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回到明朝做昏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皇帝要把握好朝堂上的平衡。
朱由校现在就准备刷一波声望了,收买一波人心,至少要让一部分人成为自己坚定的支持者。
“昨日上午内阁次辅大学士徐光启向朕进谏,可能是怕朕不听,所以他没有上题本,而是向朕面陈的。至于说了什么事情,徐爱卿,你当着所有臣子的面再说一遍吧。”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
这就是在给徐光启一个高光的时刻了,让所有的臣子都知道,徐光启是多么一个正直无私、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
到时候徐光启的那帮门徒就会帮他宣传,然后带上自己这个陛下。
朱由校想的的没错,就是带上自己,想让他们直接去宣传一个皇帝这难度比较大。
但是臣子就不一样。他们全部都是臣子,所以他们会宣传自己,出于自己自身利益的角度,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宣传。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你要学会玩捆绑,学会蹭热度。
最后达到什么效果呢?
民间说这个官是忠臣、贤臣,那么宫里面的那一位就是明君;不然的话他只能是奸臣,宫里那位也只能是昏君。
只有做到这个程度,皇帝的名声才会好。
至于说办报纸引导舆论,朱由校也想过,但是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首先,大明朝物流系统慢、运输难,报纸的传播就是一个问题,只能在京师小范围传播。
即便报纸能够传播开来,这天下的读书人掌握了话语权,报纸谁来编写?
还不是他们这些臣子及其门徒?他们编写的还不是他们自己说的话?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办报纸反而更利于这些人传播他们的想法。
如果派一群太监或者自己的心腹去弄这个报纸,那这个报纸在民间会是什么风评?
到时候天下的人还会相信这个报纸上的内容吗?
何况基层的百姓都是不识字的,报纸甚至要当地的读书人读给他们听。到时候你觉得这些读书人他们会怎么读?
朱由校觉得要是自己的话,每一次报纸来的时候,自己都会拿着最新的报纸召开一场演讲会议,指责报纸上哪里写的不对,宣传一下自己的思想,还怕没有东西讲?
这样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提高了自己的名声,至于报纸上想说的东西关自己屁事?
只不过,所有问题终究绕不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
如果自己不能够把人的问题解决好,想任何的招数都没有什么用,因为那不是问题的核心。
在朱由校胡思乱想的时候,徐光启已经站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再次说了一遍。
“京城在编练新军,辽东也在花钱,各地天灾频繁,朝廷正是用钱的时候。国用不足,朝廷各个地方银钱都紧缺,故臣提议,请陛下暂停宫里的营建。”
这一次徐光启目的更加明确,条理更加清晰,说的非常好。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显然知道他回去又做了准备,估计这是准备上一个题本了。
不过这样也好,免得自己再说其他的了。
所有臣子都不敢置信地看着徐光启,谁也没想到徐光启居然敢说这个话。
让陛下停下宫里面的营建,把钱拿出来用在国库或者用在其他关键的地方,这对臣子他们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国家有钱用了,用的是陛下的私房钱。
在臣子们看来,陛下哪来的私房钱?天下都是陛下的,所以陛下的钱也必然是天下的。
从道理上,这说得通,但事实上呢?
这天下是皇帝的吗?
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这个事情很多人都想过,但是这个建议却不是谁都敢提的。因为皇帝对这个套路非常非常的反感,谁敢提出来都会被皇帝呵斥,甚至会惩处。
所有人自然都明白这一点,大家再看向徐光启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虽然不至于改变他们对徐光启的印象,但是不少中立的臣子对徐光启的好感却增加了。
甚至不少在以前对徐光启抱有敌意的臣子,此时开始态度也有所转变。
这其实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关于徐爱卿的意见,朕昨日回去想了一夜,今日想问问诸位爱卿的意见。”朱由校看着臣子们问道:“爱卿们有什么想法尽可以畅所欲言,朕皆听之。”
其实这事朱由校现在就可以自己做主,但是他不能么这么做,他要把这件事情做大让更多的臣子们参与进来。
等到事情做成了,他们就全部都是这件事情的参与者,全部都有功劳。到时候他们就会很主动的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甚至都不用朱由校操什么心。
br />
皇帝要把握好朝堂上的平衡。
朱由校现在就准备刷一波声望了,收买一波人心,至少要让一部分人成为自己坚定的支持者。
“昨日上午内阁次辅大学士徐光启向朕进谏,可能是怕朕不听,所以他没有上题本,而是向朕面陈的。至于说了什么事情,徐爱卿,你当着所有臣子的面再说一遍吧。”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
这就是在给徐光启一个高光的时刻了,让所有的臣子都知道,徐光启是多么一个正直无私、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
到时候徐光启的那帮门徒就会帮他宣传,然后带上自己这个陛下。
朱由校想的的没错,就是带上自己,想让他们直接去宣传一个皇帝这难度比较大。
但是臣子就不一样。他们全部都是臣子,所以他们会宣传自己,出于自己自身利益的角度,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宣传。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你要学会玩捆绑,学会蹭热度。
最后达到什么效果呢?
民间说这个官是忠臣、贤臣,那么宫里面的那一位就是明君;不然的话他只能是奸臣,宫里那位也只能是昏君。
只有做到这个程度,皇帝的名声才会好。
至于说办报纸引导舆论,朱由校也想过,但是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首先,大明朝物流系统慢、运输难,报纸的传播就是一个问题,只能在京师小范围传播。
即便报纸能够传播开来,这天下的读书人掌握了话语权,报纸谁来编写?
还不是他们这些臣子及其门徒?他们编写的还不是他们自己说的话?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办报纸反而更利于这些人传播他们的想法。
如果派一群太监或者自己的心腹去弄这个报纸,那这个报纸在民间会是什么风评?
到时候天下的人还会相信这个报纸上的内容吗?
何况基层的百姓都是不识字的,报纸甚至要当地的读书人读给他们听。到时候你觉得这些读书人他们会怎么读?
朱由校觉得要是自己的话,每一次报纸来的时候,自己都会拿着最新的报纸召开一场演讲会议,指责报纸上哪里写的不对,宣传一下自己的思想,还怕没有东西讲?
这样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提高了自己的名声,至于报纸上想说的东西关自己屁事?
只不过,所有问题终究绕不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
如果自己不能够把人的问题解决好,想任何的招数都没有什么用,因为那不是问题的核心。
在朱由校胡思乱想的时候,徐光启已经站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再次说了一遍。
“京城在编练新军,辽东也在花钱,各地天灾频繁,朝廷正是用钱的时候。国用不足,朝廷各个地方银钱都紧缺,故臣提议,请陛下暂停宫里的营建。”
这一次徐光启目的更加明确,条理更加清晰,说的非常好。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显然知道他回去又做了准备,估计这是准备上一个题本了。
不过这样也好,免得自己再说其他的了。
所有臣子都不敢置信地看着徐光启,谁也没想到徐光启居然敢说这个话。
让陛下停下宫里面的营建,把钱拿出来用在国库或者用在其他关键的地方,这对臣子他们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国家有钱用了,用的是陛下的私房钱。
在臣子们看来,陛下哪来的私房钱?天下都是陛下的,所以陛下的钱也必然是天下的。
从道理上,这说得通,但事实上呢?
这天下是皇帝的吗?
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这个事情很多人都想过,但是这个建议却不是谁都敢提的。因为皇帝对这个套路非常非常的反感,谁敢提出来都会被皇帝呵斥,甚至会惩处。
所有人自然都明白这一点,大家再看向徐光启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虽然不至于改变他们对徐光启的印象,但是不少中立的臣子对徐光启的好感却增加了。
甚至不少在以前对徐光启抱有敌意的臣子,此时开始态度也有所转变。
这其实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关于徐爱卿的意见,朕昨日回去想了一夜,今日想问问诸位爱卿的意见。”朱由校看着臣子们问道:“爱卿们有什么想法尽可以畅所欲言,朕皆听之。”
其实这事朱由校现在就可以自己做主,但是他不能么这么做,他要把这件事情做大让更多的臣子们参与进来。
等到事情做成了,他们就全部都是这件事情的参与者,全部都有功劳。到时候他们就会很主动的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甚至都不用朱由校操什么心。