品,的确有艺术形象这个概念的,虽然比较微小、淡薄。
一般而言,不少嗓子不太好的创作歌手,软唱功有一定水平但终究比较平庸的唱歌机器,他们的演唱往往会在这个档次。
例如,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叶丽仪的《上海滩》、张艾嘉的《爱的代价》、羽泉的《彩虹》、黄渤的《临时演员》、梁咏琪的《短发》、梁静茹的《勇气》、许美静的《城里的月光》、萧亚轩的《爱的主打歌》、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依次以降,多少都有这样的问题和优点。
相关的文字描述:
4分,演绎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
3分,诠释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或者让中上水平的作品异彩。
2分,诠释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但是让人觉得似乎可以更好;或者让中上水平的作品出彩。
1分,诠释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但是让人明显觉得可以更好;或者让中上水平的作品有亮点。
8分,诠释了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或者在优美的基础上拥有常人不易模仿的特色。
同样,0分就是下一个境界的上限,同时也是这个境界的下限。
再往下一个档次,5-9分,是三流歌手的境界。(严格地说,应该是5-0分,但因为不到0分,统计时算为9分)
这个水平的演唱,不仅专业人士和经常听歌的普通人,即使是不常听歌的人,多听几次,只要他愿意细想,都会觉得有明显问题。歌手也许根本没有明确的创造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初衷,也许他的唱功完全不能体现一个即使淡薄但至少存在的艺术形象,也许他的唱功在某一方面弱得让演唱出来的艺术形象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也许在以上各种问题的基础上还受了作品本身质量平庸的拖累。
三流歌手之所以能称为歌手,他区别于专业驻唱吃这碗饭的水平的关键在于——他是原唱,或者的确是在二次创作,一首歌的一个具体版本的形象是他原创而非跟风的;并且,问题还没大到业余。
例如,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曾淑勤的《鲁冰花》、王冰洋的《飞舞》、许巍的《蓝莲花》、任贤齐的《花太香》、汪峰的《存在》、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郑智化的《星星点灯》、马天宇的《依然在一起》,依次以降,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关文字描述:
9分,诠释出中上水平的词曲的意境,但是让人觉得似乎可以更好;或者让人觉得似乎没有完全诠释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的应有的价值。
8分,诠释出中上水平的词曲的意境,但是让人觉得可以更好;或者让人觉得没有完全诠释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的应有的价值。
7分,诠释了中上水平的词曲的意境,但是让人明显觉得可以更好;或者让人为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扼腕。
6分,诠释了一首中上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或者表达了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并在某些细节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5分,诠释了一首中上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或者表达了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
三流歌手之下,就是专业驻唱水平了。这里不细说了。
一般职业歌手的演唱,如果能低到5分以下,要么是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风格的失败之作,要么是当时身体不好唱砸了,要么他的本业就不是歌手,要么他唱的歌的质量差得轰动,要么……当时他的歌手身份更多是包装出来的。
只举点儿例子就好——杨紫琼的《爱似流星》、弦子的《醉清风》、林志颖的《戏梦》、刘德华的《谢谢你的爱》(最初版)、黄学新的《你一直在路上》、任贤齐的《兄弟》、黎明的《今夜你会不会来》(国语版)、孙悦的《魅力无限》、汪峰的《春天里》(现场版)、董文华的《漫步人生路》、杨幂的《爱的供养》,依次以降。
烦琐的演唱分数划分,是评价歌手水平的基础。
因为——脱离作品的具体演唱版本,去谈唱功,那是耍**。
唱功的三方面,都是“可以做到”的一种可能性,需要唱出一首歌来落到实处,才能让人信服。
那么,根据以上的准备工作。(相关的作品评价体系在别的帖子里有详细的内容,这里不赘述了)
在尝试评价一个歌手的水平时,我们可以先一首一首评价他(她)的不同的作品的演唱分数,这些分数体现了他的演唱的强度,其中最高分的作品,就是他的最高强度。
当我们把这个歌手的所有作品都评价完之后(事实上,一个职业歌手,特别是知名歌手,他唱过的作品往往非常多,每个歌手的每一首作品都作评价,其工作量即使是国家机构来做都显得吃力,我们一般选取其具有知名度、体现唱功强度、体现风格多样性的一批作品为代表)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分数列表。
接下来,我们考虑广度的因素——这一首首被做出评价的作品,都有具体的风格,歌手的演唱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默认是原唱或者二次创作,不然也不会被选择出来作为歌手的水平代表之一)。
那么,我们按现有的流行音乐风格类别作为参考标准(注意,是参考而不是绝对标准。因为音乐风格的可能性是无限的,风格划分只是为了便于交流和理解),将这些作品一一分门别类。
例如,我们可以判断一首歌属于民谣、一首歌属于重摇、一首歌兼具戏曲和摇滚的风格、一首歌既有婉约的部分也有大气的部分,一首歌不属于已有的任何一种风格……
分类完毕之后。
我们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取第一象限。
x轴定义为所有已有及可能的音乐风格,y轴定义为歌手演唱的作品强度。
很显然,y轴是有限的,在1-10之间,而x轴理论上是无限的。
现在,
1、我们将一个歌手的所有被评价演唱分数的作品以最高强度作品标注在坐标上,作为对称轴。
2、按强度递降的顺序将不同风格的作品内部的最高强度作品分列在对称轴左右,一次次添加,直到完毕。
3、将这些标注出来的作品点以平滑曲线全部连起来。
假设一个歌手最擅长的风格的最高强度很高,在这个风格内他的唱功是非常稳定的;他擅长的音乐风格很广,但和最高强度存在差距;并且,他唱过所有风格的歌(即每一个细化的音乐风格都有评价)。
那么,在3步操作完毕之后,他的作品在坐标系上形成一条接近正态分布的曲线,这条曲线和x轴围成的面积,可以定义为这个歌手的唱功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歌手的作品标注出来的曲线肯定不可能如理想的那样似正态分布。而且,求正态分布曲线的积分,这是大学数学的范畴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太困难了。
所以,从可操作性和实际性出发,我们设定一些参数和假设。
1,每一个细化的音乐风格,定义一个宽度1。
例如,我们定义重金属摇滚为一个音乐风格,它的宽度是1;而度娘百科上说摇滚的细化类别有158个,这里我偷懒就不考证数据的真伪了。那么,摇滚这个大类的宽度就是158。同理,其他大类的音乐风格,也可以细化为多种不同的小类别,而每一个小类别的宽度,同样定义为1。
2,每一个细化风格里,歌手只取强度最高的a首作品,按强度由高到低依次记为ai,1≤i(a是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判断目的和侧重而改变)
3,每一个细化风格里,每一个ai对应一个权重为bj,这里i为自然数是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判断目的和侧重而改变)
4,每一个强度分数定义一个权重ck,其中,1≤k≤10,0〈ck〈∞,高分权重必然大于低分权重。(ck是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判断目的和侧重而改变)例如,10分的权重为c10,5分的权重为5,9分的权重为c9……
5,定义最高强度作品所在的风格类别为d1,这个风格类别之外的所有作品中,最高强度作品所在的风格类别为d2,以此类推,直到定义完一个歌手演唱过的所有风格类别。也许只有d1,也许会列到d10,甚至d20,甚至更多。1=d1〉d2〉d3〉d4……〉0,在公式中记为dl(dl是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判断目的和侧重而改变)
按以上参数,可以建立一个计算公式。(各参数的选择范围参考上面的定义)
一个歌手的唱功水平=∑(∑ai*bj*ck)*dl
从数学意义上来说,
参数ai和样本的翔实性有关,ai越多,考虑的作品数量越多,自然意味着最终得出的数据越有可信度。
参数bj和歌手水平的稳定性有关,bi的递减效果越快接近0,意味着越忽视稳定性。
参数ck和高强度作品的重视程度有关,ck之间的差距越大,意味着对高水平作品越重视。
(极端条件下,可以出现龚琳娜靠一首《小河淌水》秒杀多数歌手的结论)
参数dl和风格多样性有关,dl的递减效果越快接近0,意味着越忽视风格多样性。
现在参考现实中的歌手为例子。
如前面提到的王菲和杨钰莹的对比。
很显然,王可以取的dl远远多于杨,而她们的a1*b1*c1的数据差不多。
也就是说,
如果定义权重参数d2=9,d3=8,仅仅如此,就将会得出王的水平远高于杨的结论;(这是比较重视风格多样性的权重选择办法)
而如果定义权重参数d2=1,d3=01,那么,就将会得出王的水平和杨差不多的结论。(这是比较忽视风格多样性的权重选择办法)
注意,在尝试通过这个公式对两个歌手进行比较的时候,一定要使用统一的确定的参数。
这样,即使参数的选择上会让人觉得在拉偏架,但起码不会是玩双重标准。
你可以根据你自己对于的各个方面的倾向,对各个参数做出你认为合理的定义。
然后根据你自己对歌手不同作品的评分,或者依照我目前收录入数据库的作品的评分为基础,以你选定了参数后的明确公式,计算出一个歌手的唱功水平的总分。
注意,不同参数值计算出的总分没有比较意义,单一歌手的总分也无法判断高低。
只有在同一个确定的公式下,计算出的不同歌手的总分,进行比较,才有实际意义。
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公式还是有些烦琐,但至少只涉及加法和乘法,并不存在操作和理解上的困难。
最后,重申一点,音乐属于艺术,不可能准确量化,但在允许误差的前提下,以高精度标准作出的量化数据,其得到的结果,在低精度的环境里,是具有一定合理性和指导性的。
常人不易模仿的特色,或者让一般人忘记去挑剔;并且诠释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
5分,拥有常人不易模仿的特色,或者近于无可挑剔;并且诠释了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
同样,5分就是下一个境界的上限,同时也是这个境界的下限。
再往下一个档次,0-4分,是二流歌手的境界。(严格地说,应该是0-5分,但因为不到5分,统计时算为4分)
这个水平的演唱,亮点和不足的种类就非常多了,就像“不幸都有各自的不幸”一样。也许是作品词曲本身的质量比较挫,而歌手还没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水平;也许是一首作品的演唱中,歌手的理解力、软唱功、硬唱功三方面中的某一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也许是各个方面都有小问题,叠加起来就不再仅仅是小问题了。
但一定的是,存在不能回避的问题。听众第一次听也许会觉得很好听,甚至会看到亮点所在;但细听多次之后,会发现不足之处,甚至,在长时间的阅历积淀之后,回首重听时,发现问题所在。
虽然说存在问题,但和三流歌手相比,二流歌手的演唱至少能让听众初听时觉得悦耳,甚至觉得有亮点,他们的演唱多数的确是在演绎作品,的确有艺术形象这个概念的,虽然比较微小、淡薄。
一般而言,不少嗓子不太好的创作歌手,软唱功有一定水平但终究比较平庸的唱歌机器,他们的演唱往往会在这个档次。
例如,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叶丽仪的《上海滩》、张艾嘉的《爱的代价》、羽泉的《彩虹》、黄渤的《临时演员》、梁咏琪的《短发》、梁静茹的《勇气》、许美静的《城里的月光》、萧亚轩的《爱的主打歌》、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依次以降,多少都有这样的问题和优点。
相关的文字描述:
4分,演绎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
3分,诠释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或者让中上水平的作品异彩。
2分,诠释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但是让人觉得似乎可以更好;或者让中上水平的作品出彩。
1分,诠释出一流的作品的意境,但是让人明显觉得可以更好;或者让中上水平的作品有亮点。
8分,诠释了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或者在优美的基础上拥有常人不易模仿的特色。
同样,0分就是下一个境界的上限,同时也是这个境界的下限。
再往下一个档次,5-9分,是三流歌手的境界。(严格地说,应该是5-0分,但因为不到0分,统计时算为9分)
这个水平的演唱,不仅专业人士和经常听歌的普通人,即使是不常听歌的人,多听几次,只要他愿意细想,都会觉得有明显问题。歌手也许根本没有明确的创造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初衷,也许他的唱功完全不能体现一个即使淡薄但至少存在的艺术形象,也许他的唱功在某一方面弱得让演唱出来的艺术形象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也许在以上各种问题的基础上还受了作品本身质量平庸的拖累。
三流歌手之所以能称为歌手,他区别于专业驻唱吃这碗饭的水平的关键在于——他是原唱,或者的确是在二次创作,一首歌的一个具体版本的形象是他原创而非跟风的;并且,问题还没大到业余。
例如,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曾淑勤的《鲁冰花》、王冰洋的《飞舞》、许巍的《蓝莲花》、任贤齐的《花太香》、汪峰的《存在》、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郑智化的《星星点灯》、马天宇的《依然在一起》,依次以降,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关文字描述:
9分,诠释出中上水平的词曲的意境,但是让人觉得似乎可以更好;或者让人觉得似乎没有完全诠释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的应有的价值。
8分,诠释出中上水平的词曲的意境,但是让人觉得可以更好;或者让人觉得没有完全诠释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的应有的价值。
7分,诠释了中上水平的词曲的意境,但是让人明显觉得可以更好;或者让人为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扼腕。
6分,诠释了一首中上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或者表达了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并在某些细节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5分,诠释了一首中上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或者表达了一首一流水平的词曲应有的价值。
三流歌手之下,就是专业驻唱水平了。这里不细说了。
一般职业歌手的演唱,如果能低到5分以下,要么是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风格的失败之作,要么是当时身体不好唱砸了,要么他的本业就不是歌手,要么他唱的歌的质量差得轰动,要么……当时他的歌手身份更多是包装出来的。
只举点儿例子就好——杨紫琼的《爱似流星》、弦子的《醉清风》、林志颖的《戏梦》、刘德华的《谢谢你的爱》(最初版)、黄学新的《你一直在路上》、任贤齐的《兄弟》、黎明的《今夜你会不会来》(国语版)、孙悦的《魅力无限》、汪峰的《春天里》(现场版)、董文华的《漫步人生路》、杨幂的《爱的供养》,依次以降。
烦琐的演唱分数划分,是评价歌手水平的基础。
因为——脱离作品的具体演唱版本,去谈唱功,那是耍**。
唱功的三方面,都是“可以做到”的一种可能性,需要唱出一首歌来落到实处,才能让人信服。
那么,根据以上的准备工作。(相关的作品评价体系在别的帖子里有详细的内容,这里不赘述了)
在尝试评价一个歌手的水平时,我们可以先一首一首评价他(她)的不同的作品的演唱分数,这些分数体现了他的演唱的强度,其中最高分的作品,就是他的最高强度。
当我们把这个歌手的所有作品都评价完之后(事实上,一个职业歌手,特别是知名歌手,他唱过的作品往往非常多,每个歌手的每一首作品都作评价,其工作量即使是国家机构来做都显得吃力,我们一般选取其具有知名度、体现唱功强度、体现风格多样性的一批作品为代表)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分数列表。
接下来,我们考虑广度的因素——这一首首被做出评价的作品,都有具体的风格,歌手的演唱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默认是原唱或者二次创作,不然也不会被选择出来作为歌手的水平代表之一)。
那么,我们按现有的流行音乐风格类别作为参考标准(注意,是参考而不是绝对标准。因为音乐风格的可能性是无限的,风格划分只是为了便于交流和理解),将这些作品一一分门别类。
例如,我们可以判断一首歌属于民谣、一首歌属于重摇、一首歌兼具戏曲和摇滚的风格、一首歌既有婉约的部分也有大气的部分,一首歌不属于已有的任何一种风格……
分类完毕之后。
我们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取第一象限。
x轴定义为所有已有及可能的音乐风格,y轴定义为歌手演唱的作品强度。
很显然,y轴是有限的,在1-10之间,而x轴理论上是无限的。
现在,
1、我们将一个歌手的所有被评价演唱分数的作品以最高强度作品标注在坐标上,作为对称轴。
2、按强度递降的顺序将不同风格的作品内部的最高强度作品分列在对称轴左右,一次次添加,直到完毕。
3、将这些标注出来的作品点以平滑曲线全部连起来。
假设一个歌手最擅长的风格的最高强度很高,在这个风格内他的唱功是非常稳定的;他擅长的音乐风格很广,但和最高强度存在差距;并且,他唱过所有风格的歌(即每一个细化的音乐风格都有评价)。
那么,在3步操作完毕之后,他的作品在坐标系上形成一条接近正态分布的曲线,这条曲线和x轴围成的面积,可以定义为这个歌手的唱功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歌手的作品标注出来的曲线肯定不可能如理想的那样似正态分布。而且,求正态分布曲线的积分,这是大学数学的范畴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太困难了。
所以,从可操作性和实际性出发,我们设定一些参数和假设。
1,每一个细化的音乐风格,定义一个宽度1。
例如,我们定义重金属摇滚为一个音乐风格,它的宽度是1;而度娘百科上说摇滚的细化类别有158个,这里我偷懒就不考证数据的真伪了。那么,摇滚这个大类的宽度就是158。同理,其他大类的音乐风格,也可以细化为多种不同的小类别,而每一个小类别的宽度,同样定义为1。
2,每一个细化风格里,歌手只取强度最高的a首作品,按强度由高到低依次记为ai,1≤i(a是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判断目的和侧重而改变)
3,每一个细化风格里,每一个ai对应一个权重为bj,这里i为自然数是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判断目的和侧重而改变)
4,每一个强度分数定义一个权重ck,其中,1≤k≤10,0〈ck〈∞,高分权重必然大于低分权重。(ck是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判断目的和侧重而改变)例如,10分的权重为c10,5分的权重为5,9分的权重为c9……
5,定义最高强度作品所在的风格类别为d1,这个风格类别之外的所有作品中,最高强度作品所在的风格类别为d2,以此类推,直到定义完一个歌手演唱过的所有风格类别。也许只有d1,也许会列到d10,甚至d20,甚至更多。1=d1〉d2〉d3〉d4……〉0,在公式中记为dl(dl是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判断目的和侧重而改变)
按以上参数,可以建立一个计算公式。(各参数的选择范围参考上面的定义)
一个歌手的唱功水平=∑(∑ai*bj*ck)*dl
从数学意义上来说,
参数ai和样本的翔实性有关,ai越多,考虑的作品数量越多,自然意味着最终得出的数据越有可信度。
参数bj和歌手水平的稳定性有关,bi的递减效果越快接近0,意味着越忽视稳定性。
参数ck和高强度作品的重视程度有关,ck之间的差距越大,意味着对高水平作品越重视。
(极端条件下,可以出现龚琳娜靠一首《小河淌水》秒杀多数歌手的结论)
参数dl和风格多样性有关,dl的递减效果越快接近0,意味着越忽视风格多样性。
现在参考现实中的歌手为例子。
如前面提到的王菲和杨钰莹的对比。
很显然,王可以取的dl远远多于杨,而她们的a1*b1*c1的数据差不多。
也就是说,
如果定义权重参数d2=9,d3=8,仅仅如此,就将会得出王的水平远高于杨的结论;(这是比较重视风格多样性的权重选择办法)
而如果定义权重参数d2=1,d3=01,那么,就将会得出王的水平和杨差不多的结论。(这是比较忽视风格多样性的权重选择办法)
注意,在尝试通过这个公式对两个歌手进行比较的时候,一定要使用统一的确定的参数。
这样,即使参数的选择上会让人觉得在拉偏架,但起码不会是玩双重标准。
你可以根据你自己对于的各个方面的倾向,对各个参数做出你认为合理的定义。
然后根据你自己对歌手不同作品的评分,或者依照我目前收录入数据库的作品的评分为基础,以你选定了参数后的明确公式,计算出一个歌手的唱功水平的总分。
注意,不同参数值计算出的总分没有比较意义,单一歌手的总分也无法判断高低。
只有在同一个确定的公式下,计算出的不同歌手的总分,进行比较,才有实际意义。
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公式还是有些烦琐,但至少只涉及加法和乘法,并不存在操作和理解上的困难。
最后,重申一点,音乐属于艺术,不可能准确量化,但在允许误差的前提下,以高精度标准作出的量化数据,其得到的结果,在低精度的环境里,是具有一定合理性和指导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