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大唐孽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说宋朝是历朝历代当中商业最繁华的朝代。
其实,唐朝也一点都不差。
有些商人,本身就是世家勋贵的子弟,成为长安城中有头有脸的角色。
有些商人,依靠着玲珑手段,周全在勋贵官员之间,自有自己的存活之道。
要说谁的鼻子最灵敏,非得数东西两市的商人。
城南马车行虽然不在东西两市,但是作为长安城最大的马车售卖铺子,它最近的火红局面,自然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西市里开牙行的安州商人彭志筠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商家虽然也眼红马车售价不断走高,销量却是不降反升的情景,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
但是彭志筠不一样。
“老任,今天城南马车行的马车,你买到了几架?”
“掌柜的,今天买到了十一架呢。”
“这么多?”
彭志筠心中一喜。
“是啊,韦家的马车作坊,最近招募了大量的木匠,采办了大量的木材,所以能够提供的马车自然也就变多了。”
“好。做的很好!老任,你记住了,我们在各个牙行出售的马车,每天都得涨点价格。也不用很多,一天涨个两百文、三百文就行。”
彭志筠自己不生产马车,但是并不表示他不能卖马车。
而城南马车作坊的韦宝,也是早就发现了彭志筠的存在。
任谁作为一个铺子掌柜,如果有人接二连三,几乎每天都来购买自己的东西,也会留意一下。
大客户,享受一些优待是很正常。
稍微调查一下,就发现每天来马车行买车的老任,是彭志筠牙行的老伙计。
再了解到彭志筠通过长安城各个牙行在高价转售自家马车。
韦宝就乐见其成了。
这就像是后世的炒房客。
有些人三五成群的来到一个楼盘扫货,开发商能不知道他们是炒房的吗?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
自己挣到了自己想要挣的钱,剩下的就留给别人挣吧。
反正,水涨船高之下,以后自己还会挣的更多。
彭志筠对于韦宝来说,就像是炒房客跟开发商的关系差不多。
要不然,长安城最近几个月的马车价格,怎么会一直在上涨?
要知道,水泥路的修建,固然是方便了沿途各种货物运输,但是马车的价格,也不应该上涨的这么快啊。
“掌柜的,你放心。这几天,不仅城南马车行的马车被我们买下了大半,其他马车作坊的马车,也有很多在我们手中,只不过,每天耗费的钱财有点多啊。”
老任从来没有感受到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挥手之间,就是几架几十架马车的生意。
“嗯,我在西市经营牙行这么多年,各个坊的牙行我基本上都认识,这些人看到贩卖马车有利可图,都自发的加入其中。你不用担心,长安城这么多牙行,每个牙行跟风囤积几架马车,能够提供的钱财就不少了。”
彭志筠从来不吃独食,这也是他能将西市的牙行做成长安城第一牙行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牙行的性质,决定了它是需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这个时候,口碑就很重要。
不吃独食的彭志筠,在长安城各个坊都能找到合作伙伴。
“那我就放心了,明天再去各个马车行看看,争取把所有的马车都买下来。”
……
长安城居住的人口近百万,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
每天,这座城市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等物资。
这就为周围州县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巨大市场。
一马车一马车的各色货物,从早到晚的被运输到这座古城当中。
特别是楚王府开始修建作坊城,对各种材料的需求达到了一个让长安城各个商家兴奋不已的程度。
青砖、水泥、沙石、木料……
除了钢铁及一部分水泥,绝大多数的材料,李宽都是安排王富贵从市面上购买。
这么大的采购量,几乎将长安中各家作坊的库存一扫而空。
附近州县的商家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立马也都纷纷将自己的货物送过来售卖。
当然,由于运输和成本的问题,主要是长安到凉州的水泥路沿线的一些商人才真正的得到了好处。
水泥路的开通,本来就刺激了马车销量的暴涨。
作坊城的开始大规模的展开土地平整和修建,就更是刺激了马车的需求。
远离长安城二十来里,但凡是要采办什么东西,没有马车都是不方便的。
由于王富贵采办物资的时候,都是要求大家送到作坊城指定地点的,所以,想要做作坊城生意的商家,都得赶紧多购置几辆马车。
哪怕最近长安城的马车价格已经比去年上涨了一倍,他们也舍得花钱购买。
舍不得小钱,挣不到大钱啊。
……
楚王府马车作坊。
经过了几个月的整改,作为作坊城第一家实现生产的作坊,今天总算是迎来了第一辆马车下线。
说是下线,自然就要提到李宽特意设置的流水线。
往常,不管是制作马车也好,其他器具也好。
往往都是一个匠人负责一架马车,从头到尾把它做好。
顶多也就是车轴和车轮这些特别的东西,会由专门的匠人负责制作。
但是,在楚王府的马车作坊里面,李宽却是一改常态,要求每个工匠只制作一个零件,由专门的人员搬到指定的工位之后,由负责组装的匠人安装在特定的位置。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比较原始的流水线。
“王爷,一刻钟就就能制作一架马车,还是这种复杂的四轮马车,实在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了。”
看到一架接着一架的马车被人拉出作坊,戴全发出了惊讶之声。
在此之前,李宽要求马车作坊每天至少要生产五十架马车的时候,戴全还觉得不可能。
除非雇佣上千名匠人,昼夜不停的制作,才有可能达到这个水平。
谁知道,楚王殿下只不简单的提了几个建议,马车作坊的一百多个匠人,居然就能做到日产五十架四轮马车。
实在是太奇妙了。
王爷之前要求搞那么多款式的马车,自己还担心很难管理,如今看来,这根本不算是个事... -->>
都说宋朝是历朝历代当中商业最繁华的朝代。
其实,唐朝也一点都不差。
有些商人,本身就是世家勋贵的子弟,成为长安城中有头有脸的角色。
有些商人,依靠着玲珑手段,周全在勋贵官员之间,自有自己的存活之道。
要说谁的鼻子最灵敏,非得数东西两市的商人。
城南马车行虽然不在东西两市,但是作为长安城最大的马车售卖铺子,它最近的火红局面,自然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西市里开牙行的安州商人彭志筠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商家虽然也眼红马车售价不断走高,销量却是不降反升的情景,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
但是彭志筠不一样。
“老任,今天城南马车行的马车,你买到了几架?”
“掌柜的,今天买到了十一架呢。”
“这么多?”
彭志筠心中一喜。
“是啊,韦家的马车作坊,最近招募了大量的木匠,采办了大量的木材,所以能够提供的马车自然也就变多了。”
“好。做的很好!老任,你记住了,我们在各个牙行出售的马车,每天都得涨点价格。也不用很多,一天涨个两百文、三百文就行。”
彭志筠自己不生产马车,但是并不表示他不能卖马车。
而城南马车作坊的韦宝,也是早就发现了彭志筠的存在。
任谁作为一个铺子掌柜,如果有人接二连三,几乎每天都来购买自己的东西,也会留意一下。
大客户,享受一些优待是很正常。
稍微调查一下,就发现每天来马车行买车的老任,是彭志筠牙行的老伙计。
再了解到彭志筠通过长安城各个牙行在高价转售自家马车。
韦宝就乐见其成了。
这就像是后世的炒房客。
有些人三五成群的来到一个楼盘扫货,开发商能不知道他们是炒房的吗?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
自己挣到了自己想要挣的钱,剩下的就留给别人挣吧。
反正,水涨船高之下,以后自己还会挣的更多。
彭志筠对于韦宝来说,就像是炒房客跟开发商的关系差不多。
要不然,长安城最近几个月的马车价格,怎么会一直在上涨?
要知道,水泥路的修建,固然是方便了沿途各种货物运输,但是马车的价格,也不应该上涨的这么快啊。
“掌柜的,你放心。这几天,不仅城南马车行的马车被我们买下了大半,其他马车作坊的马车,也有很多在我们手中,只不过,每天耗费的钱财有点多啊。”
老任从来没有感受到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挥手之间,就是几架几十架马车的生意。
“嗯,我在西市经营牙行这么多年,各个坊的牙行我基本上都认识,这些人看到贩卖马车有利可图,都自发的加入其中。你不用担心,长安城这么多牙行,每个牙行跟风囤积几架马车,能够提供的钱财就不少了。”
彭志筠从来不吃独食,这也是他能将西市的牙行做成长安城第一牙行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牙行的性质,决定了它是需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这个时候,口碑就很重要。
不吃独食的彭志筠,在长安城各个坊都能找到合作伙伴。
“那我就放心了,明天再去各个马车行看看,争取把所有的马车都买下来。”
……
长安城居住的人口近百万,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
每天,这座城市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等物资。
这就为周围州县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巨大市场。
一马车一马车的各色货物,从早到晚的被运输到这座古城当中。
特别是楚王府开始修建作坊城,对各种材料的需求达到了一个让长安城各个商家兴奋不已的程度。
青砖、水泥、沙石、木料……
除了钢铁及一部分水泥,绝大多数的材料,李宽都是安排王富贵从市面上购买。
这么大的采购量,几乎将长安中各家作坊的库存一扫而空。
附近州县的商家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立马也都纷纷将自己的货物送过来售卖。
当然,由于运输和成本的问题,主要是长安到凉州的水泥路沿线的一些商人才真正的得到了好处。
水泥路的开通,本来就刺激了马车销量的暴涨。
作坊城的开始大规模的展开土地平整和修建,就更是刺激了马车的需求。
远离长安城二十来里,但凡是要采办什么东西,没有马车都是不方便的。
由于王富贵采办物资的时候,都是要求大家送到作坊城指定地点的,所以,想要做作坊城生意的商家,都得赶紧多购置几辆马车。
哪怕最近长安城的马车价格已经比去年上涨了一倍,他们也舍得花钱购买。
舍不得小钱,挣不到大钱啊。
……
楚王府马车作坊。
经过了几个月的整改,作为作坊城第一家实现生产的作坊,今天总算是迎来了第一辆马车下线。
说是下线,自然就要提到李宽特意设置的流水线。
往常,不管是制作马车也好,其他器具也好。
往往都是一个匠人负责一架马车,从头到尾把它做好。
顶多也就是车轴和车轮这些特别的东西,会由专门的匠人负责制作。
但是,在楚王府的马车作坊里面,李宽却是一改常态,要求每个工匠只制作一个零件,由专门的人员搬到指定的工位之后,由负责组装的匠人安装在特定的位置。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比较原始的流水线。
“王爷,一刻钟就就能制作一架马车,还是这种复杂的四轮马车,实在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了。”
看到一架接着一架的马车被人拉出作坊,戴全发出了惊讶之声。
在此之前,李宽要求马车作坊每天至少要生产五十架马车的时候,戴全还觉得不可能。
除非雇佣上千名匠人,昼夜不停的制作,才有可能达到这个水平。
谁知道,楚王殿下只不简单的提了几个建议,马车作坊的一百多个匠人,居然就能做到日产五十架四轮马车。
实在是太奇妙了。
王爷之前要求搞那么多款式的马车,自己还担心很难管理,如今看来,这根本不算是个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